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化工原理上册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_第1页
2011化工原理上册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_第2页
2011化工原理上册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_第3页
2011化工原理上册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_第4页
2011化工原理上册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密度为850 kg/m3、粘度为810-3 Pas的液体在内径为14 mm的钢管内流动,液体的流速为1 m/s。计算:(1)雷诺准数,并指出属于何种流型;(2)若要使该流动达到湍流,液体的流速至少应为多少? 解:(1)Re = du/= 0.0141850/810-3 = 1487.5 2000 流动类型为层流 (2)湍流时,Re 4000,流速最小时,Re = 4000,即du/= 4000 u = 4000/d= 40000.008/(0.014850)= 2.69 m/s 2用 1084 mm 的钢管从水塔将水引至车间,管路长度150 m(包括管件的当量长度)。若此管路的全部能量损失为118 J/kg,此管路输水量为若干m3/h?(管路摩擦系数可取为0.02,水的密度取为1000 kg/m3) 解:能量损失 118 J/kg u = 2.8 m/s 流量 V = uA = 2.8 79.13 m3/h 3用1689 mm的钢管输送原油。管线总长100 km, 油量为60000 kg/h,油管最大抗压能力为1.57107 Pa。已知50 时油的密度为890 kg/m3, 粘度为181 cp。假定输油管水平放置,其局部阻力忽略不计。问:为完成上述输油任务, 中途需设几个加压站? 解:u1 = u2,Z1 = Z2, u = V/A = (60000/890)/(36000.7850.152) = 1.06 m/s Re = du/= 0.151.06890/(18110-3) = 782 层流 = 64/Re = 64/782 = 0.0818 P =(l/d)(u2/2)= 0.0818(105/0.15)(1.062/2)890 = 2.72107 Pa n = 2.72107/(1.57107) = 1.73 中途应设一个加压站 4某流化床反应器上装有两个U管压差计,如本题附图所示。测得R1 = 400 mm,R2 = 50 mm,指示液为水银。为防止水银蒸气向空间扩散,在右侧的U管与大气连通的玻璃管内灌入一段水,其高度R3 =50 mm。求A、B两处的表压强。 解:U管压差计连接管中是气体,其密度远远小于水银及水的密度,由气柱高度所产生的压强差可以忽略。设R2下端为C点,R1下端为D点,因此可认为 PAPC,PBPD。 PAPC =H2OgR3 +HggR2 = 10009.810.05 + 136009.810.05 = 7161 N/m2(表压) PBPD = PA +HggR1 = 7161 + 136009.810.4 = 6.05104 N/m2(表压)5用泵将水从水池送至高位槽。高位槽液面高于水池液面50m,管路全部能量损失为20 J/kg,流量为36 m3/h,高位槽与水池均为敞口。若泵的效率为60%,求泵的轴功率。(水的密度取为1000 kg/m3) 解:设水池液面为1-1截面,高位槽液面为2-2,以水池液面为基准水平面,在两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式。 Z1 = 0,Z2 = 50 m,u10,u20,P1 = P2 = 0(表压),hf = 20 J/kg we = 9.8150 + 20 = 510.5 J/kg 水的质量流率 ws = 361000/3600 = 10 kg/s 有效功率 Ne = wews = 510.510 = 5105 W 轴功率 N = 5105/0.6 = 8508.3 W 6水以2.5m/s的流速流经 382.5 mm的水平管,此管以锥形管与另一 383 mm的水平管相连。如附图所示,在锥形管两侧A、B处各插入一垂直玻璃管以观察两截面的压强。若水流经A、B两截面间的能量损失为1.5 J/kg,求两玻璃管的水面差(以mm记),并在本题附图中画出两玻璃管中水面的相对位置。(水的密度取为1000 kg/m3) 解:上游截面A-A,下游截面B-B,通过管子中心线作基准水平面。在两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式。 式中 ZA = ZB = 0,uA = 2.5 m/s,hfA,B = 1.5 J/kg 根据连续性方程式,对于不可压缩流体 有 m/s 两截面的压强差为 = = 868.55 N/m2 即 mmH2O 由于 pB pA7.在如图所示的测压差装置中,U形管压差计中的指示液为水银,其密度为rHg,其他管内均充满水,其密度为rw,U形管压差计的读数为R,两测压点间的位差为h,试求a、b两测压点间的压力差。解:由 所以 所以 8用离心泵将水从储槽送至水洗塔的顶部,槽内水位维持恒定,各部分相对位置如本题附图所示。管路的直径均为 762.5 mm。在操作条件下,泵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为24.66103 Pa;水流经吸入管与排出管(不包括喷头)的能量损失可分别按 与 计算。由于管径不变,故式中u为吸入或排出管的流速m/s。排水管与喷头处的压强为98.07103 Pa(表压)。求泵的有效功率。(水的密度取为1000 kg/m3) 解:(1)水在管内的流速与流量 设储槽水面为上游截面1-1,真空表连接处为下游截面2-2,并以截面1-1为基准水平面。在两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 式中 Z1 = 0,Z2 = 1.5 m,p1 = 0(表压),p2 = -24.66103 Pa(表压) u1 0, 将上列数值代入柏努利方程式,解得水在管内的流速u2 m/s 水的流量 ws = uA= kg/s (2)泵的有效功率 设储槽水面为上游截面1-1,排水管与喷头连接处为下游截面2-2,仍以截面1-1为基准水平面。在两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 式中 Z1 = 0,Z2 = 14 m,u1 0,u2 = 2 m/s,p1 = 0(表压) p2 =98.07103 Pa(表压), 将上列数值代入柏努利方程式,解得 we J/kg 泵的有效功率 Ne = wews = 285.417.92 = 2260 W 9 在图示装置中,水管直径为573.5 mm。当阀门全闭时,压力表读数为0.3大气压, 而在阀门开启后,压力表读数降至0.2大气压。设管路入口至压力表处的压头损失为 0.5 mH2O,求水的流量为若干m3/h? 解:阀门全闭时,由 P2 =gH,H = 0.31.013105/(10009.81)= 3.1 m 即水槽液面距阀门中心线的高度为3.1 m。 阀门开启时,以水槽液面为上游截面1-1,压力表处为下游截面2-2,管路中心线为基准水平面。在两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式 Z1 = H = 3 m,Z2 = 0,P1 = 0,P2 = 0.21.013105 Pa,u10,hf/g = 0.5 mH2O 代入上式 3.1 = 0.21.013105/(10009.81)+ /(29.81)+ 0.5 解得 u2 = 3.24 m/s Vh =(/4)d2u3600 = 22.9 m3/h 10如图所示,密度为850 kg/m3的料液从高位槽送入塔中,高位槽内的液面维持恒定。塔内表压强为9.81103 Pa,进料量为8 m3/h。连接管直径为 422.5 mm,料液在连接管内流动时的能量损失为25J/kg(不包括出口的能量损失)。求:高位槽内的液面应比塔的进料口高出多少? 解:以高位槽液面为上游截面1-1,连接管出口内侧为下游截面2-2,并以截面1-1为基准水平面。在两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式。 式中 Z1 = 0,u10, m/s p1 = 0(表压),p2 = 9.81103 Pa(表压),hf = 30 J/kg 将上述数值代入柏努利方程,解得 m 高位槽内的液面应比塔的进料口高4.37 m。11如图所示,用泵将储槽中密度为1200 kg/m3的溶液送到蒸发器内。储槽内液面维持恒定,其上方与大气相同。蒸发器内的操作压强为150mmHg(真空度),蒸发器进料口高于储槽内的液面12 m,输送管道的直径为 644 mm,送料量为30 m3/h,溶液流径全部管道的能量损失为150 J/kg,求泵的有效功率。 解:以储槽的液面为上游截面1-1,管路出口内侧为下游截面2-2,并以截面1-1为基准水平面。在两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式。 式中 Z1 = 0,Z2 = 15 m, p1 = 0(表压), Pa(表压) u1 0, m/s,hf = 120 J/kg 将以上各项数值代入柏努利方程中 we J/kg ws kg/s Ne = wews =246.96.67 = 1647 W 12附图中所示的高位槽液面维持恒定,管路中ab和cd两段的长度、直径及粗糙度均相同。某液体以一定流量流过管路,液体在流动中温度可视为不变。问:(1)液体通过ab和cd两管段的能量损失是否相等?(2)此两管段的压强差是否相等?写出它们的表达式。 解:(1)直管的能量损失 管段ab与cd中,长度、直径均相同;流量不变则流速相同;温度不变,密度相同,粘度相同,则雷诺数相同;又由于粗糙度相同,则摩擦系数相同,所以两管段的能量损失相等。 (2)两管段的压强差不相等。 在两管段上分别列柏努利方程式 ab管段 式中 ua = ub,则 cd管段 式中 uc = ud,Zc = Zd,则 13.如本题附图所示用泵将20水经总管分别打人容器A、B内,总管流量为176m3/h,总管直径为168x5mm,C点处压力为1. 97kgf/cm2 (表) ,求泵供给的压头及支管CA、CB的阻力(忽略总管内的阻力)。解:(1)总管流速 在图示的O-O与C-C截面之间列机械能衡算方程: 式中: (2)求支路阻力在C-C和A-A截面之间列机械能衡算方程: 式中:,故支路CA的阻力为 液柱同理 液柱14、如图2-1用离心泵将20的水由敞口水池送到一压力为2.5atm的塔内,管径为1084mm管路全长100m(包括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管的进、出口当量长度也包括在内)。已知: 水的流量为56.5m3h-1,水的粘度为1厘泊,密度为1000kgm-3,管路摩擦系数可取为0.024,计算并回答: (1)水在管内流动时的流动形态;(2) 管路所需要的压头和功率; 图2-1 解:已知:d = 108-24 = 100mm = 0.1mA=(/4)d2 = 3.14(1/4)0.12 = 0.78510-2 ml+le =100m qv = 56.5m3/h u = q/A = 56.5/(36000.78510-2) = 2m/s = 1cp = 10-3 PaS =1000 kg.m-3, = 0.024 Re = du/=0.121000/10-3 = 2105 4000 水在管内流动呈湍流 以1-1面为水平基准面,在1-1与2-2面间列柏努利方程: Z1 +(u12/2g)+(p1/g)+H=Z2+(u22/2g)+(p2/g)+HfZ1=0, u1=0, p = 0 (表压), Z2=18m, u2=0 p2/g=2.59.81104/(10009.81)=25m Hf =(l+le )/d(u2/2g) =0.024(100/0.1)22/(29.81) = 4.9mH = 18+25+4.9 = 47.9m Ne = Hqvg = 47.910009.8156.5/3600 = 7.4kw15、拟用泵将碱液由敞口碱液槽大入位差为10m高的塔中,塔顶压强(表压)为0.06 Mpa.全部输送管均为 f57mm3.5mm 无缝钢管。管长50m (包括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碱液的密度 r = 1200kg/m3,粘度为 m = 2mPas。管路粗糙度为 0.3mm。试求:(1)流动处于阻力平方区时的管路特性曲线;(2)流量为30 m3/h 时的 He 和Pe。解:(1)在阻力平方区,l = f(e/d)e/d = 0.006,查图得:l = 0.033管路特性方程:(2)qv = 30 m3/h 时,16、采用IS80-65-125水泵从一敞口水槽输送60热水。最后槽内液面将降到泵人口以下1.4m。已知该泵在额定流量60m3/h下的(NPSH)r为3m,60水的饱和蒸汽压Pv为19.92kpa、为983.2kg/m3,泵吸入管路的阻力损失为2.5m,问该泵能否正常工作。解:该泵不能正常工作。说明安装高度偏高。17、拟用一台IS65-50-160A型离心泵将20C的某溶液由溶液罐送往高位槽中供生产使用,溶液罐上方连通大气。已知吸入管内径为60 mm,送液量为30 m3/h,估计此时吸入管的阻力损失为3m液柱,求大气压分别为101.3 kPa的平原和51.4kPa的高原地带泵的允许安装高度,查得上述流量下泵的允许汽蚀余量为3.5 m,20C时溶液的饱和蒸汽压为5.87 kPa,密度为800 kg/m3。 解: 其中Z2为为负值,表明在高原安装该泵时要使其入口位于液面以下,才能保证正常操作。同时考虑实际操作的波动一般还应给予适当的裕量,比如安装高度再降低0.5m,变成-1m。18、今选用IS型水泵将水从低位水池向高位槽送水,要求送水量为40 t/h,槽内压强(表压)为0.03 Mpa,槽内水面离低位水池水面16 m,管路总阻力为4.1 J/N。试确定选用哪一种类型为宜?解:在槽内水面和低位水池水面之间列柏努利方程: 即管路所需压头为23.2 m。 查课本附录9 ,选IS-80-65-160型合适。19、欲将一容器中的溶液进行加热,使其从30加热至60,容器中的液量为6000,用夹套加热,传热面积为,容器内有搅拌器,因此器内液体各处的温度可视为均匀的,加热蒸气为0.1MPa的饱和水蒸气,传热系数为,求将溶液由30加热至60所需要的时间?已知溶液比热为,热损失忽略不计。解:溶液从30被加热到60所需的热量:而夹套的传热效率:其中,对于的饱和水蒸气,则 所需加热时间为:20、现有两台单壳程单管程的传热面积均为的列管式空气加热器,每台加热器均由64根钢管组成。壳程为170的饱和水蒸气冷凝(冷凝潜热),空气入口温度,流量为,以湍流方式通过管内。(1)若两台换热器并联使用,通过每台热换器的空气流量均等,此时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为,求空气的出口温度及水蒸气的总冷凝量为多少?(2)若二台换热器改为串联使用,问此时空气的出口温度及水蒸气的总冷凝量为多少?假定空气的物性不随温度压力而变化,视为常量。解:(1)两台并联使用:对于其中一台:即: 解得:即空气的出口温度为93.8两台的传热量:蒸汽总冷凝量:(2)两台串联使用:即 又 即: 即空气的出口温度总传热量:水蒸汽总冷凝量:21、有一套管换热器,管内为,套管为的钢管,内管中苯被加热,苯进口温度为50,出口温度为80,流量为。环隙为133.3的饱和水蒸气冷凝,其汽化热为,冷凝传热膜系数为。苯在5080之间的物性参数平均值为密度,比热,粘度,导热系数,管内壁垢阻为,管壁及管外侧热阻不计。试求:(A)加热蒸汽消耗量;(B)所需的传热面积(以内管外表面计)。(C)当苯的流量增加50%,要求苯的进出口温度不变,加热蒸汽的温度应为多少?解:(1)加热蒸汽消耗量:(2)内管中苯的流速:湍流则以内管外表面计的传热系数为: (3)苯的流量增加50%,而进出口温度不变,则 (以内管外表面计)即:解得:即苯的流量增加50%而温度不变时,加热蒸汽的温度应为145.2。22、一长度为3m、管外径为131mm、管内通有123饱和蒸汽的竖直加热管。管外壁的温度为120,周围空气的温度为20,试求:(1)每米管道因自然对流而产生的热损失为多少?(2)若管外包一层40mm的保温层后,保温层外表面温度降至60,上述热损失减至多少?解: (1)定性温度=,在此温度下空气的物性为 ) 查表得: =6。84W/(m2)(1) 加保温后定性温度,在此温度下: ) Pr=0.699 Gr= =1.171011GrPr=1.1710110.699 =8.171010 = =5.39 W/(m2) =5.393.140.131(60-20)=88.7W/m 即加了保温层后,每米管道的热损失由原来的281W/m减至88.7W/m。 此题亦可采取简化的方法:如上求出=6.84W/(m2)后,因为保温前后均属自然对流,假定物性不变,则保温前后对流系数的关系为 W/(m2) 简化计算的结果与前面计算相差 分析:=可以发现:当n=1/3时,定性尺寸(此例中既蒸汽管的长度)可以消去。利用这种自然对流与定性尺寸无关的特点,可以在较小尺寸的模型上进行自然对流传热研究,即所谓的“自模化”实验,从而为实验工作带来诸多方便。23、有一套管换热器,管内为,套管为的钢管,内管中苯被加热,苯进口温度为30,出口温度为70,流量为。环隙为133.3的饱和水蒸气冷凝,其汽化热为,冷凝传热膜系数为。苯在3070之间的物性参数平均值为密度,比热,粘度,导热系数,管内壁垢阻为,管壁及管外侧热阻不计。试求:(A)加热蒸汽消耗量;(B)所需的传热面积(以内管外表面计)。(C)当苯的流量增加30%,要求苯的进出口温度不变,加热蒸汽的温度应为多少?解:(1)加热蒸汽消耗量:(2)内管中苯的流速:湍流则以内管外表面计的传热系数为: (3)苯的流量增加50%,而进出口温度不变,则 (以内管外表面计)即:解得:即苯的流量增加50%而温度不变时,加热蒸汽的温度应为145.2。24、有一套管换热器,内管为,外管为的钢管。现用120的饱和水蒸气加热苯,使苯由50加热至80,苯在内管中以的流量流动,试求:(A)加热蒸汽消耗量;(B)所需套管的有效长度;(C)由于某种原因,加热蒸汽的温度降为110,苯的出口温度将变为多少?(假设苯不变,在5080范围内,苯的物性为,钢的导热系数为,120时水蒸气冷凝潜热,蒸汽侧对流传热系数,壁两侧垢层热阻及换热器损失均可忽略,加热蒸汽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解:(1)加热蒸汽消耗量: (2)套管的有效长度:湍流则以内管外表面计的传热系数:(3)当时,不变,也可视为不变。则 即:解得:25、某一列管式换热器,将一定量的空气加热。空气在管内作湍流流动,饱和水蒸气在管外冷凝。今因生产任务加大一倍,除用原换热器外,尚需加一台新换热器。如果使新旧两台换热器并联使用,且使二台换热器在空气流量、进、出口温度及饱和蒸汽温度都相同的条件下操作。原换热器列管数为,管径为,管长为,而新换热器管数为,管径为。试问新换热器管长为原换热器管长的几倍。解:二台换热器的空气流量、进、出口温度及饱和蒸汽温度都相同,且,原换热器: (1) 新换热器: (2)(2)/(1)得:其中:原换热器管内流速,新换热器管内流速,则 即新换热器管长为原换热器管长的倍。27、某常用套管换热器每小时冷凝甲苯蒸汽,冷凝温度110,冷凝潜热为,冷凝膜系数,冷却水温16,以的流量进入内管内(内径50),作湍流流动,膜系数,水的比热取为,忽略壁阻及污垢热阻。试求A)冷却水出口温度及管长; B)如在夏季,冷却水入口温度将升至25,使换热器传热能力下降,为此建议将水流量增加一倍,那么,该换热器的传热能力能否增加?定量地说明。解:(1)冷却水出口温度: 管长: (2)当时。而流量加倍时, 即:则传热能力 原传热能力 换热器的传热能力能增加。28、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水蒸气将空气由20加热到80,该换热器由38根,长1.5m的铜管构成,空气在管内作湍流流动,其流量为740Kg/h,比热为1.005,饱和水蒸气在管间冷凝。已知操作条件下的空气对流给热系数(或称对流传热膜系数)为65W/.,水蒸气的冷凝给热系数为8000W ,管壁及垢层热阻可忽略不计。A) 试确定所需饱和水蒸气的温度;B) 若将空气量增大30%通过原换热器,在饱和水蒸气温度及空气进口温度均不变的情况下,空气能加热到多少度?(设在本题条件下空气出口温度有所改变时,其物性参数可视为不变)解:(1)饱和水蒸气的温度T:其中: (以外表面计) T=124(2) 若空气量增大25%,则 由式()可知: 解得:即空气加热到29、欲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用110的饱和水蒸气将的常压空气由20预热到95。A、若初步选定采用单管程换热器,空气走管程,管束由120根的铜管组成。试确定所需管束长。B、若选用双管程浮头式列管换热器。管子总数、管长及直径同上。则空气的出口温度有无变化?试确定之。在计算中,冷凝液膜的热阻、管壁及其两侧污垢热阻可忽略不计,其空气平均温度下的物性可取:粘度,比热:,导热系数,密度。解:(1)管长: 管内流速:=9.59湍流冷凝液膜热阻,管壁及两侧污垢热阻可忽略不计,(以内表面计)则 即管束长2.0m(2)若改为双管程: 即: 由(1)式可知: 解得: 因现蒸汽温度,所以此蒸汽能满足传热要求。30、有一套管式换热器,甲流体(走管间)和乙流体(走管间)在其中逆流换热。生产要求将流量为810的甲流体()从120冷却至70,管壁的对流膜系数,并可视作不变。乙流体由20被加热至50。35的水的粘度为0.72,已知内管内径为0.0508,乙流体的平均流速为0.15,管内壁对乙流体的对流传热膜系数,内管两端压强差为。如果管壁及污垢热阻不计,流体的物性常数及摩擦力系数均可视为常数。求当此换热器内管两端压强差经调节增至3时,完成这一传热过程所需的传热面积。解:当内管压强差为时,内管压强差为3时, 湍流 当内管压强差为3时,管内流动也肯定为湍流则又由原工况:可得: 热流体的流量,进出口温度不变(生产要求)解得:平均温差:则由 可得:1.某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滞流流动时,其速度分布是_ 抛物线_型曲线,其管中心最大流速为平均流速的_2倍_倍,摩擦系数与Re的关系为_64/Re _。2.牛顿型流体与非牛顿型流体的主要的区别是_牛顿型流体符合牛顿粘性定律_。3.稳定流动的定义是_流动状况不随时间而变_。4.液柱压力计量是基于_流体静力学_原理的测压装置,用U形管压差计测压时,当一端与大气相通时,读数R表示的是_表压_或_真空度_。14.流体体积流量一定时,有效截面扩大,则流速 减少,动压头减少,静压头增加。4.化工生产中,物料衡算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热量衡算的理论基础是能量守恒定律。5. 雷诺准数的表达式为_ Re=d/_。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流动,工程上一般认为当雷诺准数_ 时为层流, 为湍流, 为过渡区。6. 当地大气压为750mmHg时, 测得某体系的表压为100mmHg,则该体系的绝对压强为_ 850_mmHg, 真空度为_-100_mmHg。7、离心泵的流量调节阀安装在离心泵_管路上,关小出口阀门后,真空表的读数_,压力表的读数_。出口;减小;增大8、离心泵的工作点是_曲线与_曲线的交点。离心泵特性;管路特性9、泵的扬程的单位是_,其物理意义是_。M;泵提供给单位重量流体的能量10、离心泵输送的液体粘度越大,其扬程_,流量_,轴功率_,效率_。越小;越小;越大;越小11、离心泵输送的液体密度变大,则其扬程_,流量_,效率_,轴功率_。不变;不变;不变;变大12、离心泵的主要部件有如下三部分:_,_,_。泵壳;叶轮;泵轴13、对流传热的热阻主要集中在 ,因此, 是强化对流传热的重要途径。答案:滞流内层;减薄湍流内层的厚度14、黑体的表面温度从300升至600,其辐射能力增大到原来的 倍. 答案: 5.39 15、热油和水在一套管换热器中换热,水由20升至75。若冷流体为最小值流体,传热效率0.65,则油的入口温度为 。答案:10416、换热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传热速率会下降很多,这往往是由于 的缘故。答案:传热管表面有污垢积存1当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力( )外界大气压力时,所用的测压仪表称为压力表。 A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近似于。2.在稳定流动系统中,水由粗管连续地流入细管,若粗管直径是细管的2倍,则细管流速是粗管的( )倍。 CA. 2; B. 8; C. 4。3流体在圆管内( )流动时,平均速度是最大速度的一半。 A A 层流;B 湍流;C 过渡流;D 漩涡流。4.流体流动时产生摩擦阻力的根本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