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庄园旅游区总体规划.doc_第1页
蓝莓庄园旅游区总体规划.doc_第2页
蓝莓庄园旅游区总体规划.doc_第3页
蓝莓庄园旅游区总体规划.doc_第4页
蓝莓庄园旅游区总体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蓝莓庄园旅游区总体规划.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与要求.11.1旅游区发展概况.11.2相关主要规划概况.11.3本次总体规划的意义与要求.2第二章规划总则.42.1规划范围.42.2规划依据.42.3规划期限.42.4规划技术路线.5第三章综合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53.1区位分析.53.2环境条件分析.63.3建设适应性分析.73.4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73.5旅游区SWOT分析.8第四章观光旅游农业资源分析与利用.84.1观光旅游农业景区概述.84.2观光旅游农业景区的一般管理.94.3系统论概述.10第五章客源市场分析与营销.115.1客源市场现状分析.115.2客源市场定位.125.3客源市场预测.135.4市场营销.13第六章战略规划.146.1规划指导思想.146.2规划原则.146.3规划目标.156.4规划定位.15第七章分区布局规划.167.1分区布局.167.2功能分区与建设规划.167.3资源利用.167.4旅游建筑风貌控制.17第八章旅游产品及线路策划.188.1旅游产品策划.188.2旅游线路策划.19第九章景观及绿地系统规划.199.1景观系统规划.199.2绿地系统规划.20第十章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一体化.2110.1一体化思路.2110.2村落风貌规划.2110.3居民社会调控规划.2110.4经济发展引导规划.2210.5社区参与旅游引导规划.22第十一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2411.1旅游服务设施体系规划.2411.2游客中心规划.2511.3餐饮设施规划.2611.4旅游购物规划.2611.5旅游娱乐规划.2611.6住宿设施规划.2611.7旅游解说系统规划.2711.8附属设施规划.28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2912.1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2912.2给排水规划设计.2912.3电力电信工程规划设计.3012.4燃气与节能规划.3112.5防灾与安全措施规划.31第十三章旅游资源环境保护规划.3213.1资源环境保护规划.3213.2旅游容量测算.3413.3环卫设施规划.34第十四章建设方案.3414.1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3414.2建设目标与任务.3514.3建设期限与实施进度安排.35第十五章实施保障.3515.1完善规划体系,推进法制化管理.3515.2健全法律法规制度.3615.3理顺管理体制.3615.4构建旅游产业运营机制.3615.5创新投融资体制.3615.6实施旅游人才战略.37第一章规划背景与要求1.1旅游区发展概况贝莱特蓝莓庄园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西南角,余杭镇和径山镇的交界处。地处杭州市西郊,距离杭州市中心仅30公里,靠近旅游中心城市。便于针对市民开发休闲休憩旅游产品。庄园所在的余杭区地处浙江省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位于杭州和上海之间,是杭州通往沪、苏、皖的门户,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历史上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以农业发达著称。2004年余杭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区)中第16位,为浙江省十强县(市、区),经济实力雄厚,对当地旅游消费的带动作用非常强。在杭州建设东方休闲之都得过程中,余杭已经成为新的开发亮点。目标成为:“中国蓝莓第一园、蓝莓养生胜地、全国高端农业观光示范区”。浙江贝莱特蓝莓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蓝莓生产、研究、开发、经营的中加合资企业,拟注册资金1388万美元。先期农业种植项目注册资金500万美元,注册地址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公司拟总投资4.15亿元,四年内蓝莓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0亩,先期建设蓝莓深加工产品5个;利用蓝莓种植基地的旅游区位优势和丘陵地貌的自然资源,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建立了杭州贝莱特国际蓝莓庄园;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立“中国科学院(杭州)蓝浆果研发中心”,是国家林业局主管的“全国树莓和蓝莓产业协作组”的秘书处执行单位;种植技术和市场销售与美国蓝莓协会、加拿大蓝浆果销售协会进行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项目实施后,可形成蓝莓产业链,带动地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和“三农”经济的发展,有益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公司现已建成种植基地两处,浙江安吉基地2300亩,浙江杭州余杭1000亩,基地已通过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OFDC)的有机认证,从种植到货架销售全程严格按照有机标准操作,立志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时尚、品味的产品。浙江贝莱特蓝莓庄园项目是余杭区2007年重点项目,并已要求增列省重点项目向省发改委申报。该项目是我区引进外资的集培育、种植、加工、销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精品项目,总投资约为6500万美元,预计年接待游客可达100万人次,并可生产加工蓝莓保健胶囊、蓝莓饮料等多项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前景广阔,对我区农业开发、观光旅游、产业提升和出口创汇都有着积极和良好的推动作用。1.2相关主要规划概况1.2.1农业旅游成为国家政策扶植的对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新时期农业旅游的发展与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进程是紧密相连的,发展农业旅游不仅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国家旅游局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开始,国家旅游局把大力发展以工、农业旅游为主的产业旅游作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并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进行了验收和评定;今年,又将我国旅游推介主题确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对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的重视和扶植为蓝莓庄园的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产业背景和政策背景,有利于推动园区旅游实践的不断发展与深入。1.2.2蓝莓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茁壮成长据联合国食品和农业组织统计,每年有超过42,000吨的蓝莓总量。北美食世界蓝莓生产的先驱,现今世界上将近90的蓝莓产品来源于北美。在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欧洲,蓝莓产业也发展迅速。现今,高灌木蓝莓已覆盖美国38各州及众多加拿大省份。美国和加拿大师全球最大的蓝莓生产商,拥有最大的蓝莓消费市场,世界其他各地的蓝莓市场也在迅速崛起,特别在日本,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喜欢蓝莓的国家。蓝莓生态康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全社会,蓝莓庄园完全与哦可能掀起杭州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生态康体旅游的新一轮热潮。1.2.3国内的蓝莓发展状况随着国内消费者对蓝莓认识的增加,蓝莓的国内市场也逐渐发展起来。因国内蓝莓发展刚刚起步,总产量微乎其微,还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蓝莓市场主要靠进口货源,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中国对蓝莓的引种栽培研究较早的有北方的吉林农业大学(1983年)和南方的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86年)。前者主要围绕北方的适栽种类进行,后者以南方适栽种类为主。近几年先后有山东果树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开始开展蓝莓的引种工作。我国引进蓝莓虽然已有近二十年,但均以小规模种植为主,国内种植总面积不过几千亩,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栽培还未见报道。目前,在我国真正制约蓝莓产业发展速度的瓶颈在于栽培环节,一是未能提供充足的优质种苗,二是尚未形成与大规模生产相配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1.2.4蓝莓庄园的总体功能定位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康体、会议度假。1生态观光功能生态观光功能在蓝莓庄园主要是利用园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农作物风貌以及园区农业种植等作业场景,供游客参观赏玩。游客可集中了解蓝莓农业生产过程,欣赏美丽的蓝莓农耕景观,获得全新的视觉感受。2科普教育功能科普教育主要是将蓝莓生产栽培技术、蓝莓果品加工工艺、蓝莓食品养生康体知识等利用相应的设施和设备形象地展示给游客,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和产品展示,游客不仅可以听到有关蓝莓栽培的故事,观赏利用高科技培育出来的蓝莓克隆苗木,还能参观充满异国情趣的蓝莓酒作坊,品尝刚出炉的蓝莓加工食品,从而了解蓝莓农科技术。3会议度假功能会议度假功能是指旅游者、尤其是都市旅游者,能够利用蓝莓庄园与都市生活工作环境反差较大的“农园味”,在这里召开会议和进行度假,体验乡野田园乐趣的会议度假空间,达到寓公务于休闲之中,劳逸结合的目的。4休闲康体功能休闲康体是指利用蓝莓庄园的山地康体区和水上休闲区部分空间,将农业旅游与户外康体相结合,游客可以参与农事劳作,种植认养的蓝莓树,骑自行车或划船、野营、漫步,还可以泡蓝莓吧,品尝蓝莓特色餐饮,达到放松心身的目的1.3本次总体规划的意义与要求1.3.1本次规划编制的背景蓝莓(Blueberry,又称蓝浆果,越橘),原产于北美,是具有较高保健价值,鲜食、加工皆宜的新兴果树,被誉为“世界水果之王”。其野生果实被采摘食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驯化栽培的历史不长,美国的育种学家于1908年率先从事蓝浆果的选育工作,此后每年都有新品种问世。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蓝浆果开始进入商业性栽培,到2000年止,蓝浆果野生资源的蕴藏量和利用量仍占蓝浆果总产量的40%。目前全世界栽培面积已达12万公顷,其中北美占90%左右。产量由1970年的4.54万吨左右增加到目前的13.5万吨以上。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蓝浆果的引种和人工栽培。包括荷兰、加拿大、德国、奥地利、丹麦、意大利、苏格兰、芬兰、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前苏联、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法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目前在这些引种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的栽培面积都不大,现在各国均在寻找适合的地区以扩大生产。蓝莓生产在过去10年间,种植面积增加了30.38%,美国、加拿大、欧洲分别增加了10.13%、31.21%和126.42%。世界总产量增加了68.48%,而美国、加拿大、欧洲分别增加了55.44%、58.13%和150.72%。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蓝莓的保健作用已被证实并广泛接受。现已经证实蓝莓中的抗氧化能力和有特殊作用的化合物能够防御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对心脏病、癌症、关节炎、皱纹、眼睛疾病、帕金森病和阿耳茨海默早老性痴呆症等均有预防作用,被国际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列为大健康食品之一。一些发达国家已把普及蓝莓列为全民健康保障的一种措施,所以蓝莓的社会需求量迅速增长,产量缺口与日俱增。目前蓝莓国际市场的鲜果价格一般在10美元/公斤以上。随着国内消费者对蓝莓认识的增加,蓝莓的国内市场也逐渐发展起来。因国内蓝莓发展刚刚起步,总产量微乎其微,还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蓝莓市场主要靠进口货源,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中国对蓝莓的引种栽培研究较早的有北方的吉林农业大学(1983年)和南方的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86年)。前者主要围绕北方的适栽种类进行,后者以南方适栽种类为主。近几年先后有山东果树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开始开展蓝莓的引种工作。据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对在江苏的溧水、苏州、镇江,浙江的萧山、湖州、温州,江西的吉水,贵州的麻江等地小规模试种情况的调查统计表明:在我国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兔眼蓝莓的适应性较好,产量和品质与美国原产地相当,甚至高于原产地。我国引进蓝莓虽然已有近二十年,但均以小规模种植为主,国内种植总面积不过几千亩,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栽培还未见报道。目前,在我国真正制约蓝莓产业发展速度的瓶颈在于栽培环节,一是未能提供充足的优质种苗,二是尚未形成与大规模生产相配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苗木生产技术受限制是蓝莓在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内真正较好地掌握快速育苗技术的单位很少。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经过多年试验,掌握了优质苗木的快速生产技术,在国内和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现已具备年产20万株优质苗木生产能力,但离该所4年内推广2万亩蓝莓基地的目标差距较大,迫切需要充分利用已掌握的育苗技术,建立生产能力更大的现代育苗基地,早日实现发展目标。国外蓝莓栽培起步较早,目前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技术通常掌握在大型种植企业手中,关键技术并不对外公开。我国蓝莓生产技术水平与国外原产地比相对落后,整体水平有待提升,迫切需要建立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示范园,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种植业水平,为蓝莓产业化的大力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反过来推动蓝莓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蓝莓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已经过中小规模的试验推广,但大规模推广尚无经验,迫切需要扩大技术示范范围,进一步完善现有技术。在充分了解蓝莓在全球的产量、需求量和在我国南方大力发展的优势的基础上,杭州天都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和加拿大桑尼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筹建了浙江贝莱特蓝莓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蓝莓的综合开发。同时大力发展配套加工技术,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使蓝莓成为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当地乃至全国蓝莓产业的发展。建设单位现已与中科院上海分院、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进行了“蓝莓花青素提取工艺分析”、“真空冻干蓝浆果对鲜果外形和营养成分的损伤比较”和“蓝莓果酒无酵母工艺”等课题的研究;就销售问题已经与加拿大桑尼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形成蓝莓产品供销框架合同,而且根据市场需求现状和趋势,不断开发产品深加工以满足国内与国际市场,销售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本项目还将充分利用贝莱特蓝莓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资金优势和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科学技术积累,着手解决蓝莓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带动整个蓝莓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1.3.2本次总体规划的意义1.提高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推动新农村建设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低丘缓坡,是加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拓展土地开发利用内涵空间,挖掘土地开发利用潜力,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能,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项目选址区域为黄土丘陵,土壤酸性较重、地力瘠薄,现有土地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低下。本项目建设以蓝莓种植、加工为主体,是开发低山丘陵酸化土壤的有效途径。通过合理调整低丘缓坡土地利用结构,它可以缓解当地土地供给紧张状况,增加对农村的投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扩大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蓝莓栽培简单,结果期早,经济效益高,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同时,由于蓝莓果实采摘不适宜机械化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合我国国情,因此利用我国目前的廉价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开发蓝莓引种栽植,不仅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同时,它对于扩大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3.建设效益林业,实现兴林富农长期以来,林农受传统小农经济观念的影响,对科技兴林工作的认识较低,对新技术接受慢、应用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兴林工作的开展,而通过开展蓝莓示范基地等特色林业的产业化经营,既是实现科技兴林,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的迫切要求。本项目以建设一个集生产、示范、推广、兼有科研功能为一体的优质小浆果经济林产业化基地为目标,项目的建成,对于建设效益林业、实现兴林富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4.丰富我国果品、饮料产品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果汁饮料产品市场不断得以快速发展。其中各类小浆果品种果汁,特别是野生、珍稀小浆果果汁产品,在国内外饮料消费市场中倍受消费者的垂青。中国饮料行业协会预测,在2005年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饮料市场的主流产品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品种是野生小浆果果汁饮料、茶饮料和功能饮料;按照销售总量排序,蓝莓小浆果果汁饮料将位居第一。5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利用农业吸引游客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第二章规划总则2.1规划范围根据相关规划对该片区的有关规划范围、功能区划等技术内容的要求,该项目总用地面积2000亩。其中一期开发约1177亩,其四至边界是:东界:15省道;西界:余杭镇仙宅村幸福组;南界:长岗农场生活区及长乐林场部分地区;北界:长乐林场。2.2规划依据2.2.1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4、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5、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2.2.2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1、旅游法规通则(国家旅游局)2、财政部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财发200393号);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农发200530号);1、国家林业局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2007);2、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3、GB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4、GB/T18407.2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5、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6、美国加工用蓝莓质量标准(1997年1月修订)2.2.3有关规划依据1、国家林业局农发办关于编报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计划的通知(计开函2007103号)2、浙江省林业厅关于编报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的通知(浙林计便200714号)。3、国家林业局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2007)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177752003)5、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国家旅游局)6、浙江省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7、杭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8、杭州市余杭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概览9、杭州市余杭区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初稿)2.3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年2015年,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近期:20062010年;中期:20112015年;2.4规划技术路线本规划的技术路线如下(图21):图21余杭蓝莓庄园旅游区总体规划技术路线第三章综合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3.1区位分析3.1.1地理区位杭州市余杭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濒钱塘江,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0093034、东经1194012023,东西长约63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总面积约1228.23平方公里。余杭区从东、北、西三面成弧形拱卫杭州中心城区,东面与海宁市接壤,东北与桐乡市交界,北面与德清县毗连,西北与安吉县相交,西面与临安为邻,西南与富阳市相接。图33.1.1余杭蓝莓庄园旅游区位3.1.2交通区位余杭交通便利,穿境而过的两条高铁(沪杭高铁以及在建的杭宁高铁)、两条铁路(沪杭、宣杭)、两条国道(320、104国道)、七条高速公路(沪杭高速、杭宁高速、杭徽高速、绕城高速、杭浦高速、申嘉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