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分析.doc_第1页
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分析.doc_第2页
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分析.doc_第3页
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分析.doc_第4页
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分析关键词:金属矿;矿层位;土壤异常;富集规律1 地质概况1.1 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属浅海相类复理石建造,为一套浅变质岩系,以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其次为粉砂质板岩、绢云母板岩。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八村群组和奥陶系下黄坑组、长坑水组、龙头寨群(图1)。寒武系八村群组( )分布于矿区的西部大体沿北东向呈条带状分布,仅分布寒武系八村群组上部层位。为本区锡多金属矿的主要赋矿层位。奥陶系分布于矿区中部、西部,有奥陶系下黄坑组(o1xh)、长坑水组(o1-2ch)和龙头寨群(o2-3l)。奥陶系下黄坑组(o1xh)为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中层粉砂岩;奥陶系长坑水组(o1-2ch)为薄层绢云母板岩、硅质板岩、粉沙质绢云母板岩;奥陶系龙头寨群(o2-3l)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绢云母板岩,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岩性段:龙头寨群下亚群(o2-3la)、龙头寨群中亚群(o2-3lb)、龙头寨群上亚群(o2-3lc)。图1某金属矿区地质图1.2 构造该金属矿处于瑶玲褶皱带北东向猴古窝向斜南西抑起端西翼,东西向贵东岩体北缘。区内构造复杂,褶皱有猴古窝向斜,断裂主要有北东向和北西西向两组。北东向个北西西向断裂也是主要的控矿构造。1.3岩浆岩该金属去南部分布东西向贵东岩体,北东部分布青嶂岩体,均为复式岩基,主体期为燕山第一期,物叹推测,两个岩基于深部相连,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区内南侧为燕山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西侧出露石英斑岩。工作区内岩脉发育,以中性、酸性岩脉为主。多处出现矿化闪长岩、闪长玢岩,如方铅矿化闪锌矿化闪长玢岩,方铅矿、闪锌矿呈侵染状、星散状分布。1.4地球化学特征1.4.1 1:5万化探异常特征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表1),圈定子沟子坑异常。异常呈面状展布,面积约25km2,组成复杂,异常强度高。异常面积以sn、pb、zn、ag最大,bi、be其次w最小,由西往东大体呈现出wbi be mo-sn as pb-zn ag组分分带,显示异常区存在埋藏较浅的隐伏岩体,而w bi be mo异常有可能处于岩体凸出部位,该组分分带也反映了矿化分带。表1 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特征值表特征值assbcuagpbznmobewbisn面积(km2)65.53.51616.7510.255.7510.547.018.5平均值(wb/10-6)791.7617.39155.11.99742.44980.8215.4724.72129.4650.7122.55最大值(wb/10-6)9294137.5798.019.2104202094017088670621.4921200衬度7.923.483.106.227.426.136.193.928.6316.910.21注:衬度=最大值/平均值1.4.21:1万土壤测量异常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sn异常浓集中心地带开展了1:1万土壤剖面测量,累计采样面积9km2,采样网度200-40020m,圈定整体呈北东向宽带状展布的异常,长大于3.5km,宽大于12km,面积大于4km2。sn、pb、zn、ag、cu异常强度高,w、bi、as异常强度则较弱(表2、图2)。中部出现面状分布的sn、pb、zn、ag、cu、w、bi、as浓集中心,由西往东存在w、bi-sn、cu-pb、zn、ag组分分带。表2土壤测量异常特征值表特征值pbagbisnznascuw一般含量(10-6)1405500.30.70.51.85030013532050653055814峰值(10-6)549521.41472090213883.737151625平均含量(10-6)4351.32.22052716211613.2异常总面积(km2)3.041.871.220.951.791.641.080.22图2 土壤测量异常剖析图高强度异常较明显沿断裂分布。沿f2-1分布的异常大于2km,sn123136010-6、pb200230110-6、ag0.53.3110-6;沿f2-5分布的异常长约2km,sn18257510-6、pb299148010-6、ag0.556.810-6;呈北西西向连续展布。通过对异常揭露,发现了一批矿体。2 矿床地质2.1 矿带地质特征该矿(化)带分布在猴古窝向斜北西翼,主要受控于破碎带,呈北东向、北西西向展布。铅锌矿体主要分布在工区北部,产于龙头寨群下亚群(o2-3la)与长坑水组(o1-2ch)界面附近。锡、锡多金属矿体分布在普查区南部,含矿地层为寒武八村群组( )、奥陶系下黄坑组(o1xh)、长坑水组(o1-2ch)、龙头寨群上亚群(o2-3la)、下亚群(o2-3lb)。矿带走向长约2km,宽度约1.5km,由6条大致平行排列的北东向赋矿断裂和3条北西、北西西向断裂组成。单个矿(化)体长度2001500m,厚度0.258.87m,其产状严格受断裂带所控制。2.2 矿床地质特征2.2.1 矿体形态及规模该金属矿(化)体主要受破碎带控制,锡铅锌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于矿化蚀变带中,在走向及倾向上均有尖灭再现现象。目前在该金属矿区施工钻孔11个,工作量2883.05m;槽深工作量14087.19m3,目前该矿区已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铅锌矿体两条,共圈定有一定规模的锡矿(化)体9个,单工程控制锡矿(化)体17个,其中单工程控制隐伏矿(化)体10个。经初步资源量估算(3341)sn10000t,(333+3341)pb30000t、zn18000,随着进一步的工作,该金属矿资源量有望继续增加,成为一大型矿床。2.2.2矿石质量特征(1)矿石矿物成分主要金属矿物为锡石、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其次为芳铅矿、闪锌矿等;非金属矿物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萤石、方解石等。(2)矿石化学成分矿石有用组分主要为锡。部分矿石中含有铅、锌、铜,有害组分为硫、砷。矿石品位(品位),sn0.102.18%。(3)矿石结构构造矿石自然类型为构造角砾岩、破碎岩,工业类型为锡矿石,呈块状、角砾状构造,侵染结构状、破碎状结构。2.2.3 围岩蚀变矿区围岩蚀变比较强烈,愈靠近矿化带或矿体,蚀变就愈强烈,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萤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蚀变具有带状分布特征,以矿脉为中心,呈现出向两侧蚀变依次减弱的对称分带。与矿化关系较为密切的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云英岩化等。3 矿化富集规律3.1 富集规律该金属矿床,根据控矿和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化与蚀变的关系,总结具其矿化富集具有如下规律:(1)矿区矿体控矿因素以断裂构造控矿为主,断裂带愈大,矿体规模也愈大,矿化也愈连续,矿化也富集,如v1号矿体。(2)晚期脆性断裂的膨大部位矿化富集,矿层愈厚,矿化愈强,如v1号矿体。(3)围岩蚀变规模愈大,蚀变愈强,则矿化愈强,并形成锡多金属矿床。矿化富集与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萤石化、云英岩化等蚀变关系密切。尤其褐铁矿化、绿泥石化、萤石化、硅化与矿化富集关系最为密切。(4)矿体沿垂深方向矿体厚度增大,矿石品位具有变富的趋势,在该矿区钻孔zk1401揭露的v1、v2号矿体说明了这个特点。(5)纵观整个矿区,该矿区矿化具有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现象。由地表往深部、由西往东具有w、bi-sn、cu-pb、zn、ag的矿化分布规律。从1:1万土壤测量异常特征和槽探、钻孔揭露情况均表明了这一规律。3.2矿床成因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矿(化)带内及围岩蚀变十分强烈,矿体产状、形态、规模严格受断裂带所控制,北东向断裂带和北西西向断裂带为矿区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另外,矿化还与一定的岩性有关,矿化带以寒武系和奥陶系为赋矿层位。3.3 找矿标志据该矿区矿化富集规律及矿床成因分析,总结其找矿标志主要有以下几点:(1)区内大多数断裂本身就是矿(化)体,因此断裂是一个很好的找矿标志。(2)赋矿层位为寒武系、奥陶系、寒武系主要岩性为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奥陶系主要岩性石英砂岩、粉砂质板岩、板岩、硅质岩。(3)铁帽是一个很好的找矿标志。(4)1:1万土壤测量异常显示矿体展布及物质组分,在该矿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意义。(5)地表绿泥石化、云英岩化、褐铁矿化是很好的找矿标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