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1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 5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 7 建模与决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10 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14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 19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 22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25 土木工程技术与计量课程教学大纲 . 28 专 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 . 31 工程造价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33 建设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 36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学课程教学大纲 . 40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43 工程财务课程教学大纲 . 46 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教学大纲 . 49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 52 房地产估价课程教学大纲 . 56 工程定额与概预算 课程教学大纲 . 59 工程量清单投标与报价课程教学大纲 . 61 国际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63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大纲 . 66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69 项目投融资课程教学大纲 . 73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 76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79 经营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82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85 数据分析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 88 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 91 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 . 94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97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 100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104 生产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107 产业组织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 109 国际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12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15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118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122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125 物 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128 技术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131 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134 2 市场调查与分析预测课程教学大纲 . 138 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课程教学大纲 . 142 生产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146 CI 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 149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 152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 156 市场竞争战略课程教学大纲 . 159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163 服务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 166 广告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169 合同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172 渠道管理教学大纲 . 175 品牌经营课程教学大纲 . 178 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 . 181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184 价格学课程教学大纲 . 188 营销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 纲 . 191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 194 非盈利组织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 196 投资学课程教学大纲 . 199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 202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 205 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 . 208 资产评估课程教学大纲 . 214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 216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 220 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 223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226 税法及税收筹划课程教学大纲 . 229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232 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236 市场调查与分析预测课程教学大纲 . 239 专业外语课程教 学大纲 . 242 电子商务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246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 249 经济法与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大纲 . 253 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256 电子商务安全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259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263 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 266 网上金融与电子支付课程教学大纲 . 269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272 XML 程序设计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 275 3 网络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 278 市场竞争战略课程教学大纲 . 281 网络广告学课程教学大纲 . 284 工业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 287 物流系统论课程教学大纲 . 289 国际物流课程教学大纲 . 292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295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299 仓储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302 运输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305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309 物流中 心设计与运作课程教学大纲 . 313 第三方物流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 316 配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319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 程教学大纲 . 323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326 商品学课程教学大纲 . 329 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 333 物流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336 物流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339 企业制度课程教学大纲 . 341 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 . 344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348 1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Management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学时 /学分: 48 学时 /3 学分 适用专业: 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管理学是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它是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本课程全面阐述了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道德与社会责任、全球化管理、信息与信息化管理、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如管理学的理论学派、原则,决策方法、计划、组织、领导 、控制、创新等理论与方法,达到初步运用管理学的基础方法解决有关问题的目的。 三、课程内容 1.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教学内容:管理活动,中外早期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重点:管理理论与思想发展 教学难点:管理学的性质、对象与方法 2. 道德与社会责任 教学内容: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 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教学重点: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3. 全球化管理 教学内容: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 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 教学重点: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 教学难点: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 4.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教学内容:信息及其特征,信息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 教学重点:信息化管理的手段 教学难点:信息管理工作的内容 5. 决策与决策方法 教学内容:决策与决策理论,决策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方法, 教学重点:决策方法 教学难点:决策过程 6. 计划与计划工作 2 教学内容: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计划编制过程 教学重点:计划编制过程 教学难点: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7. 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教学内容:战略远景和使命陈述,战略环境分析,战略性计划选择,计划的组织实施 教学重点:战略性计划选择 教学难点:计划的组织实施 8. 组织设计 教学内容:组织与组织设计,组织的部门化,组织的层级化, 教学重点:组织与组织设计 教学难点:组织的部门化 9. 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计划,员工的招聘与解聘,员工培训,绩效评估 教学重点:绩效评估 教学难点:人力资源计划 10.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教学内容: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管理组织变革,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教学重点:管理组织变革 教学难点:组织文化及其 发展 11. 领导概论 教学内容:领导的内涵,领导风格类型,领导理论 教学重点:领导理论 教学的难点:领导风格类型 12. 激励 教学内容;激励原理,激励的需要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激励实务 教学重点:激励的需要理论 教学难点:激励的过程理论 13. 沟通 教学内容:沟通的原理,组织沟通,沟通管理,组织冲突与谈判 教学重点:沟通管理 教学难点:组织冲突与谈判 14. 控制与控制过程 教学内容:控制活动,控制过程,有效控制 教学重点:有效控制 教学难点:控制过程 15. 控制方法 教学内容:预算控制,生产控制 ,财务控制方法,综合控制方法 教学重点:财务控制方法 教学难点:综合控制方法 16. 管理的创新职能 教学内容:创新及其作用,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创新过程及其管理,工作流程的再造 3 教学重点:创新过程及其管理 教学难点:工作流程的再造 17. 企业技术创新 教学内容:技术创新及其贡献,技术创新的源泉,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教学重点: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教学难点: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18. 企业组织创新 教学内容: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层级结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 教学重点: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教学难点:企业文化创新 四、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序 号 教学内容 学 时 学时分配 课外 上机 学时 课外 实验学时 备 注 讲授 实验 上机 1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3 3 2 道德与社会责任 2 2 3 全球化管理 2 2 4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2 2 5 决策与决策方法 3 3 6 计划与计划工作 3 3 7 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3 3 8 组织设计 3 3 9 人力资源管理 3 3 10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3 3 11 领导概论 2 3 12 激励 2 3 13 沟通 2 2 14 控制与控制过程 3 3 15 控制方法 3 3 16 管理的创新职能 2 2 17 企业技术创新 2 2 18 企业组织创新 3 3 合计 48 48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教材 1 教材: 1 管理学 .周三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 参考教材: 1管理学 .许庆瑞 .高 等教育出版社 , 2001 2管理学 .斯蒂芬 . P .罗宾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3管理学 . 哈罗德 .孔茨,海因茨 .韦里克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4 六、说 明 1.本大纲本着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紧跟管理学的最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现阶段对学生培养的具体要求,对原有大纲进行修改和补充。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管理学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等课程能够共同构成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 3.教学改革措施: ( 1)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展示,上习题课,课下自学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 2)加强互动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学生主动讲授专题、案例讨论相结合,以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 4.在本课程的全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进一步阅读参考书目,使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利用课后思考题的讨论加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上台演讲一部分内容来锻炼表达能力。 5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Operations Research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学时 /学分: 56 /3.5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学、市场营销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运筹学是管理学院各专业的必修课程。运筹学是一个主要的数学分支,其核心是研究优化的理论与方法 ,它广泛地应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中其提出的一些专门问题,根据问题的要求,通过分析与运算,做出综合性的合理安排,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效益 为决策者选择最优决策提供定量依据。运筹学的理论与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财政金融、交通运输、物资存贮、城市建设、医疗保健、教育科研、经济管理、国防军 事等社会的各个领域。该课程主要介绍运筹学几个重要分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运筹学的基本模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掌握应用数学模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综合能力,应用运筹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 1.绪论部分 教学内容:学习运筹学发展简史,了解运筹学性质、特点以及应用。 2.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 教学内容: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单纯形法理论依据,单纯形法的 计算步骤,单纯形法的进一步讨论(人工变量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单纯形法计算过程;单纯形法的理论依据 3.运输问题 教学内容: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表上作业法,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及其求解方法,应用举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表上作业法,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及其求解方法 4.整数规划 教学内容:整数规划问题的提出,分枝定界法,指派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枝定界法,指派问题 5.图与网络分析 教学内容:图、树的基本概念及最小树问题,最短路问题,网络最大流问题及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网络计划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最短路问题 ,网络最大流问题及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 6.决策论 教学内容:决策分类与过程,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决策,效用理论在决策中的应用,序列决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风险决策,序列决策 6 7.对偶理论 教学内容:对偶问题的提出,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对偶问题的经济解释影子价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 8.动态规划 教学内容:多阶段决策过程及实例,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和最优性定理,机器负荷分配问题,资源分配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和最优性定理,多阶段决策过程及实例 9.对策论 教学内容:对策概念 及对策的三个要素,矩阵对策的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矩阵对策的解 四、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序 号 教学内容 学 时 学时分配 课外 上机 学时 课外 实验 学时 备 注 讲授 实验 上机 1 绪论 2 2 2 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 10 10 3 运输问题 5 5 4 整数规划 5 5 5 图与网络分析 10 10 6 决策论 8 8 7 对偶理论 8 8 8 动态规划 4 4 9 对策论 4 4 合 计 56 56 五、选用教材 1教材: 1运筹学(第三版) .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六、说 明 1修订大纲的指导思想 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管理工作的联系,引入案例以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3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具体改革措施 采用引入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问题讲解运筹学思想。 4在本课程的全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含自学能力、创新能 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培养几个方面入手,采取哪些措施。 注重引入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教学过程中运筹学思想的建立,使学生能够开拓思路。 7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Statistics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学时 /学分: 40 学时, 2.5 学分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学生日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从事统 计分析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本课程主要讲授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统计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常用的统计指标;了解国内外统计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学会使用 EXCEL 或 SPSS 统计软件,提高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能够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 1 绪论 教学内容:统计与统计学的含义 ,统计学的学科体系以及统计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统计与统计学的含 义,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2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内容:统计资料的收集与审核,统计调查,调查方案的设计,资料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统计调查,调查方案的设计,资料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调查方案的设计 3统计资料的描述 教学内容:总量描述与相对比较,集中趋势的描述,离散程度的描述,统计资料的图形描述。 教学重点:总量描述与相对比较,集中趋势的描述,离散程度的描述。 教学难点:集中趋势的描述,离散程度的描述。 4参数估计 教学内容:参数估计的原理,总体参数 的区间估计,样本容量的确定。 教学重点:参数估计的原理,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教学难点:参数估计的原理。 5假设检验 教学内容:假设检验原理,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总体成数与方差的假设检验。 教学重点:假设检验原理,总体均值、总体成数的假设检验。 教学难点:假设检验原理。 6方差分析 8 教学内容:方差分析的原理,单因素方差分析。 教学重点:方差分析的原理,单因素方差分析。 教学难点:方差分析的原理。 7相关与回归分析 教学内容: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非线性回归分析 。 教学重点: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教学难点: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8时间数列分析 教学内容:时间数列的概念及种类,描述时间数列的主要指标,不同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描述时间数列的主要指标及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序时平均数计算方法。 9统计指数 教学内容:指数概述,综合指数,平均指数,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指数的应用。 教学重点:综合指数,平均指数,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教学难点: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四、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序 号 教学内容 学 时 学时分配 课外 上机 学时 课外 实验学时 备注 讲授 实验 上机 1 绪论 2 2 2 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 4 3 统计资料的描述 4 4 4 参数估计 4 4 5 假设检验 6 6 6 方差分析 2 2 7 相关与回归分析 8 8 8 时间数列分析 4 4 9 统计指数 6 6 合 计 40 40 五、选用教材 1教材: 应用统计 . 朱 洪文、宋力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参考教材 1管理统计 . 马庆国编著 . 科学出版社 ,2002. 2统计学 . 贾俊平、何晓群、金永进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3社会统计方法 SPSS 软件应用 . 郭志刚主编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99. 4Excel 统计分析与决策 .于红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六、说 明 9 1修订大纲的指导思想 确保基础知识,加强知识更新,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 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要研究和分析数据,因而统计学与这些学科领域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为,统计方法可以帮助其他学科探索学科内在的数量规律性,而对这种数量规律性的解释并进而研究各学科内在的规律,只能由各学科的研究来完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日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从事统计分析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3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具体改革措施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和讨论为辅的方式开展教学,采用传统教学与 “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着重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运用统计软件能力等 方面的培养。 4在本课程的全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含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采取以下措施: ( 1)采用案例教学法,针对经济管理中的有关统计问题,分小组讨论,形成报告。 ( 2)要求学生业余时间阅读统计公报或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并把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课堂上交流。 ( 3)培养学生熟练运用 EXCEL 或 SPSS 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际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10 建模与决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Model Establishment and Decision Technique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学时 /学分: 48 学时 /3 学分 适用专业:管理学院各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建模与决策技术是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为决策机构在对其控制下业务活动进行模型描述与决策时,提供以数量化为基础的科学方法。本课程的开设能够培养学生系统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了解系统工程的特点,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工作步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实践应用中的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级系统分析人才。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工作步骤;理解系统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了解系统工程的特点、系统工程的理论的应用分析。 三、课程内容 1.系统与系统工程 教学内容:了解系统、建模与决策技术的概念;理解系统工程、建模与决策的性质;了解系统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与性质,建模与决策的性质。 教学重点:建模与决策的性质。 教学难点:建模与决策的性质。 2.系统工程的方法论 教学内容:了解系统工程方法论框架、实现的步骤和程序;理解阐明问题 阶段,谋划备选方案阐明问题阶段的准备工作,谋划备选方案的方法;掌握建模与预计后果在问题描述的方法、建模的步骤与预计后果;理解预测未来环境,评比备选方案预测未来环境的方法,评比备选方案的理论与步骤;了解系统工程分析报告系统工程分析报告的内容、撰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系统工程实现的步骤和程序。 教学难点:系统工程实现的步骤和程序。 3.结构模型化技术 教学内容:了解结构模型化技术的概述、应用范围;掌握解释结构模型法的理论、可达矩阵的求解、结构的划分;了解解释结构模型的应用 教学重点:可达矩阵的求解、结构的划分。 教学难点:可达矩阵的求解、结构的划分。 4.分析模型 教学内容:了解矩阵,文氏图,卡氏图模型的概念;掌握矩阵,文氏图,卡氏图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权重有向图的含义、应用步骤;掌握拟合法,经验法的原理、步骤;掌握机理法,优化技术的原理、步骤;掌握状态空间模型的原理、应用。 教学重点:拟合法,经验法拟合法,经验法的原理、步骤,状态空间模型的原理、应用。 11 教学难点:状态空间模型的原理、应用。 5.系统评价 教学内容:了解系统评价概述,评价的步骤,构成;掌握系统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掌握费用效益分析,关联矩阵法的原理 、步骤与应用;掌握 PATTERN 法,可能、满意度的计算方法;掌握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的原理、步骤与应用分析。 教学重点:关联矩阵法费用效益分析的原理、步骤与应用,层次分析法。 教学难点:层次分析法。 6.决策分析 教学内容:了解效用值,效用函数的推导;理解决策树的含义、建立、决策步骤与应用;理解信息价值分析及其对决策的影响研究;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概述、 DSS 的构架、开发研制程序;掌握冲突分析的背景、步骤与应用。 教学重点:决策树的含义、建立、决策步骤与应用,冲突分析。 教学难点:决策树的含义、建立、决策 步骤与应用,冲突分析。 7.战略研究 教学内容:了解战略管理研究的意义;掌握战略管理的形成、实施过程;理解战略研究的步骤。 教学重点: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战略研究的步骤。 教学难点: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战略研究的步骤。 四、实验(上机)内容及要求 1.三维函数与条形图绘制 实验学时数 : 2 1.1 实验类型:验证型 1.2 实验类别:技术或专业基础实验 1.3 每组人数: 20 1.4 实验要求:必修 1.5 实验目的: 掌握三维立体图形的绘制方法,使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处理,将数据的各方面特征表现出来;掌握离散数据的条形 图并叠加其他图形,使大量数据计算结果可视化。 1.6 实验内容 根据离散数据调用 BAR()函数绘制条形图;利用可视化技术,将表达式进行图形显示,更好的理解表达式含义。完成这项工作需要使用 plot3 函数绘制三维曲线图,其调用格式为 plot3( x1,y1,z1,x2,y2,z2)其中 x1,y1,z1,x2,y2,z2.等分别为维数相同的向量。 1.7 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展示台、 MATLAB6.5。 1.8 所在实验室:管理机房 2.三维立体图绘制及数据可视化处理 实验学时数 : 2 2.1 实验类型:验证型 2.2 实验类别:技术或专业基础实验 2.3 每组人数: 20 2.4 实验要求:必修 2.5 实验目的:掌握三维立体图形的绘制方法,进行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处理。 2.6 实验内容:利用可视化技术,将表达式进行图形显示,熟悉使用 MESHGRID 函数。 12 2.7 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展示台、 MATLAB6.5。 2.8 所在实验室:管理机房 3.区域图形与饼形绘制 实验学时数 : 2 3.1 实验类型:验证型 3.2 实验类别:技术或专业基础实验 3.3 每组人数: 20 3.4 实验要求:必修 3.5 实验目的:掌握不同数据的区域图形和制作饼形图的方法,利用 MATALAB 实现大量计算结果的可视化。 3.6 实验内容:根据离散数据利用 AREA()函数绘制区域图形;利用 PIE()函数绘制饼形图。 3.7 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展示台、 MATLAB6.5。 3.8 所在实验室:管理机房 4.平方根法解线性方程组 实验学时数 : 2 4.1 实验类型:验证型 4.2 实验类别:技术或专业基础实验 4.3 每组人数: 20 4.4 实验要求:必修 4.5 实验目的:掌握平方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功能。利 用 MATLAB 具有强大的数值计算功能,进行矩阵、数值插值、曲线拟合、数值微分和数值积分等运算。 4.6 实验内容:利用平方根法来求解界面中的线性方程组,根据数据分析中的平方根法原理编制了 ch.m 函数用来完成方程组的求解。调用 UNICONTROL()函数制作用户界面。在“平方根法”的按钮的回调属性中调用 ch.m 函数解该方程组,调用 MSGBOX()函数显示结果。 4.7 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展示台、 MATLAB6.5。 4.8 所在实验室:管理机房 五、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序 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学时分配 课外 上机 学时 课外 实验 学时 备 注 讲 授 实 验 上机 1 系统与系统工程 6 6 2 系统工程方法论 4 4 3 结构模型化技术 6 4 2 4 分析模型 8 6 2 5 系统评价 12 10 2 6 决策分析 8 6 2 7 战略研究 4 4 合计 48 40 8 六、选用教材 1.教材: 1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 .汪应洛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13 2.参考教材: 1系统工程 .田村坦 .科学出版社, OHM 社, 2001. 2系统工程 .杜瑞成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3系统工程与管理导论 .欣内斯 .第五机械工业部科学研究院系统工程研究室, 2001. 七、说 明 1.本课程的学习需要以线性代数、高等数学与运筹学为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建模与决策工作奠定定量分析基础。 2.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具体改革措施。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贯彻精讲的原则,注重三基内 容的讲解,突出重点,图文并貌,重在基本概念的理解;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讲述中辅以一定量的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给学生出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分析与总结相结合,宏观讲授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对讲授内容及时总结,对重点内容深入分析,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3在本课程的全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含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培养几个方面入手,采取哪些措施。 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多种手段和方式教学,目的是提供尽可能多的媒体 ,以利于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尽快掌握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授课是本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学辅导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网上辅导; 二是教师进行的面授辅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手段,广大师生都应认真对待。作业题的布置将尽可能规范化。作业的量将尽可能适度。作业将偏重于对学过知识的复习;形式将尽可能同期末考试题型保持一致;内容安排要偏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4 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大 纲 英文名称: Database technology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 /学分: 40/2.5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后开设的一门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从应用的角度出发 使学生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数据库开发的基本操作及系统开发的思想, 掌握一定的程序设计方法, 了解面向对象可视化编程、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和步骤, 具备相应的程序编写能力,并能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简单的数据处理问题。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掌握 Visual FoxPro 语言的语法规范,掌握 SQL 语言的使用; 3掌握基本的编程技巧,能够独立编写较小规模完整的程序。 三、课程内容 1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状况,了解 VFP 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的关系模型、关系运算 及 VFP的基本概念, VFP数据类型、数据存储,函数及表达式的使用。 2 Visual FoxPro系统概述 教学目标:掌握 VFP 的命 令方式、菜单方式和程序设计方式的使用、掌握程序文件的建立、调用方法及程序的基本结构。 主要内容:程序文件的建立、调用方法及程序的基本结构。 3. 表的建立与操作 教学目标:掌握利用 VFP进行表的建立、修改及查询方法。 主要内容:表的建立、修改、删除,表中数据的显示、定位、恢复及快速修改表,表索引的建立及使用 ,数据的检索与统计。 4 数据库的创建与操作 教学目标:掌握数据库的创建方法及数据库表的使用, 主要内容: 掌握数据库表的基本概念及使用方法 5 关系数据库标准查询语言 教学目标:了解 SQL 语言的特点和使用环境,掌握创建查询 SQL 语句及表记录操作 SQL 语句。 主要内容: SQL简介, SQL数据定义, SQL查询语句使用。 6 视图与查询 教学目标: (1) 掌握视图的概念及视图的创建 15 (2) 掌握利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 (3) 掌握项目的创建方法 主要内容:视图的概念及视图的创建、利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方法、项目的创建方法。 7 程序设计基础 教学目标:掌握 VFP 的命令方式、菜单方式和程序设计方式的使用、掌握程序文件的建立、调用方法及程序的基本结构。 主要内容:程序文件的建立、调用方法及程序的基本结构。 8 表单设计 教学目标: ( 1)掌握表单的创建、修改、运行操作 ( 2)掌握表单控件的添加及表单控件的属性设置 主要内容:表单的创建、修改、运行操作;表单控件的添加及表单控件的属性设置。 9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教学目标: ( 1)掌握面向对象的概念(对象、类、属性、事件与方法) ( 2)掌握类的创建 ( 3)掌握对象的操作 (调用对象、设置对象的属性和触发对象的事件 ) 主要内容:面向对象的概念(对象、类、属性、事件与方法)、类的创建、对象的操作 (调用对象、设置对象的属性和触发对象的事件 )。 10.创建报表与标签 教学目标: ( 1)掌握报表的创建(利用表单设计器和表单向导) ( 2)掌握报表页面布局及报表中数据的显示格式设置 ( 3)掌握报表控件添加 主要内容:报表的创建、报表页面布局及报表中数据的显示格式设置、报表控件添加。 11菜单设计 教学目标: ( 1)掌握菜单系统的建立(包括主菜单、子菜单) ( 2)掌握指定菜单项任务并生成 菜单程序的方法及菜单的运行 主要内容:菜单系统的建立、指定菜单项任务并生成菜单程序的方法。 12小型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用有个整体的概念和认识 主要内容:结合实际应用介绍小型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 四、实验(上机)内容及要求 实验 1 Visual FoxPro 启动、退出与设置 1 掌握 Visual FoxPro 的启动与退出操作。 2了解 Visual FoxPro 的主窗口界面。 3掌握 Visual FoxPro 选项的设置。 实验 2 变量、表达式和函数 1掌握变量 的赋值和显示。 16 2掌握表达式的使用。 3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 4 &函数和 MESSAGEBOX 函数的使用 实验 3 数据表的建立与结构的修改 1掌握表结构的建立和修改 2掌握表中数据的编辑和追加 3掌握表的复制 4掌握备注字段和通用字段的编辑 实验 4 记录的定位、计数、求和及多工作区的使用 1掌握对数据表记录的定位、删除、恢复操作。 2掌握对数据表的计数、求和、求平均值以及分类汇总的方法。 3掌握多工作区的使用方法。 4掌握对数据表的更新、连接操作。 实验 5 数据表的排序与索引 1掌握表的排序命令。 2掌握表的索引操作命令。 实验 6 数据库的建立与操作 1掌握建立数据库的命令。 2掌握数据库设计器的使用和数据库操作的相关命令。 3掌握向数据库添加表的操作。 4掌握数据库表之间永久关系的建立和参照完整行设置。 5了解数据字典的概念、掌握字段级、记录级规则和触发器的设置。 实验 7 查询与视图 1掌握查询向导的使用。 2掌握查询设计器的使用。 3掌握视图建立的命令。 4掌握视图设计器的使用。 实验 8 SQL 语言 1熟练掌握 SQL_SELECT 简单查询命令的使 用方法。 2掌握 SQL_SELECT 条件查询命令的使用方法。 3掌握 SQL_SELECT 连接查询命令的使用方法。 4掌握 SQL_SELECT 分组计算查询命令的使用方法。 实验 9 程序设计 1掌握命令文件的建立和修改。 2掌握常用输入输出语句的使用。 3掌握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4掌握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5掌握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6掌握过程调用的方法。 实验 10 表单设计 1掌握利用“表单向导”设计表单的操作。 17 2掌握利用“表单向导”设计一对多表单的操作。 3掌握利用“ 表单设计器”设计表单的方法。 4掌握表单控件属性的定义。 5掌握表单控件事件、方法的定义。 6掌握表单控件的合理组合。 7掌握类的设计及对象的调用方法。 实验 11 报表与标签设计 1掌握使用“生成快速报”的方法。 2掌握使用“报表向导”设计报表的方法。 3掌握使用“报表设计器”设计报表的方法。 4掌握分组报表、分栏报表的设计方法。 5能够根据不同的数据源设计美观实用的报表。 实验 12 菜单设计 1了解菜单系统的组成。 2掌握菜单设计器的基本操作。 3了解快速菜单的建立过程。 4掌握应 用程序菜单的设计。 5掌握快捷菜单的设计。 五、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序 号 教学内容 学 时 学时分配 课外 上机 学时 课外 实验学时 备注 讲授 实验 上机 1 数据库基础知识 2 2 2 Visual FoxPro 系统概述 4 2 2 3 表的建立与操作 4 2 2 4 数据库的创建与操作 4 2 2 5 关系数据库标准查询语言 4 2 2 6 视图与查询 1 1 7 程序设计基础 6 3 3 8 表单设计 5 2 3 9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 2 10 创建报表与标签 3 2 1 11 菜单设计 3 2 1 12 小型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 2 2 合 计 40 24 16 六、选用教材 18 1教材: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 .秦维佳 孟艳红 .中国铁道 出版社 ,2006.08 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实验及习题 .秦维佳 孟艳红 .中国铁道 出版社 , 2006.08 七、说 明 数据库开发与应用课程的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应具备一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 本课程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授课 +上机实践两个环节。 19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Microeconomics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学时 /学分: 48 学时 /3 学分; 适用专业:管理类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微观经济学是管理类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为相关的学科和课程的学习铺平道路、提供分析工具。是学生能够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经济问题和管理问题。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供求规律的应用,掌握需求价格弹性;掌握消费者行为最 佳化,掌握产量变动规律和成本变动规律,掌握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经济利润、会计利润、贡献利润、正常利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厂商理论中的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决策。掌握差别定价的条件与方法。 理解理解恩格尔曲线、基尼系数、帕累托均衡及一般均衡。理解信息非对称下的市场失灵。 了解古诺模型、斯威奇模型、卡特尔模型、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 三、课程内容 1.概论 教学内容:经济学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发展简史。 教学重点: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微观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宏观 经济学的四个基本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实证分析、什么是规范分析以及什么是边际分析 2.供求规律 教学内容:需求理论,供给理论,价格的决定及对经济的调节,供求规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供求规律 教学难点:供求规律的应用 3.弹性理论 教学内容:弹性、弹性系数及计算方法,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交叉弹性、供给弹性,弹性理论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交叉弹性 教学难点:正负值的意义及其现实指导意义,弹性系数与斜率的关系 4.效用论 教学内容:基数效用论分析,序数效用论分析,价格变 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教学重点:掌握边际效用、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并用均衡条件求解最佳组合点。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需求曲线的推导 教学难点: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理解、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5.生产理论 教学内容:生产与生产函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20 教学重点:掌握 TP、 AP、 MP 三者的变动关系、掌握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条件,掌握边 际技术替代率、规模收益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对产量变动曲线形状的理解 6.成本与收益 教学内容:关于成本的概念,短期成本分析,长期成本分析,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教学重点:掌握成本变动规律与利润最大化原则,掌握 TC、 FC、 VC、 AC、 AVC、 AFC、 MC、 TR、AR、 MR 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经济成本、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沉没成本、经济利润、会计利润、贡献利润、正常利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对成本变动曲线形状的理解及其与产量变动曲线的内在联系。 7.厂商均衡理论 教学内容: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 均衡,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教学重点:掌握四种市场上厂商均衡条件及其应用,掌握厂商的供给曲线、需求曲线。掌握卡特尔定价、差别定价、成本加成定价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寡头市场纳什均衡的理解 8.分配理论 教学内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工资与利息理论,地租与利润理论,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教学重点:掌握四种市场要素的均衡价格决定。掌握 MFC、 MRP、 VMP、 AFC 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要素需求曲线 9.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教学内容:垄断与寻租 ,公共物品,外部效应,信息非对称及其市场失灵。 教学重点:信息非对称及其市场失灵 教学难点:对科斯定理的理解 四、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序 号 教学内容 学 时 学时分配 课外 上机 学时 课外 实验 学时 备 注 讲授 实验 上机 1 概论 2 2 2 供求规律 6 6 3 弹性理论 6 6 4 效用论 6 6 5 生产理论 6 6 6 成本与收益 6 6 7 厂商均衡理论 8 8 8 分配理论 4 4 9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4 4 合 计 48 48 五、选用教材 1.教材 21 1微观经济学教程 .刘东,梁东黎 .科学出版社, 2006. 2.主要参考书 1西方经济学教程 .梁小民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 2西方经济学 .宋承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3西方经济学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 .华夏出版社, 2002. 4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六、说 明 1修订大纲的指导思想 按教育部要求,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 学分开提高对学生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和丰富教学内容。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首先,它的方法论体现在经管类所有的专业课程中为这些专业课提供分析工具;其次,它容纳了近、现代诸多的数学分析方法所以学习本科程前必须具备起码的高数基础;再次,它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从自然、社会各个学科吸收概念和营养 3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具体改革措施。 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4在本课程的全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含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培养几个方面入手,采取哪些措施 。 从平时课堂练习和提问答疑等方面入手,结合经济生活的实际提高学生掌握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的能力。 22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 Macroeconomics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学时 /学分: 24/1.5; 适用专业:管理类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微观经济学是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为相关的学科和课程的学习铺平道路、提供分析工具。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决定原理、掌握国民收入的变动规律、掌握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掌握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及其 宏观的三种管理政策(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对外经济政策)。掌握掌握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原因和治理,掌握经济增长模型。掌握 IS LM 模型 理解为解决消费函数之谜的而产生各种消费函数,理解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解费雪方程和剑桥方程;理解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 了解影响宏观经济效果的一些经济参数。了解宏观经济增侧的配合,了解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了解开放经经济的模型。了解美国未来十年对华对亚洲的经济政策。 三、课程内容 1.国民收入理论与核算方法 教学内容: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国民 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及国民收入核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对那些量计入国民收入那些量不能计入国民收入的理解。 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内容:总需求分析(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总需求分析(二): IS LM 模型,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经济运行分析(案例)。 教学重点:掌握国民收入决定的机理,掌握 IS LM 模型的运用,掌握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对宏观经济的分析 教学难点: IS LM 中曲线的斜率对政策效果的影响 3.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教学内容:失业理论,通 货膨胀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率、潜在增长率的概念,掌握奥肯定律和菲利蒲斯曲线,掌握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掌握乘数原理 教学难点:对菲利蒲斯曲线各种形状的理解 4.经济周期理论: 教学内容: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经济周期理论的历史回顾,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教学重点:掌握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掌握乘数 加速原理 教学难点:用乘数 加速原理解释经济周期。 5.经济增长理论 23 教学内容:经济增长理论概况,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零经济增长理论。 教学重点:掌握哈罗德 多 马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上述三种模型的异同点 6.宏观经济政策 教学内容:宏观经济政策概况,需求管理(一)财政政策,需求管理(二)货币政策,供给管理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掌握挤出效应、内在稳定器、相机抉择、政策时滞、货币乘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 7.开放经济概论 教学内容:开放经济与国际贸易,国际收支,汇率理论 教学重点:掌握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因素,掌握汇率与利率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比较优势的理解 8.开放 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均衡与调节 教学内容: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调节,对外经济政策。 教学重点:掌握对外经济的几种政策,掌握马歇尔 勒纳条件和 J 曲线,掌握宏观经济的九种状态 教学难点:理解开放条件下的 IS LM BP 模型中的曲线变动 四、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序 号 教学内容 学 时 学时分配 课外 上机 学时 课外 实验 学时 备 注 讲授 实验 上机 1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2 2 2 国民收入理论 8 8 3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2 2 4 经济周期理论 2 2 5 经济增长理论 2 2 6 宏观经济政策 4 4 7 开放经济概论 2 2 8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均衡与调节 2 2 合 计 24 24 五、选用教材 1教材: 1 宏观经济学教程与实务 .崔东红 .北京大学出版, 2007. 2参考用书: 1 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1. 2 西方经济学 .梁小民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 3 经济学 (下 ).斯 蒂格利茨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4 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费希尔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4 5 宏观经济学 .普利高津 .曼昆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6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 .尹伯成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7 经济学 .萨谬尔森 .华夏出版社, 2000. 六、说 明 1修订大纲的指导思想 按教育部要求,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分开提高对学生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和丰富教学内容。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首先,它的方法论体现在经管类所有的专 业课程中为这些专业课提供分析工具;其次,它容纳了近、现代诸多的数学分析方法所以学习本科程前必须具备起码的高数基础;再次,它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从自然、社会各个学科吸收概念和营养 3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具体改革措施。 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4在本课程的全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含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培养几个方面入手,采取哪些措施。 从平时课堂练习和提问答疑等方面入手,结合经济生活的实际提高学生掌握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的能力。 25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 Electronic Commerce Outline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学时 /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会计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电子商务概论是管理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电子商务概论作为一门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活动的融合,它要求学生既要懂一定的信息技术,同时更多的是要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电子商务是各种具有商业活动能力和需要的实体 (生产企业、商贸企业、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个人消费者)为了提高商务活动效率,而采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种数字化传媒技术等电子方式实现商品交易和服务交易的一种贸易形式。电子商务的发展得益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也得益于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成熟。同时,商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及金融业自动服务系统的形成和不断完善也为电子商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为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全球性的电子商务正在逐渐渗透到每个人的生存空间,将对人们的工作方式,日常生活、商业关系和政府作用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本课 程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在吸收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多年对电子商务的探讨和研究,有针对性的结合我国网络虚拟市场发展状况,同时结合中国企业大量的电子商务案例对电子商务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子商务是各种具有商业活动能力和需要的实体为了提高商务活动效率,而采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种数字化传媒技术等电子方式实现商品交易和服务交易的一种贸易形式。电子商务作为信息类和管理类的学科基础课,已成为 21 世纪人们的主要商务模式和用来推动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和 工具。 三、课程内容 1.电子商务概述。主要内容: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电子商务的典型案例。 本章重点:实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电子商务的框架模型 主要内容:电子商务的基本要素,电子商务的结构模型,电子商务的中介服务结构 本章重点:电子商务的一般框架结构;各种技术标准和网络协议; 3.电子商务与企业 主要内容: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电子商务对企业资源管理的影响,电子商务对企业运作流程的影响,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 本章重点:电子商务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方面的影响;电子商务对企业信息流的影响; 本章难点:电子商务对企业资源管理的影响;电子商务对企业运作流程的影响 4.电子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