转岗培训林火管理课程作业.doc_第1页
转岗培训林火管理课程作业.doc_第2页
转岗培训林火管理课程作业.doc_第3页
转岗培训林火管理课程作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作业1 概念题1.森林燃烧:森林中任何可燃物(有机物),在氧化时能放热和发光的化学反应称森林燃烧。它是自然界中燃烧的一种现象。2. 火源: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和助燃物(包括某些爆炸性物质)发生燃烧或爆炸的能量来源。这种能量来源常见的是热能,还有电能、机械能、化学能、光能等3. 林火预报:林火预报是指发生森林火灾危险程度及危害程度的预报,是在天气预报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两者又不尽相同,林火预报有其特殊性。4. 绿色防火:5.营林安全用火:营林用火是在人为控制下为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指定地点进行安全用火的技术。是森林经营的一种手段。二简答1.什么是明火,暗火?它们各自特点是什么?在扑救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明火有明显的火焰(火苗)升腾。反应剧烈,热辐射强烈。对扑救者危险大。暗火:无火焰,俗称阴燃。类于香烟的燃烧。扑救更困难。特别不易判别彻底,容易复燃。2:.什么是林火行为?林火行为的指标有哪些?影响林火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答:林火行为,是一场火从点燃开始到发考发展直到熄灭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特性。林火变化无常,几乎没有相同的火灾,这是由于火灾发生发展过程的环境和扑火方法等不同造成的。林火行为包括林火蔓延速度、能量释放、火强度、林火种类和火烈度等。其中林火蔓延速度、能量释放和火强度是衡量林火行为的一大指标。3. 林火种类有哪些?各具有什么特征?在瞭望台上根据烟的势态和颜色如何判断火的种类和距离? 答:a) 根据火烧森林的部位可以划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 b) 根据燃烧的可燃物类型可以划分为:荒火、草原火、草甸火、灌木火和林火地表火:火沿林地表面蔓延,烧毁地被物,为害幼树、灌木、下木,烧伤大树干基部和露出地面的树根等。一般温度在400左右,烟为浅灰色,约占森林火灾的94%。 树冠火:火沿树冠蔓延,主要由地表火在强风的作用下引起。破坏性大,能烧毁针叶、树枝和地被物等,一般温度在900,烟柱可高达几千米,常发生飞火,烟为暗灰色,不易扑救,约占森林火灾的5%,多发生在长期干旱的针叶林内,一般阔叶林内不大发生。地下火:又称泥炭火或腐殖质火。火在林地的腐殖质层或泥炭层中燃烧,地表看不见火焰,只见烟雾,蔓延速度缓慢,每小时仅45米,持续时间长,能持续几天、几个月或更长,可一直烧到矿物质层或地下水层。破坏性大,能烧掉土壤中所有的泥炭、腐殖质和树根等,不易扑灭。火烧后林地往往出现成片倒木。约占森林火灾的 1%。火烧迹地呈环形。多发生在特别干旱的针叶林地内。在北方林区:根据烟团的动态可判断火灾发生的距离:烟团生起,不浮动为远距离,约在20 km以上;烟团升高,顶部浮动为中等距离,约1520 km;烟团下部浮动为近距离,约1015 km;烟团向上一股股浮动为最近距离,约5km以内。根据烟雾的颜色可判断火势和种类 火势: 白色断续的烟为弱火; 黑色加白色的烟为一般火势; 黄色很浓的烟为强火; 红色很浓的烟为猛火。种类: 黑烟升起,风大为上山火; 白烟升起为下山火; 黄烟升起为草塘火; 烟色浅灰或发白为地表火; 烟色黑或深暗多数为树冠火; 烟色稍稍发绿可能是地下火。南方林区根据烟的浓淡、粗细、色泽、动态等可判断火灾的各种情况。 一般用火烟色较淡;火灾烟色较浓。 生产用火烟团较细,慢慢上升;火灾烟团较粗,烟团直冲。 未扑灭的山火烟团上冲;扑灭了的山火烟团相对静止。 近距离山火,烟团冲动、明朗;远距离山火,烟团凝聚、迷朦。 天气久情,火灾烟色清淡;而久雨放晴,火灾烟色则较浓。 松林起火,烟呈浓黄色; 杉木林起火,烟呈灰黑色; 灌木林起火,烟呈深黄色; 茅草山起火,烟呈淡灰色。 晚上生产用火,红光低而宽;而火灾,红光宽而高。4. 简述扑火的8个原则和扑火的9个程序。 答:扑火的8个原则: 1. 速战速决。2. 因地制宜。3.“四先”“两保”。4.集中优势兵力。5. 化整为零。6. 抓关键、保重点。7. 打烧结合。8. 协调作战。 扑火的9个程序: 1.制定方案。2.调用扑火力量。3.消灭明火。4.控制火场。5清理火线。6.看守火场。7.验收火场。8.撤离火场。9.再次准备。5. 论述火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方面有哪些应用? 答:1.促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