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护理查房.ppt_第1页
乳腺癌护理查房.ppt_第2页
乳腺癌护理查房.ppt_第3页
乳腺癌护理查房.ppt_第4页
乳腺癌护理查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乳腺癌 breastcancer 14F2015 1 31 陈晓旭 阿桑 查房目的 掌握乳腺癌的正确检查手法了解术前化疗的目的掌握术后健康宣教 简要病史 47床 王丽 女 43岁 患者两年前发现右侧乳腺肿物 当时未予注意 随后肿物逐渐增大 1月前于广医二院行针吸活检诊断为 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予化疗 过程顺利 今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 患者入院后于7 16行乳腺彩超检查 于7 23在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 术程顺利 术后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 停留右腋窝负压引流管 予以对症处理 现患者无右侧肢体麻木及无右上肢肿胀 无胸闷 胸痛等不适 前言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 10 已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北美 北欧高发 4倍于亚 非 拉美 我国上海发病率最高 乳腺癌多发女性 男性只占1 20岁以前少见 35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 多发于40 60岁的女性 其中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前后的女性尤为多见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状况 五个最 发病率增长最快 每年以3 4 的速度增长 死亡率增长速度最快 已占妇女癌症死亡第一位 治疗水平最低 I期乳腺癌不超过20 美国达80 对普查的认识最差 大部分为有症状后才去医院求治 医药费用占比例最高 微小乳腺癌平均2万元 人 中晚期乳腺癌平均20万元 人 发病的高危险因素 1 月经初潮年龄 初潮年龄早于13岁 绝经年龄大于55岁2 生育年龄 第一胎足月产龄迟于35岁 40岁未孕3 哺乳可降低发病率 哺乳时间长短和发病率呈负相关4 产次 产次和发病率呈负相关5 家族史 有家族乳腺癌史者2 3倍于普通人群6 其他 肥胖与脂肪饮食 有胸壁放疗史 部分良性增生性乳腺疾病 绝经后补充雌激素 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等 防治乳腺癌的关键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乳腺的正确检查手法 取坐位或平卧位 手掌自乳腺外上 外下 内下 内上 左侧顺时针 右侧逆时针 然后检查乳头 乳晕区 有肿块注意 大小 质地 边界 活动度 皮肤情况 病理 目前多采用的病理分型1 非浸润性癌也叫原位癌 导管内癌 小叶原位癌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指癌细胞局限在基底膜以上 属于早期乳腺癌 预后较好 2 早期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导管癌 早期浸润性原位癌 癌细胞侵及基底膜向间质浸润 仍是早期 预后较好 3 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样癌 髓样癌 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小管癌 腺样囊性癌 粘液腺癌 大汗腺样癌 鳞状细胞癌 乳头湿疹样癌 分化高 预后较好4 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导管癌 硬癌 单纯癌 髓样癌 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腺癌 占乳腺癌80 左右 分化低 预后差 其中硬癌最多见 占60 癌细胞沿导管或筋膜间隙蔓延 可侵及皮肤 胸肌 亦可早期经淋巴 血液转移 其中淋巴转移最常见 腋下 锁骨淋巴转移多见 位于乳房内侧和中央区的乳腺癌首先转移到胸骨旁淋巴结 临床表现 1 肿块80 首发症状多为无意发现的无痛性肿块常位于外上象限 其次在乳头 乳晕和内上象限 多单发 质硬 表面不平 活动欠佳 分界不清 2 乳房外型改变 酒窝征 肿瘤侵及Cooper韧带 乳腺悬韧带 使其收缩而失去弹性 牵拉皮肤所致 乳头偏移或回缩 肿瘤侵及入乳管收缩所致 桔皮症 癌肿表面皮肤因皮内和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阻塞 局部突起 乳头溢液 3晚期局部表现 肿块固定形成所谓 铠甲胸 卫星结节癌细胞浸润表面大片皮肤 表现为局部多数坚硬的结节 皮肤破溃肿瘤向外生长突破皮肤 形成坏死溃疡 呈菜花样 易出血感染 有恶臭 5特殊类型的乳癌 炎性乳癌多见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年轻妇女 表现为乳腺明显增大 皮肤充血 发红 发热 犹如乳腺炎 体检 乳腺肿大发红发硬 多无局限性肿块 该类型乳癌发展快 预后极差 乳头湿疹样癌paget病 初发乳头刺痒 灼疼 以后表现为乳头处呈慢性湿疹样改变 发红 溃烂 潮湿 结痂 反复交替进行 局部有或无肿块 预后好 恶性程度低 转移少见 辅助检查 1 X线钼靶X线摄片可显示乳房软组织结构 2 B超3 细针抽吸细胞检查 病理学证实 空芯针活检 乳房肿块切除活检 处理原则 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放射疗法 乳腺癌的手术方式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Fisher 乳腺癌根治术 Halsted 全乳房切除术保乳手术乳腺癌切除术 改良根治术 modifiedradicalmastectomy 单纯乳腺切除 同时作淋巴结清除 术中保留胸肌 适用于腋窝无或少有可推动淋巴结者 适用于 期乳腺癌 目前常用 术后护理 1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血压 心率变化 防止休克发生 胸骨旁淋巴结清除病人应观察呼吸变化 注意有无气胸发生 观察术侧上肢远端血液循环 若出现青紫 皮温降低 脉搏不能扪及 提示腋部血管受压 应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 2 伤口护理定时观察绷带的松紧度 如压迫过紧可引起皮瓣 术侧上肢的血运障碍 松弛则易出现皮瓣下积液 致使皮瓣或植皮片与胸壁分离不利愈合 创面愈合后 可清洗局部 以柔软毛巾轻轻吸收皮肤上的水分 避免粗暴的擦洗 可用护肤软膏轻轻涂于表面 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干燥脱屑 3 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 保持持续性负压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 量 下床活动时 引流球低于上管口高度 4 术侧上肢康复训练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作腕部 肘部的屈曲和伸展运动 但避免外展上臂 48小时可下床 活动时应吊带将患肢托扶 需他人扶持时不要扶持术侧 以免腋窝皮瓣滑动而影响愈合 术后一周开始作肩部活动 10 12天后鼓励病人用术侧上肢进行自我照顾 如刷牙 梳头 洗脸等 并进行上臂各关节的活动锻炼 如爬墙运动 转绳运动 举杠运动 等 术后并发症和防治 皮瓣下积血或积液引流管放置不当引流管护理不当过早地大范围活动患侧肩关节过早拔除引流管 术后并发症和防治 皮瓣坏死发生率为10 20 皮瓣分离过薄或厚薄不匀电刀使用不当缝合时张力过大引流放置不妥皮瓣坏死界限清楚后应及时予以切除 术后并发症和防治 上肢水肿上臂的淋巴回流不畅皮瓣坏死后感染腋部死腔积液避免在术侧上肢静脉穿刺 测量血压及时处理皮瓣下积液 化疗 chemotherapy 是重要的全身性治疗 可根据病情实施术前 新辅助化疗 术后辅助化疗和转移复发后的解救治疗 可降低术后复发率40 浸润性乳腺癌应用化疗 可提高生存率 降低复发率 一般联合化疗优于单药化疗 术后辅助化疗多采用联合化疗6周期 CMF或CAF等 乳腺癌常用单药有效率 多西紫杉醇61 长春瑞滨51 紫杉醇45 阿霉素43 环磷酰胺36 氟尿嘧啶28 米托蒽醌27 甲氨蝶啶26 术前化疗的优点 尽早控制微转移灶 减少术后复发及转移进展期乳腺癌及炎性乳腺癌术前化疗可使肿瘤缩小 以便手术切除可根据切除肿瘤情况评价术前化疗效果 作为术后或复发时选择化疗方案的依据 术前化疗的缺点 化疗可引起贫血 营养不良 白细胞降低并发感染 增加手术风险 化疗后病灶的缩小 可干扰病理对原位癌或浸润癌的判断 淋巴结内癌细胞的杀灭影响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及对术后生存率的分析 最大缺点 治疗无效 延误患者手术治疗时间 术前化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期患者或隐匿性乳腺癌 禁忌证 未经病理学组织血确诊的 妊娠早 中期的乳腺癌应先终止妊娠在化疗 年老体衰的伴严重器质性疾病 健康宣教 1 大力宣传 指导 普及妇女乳房自查技能 2 术后定期进行另一侧乳房及手术区域的自我体查 或请医生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复发 转移病灶 及早治疗 定期回院复查 3 出院后术侧上肢仍不宜搬动 提拉重物 避免测血压 穿刺静脉 坚持术侧上肢的康复训练 5 遵医嘱坚持化疗或放疗 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 乳癌的预防 1 多摄取含丰富纤维素的食品肥胖和体重的增加都可能导致乳癌发生 应少摄取动物性脂肪 多吸收纤维性的食物 蔬菜 水果 谷类和豆类 进而减少身体中可能导致乳癌的雌激素 降低乳癌的发生率 2 养成运动好习惯据医学专家统计 经常运动的女性 患乳癌的几率比不运动的女性低30 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