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第卷(客观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共60分)1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 A政权发生更替 B国力对比变化 C文化途径迥异 D社会形态转变2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写到:“我们无限关心的这场斗争起初建立了权力有限的君主立宪制,而最后却导致了军事独裁。一个残暴、可怕、能量很大的人成为国家的主宰,他在后来的十二年里用心良苦而又疑惑不安地作了各种努力。他的所作所为极端错误。”丘吉尔指责的是( )A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 B查理一世破坏权利请愿书C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 D詹姆士二世疯狂推行复辟政策3历史学家麦考利对英国议会军的总司令埃塞克斯的评论是:“他是一个老实人,但绝对不是一个重于议会利益的人。在世界上他最害怕的事情,除了打败之外,就莫过于大胜了。”指的是( )A埃塞克斯军事指挥无方B埃塞克斯彻底背叛了议会C埃塞克斯求胜心切是议会军军事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D埃塞克斯不想与国王彻底决裂,存在妥协心理4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自17世纪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奋斗,终于制订了适合于自己国家特点的宪法,其具有的共同点在于 确立了与原来社会性质不同的社会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开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度A. B C D5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6 、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论 D人民主权7. 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 B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D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8. 1988年,法国一家民意调查机构与费加罗杂志联合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当被问及什么是法国革命的最好象征时,法国人把人权宣言放在首位。这主要是因为它A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B否定封建专制特权制度 C首次确定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9.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完成革命任务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10. 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逐步为资本主义土地国有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A B C D11. “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平等,消除贫富不均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的社会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12. 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这表明,马基雅维利认为A.君主制是摆脱无序状态的必然选择 B.君主制是有序状态下的最理想政权C.君主的统治神圣而高贵 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利于稳定社会秩序13.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14英国的清教主张“纯洁”英国国教,清除其中的天主教残余,提倡节俭和勤奋,反对奢侈浪费,实质上反映了( )A国教与清教矛盾尖锐B天主教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C启蒙思想已广泛传播D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愿望15.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A B C D16. 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A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 B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C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推翻满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17、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 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18、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对手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幅漂亮的拳击手套。”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A李鸿章 B郑观应 C康有为 D孙中山19“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对神权统治的批判 B人性解放 C思想自由 D政府的责任和义务20 、中新网报道,日本大地震后,英国女王闻讯十分震惊,特别向日本天皇表达哀悼。英国政府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日本提供人道援助。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A英国女王今天仍可左右政府行为 B英国女王履行了国家元首的职责C英国政府是英国国家的实际决策机构 D英国女王的哀悼行为与国家无关21.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这一言论体现的启蒙思想包括天赋人权 理性主义 主权在民 社会契约A B C D22 “一战”前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主要矛盾的原因是 ( ) A、争夺殖民地冲突 B、扩张军备 C、缔结军事同盟 D、巴尔干半岛问题2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从欧洲阶段转变到全球阶段是在( ) A、1914年 B、1915年 C、1917年 D、1918年24、下列有关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性战争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体世界形成 B、科学技术为世界性战争提供了必要手段 C、少数大国成为拥有全球性利益的大国 D、欧洲开始衰落25、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是在 A、16世纪前后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26、 一战后期,德国成立了“战时粮食公司”、“中央饲料局”、“中央马铃薯局”、“战时动植物油脂管理委员会”、“中央水果蔬菜局”等机构,主要是因为 A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B逐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7 英国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有 分割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分割土耳其的部分领地 尽可能地削弱德国 巩固大英帝国版图 A B C D28下列关于九国公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中国日本等九国参与签订 B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 C日本在华侵略势头受到遏制 D中国的主权独立得到了尊重 29、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违背了 国联盟约九国公约四国条约A. B. C. D.30、下列事件发生在南京的有( )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建立近代第一个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诞生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A、 B、 C、 D、第卷(主观卷)二、材料分析题:31(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在与它们发展商务关系时,尽量避免涉及政治。我们已订的条约,必须忠实履行。但以此为限,不再增加。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它对于我们毫无或甚少关系。欧洲经常发生争执,其原因基本上与我们毫不相干。所以,如果我们卷进欧洲事务,与他们的政治兴衰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或与他们友好而结成同盟,或与他们敌对而发生冲突,都是不明智的。我国独处一方,远离它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我们奉行一条不同的政策路线。我们为什么要摒弃这种特殊环境带来的优越条件呢?为什么要放弃我们自己的立场而站到外国的立场上去呢?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命运同欧洲任何一部分的命运交织一起,以致把我们的和平与繁荣,陷入欧洲的野心、竞争、利益关系、古怪念头,或反复无常的罗网之中呢? 我们真正的政策,乃是避免同任何外国订立永久的同盟。 华盛顿告别演说 (1)华盛顿发表这一演说时,欧洲正在发生的“争执”是什么?(3分)从材料一中概括华盛顿的外交主张,(2分)他的主张对19世纪美国的外交政策有何影响?(2分)材料二 1914年8月19日,(威尔逊)在向美国人民发出的讲话中声称:“我要冒昧地向你们提一个严重警告,不要出于党派意见,不要因为热烈地偏袒某一方,而作出最强烈、最巧妙、最根本地破坏中立的行为。在这些即将考验人们灵魂的日子里,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政府对当时欧洲爆发的战争采取了什么政策,(3分)并说明美国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2分)材料三 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战争咨文发表的时间。(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美国参加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四威尔逊的外交思想在美国国家建设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他考虑的国家利益是一个在世界范围的美国利益,超出了传统的西半球,尤其是进入了欧州。其次,他将美国的意识形态带入了国际政治,并以此作为建设新的国际政治秩序的准则。“海上自由”、“民族自决”等口号都带有浓厚的美国国内政治的色彩,也是美国国内历史经验的总结。第三,威尔逊还将美国国内的政治实践带入世界政治。在向国会解释为什么美国必须宣战的时候,威尔逊提出,战争的结局最好是构建一种权力的均衡,世界应该是一个权力的合作体(community of power),而只有没有胜利者的和平,才能允许交战双方以平等的身份坐下来谈判,而只有平等者之间的和平才能长存下去。 王希美国历史上的“国家利益”问题 (4)威尔逊为实现他的外交主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进行了哪些努力?(4分)为什么说“威尔逊的外交思想在美国国家建设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分)32、材料一 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全球通史材料二 19世纪初在反对拿破仑一世的解放战争中,一些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主张把居住在欧洲境内的所有日耳曼血统的人统一到一个民族国家之内。普法战争使德国完成了统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操德语或日耳曼语的居民实现政治统一为目标的理论和主张,后来发展为反映德国大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扩张野心的沙文主义思潮和运动,又名“泛日耳曼主义”“泛德意志主义”。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出现了各种沙文主义和军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学业水平检测(含答案)
- 并行内存访问冲突消解-洞察及研究
- 公共政策执行监控-洞察及研究
- 部门内部安全培训课件
- 避孕节育科普知识课件
- 基于大数据的前列腺增生分型与电切镜参数动态匹配研究
- 基于AI的制板滚桶磨损状态多维度实时监测系统开发
- 合成路线的原子经济性优化与催化剂筛选机制
- 可降解反光胸背带的环境效益评估与成本控制平衡点
- 可回收热塑性材料在饰条应用中的性能-成本平衡点
- 李东垣《脾胃论》【译文】
- 东方财富通的函数修订版
- 第17册中药成方制剂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 《医院员工激励问题研究11000字(论文)》
- 品管圈计划书(模板)
- GB/T 26559-2011机械式停车设备分类
- GB/T 2423.22-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表
- 人像摄影:户外人像摄影课件
- 纸张消耗统计表
- 《中国传统服饰简介》PPT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