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doc_第1页
谈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doc_第2页
谈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doc_第3页
谈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doc_第4页
谈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摘要: 本文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阐述了茶文化在我国的文化史上所占的地位。在物质文化中, 以“茶叶”自身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为线索, 论证了茶叶为我国物质文明所作出的贡献。在精神文化中, 主要论述了茶叶为我国人们提供了精神上享受人生的载体。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讨论, 最后证明了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坚实地位。关键词: 茶文化;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地位 茶, 最早起源于中国, 中国的茶文化也在人们认识茶的那天诞生了。正是因为中国人对茶的热爱, 才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多加了茶文化这一笔。从最早有茶的记载的僮约, 到旷世巨作茶经, 再到历代文人墨客为中国文化贡献的一篇篇千古佳句, 都在默默的为中国古文化添砖加瓦。可见, “茶”为中国文化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而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一、茶文化与中国的物质文化茶以文化面貌出现, 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 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 有正式文献记载的是汉朝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 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汉赋, 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 他二人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所作凡将篇、杨雄所作方言, 一个从药用角度, 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了茶。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 “借问杨子舍, 想见长卿庐”, “芳茶冠六情, 溢味播九区”。由此看来, 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的早期就占有了一席之地。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南北朝时, 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 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 天下骚乱, 文人无以匡世, 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 必有“助兴之物”, 于是就非常时兴饮宴, 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为一些酒徒。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 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 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能保持清醒, 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 因此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这为中国文人在中国文化史上创作出更多的“茶诗”、“茶赋”奠定了基础。 汉代文人的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 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 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 在词赋家那里, 茶是引发思维以助雅兴的手段; 在佛家看来, 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 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 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唐朝疆域广阔, 注重对外交往, 长安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以及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的茶经, 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每当谈到茶文化, 人们都不由自主的想到茶经, 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专著。茶经已被译成十几国文字, 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陆羽的这本巨作不仅讲述了茶叶的本身, 还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 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茶经的问世为中国文化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如果说唐朝茶文化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 那么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 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代一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到南宋初年, 又出现“泡茶法”, 为饮茶的普及开辟了道路。宋代饮茶技艺是相当精湛的, 但很难溶进思想感情。由于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数是著名文人, 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像徐铉、王禹、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 所以著名诗人有茶诗, 书法家有茶帖, 画家有茶画。这使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 成为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联的部分。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 如北宋汴京民俗, 有人搬进新居, 左右邻居要彼此“献茶”, 邻居间请喝茶叫“支茶”。这时, 茶已成为民间礼节。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 茶事十分兴旺。唐宋时期的茶文化相当的兴旺, 由此引来的社会文化也相当丰富多彩。 元朝时, 北方民族虽嗜茶, 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很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 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气节, 磨炼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 即茶艺简约, 返璞归真。在由元朝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 一是茶艺简约化, 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 以茶表现自己的气节。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 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 不少茶人甚至终生泡在茶里, 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相对于唐宋时旺盛的茶文化, 元明清显然是茶文化的低谷时期。 走到了现代, 随着我过社会经济的日益苍盛, 我国的茶文化已经深入市民阶层, 其突出的表现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 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 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 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 由此看来, 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 为物质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也占有了重要地位。二、茶文化与中国的精神文化 茶文化在精神文化上一般表现为“茶道”。千百年来,茶道、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 虽断犹续, 奥秘何在? 在于人们经由茶道获得一份真善美的陶冶。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 茶趣即饮茶乐趣, 包括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 相聚品饮、雅俗共赏。茶趣有雅俗之分, 无高下之别。茶德即茶之功德。陆羽同代人刘贞亮提出的“茶十德”以茶尝滋味, 以茶养身体,以茶驱腥气, 以茶防病气, 以茶养生气, 以茶散闷气, 以茶利礼仁, 以茶表敬意, 以茶可雅心, 以茶可行道。茶禅是以阐释茶与佛门之密切因缘。真意乃茶禅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境界。禅在梵语中意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 此外, 茶文化的结构是与宗教、道德、艺术、文学、哲学有明确的关联的领域, 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影响, 并与之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相互作用, 共同构筑成一个茶文化的完整结构体系。把茶的天然特征、特性, 升华成一种精神象征, 把茶事活动上升到精神活动,这在历史岁月的反复“洗礼”过程中, 孕育成茶文化的源泉, 形成了斑驳的茶文化大观, 劈如: 人们从茶汤清沏,升华为“清廉”、“清静”、“清心”等, 从茶香味的温和淡雅, 引伸出“和谐”、“谦和”、“中庸”、“幽雅”, 从茶性的天然纯真, 类比人性“纯正朴实”、“反朴归真”, 继而演绎出以茶敬客, 以茶会友, 表示敬意、亲切、和气、淡雅的人际关系等等。总之, 从茶性、茶事中可感悟出许多以灵的美感, 精神的满足, 人生价值的修炼, 生活的真正趣味。 具而言之, 以茶抒情, 以茶阐理, 以茶施礼, 以茶颂德, 以茶审美, 以茶怡情均为以茶为主体的一种教化方式, 一种陶冶育化的意识形态。从哲学角度看, 文化的功能是“化人”, 即变化人, 陶冶人。按这个意义上讲, 茶文化就是“茶化人”, 它具有教化功效, 但不含任何政治目的, 化为寻求一份清欢, 一片净土, 一个更为洁净的晴空,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茶文化涉及到科学、道德、审美、礼仪等精神范畴, 其内涵极为丰富。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养生即茶文化的功利追求; 修性, 即茶文化的道德完善; 怡情, 即茶文化的艺术趣味; 尊礼, 即茶文化的人际协调等等。 茶文化在中国文化的精神领域中的地位可谓是: 承载着中国人的灵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