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doc_第1页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doc_第2页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doc_第3页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doc_第4页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摘 要】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的空间,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一、引导学生加强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二、指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 三、倡导学生把生活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关键词】新课程 体验 理解 数学 生活数学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自身以及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中体现出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国家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而数学教学活动要给学生提供学习数学的空间,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尽量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化内容作为学习数学的教材,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一、引导学生加强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1、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由此可见,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生活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机会,有对数学内部的规律和原理进行探索研究的机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按比例分配问题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其叙述的形式多样化。如:“甲比乙多加工120个零件,甲、乙加工零件个数的比是53,甲、乙各加工零件多少个?”学生只依赖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活动是解决不了这类实际问题的。我在教学时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生生互动的学习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体验和理解数学。“六一”儿童节是我们最开心的节日之一,明年学校计划给同学们送上饼干作为礼物,给六(1)班、六(2)班、六(2)班一共买了369包饼干,六(1)班有40人,六(2)班有41人,六(3)班有42人,每人分得多少包?我班分得多少包?不算每人多少包,你能算出我班分得多少包吗?总结归纳后,再让学生列举身边类似的例子。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地理解比与分率的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信手拈来,数学无时无刻都在你的身边。作为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2、以实际经验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人类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同样也是以周围世界的形象的表象为支柱的。只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表象积累,才能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促进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学生所学的书本上的知识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的距离越近,越有益于掌握。有些知识,不能单凭学生头脑中现有的分析水平或原有的知识水平进行迁移。这就需要有目的的创设情境,借助生活中有关的实际经验,生成出迁移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条件。 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28961281004,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4 ,难以理解。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互相讨论:为什么要加上4呢?一位学生通过“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展开了联想:妈妈带了128元钱去商店买了一个96元的布娃娃,准备送给我。妈妈付给营业员一张面额百元的钞票后,口袋里还剩:128元100元,这时营业员找回4元,口袋里就应加上4元:128元 100元 + 4元。所以,多减去的4应该加上。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而具体的经验更提炼上升为理论(简便运算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一般学生学习,对思维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学习更有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把有关的生活经验视为基础,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指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地遇到困难,所做的每一道题,对于小小年龄的他们都是一个难关。教育学和心理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才会是一件快乐的事。因此,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如教学六年级的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学生用橡皮泥、土豆、萝卜等材料自制一个圆柱,然后把它削切加工成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发现圆柱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间的包含关系;而后学生又在圆锥形容器里盛满沙子,再把沙子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里,通过实验,发现规律: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如果二者底或高不同,则结论不成立。这样,学生便从实际操作中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虽然学生的创新发现只是重复验证,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却绝对是创造。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发挥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行为本身,对个体来说就是一种创新活动,从操作体会中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三、倡导学生把生活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缺少创造性的简单机械重复训练,不仅侵占孩子发展其它能力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会让孩子彻底的厌恶数学。如果改变数学知识单一枯燥的形式,提升生活经验到数学知识中,不但能使学生变得聪明而且会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情境:我班有男同学24人,女同学18人。现在要把全班平均分成若干小组,而且每组的男、女同学人数要分别相同,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可以怎样分,并把每组中男、女同学人数的比写出来。经过一场热烈的讨论,学生会写出2418、129、86、43,然后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并说说为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数学知识。这项设计让学生在生活中为现数学,提高数学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教学理念的逐渐成熟,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的调整和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