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炉传热数学模型和节能措施.pdf_第1页
直立炉传热数学模型和节能措施.pdf_第2页
直立炉传热数学模型和节能措施.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气与热力 第2 1 卷 第6 期 文章编号 1 0 0 0 4 4 1 6 2 0 0 1 0 6一 O 5 O 2 0 3 直立炉传热数学模 型和节能措施 周学航 长沙市燃气总公司制气分厂 湖南 长沙 4 1 0 1 5 3 摘要 采用无限太平板一雏空间导热理论 建立起直立妒传热数 学模型 鲒舍模型和导 热理论 通过降低烟道气 即废 气 的温度和吸 力 调整热煤 气管的末端压力 减少热煤气 管的热损失等来达到降低块焦消耗 节约能源 改善操作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 中温干馏 直立炉 传热模型 中图分类号 T U 9 9 6 T Q 5 4 文献标识码 A 1 引 言 长沙市燃气总公司建有两座共 4 0门直立炉 设 计产气能力为 0万 m 3 d 1 9 9 2年底投产 以来 实 际生产能力只达到 8万 d 左右 主要原因是炉温 不能保证 为了降低烟气 的温度和吸力 调整热煤 气管的末端压力 减少热煤气管的热损失等方式来 达到降低块焦消耗 节约能源 改善操作和提高经济 效益 研究了直立炉的传热数学模型和节能措施 2 直立炉导热数学模型 由于炭化室炉墙加热均匀 故煤料导热可按无 限大平板一维空间加热方式处理 单位面积稳定导 热热流量可用傅立叶定律描述 q 1 对于不稳定导热 可将上式微分得 血 a x 2 2 a r一 将 幽 c P 代人式 2 并整理得 a 2 t 3 f C d 对于直立炉煤料导热 火道温度分布基本不变 假定煤料干馏热为零 在靠近炉墙的煤料由炉墙导 人的热流量等于传人煤料的热流量 由此可得煤料 的加热边值条件 当 R时 有 智 生O x 4 当 R时 描述炉墙温度 当 R d 即于火道墙表面 时 得 t一 0 t 一 0 5 联解式 3 4 5 得直立炉煤料不稳定导热 数学模 型 嚣 跗 上式几乎概括了直立炉煤料传热过程的参数 并按下述经验公式计算 c 2 9 3 2 5 1 盏 7 0 8 1 0 7 5 8 n l O 4 1 4 2 0 3 9 实践表明 用式 6 计算所得数据与硅砖炉的实 际数值误差不大 适合于大型炉壁 3 直立炉煤消耗热能的数学模型 直立炉耗热量一般用每吨人炉煤消耗多少公斤 机械发生炉焦炭来衡量其工艺指标 机械发生炉煤 气产生的热能主要消耗在热煤气管散热 直立炉煤 嚣 薯 羿 篇 航 O 1 l 9 卯16 一 男 湖 南 益 阳 工 程 师 大 学 主 要 从 事 煤 化 工 和 传 喜 I的 研 究 工 作 维普资讯 2 0 0 1 年 l 2月 周学航 直立炉传热数学模型和节能措施 5 0 3 成焦 烟气废热 炉体散热及荒煤气焙上 直立炉煤 成焦热可用下式计算 Q k c t k 一 0 j l O j 将式 6 代人式 1 0 得 c舞 1 上式即直立炉煤成焦热 的数学模型 式中 c V A 1 2 由直立炉煤成焦热可求得直立炉耗热 0 w Q K l 3 通过式 1 1 1 2 1 3 可看 出 影响直立炉 的 能耗参数有煤本身的性质 炉墙的结构特征 操作温 度和成焦时间 炉墙结构一般无法改变 故根据煤 料性质 操作温度 减少炉体散热和控制最佳成焦时 间是直立炉 节能 的主要 途径 4 直立炉节能途 径 选择适当的成焦时间 提高人炉煤料温度和降 低煤料水分 减少热煤气管道的散热量 回收利用烟 气余热等措施可降低直立炉生产过程的能量消耗 1 直立炉煤成焦时间 直立炉煤的成焦时间 f可由式 6 求得 成焦时间在炉型结构确定 以后 主要 由焦饼中 心温度和火道温度来确定 成焦时间过长或过短都 将增加能耗 其最佳成焦时 间在 1 8 h左右 平均火 道温度为 1 2 5 0 虽不能通过上式求导来得出最 大或最小成焦时间 但在煤料性质 火道温度及生产 能力等确定后 可通过上式求出最佳成焦时间 此时 操作条件好 产品质量高和生产成本低 2 减少热煤气管道的散热 生产初期 的热煤气管道采用钢管 内衬耐火砖 热能损耗很大 吨人炉煤耗焦量达 0 4 t 后来在管 外加包保温材料来减少热能损失 根据串联热阻概 念 三层圆筒壁的导热方程式为 1 J l r 2 3 r 3 1 5 2 由式 1 5 可知 选取保 温材料导热 系数 3 越 小 保温材料厚度 6 越大 能使传热速率迅速降低 根据我公司的生产实践 加保温层后 平均每天少用 机炉 焦达 1 0t 以上 3 选择适宜的火道温度和废气温度 降低 则烟气温度低 烟气散热少 炉体表面 散热也低 但火道温度即要高于焦饼 中心温度 又 要满足一定的生产能力 故 l 不能任意降低 根据 国内同行业的多年实践 选择顶部温度为 1 1 5 0 底部温度为 l 3 5 0 较佳 又将烟气控制温度从 1 0 5 0 降到 9 0 0 烟气吸力工艺指标从 1 5 0 P a降 到 1 2 0 P a 大大地减少了烟气流量 从而降低 了机械 发生炉焦 炭的消耗 降低幅度在 1 0 以上 4 荒煤气焙 回收的设想 可采取措施 将荒煤气作为提高人炉煤温度 的 热源 使热能得以利用 5 结 语 通过传热分析 可知采用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 通过相应的保温措施 减少人炉煤的水分 能大大减 少直立炉 的热能消耗 符号说明 A 煤料灰分 一入炉煤水分 r 一人炉煤挥发分 可燃 基 n 静扩散章 h c 一 炉煤 比热窖 U 0一 热量 k J h 仉 一戚焦热 k J k g q 一 炉煤 能耗 U l R一炭化 室平均宽度之半 m 一温度 一火道温 度 一焦饼中 心成熟温度 一 炉煤韧 始温度 一匝 炭化室 中心距 离 m p 一 密度 k 一 炭化室炉墙 厚度 m 一 热导率 d m h r 一成焦时间 h 一过杂温度 参考文献 1 挑昭章 李朝东 焦炉炭化室传热模型的研究 J 煤气与热力 t 9 9 2 6 4 1 1 M e r 4 e k D e t Wa l l h e a t e F t i e t t c y r e s e c a d t J F u e l 1 9 K 3 6 2 c 9 5 3 4 5 6 6 3 天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 化工原理 上 M1 天津 天津大学 版社 1 9 8 3 维普资讯 5 O 4 煤气与热力 第2 l 卷 第6 期 Ma t h e ma t i c a l Mo d e l o f He a t T r a n s f e r a n d En e r g y S a v i n g o f Ve r t i c a l Re t o rt Z HO U u e h a n g G a s m a k i n gB r a n c h C h a ngs l m G a s G e n e r a l C o C h a ngs l m 4 1 0 1 5 3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h e p a p e r r e p o r t s t h a t b a s e d o n o n e d i m e n t i o n s p a c e h e a t c o n d u c t i o n the o ry o f i n i l n i to fl a t p l a t e the ma t h e m a t i c mo d e l o n h e a t t r a m f e r o f v e c a l r e t o r t i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C o mb i n n i n g the m o d e l w i th h e a t con d u c t i o n the o r y b y m e ans o f r e d u c i n gI e a l por t u r e a n d d r a f t o f thefl u e g a s a 由 u s t i n g e n d p r e s s u r e o f h o t g a s and a b at i n g h e a t l o s s o f h o t g a s p i p e t h e p rop o s e o f r e d u c i n g l u mp c o k e c o n s u mp ti on s a v i n g e n e r g y i mp r o v i n g o p e r a ti o n and e n h a n c i n g e c 0 n c ben e fi t U b e a c h i e v e d Ke y wo r d s me d i u m t e mp e r a t u r ed i s t i l l at i o n v e rti c a l r e t o rt h e at l r d i l e r m o d e l 上接第 5 0 1 页 单台泵运行工况点 4 效率约为 的 7 0 此时 并联运行的各 台水泵皆在最高效率下工作 7 8 3 7 8 0 8 8 且并联运行总流量增加 幅度 最大 2 2 2 5 2 6 3 8 而消耗的功率增加最少 2 8 2 o 4 1 3 3 5 鉴于两台泵并联运行后其流量增加最大为 2 6 3 8 而消耗 的 电能 却增加 2 8 加 一5 7 o 9 且设备初投资 占地面积 管理 费用等都相应增 大 故设计 中应优先考虑单台泵运行方案 若为便于 对系统进行量调节 建议使用变频调速水泵 参考文献 I 彭彦华 热水网低负荷时循环水泵的扬程造型 J 煤气与热 力 t 9 9 g 4 6 t 一6 2 2 盂凡柬 热水供暖系统循环水泵的造型 J 煤气与热力 2 0 0 0 j 5 7 5 9 3 目江英 杨明 热水采暖系统循环水泵的选型 J 煤气与热 力 2 加0 2 1 5 9 1 6 0 4 权敏 热水采暖系统循环水泵的选型与节能 J 煤气与热 力 2 0 0 1 1 7 4 7 7 5 周漠仁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 第 2 版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1 9 8 5 6 秦加昌 白志辉 采暖循环泵运行工况与节能的探讨 J 建筑 节能 1 9 9 7 2 4 5 4 7 7 壬昭俊 采暖循环柬泵的性能回归益线方程研究 J 哈尔滨建 筑 大学学报 2 O O O 2 6 5 6 9 S t u d y o f Ma t h e ma t i c al Mo d e l o n He a t i n g Ci r c u l a t i o n P u mp i n P a r a l l e l Op e r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W N G Z h an j L In C o l le g e o fMu n i c ip a l E n v i r o m n e n ml E n g i n e e r i ng H a r b i nl n s t i t t o f H a e r b n 1 5 0 0 9 0 C h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m a t h e ma t i c a l mo d e l s O l 3 a s i n g l ep u mp o per a ti on andt w o p u mp sp a r a l l e l o p e r a ti o n a 工 e s e t 叩 i nt h i s Ip 凹 T h e r e s I l l t s o f RX L s e r i es p l r r q si n p a r a l l e l o pe r a t i o n a re c a l c u l a t e d b a s e d o l 3 the d a t a 0 f p u m p sf o r RX L s e r i es T h efl o w o ft w o p u mp s p a r a l l e l o p e rati on inc r e a s e s a p p mx l ma t e l y 2 5 i l l O r et h a nt h a t o f a s i dl e p u mp o po mt i o nandt h epow e r i n c r e a s e s a p p r o x i n mt e l y 4 0 啪 r et h a n t h a t o f a s ing l e p u mp o p e r a t i o n a t the p 0 盯 t 0 f o p t i mum o p e r a t i o n I ft w o p u mps I np a r a l l e o p e r a t i o ni s n o t a tthe p 0 i n t o f 叩d mm o per a t i o n t h efl o w o f p u mp si n p a r a l l e o p e rati o ni n c r e a s e s a b o u 6 n mt h a nt h a t o f a s i dl e p u mp o per a t i o n andthepow e ri n c r e a s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