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doc_第1页
山东省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doc_第2页
山东省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doc_第3页
山东省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doc_第4页
山东省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纲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中心环节,金融业的发展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伴随着山东省“十一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纲要的有效实施,山东省金融业发展迅猛,基本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担保、信托等为主的完善的金融体系。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以及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是山东省完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重大战略调整的关键时期,因此山东省的金融业应当紧紧围绕着山东省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大局,根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调控要求,从提高金融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金融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使之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本规划在分析山东省金融业“十一五”期间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及金融业面对的新形势和机遇,制定了“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一、山东省“十一五”期间金融业发展回顾(一)基本形成了功能健全的金融服务体系结构。 “十一五”期间,山东省金融业机构类别和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金融服务体系结构。以银行、保险、证券为主体的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截至2009年末,全省银行业机构达278家,其中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家,城市商业银行15家(省内城市商业银行14家),完成了计划任务量的150%,农村中小金融机构141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3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5家),是计划任务量的17.63倍, 邮政储蓄银行1家,外资银行9家,完成了计划量的90%,资产管理公司4家,财务公司5家,信托公司3家,小额贷款公司81家;证券公司2家,期货公司4家,证券营业部190家,期货营业部51家;省内首家保险法人机构泰山财险获准成立。(二)金融各行业运行平稳,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至2009年底,山东省银行业存款余额快速增长、活期化特征明显。山东省金融机构年末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34697.8亿元,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中到2010年末全省存款规模达33000亿元的任务。全省本外币存款增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多增超3000亿元。贷款势头迅猛,山东省金融机构年末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5961.3亿元,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任务中的96.2%,2009年全省本外币贷款增量创历史最高水平,信贷支持经济转型力度明显增大。山东省证券期货业务不断扩展, 防控风险能力增强, 证券市场融资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升。证券机构经纪和承销业务同比分别增长86.8%和124.3%,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稳步回升,5 家上市公司完成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62.4亿元,全年16 家企业通过首发、增发、认股权证行权实现境内外股权融资234.9 亿元。山东省保险业稳中求进,业务增长较快,效益稳步提高,结构持续优化。全省行业总资产首超千亿,全年新增各级保险及中介机构过六百家。德国安顾保险集团成为首家在山东设立代表处的外资保险机构。山东省保险业务持续增长,保费收入居全国第三位。(三)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风险控制能力增强。 “十一五”期间,山东省政府大力支持中国人民银行、银监局、证监局和保监局加强金融监管,建立了地方政府和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机制,确保了金融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已经在全省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正确授信提供依据。山东省工商局投资建立了“山东红盾信息网”,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并且完成了与省财政、国税、地税、统计、审计、人行的联网工作。山东省开通的“诚信山东”信息网,发起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政府信息查询系统。截至目前,在我国评出的81个金融生态城市和93个生态金融县(市)区,山东省共有5市11县入选。(四)积极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提高服务经济功能。恒丰银行吸引张裕、新加坡大华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进入,加大省内外布局力度,将上市作为计划目标。齐鲁证券筹备IPO上市,即将打造成为强势的全业务券商。泰山保险公司正在筹建中,标志着山东省将向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又迈进了一步。(五)金融业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在山东省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我省金融业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金融服务,为地方的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十一五”期间,全省企业存款在经济回暖及贷款多增的带动下,新增额达到上期的3.4倍。信贷支持经济转型的力度明显加大,新增涉农贷款居全国首位,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3.7个百分点。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稳步回升,5家上市公司完成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62.4亿元。全省保险业总资产首超千亿,农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3.1%,22个县市启动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二、山东省金融资源分布与配置(一)区域金融资源配置1、银行业(截止到2008年)地 区法人机构数营业网点数各项贷款余额(万元)不良贷款余额(万元)各项存款余额(万元)储蓄存款余额(万元)全省合计1581530522383087412657800.5300808392.5165306293.3济南913944532139511709285806526818739337青岛1314424135507912969725105810325649174淄博91101125942219326061950444111842974枣庄7494467157635259072310664487836东营65238787135255853120038006471971烟台1515251742260611631562881035417724069潍坊16150917343419.263046523298465.7615523901.71济宁1310859337031841241150944319251860泰安67676435145.58569757101124816817000.4威海55888755640393871121732147946078日照53876439353.773093136721472.373590154.74莱芜22494054933171546.548605642342139临沂16134712816109.29854781753638712140208德州128406682945.748124438411141.325515864.42聊城8667732403593674493717566422791滨州7584846748236840784939444711084菏泽980360227681466430806150461298512、证券业境内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地区分布表(截至2009年12月31日) 地 区单位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济 南家223青 岛家淄 博家128枣 庄家01东 营家21烟 台家1316潍 坊家1014济 宁家54泰 安家43威 海家63日 照家10滨 州家33德 州家33聊 城家32临 沂家24荷 泽家00莱 芜家10合 计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地区分布表(截至2009年12月31日)地 区单位证券期货公司营业部公司营业部济 南家14129青 岛家淄 博家01412枣 庄家0400东 营家0702烟 台家02123潍 坊家01103济 宁家0701泰 安家0900威 海家0800日 照家0501滨 州家0500德 州家0300聊 城家0300临 沂家0603荷 泽家0101莱 芜家0200合 计家山东省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在“十一五”期间有了稳步的提高,但是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截止2009年12月底,我国共有境内上市公司1718家,境外上市公司159家。山东省则只有上市公司87家,作为GDP总量约占全国10%的大省,其上市公司的数量却仅为全国的5%左右,落后于很多先进的省市地区,暴露出了我省上市公司资源不足的问题。3、保险业2009年山东省各地市保险业务情况地区保费收入总额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全省总计济南市945590.06730252.70215337.36青岛市淄博市483356.36346840.24136516.12枣庄市218710.98166305.1052405.88东营市420073.68315086.16104987.52烟台市739605.26557156.65182448.61潍坊市662436.60472973.35189463.25济宁市537509.73416121.40121388.33泰安市362676.73287486.1775190.56威海市356687.21261943.5094743.71日照市189957.63114070.7875886.85莱芜市109262.6880228.6929033.99临沂市556189.60391593.31164596.29德州市360876.96287280.5673596.40聊城市298038.21222215.3175822.90滨州市267609.46178337.3189272.15菏泽市267068.62211094.1255974.50省本级118.9634.6784.29“十一五”期间山东省保险业无论是在业务规模还是经营机构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飞跃,但是保险业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如水平较低、功能不强、体现不完善、实力较弱和行业信誉有待提高等。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重完善保险品种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培育保险机构,健全保险市场体系,加强保险市场建设。(二)县域资源配置银行业山东省县及县以下银行业统计状况指标计算公式山东省水平全国平均水平县及县以下万人机构覆盖度非市辖区机构网点数*10000/非市辖区人口总数1.151.5县及县以下百元GDP贷款贡献率非市辖区各项贷款*100/非市辖区GDP总量33.341.01县及县以下人均贷款水平非市辖区贷款总额/非市辖区人口数0.90.88县及县以下存款资源运用水平非市辖区贷款总额/非市辖区存款总额*100%66.56%53.57%县及县以下获得银行业机构贷款农户占比情况非市辖区获得贷款农户数/非市辖区农户总数0.2县及县以下地区贷款占比非市辖区的贷款总额/全辖贷款总额31%21%县及县以下地区存款占比非市辖区的存款总额/全辖存款总额34%26%县及县以下地区机构网点数量占比非市辖区的机构网点数量/全辖机构网点数57%56%县及县以下地区不良贷款占比非市辖区的不良贷款总额/全辖不良贷款总额54%45%农业贷款余额农户贷款余额小企业贷款余额获得贷款的企业数获得贷款的农户数五家商业银行626443232042051071922416055780政策性银行6673204897579238713股份制商业银行496795163581948992108903414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201699162773958410158031943各级农村信用社18876944128136925786432643263795687农村合作银行4242968233201331762519159289579农村商业银行39449124242812662743250888邮政储蓄机构108647.94135620.7347605.78737339931新型农村机构98373025181848农村资金互助社84768111合计37260163.9415877538.7320496804.782325614234283“十一五”期间,我省县及县以下地区银行业的服务覆盖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金融资源的相对匮乏必将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和金融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期中,我省必将倾力拓展农村银行业的发展,赶超全国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金融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金融市场体系日趋完善,社会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稳步提高。目前山东省金融业务总量和金融机构的种类、数量均居全国前列。金融体系在实现和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同时也是金融大省,山东却并不是金融强省,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还没有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特别是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相比,不论是金融业的整体水平与质量,还是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都还有一定差距。金融业的发展活力不足,总量偏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金融业的潜在风险较大。一方面突出表现为“一多两少”,即不良贷款多,盈利少、创新的品种少,由于历史包袱沉重,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仍不容乐观。而另一方面,有的上市公司则面临退市的窘境,历史上一直作为沪深市场绩优板块的山东上市公司,一度出现业绩大幅下滑,甚至曾出现了引起全国关注的“ST济南现象”。当前,优化和合理配置各种金融资源,提高金融运行的速度、效率和质量,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有限金融资源重新布局和整合,是山东省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三、山东省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一)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我省的对外开放业务主要集中在半岛几个城市,且主要为与日韩的贸易往来。在全省范围来讲,金融行业的对外开放相对于其他省份较为落后。没有引进强有力的战略投资者,各城市的开发区、高新区等建设雷同,定位不明确,在吸引外来合作者方面往往缺乏竞争优势。外资银行x家,缺少法人金融机构。金融危机前,国际资本市场活跃,我省未能抓住黄金期进行国际融资与国际技术引进,同时人才和中介服务跟不上对外开放的要求。总体来讲,市场化程度不高,应对经济国际化的能力不够强。在后危机时代,应该重视金融再次活跃起来的这个机遇,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地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增加我省境外上市公司的数目。(二)金融总量及市场规模较小山东省金融业发展仍有欠缺,总的来说,总量要提升,环境要完善。要把金融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先把总量做大,再进一步做强。在此期间,不仅要有各层次金融机构的努力,还需要政府完善金融发展环境,包括优惠政策、法制建设、合作机制等,保证金融运行的稳定与效率。存贷款是金融机构最主要的业务。从存款的总体规模来看,山东相比于其他较为发达的省份如江苏、浙江、广东处于弱势,仍需进一步加强。从存款的结构看,山东省城乡储蓄存款占存款总额比为53.26%,这说明山东省的存款结构不够优化。山东省的贷款总量显著低于其他各发达省份,短期贷款的占比仍需进一步提高,从而改善贷款结构,降低不良贷款率。截止2008年,我国共有境内上市公司1718家,境外上市公司159家。山东省则只有上市公司96家,作为GDP总量约占全国10%的大省,其上市公司的数量却仅为全国的5%左右,落后于很多先进的省市地区,暴露出了我省上市公司资源不足的问题。(三)金融创新力度不足,缺少重点项目及龙头企业在与其他经济发达省份比较中我们发现,经济发达省份在金融创新及落实重点项目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大环境,在机构、监管、产品、技术等多方面都不断进行创新,从金融机构、农村城镇、地方政府等多个主体角度推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改革措施,同时,每个地区都有重点金融项目以及龙头带动企业。相对来说,山东省在这个方面比较欠缺,没能走在各省的前列。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普遍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缺少对全国金融业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总部。(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完善金融生态是指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其外部环境冲击的自我调控的制度安排。金融生态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金融生态环境的有机整体。在金融生态链条中,法治环境是根本,制度环境是保障,信用环境是基础,三者缺一不可。关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政府自2005年起就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意见,将优化金融生态纳入山东省“十一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出台了关于做强做大我省金融业的意见,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作为核心内容;2007年,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中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2008年,省委九届三次全体会议把“优化金融生态、创新金融服务”列为重点工作。目前,我省的金融生态城市(县)主要集中在青岛、潍坊等地,分布不均,可见我省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平衡,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包括人均GDP、城镇居民消费指数等在内的经济基础指标较低;社会诚信意识缺乏,造成以企业诚信为首的信用环境欠佳;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足以支持现行的金融运行;律师事务所、信用担保等金融中介服务尚不成形,金融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建设,以保证山东省接下来的快速发展。社会信用环境欠佳已经成为增强金融支持的一大障碍。因此,必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创建“金融安全区和诚实守信区”,为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在“诚信山东”信息网的建设中,需努力通过联合共建,打破各部门信息孤岛和信息垄断,充分合理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五)金融资源配置不协调(1)直接融资比重偏低,股市筹资额下降,通过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比重较大,银行系统资金配置效率较低且存在巨额不良贷款。在当前融资主体多元化的形势下,不能把金融资源仅仅等同于银行的信贷资金,而应既重视银行的间接融资,又重视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山东省企业资本金普遍不足,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近年来,直接融资(不含国债)的比重连续下降,这不利于形成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也不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2)国有商业银行占据垄断地位,地方性金融机构数量少、规模相对较小,金融活力不足。(3)金融机构对非国有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使其发展过程出现了严重的融资障碍,存在着与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相称的金融体系信贷支持问题。(六)保险业竞争力低“十一五”期间山东省保险业无论是在业务规模还是经营机构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飞跃,但是保险业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如水平较低、功能不强、体现不完善、实力较弱和行业信誉有待提高等。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重完善保险品种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培育保险机构,健全保险市场体系,加强保险市场建设。(七)东西部/各地市差距大,农村金融资源匮乏“十一五”期间,我省县及县以下地区银行业的服务覆盖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金融资源的相对匮乏必将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和金融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期中,我省必将倾力拓展农村银行业的发展,赶上并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八)担保业发展尚不完善(1)担保机构规模偏小。担保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灰色地带,而且大多数都为民营机构,注册资本少,资本实力较弱,由于担保机构的设立缺乏准入规定,造成了目前担保机构数量多,规模小的现象。资本实力的薄弱和专业人才的缺乏,影响了担保业务的发展和创新。 (2)部分担保机构运作不规范。少数担保机构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和风控制度,识别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不强,加之没有按照规定提取风险准备金,致使担保风险的应对能力较弱。少数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处于体外循环,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较差,影响了担保机构的代偿能力。 (3)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在市场中存在一些偏离融资性担保主业、打着担保旗号从事高风险投资甚至非法金融业务的机构,担保体系不完善,并且缺乏大规模的省级担保机构,政府对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和绩效激励政策还没建立,担保体系的系统风险缺少有效释放和缓解的机制。另外,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缺乏有效的风险共担机制,金融机构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所承担的风险过大。 四、山东省金融业“十二五”发展背景(一)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将为山东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十一五”以来,山东省国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形势,GDP总量和人均GDP逐年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3621.32亿元,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人均生产总值35796元,增长11.3%。山东省目前的GDP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是经济大省,但是金融业发展薄弱,与山东省经济实力不符, 2009年山东省金融业增加值为1080亿元,仅占全省GDP的3.2%,分别比广东、江苏、浙江低2.4、1.5和5.2个百分点。因此,未来山东省的金融业相比广东,江苏,浙江等省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金融发展提供持续的推动力。(二) 金融危机后中国增长模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为山东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未来一个时期,全球经济减速和外部需求萎缩,出口增速难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因此消费将定位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内需的扩大将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山东省的出口依赖程度不如广东,江苏等省,因此金融危机对于山东省的冲击不如广东,江苏等省强烈,山东省应抓住本次金融危机为山东省带来的机遇,根据自身特点,大力发展经济,赶超广东。刺激内需的长效机制必须依靠现代金融服务的普及,没有现代金融或信用手段的帮助,刺激内需之长效机制永远是一句空话。结合历史经验,广东等省在90年代对外开放之后,抓住了历史机遇,依靠出口,经济高速发展。山东过去多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拉动型的增长。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投资、进出口贸易和消费中,山东省外贸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当,消费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依靠的就是投资的拉动、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因此,山东省在未来期间,应以扩大内需为战略重点,刺激消费,以此为突破口,抓住机遇,来促进山东省经济发展。金融危机后,全国经济增长方式将处于加速转型时期。资源流动、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快,生产与资本双重过剩的矛盾有可能加剧,经济从投资型增长向消费型增长的转变也会加快,都将从根本上影响山东金融业的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成为山东省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山东省自“九五”规划以来,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第一产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0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226.60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9035.03亿元,增长13.7%,其中,工业增加值17032.73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1543.67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比例为9.7:57.5:32.8。根据国际经验,在工业化后期,以城市为依托的现代第三产业将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产业结构也将从现在的快速向转变。金融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历了简单中介产融结合金融产业化三个阶段,现已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产业,其增长最有潜力和空间。金融危机后,经济结构的转型压力加大,为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山东金融业应服务于经济结构转型,并以此为依托,推动自身快速发展。(三) 金融改革全面推进,将为山东省金融业提供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十二五”期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将全面、深入地推进。健全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深化商业银行改革,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推进非银行金融企业改革,稳步发展多种形式中小金融企业,推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规范和创新发展,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优化金融结构。在上述形势下,金融市场将会更加健全,在金融资源配置中更大程度地发挥基础性作用,新的金融组织也将不断出现,对于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将加大,对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将加大,金融创新空间增大,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交易方式将大大增加,山东省金融体系结构将会进入快速变化时期,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山东省金融资源的配置格局将出现根本性变化。(四) 金融业对外开放积极稳妥推进,将为山东省金融业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金融危机之后,许多跨国金融集团在其本国业务亏损的情况下,依靠其中国分公司的高额利润支撑了集团的生存,因此“十二五”期间,更多的跨国金融集团将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十二五”时期,根据入世承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金融业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十二五”期间,中国金融业将逐步给予外资金融企业国民待遇,建立金融服务不正当竞争调查和处置机制;积极引进有助于为中小企业、“三农”提供特色服务的外资金融企业;拓宽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的人民币融资渠道,发挥境内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开展国际竞争;加强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外资金融机构带来新的管理制度和经营理念,也将为山东中资金融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示范效应,推动山东金融业加快改革、创新和发展步伐。青岛和济南已先后开放了人民币业务,应抓住这一本已有的优势,以青岛与济南为重点,加快对外开放,带动整个山东省金融业的发展。(五) 两大国家战略将成为山东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为山东省金融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动力。国务院于2009年11月23日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意味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的4月中旬,国务院已同意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国家发改委已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方案上报国务院。这意味着未来山东省将有可能拥有两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经济区域,这无疑将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为金融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山东省内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与鲁南临港产业带都将得到山东省,甚至全国的政策倾斜,必然产生大量的信贷需求,为山东金融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十二五”期间山东金融业还面临着诸多重大挑战,主要有:受金融危机及山东省的资源要素和环境约束的影响,金融资源投向结构的优化任重道远,信贷投放粗放型;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缓慢,直接融资比例过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与国际对接落后;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依然偏高,盈利渠道单一;证券经营机构发展缓慢,面临的风险比较高;保险业规模相对较小,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地方金融机构实力相对较弱,缺少金融龙头企业;周边金融中心的纷纷崛起则使得山东可能被置于金融“高地”的危险这种高地位置会导致我们的资金向低处流去,形成大量的资金外流。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要积极应对,牢牢把握 “十二五”期间金融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主动权。五、“十二五”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将发展金融业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以人为本、普惠公平,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合理的金融服务体系和机制,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促进金融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合理规划布局,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金融业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先进省市的先进经验、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金融业国际竞争力,实现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二)基本原则。认真贯彻中央关于金融改革、支持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的部署,从全省实际出发,大力整合金融资源,把发展地方金融机构作为全省金融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培植地方金融龙头机构,全面增强我省金融实力。(1)要处理好金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和功能监管的关系要注重把握金融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的综合平衡,要保持金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金融机构与市场环境、金融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要协调好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国有金融与民间金融、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关系和市场定位,协调好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等相对接的制度安排。(2)加强经济金融监测和调节,促进区域经济金融健康平稳运行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居民消费价格和资产价格变化,积极探索建立前瞻性和适合我省发展的货币政策效应监测体系,继续加强对重要产业和行业发展状况的动态监测,及时消除经济金融运行中的不稳定和不健康因素,促进山东经济金融平稳运行。(3)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增强地方金融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要深入探讨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着力推进山东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督促农信社切实改善治理结构,转变经营机制,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同时积极协助有关政府部门引进国内外合格的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完善地方金融机构治理机制,进一步激发地方金融活力,打造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山东金融品牌。 (4)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切实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为提高地方金融体系应对外部冲击和内部风险的能力,需要不断完善区域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加强对高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防范和处置工作,切实处理好推动金融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支持济南、青岛市商业银行努力提高收益和风险管理的各项指标。促使济南市商业银行立足济南、面向山东开展业务;促使青岛市商业银行发展成为以青岛为中心、辐射半岛地区的区域性银行。(5)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夯实经济强省根基继续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不断丰富、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基础库,加快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步伐。切实落实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工作,积极探索农户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征信市场监管,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从而推动山东金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6)强化金融服务意识,提高区域金融运行效率牢牢树立中央银行服务立行的意识,按照人民银行总行统一部署,大力加强金融基础建设,促进现代化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的推广应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加快国库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步伐,积极协调推进横向联网系统的开发建设,为地方财政管好账、理好财。(7)提升外汇管理和服务效能,大力支持山东外向型经济发展 为山东半岛外向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根据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结构调整和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需要提供金融支持服务作用。而推动半岛经济一体化,更需要金融发挥跨地区的资源基础配置作用。合理利用中外资金融机构,推动金融聚集辐射区的建设。六、金融业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我省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发展金融产业为主题,以深化金融改革为动力,以区域金融中心为龙头,以提升金融竞争力为核心,基本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增强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争取实现金融强省的新跨越。不断进行机制创新,营造优良的金融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和引进金融机构,基本形成我省金融机构的全面发展;要抓好市场创新,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的地源优势,基本完成我省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建立我省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抓好管理创新,完善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要支持监管创新,探索在我省建立金融混业经营机制,创新监管工作,防范金融风险。适时推进对全省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整合,实现对部分经营状况较好的机构跨地区、多元化经营企业的支持,基本培育一批治理结构完善、经营机制良好、业务拓展能力较强的区域性银行机构,进一步将山东的银行业做大做强。在济南、青岛等部分基础较好、条件较成熟的地区,支持发展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全地方金融组织体系,或者探索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并充分发挥其在建设金融强省中的主导作用,继续推进“大金融”战略格局的构建。(二)金融行业发展目标。不断优化我省的金融业发展结构,争取我省金融业增加值占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将分别达到*和*以上,金融机构实现利润*亿元,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万亿元,保费收入达到*亿元,保险深度和密度达*和*元。(1) 银行业。到2015年,我省银行业务规模要继续增长,存贷款年均增幅争取保持在15-16%。同时在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方面要力争至少有一家村镇银行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规模累计达到5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00亿元,年累计放贷达到1000亿元,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规模、放贷规模等综合指标进入全国前5名。 (2) 证券业。建立股票、债券等证券种类齐全、证券机构发达的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扩充企业上市直接融资渠道,地方资本市场建设取得进展。债券股票多样化,国内债券融资和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有较大增长。期货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量和交易额保持年增长*,新增期货交易品种*个。(3) 保险业。在保险业方面,到2015年保费收入要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全省保险业务收入争取比2010年翻一番,突破1800亿元,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渗透率明显提高,保险密度2015年达到1800元/人,保险深度达到3.15%。 (三)金融机构发展目标。(1) 全国性银行机构。针对我省银行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如加息、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等因素)制定可行近期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并对起其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监管。可参照指标:资产负债规模、资产质量、盈利状况、经营规模、全国排名(2) 地方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组织。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各类地方性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加大对地方发展建设的资金支持作用。可参照指标:银行数量,农村和郊区的分支数目,占总贷款的比例,对地方性建设项目的投资比例(3) 外资银行。可参照指标:银行数量,覆盖区域(4) 证券机构和期货公司。可参照指标:公司数目,从业人员数量,营销网点,商品期货品种(金融创新)(5) 保险机构。可参照指标:发展速度,业务总量,保费收入,业务结构,期缴长期寿险业务占比(6) 信托公司。可参考指标:公司数目,公司竞争力排名,投资规模(7) 投资基金公司。强调基金投资的主体对象,强调合作可参考指标:目标规模,公司数目(8) 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集团。通过小额贷款公司来优化“三农”金融问题可参考指标:融资比例限制,成立数量七、推动山东金融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一)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已有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实现了跨区经营,在未来五年,我省应在吸引全国各地具有影响力的商业银行来我省设立分行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跨区经营的力度,使山东城市商业银行在全国的辐射影响力得到提升和深化。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09年末,我省14家城商行资产总额3643亿元,比年初增加79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091亿元,比年初增加675亿元,各项贷款2061亿元,比年初增加417亿元,不良贷款占比仅为 1.58% ,远远小于全省平均水平。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2009年实现利润 39 .7亿元,同比增加 6.7亿元,财务状况良好。另外,银监会已批准改革发展较好、内控管理较强的济南、淄博、莱芜、威海等城市商业银行设立了省内异地分行,实现了城商行在山东省内城市的全覆盖;并且山东省先后有14家城商行县域支行开业,县域支行总数已达36家,覆盖面达48%,对县域经济的支持作用进一步提升。在省外跨区域发展方面,齐鲁银行天津分行顺利开业,莱商银行徐州分行也在以良好势头运行,临商银行在宁波、齐商银行在西安也纷纷开设了分行。在“十二五”期间,我省应促进日照市商业银行、莱商银行、东营市商业银行、齐鲁银行等竞争力较强的商业银行向省外区域扩张,不论是到发达的、竞争激烈的一级城市还是二、三级城市,都应创立各自的发展模式,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到金融资源丰富的地区或者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区开设分行,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发展特色业务,进行产业衔接,扩大人脉资源。(二)大力发展农村金融(1)农村信用社改革及服务创新2009年,山东省共组建县级统一法人联社112家,农村合作银行17家,农村商业银行3家,银行数量居全国第三位。涉农贷款余额3261亿元,较年初增加651亿元,同比多增397亿元;较年初增长24.9%,高出各项贷款平均增幅5.9个百分点。山东省应力争用5年时间,全面建设“信贷支农、资金增值、支付结算、社会信用、信息服务”五大体系,打造金融支农服务优质品牌。要构建新型信贷支农体系,有效缓解农民担保难、贷款难问题。扩大贷款额度、适当降低贷款利率上浮比例、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创新支农方式等方面做出探索。并且以网点再造和功能完善为基础,建设农村资金增值服务体系,使农村网点全面达到规范化要求,城区网点向其他银行看齐,建设“全覆盖、广辐射、形象好、功能全”的网点服务体系。(2)建立农村金融发展基金除了依照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之外,山东省银行业的金融机构可以共同建立农村金融发展基金。由于城市地区金融资源禀赋要优于农村地区,占有较多城市金融资源的银行要通过缴纳农村金融发展基金的方式补贴在农村提供较多服务的金融机构。每家银行的缴存比例可以与其县域业务在整体银行业务的占比成反比,基金的资金用以补贴所有在贫困的县域(如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3)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大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力度这贯彻了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农业保险提出具体要求。处于试点期内的山东省农业保险工作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如整体宣传力度不够强、农民参保意识偏弱、个别险种门槛高、缺乏巨灾保险保障机制等问题。针对不足方面的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一是在山东省农业保险试点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农业保险工作,扩大投保范围,为整个农村经济的产、供、销全过程提供全方位、立体型的保险服务;二是积极探索高风险险种的保险和巨灾保险机制,建立风险转移分摊机制;三是加强专业技能队伍建设,定期对核保和定损人员进行培训,抓好农村保险中介和营销员队伍建设;四是加大对基层保险公司的支持力度。改变以经营效益为主的考核方式,把农业保险的业务流量、服务质量列入考核内容,进一步调动基层保险公司的积极性。(三)积极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国办发20097号)要求,结合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等7部委令2010年第3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实施,财政部于近日印发了关于地方财政部门积极做好融资性担保业务相关管理工作的意见(财金201023号,以下简称意见),指导地方财政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支持和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行业对提高社会资金融通效率,促进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与此同时,融资性担保行业也存在监管制度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缺失、行业市场定位不清、机构和业务运作规范性差、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作为金融行业新的支撑点,我省应该加强担保行业的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依法经营与加强监管相结合,开展担保与提升信用相结合,业务创新与规范经营相结合。(1)宏观经济管理方面,根据我省现阶段担保业的发展情况,制定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健康发展的目标和政策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以业务为导向的政策扶持体系,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优胜劣汰”良性发展机制的形成。(2)政府监管机构要严格按照联席会议和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切实加强机构监管和风险防范。要分清政府和企业责任,建立风险防火墙制度,严防融资担保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3)严密监管企业财务,要建立规范有效的监管体制,注重将政府监督同市场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审计和资产评估的积极作用。要及时掌握融资性担保机构财务运行情况,密切防范财务风险。(4)大力规范整顿担保业,市场准入规范整顿,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是否有虚假注资和抽逃资金行为等;业务范围规范整顿,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是否有偏离主业现象及从事非法借贷、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经营行为规范整顿,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是否有不正当竞争和暴力追债等行为;高管和从业人员队伍规范整顿,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是否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等。(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因此改善金融生态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1)要建立良好的法律和执法体系,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尽快补充现有不足;(2)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信用体系,加快信用数据的积累;(3)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方面的宣传,培养公众的法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