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doc_第1页
我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doc_第2页
我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doc_第3页
我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doc_第4页
我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 也有人这样评价:当他来到人世时,这个世界还是马车的时代,当他离开人世时,这个世界已经成了汽车世界。-这个人就是享利福特。 而我通过阅读此书,发现生活与生活手段之间的矛盾,生活与工作的平衡问题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在书中,亨利?福特表达的许多理念和内容具有革命性。诸如服务第一,利润第二;对一切工人是平等的;拒绝低买高卖;坚持支付高工资等等人文关怀的理念。在福特的工厂里,这些人文关怀理念的实施,彻底地打破了传统的理念,体现了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然而亨利?福特早在一个世纪以前表达的这些先进的理念,正是现在很多企业所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可见亨利?福特提出并在他的工厂里广泛应用的理念的先进性! 在第二章我所学到的商业中,亨利?福特说:商业最令人吃惊的地方是,商人们往往把大量的注意力放在金钱上,只把少量的注意力关注于服务;只要能赚钱就万事大吉,能否提供更好的生产方式无关紧要在这今天的市场经济中,很多企业还是这样做的。但是亨利?福特却认为这是严重的违反了自然程序!在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法则下,一个企业如果首先考虑的是赚钱而不是工作,那么失败的恐惧必将将临在它的头上。这种恐惧阻碍了企业的每一条发展之路,它使人害怕竞争,拒绝自身革新,害怕做出任何的改变。亨利?福特认为一个企业应该追求“服务第一,利润第二”,而不是“利润第一,服务第二”。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亨利?福特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一些工作,和他的工人们研制了A型、B型、C型、F型、N型、R型、T型,顾客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在同等价位中质量最好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亨利?福特以最好的质量生产,以最低的价格出售,从而使他生产的汽车成为普遍需求。改变了成千上万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节省了许多时间和金钱。 回过头来,我们可以温习一下亨利福特在这本名为我的生活与工作的自传中的一段宣言: “我将为广大普通人生产汽车。它足够大,可供家庭使用,同时又足够小,一个人就能驾驶和保管。它采用最好的材料,由最好的工人根据现代机械能提供的最简单的设计制造。同时它的价钱非常低廉,任何一个有一份好工作的人都有可能买上一辆,并和他的家庭在上帝提供的广阔空间里享受美好的时光。” 用时髦点的话来说,这就是亨利福特为他的公司所描述的初始愿景。这家以福特命名的汽车公司此后在其鼎盛时期,曾达到全世界汽车总产量的一半。 在第八章工资中,亨利福特认为:“再没有比工资更重要的问题了,因为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是靠工资生活的。他们的生活的提高即他们的工资增长率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繁荣。作为领导者,雇主的目标应该是,比同行的任何一家企业都能给工人更高的工资”。 福特强调,工资担负着工人在车间之外的全部负担,以及年老后他不能劳动时的生活。同时他也是一个有家庭的人,他也许是孩子们的父亲,他必须凭他挣的钱把孩子们培养成才。我们必须考虑到所有这些事实。让孩子们有衣可穿、有房可住,让他们受到教育,给他们生活的各种小享受。 福特是个资本家,他这样说,当然也是从自己利益出发的。上世纪初,福特公司以每天5美元的日薪招聘工人,成为当时轰动美国的大事,因为那时美国工人的平均日薪也就2美元。不少人认为福特汽车公司会因为过高工资的拖累而倒闭破产,而福特汽车公司却蒸蒸日上,福特也成为享誉全球的汽车大王。原因很简单,高工资极大地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由此多创造的效益比福特付给他们的高工资多得多。 工资超低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恶性循环:低工资、低教育、低档次、低价格、低效益的“五低”恶性循环。这不仅使员工的生活水平很难提高,还使企业在产业链低端徘徊,成了跨国公司的“打工仔”。 从宏观层面讲,低工资是在透支中国的未来。中国的高速发展是以中国许多领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透支为代价的。从阶级层面上讲是在透支工人阶级的未来,当然,工人们的过去也是被盘剥了。在市场化之前,中国的成就都是靠那么工人们彻底牺牲自我利益来供应国家,否则这么穷的国家,迅速发展的是什么?而现在大部分企业也不思进取,事实上中国整个历史来看都有这样的习惯,国家统治,都不追求什么新的改进,只要广大愚民安心种地能生活下去,长治久安就行。那么现在呢,也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不注重资金再投资,培养员工,而员工的时间都被压榨来做重复工作,长时间都没有技能提升,更别提真正综合文化的提升,时间没了,钱也没有!除了基本生计钱就用光了,还怎么谈提高别的? 在阅读中,我深深叹服于福特的远见卓识,其中许多观点即使就时下企业管理的角度而言也堪称振聋发聩。 在第六章机器与人中,他写道:“当把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工作时,人们最难应付的便是过多的组织和随之而来的繁文缛节。在我看来再没有比那种不时被称为“组织天才”的头脑更危险的事,这通常会导致那些按照族系组成的巨大的官僚体系的诞生。这棵树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漂亮的圆圆的浆果,每一粒果子上都有着一个人的名字或者一个办公室的名字,每个人都有一个头衔和一定的职责,这职责严格地限制在他的浆果的周长之内。” 诸如此类的精辟描述至今仍可以在无数大企业中得到验证。迈克尔戴尔(DELL公司创始人)曾将这样的组织比喻为一个个彼此间信息无法充分交互的“仓筒”,而无数的MBA至今仍在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战略等课程案例中,试图解决由此带来的难题,尽管他们在现实中每每对此无能为力。 在福特的自传中,不仅仅是汽车,你可以找到他对于管理、组织、薪酬、员工激励、平等等许多不同范畴的观点,乃至对于教育、改革、慈善、企业家道德等领域的独到理解,篇章中充满他对于不同复杂关系的辩证解读。 我们可以回顾亨利福特一些观点: 关于金钱:拥有金钱的目的不是安逸享乐,而是提供给他人更多服务的机会。 关于产品:向简单化的方向努力。以产品为中心,要对产品有充分的认识之后再上马。不让任何一个好想法溜走,也不急于判断任何一个想法是好是坏。如果可行就做必要的测试,从不同角度验证。 关于过程:大多数只是改进产品,而不是改进生产方式,而我们(福特)始终在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 关于困难:浪费和贪婪阻碍了真正服务的实现。浪费是因为不知所为,不在意;贪婪是因为鼠目寸光。 关于行动:亨利福特在开始之前就把细节计划好。有好想法就集中精力把他实现,而不是一路空想。消灭贫穷不能通过个人节俭而是通过更好的生产。“艰苦”和“节俭”的观念已腐朽。 关于慈善:慈善不是溺爱,不是帮助人们摆脱困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