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doc_第1页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doc_第2页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doc_第3页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doc_第4页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形势内容摘要 2010年以来,全国各省市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陆续以各种形式、从不同渠道出炉,国内各大主要车企也均在制定各自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部分车企已率先公布其“十二五”的目标。历经“十五”、“十一五”期间多年的技术攻关和持续的研发投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目前正由示范运行向产业化过渡。关键词 新能源 发展规划 十二五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一)新能源汽车产销基本处于试水阶段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要在三年内形成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要达到5%左右。具体到2010年来看,生产方面,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0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2010年已有54家汽车生产企业的190个车型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2010年这些车型年产量为7181辆。平均下来,进入目录的54家车企,2010年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平均不足133辆,平均每个车型的产量还不到38台。尽管各大车企已经陆续在扩大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并制定出了不低的生产计划,但想要在2011年实现50万辆的产能,压力依旧很大。销售方面,2010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1375.78万辆,按照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到的5%的目标,我国2011年至少要完成68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而受配套设施限制以及售价较高的影响,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基本处于试水阶段,在充换电设施以及相关服务体系建立起来之前,新能源汽车还很难获得消费者的广泛接受,在已经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中,有很大一部分源于政府采购。表12009年1月-2010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生产(辆)产量同比增长(%)销售(辆)销量同比增长(%)产销率(%)2009年1月97-70.6994-70.6296.912009年2月255325.00339726.83132.942009年3月21145.5215446.6772.992009年4月131-22.94198-23.55151.152009年5月22435.7619932.6788.842009年6月242-18.52250-37.19103.312009年7月17423.4016385.2393.682009年8月779340.11762257.7597.822009年9月86563.2185878.7599.192009年10月579273.55575191.8899.312009年11月831549.22701537.2784.362009年12月856406.51865397.13101.052010年1月335245.36337262.37100.602010年2月153-40.00187-44.84122.222010年3月847301.42524240.2661.872010年4月1188806.871326569.70111.622010年5月988341.071366586.43138.262010年6月2035740.912110744.00103.692010年7月1813941.951621894.4889.412010年8月1778128.241748129.4098.31注:表中数据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CNG汽车、LPG汽车、LNG汽车等。图12009年1月-2010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具体到车企的销售情况来看,根据已公布的数据,2010年比亚迪双模电动车F3DM销量为417辆,e6纯电动汽车为63台;2010年1-11月,长安新能源汽车共销售197辆,全年交付用户212辆;但在实际的销量中,比亚迪和长安的新能源车大多进入了政府采购和出租车系统,私人消费市场基本上未开启。奇瑞201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60辆左右;一汽丰田普锐斯目前已累计销售3000余辆,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0年其销量不足300辆;江淮汽车开发的同悦截至2010年年底已售出585辆(交付合肥市用于出租车及定点出租);有媒体报道,在2009年完成100余辆销售的长安杰勋HEV,2010年的销售量为0。按照我国新能源汽车目前的产销情况来看,要在2011年完成“50万辆、5%”的产销目标,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示范运行效果不理想“十城千辆”工程,全称为“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是由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开展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于2009年元月启动。主要内容是,通过提供财政补贴,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这些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到2012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首批确定参与十城千辆工程的城市有13个,分别是: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科技部等部委将“十城千辆”示范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增加的七个城市为:天津、海口、郑州、厦门、苏州、唐山、广州。随后,沈阳、成都、南通、襄樊、呼和浩特也加入该计划,“十城千辆”示范城市增至25个。据统计,到2009年底,13个示范城市共新增5000余辆各类新能源汽车投入示范运行。而据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2010年底,我国已经实现1万辆新能源车型的试点(25个试点城市),2011年3月底,示范车辆将达到1万4千辆。具体到城市来看,据统计,在首批13个试点城市中,截至2010年底,北京约有1000辆新能源汽车在示范运行;上海市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有1157辆新能源汽车投入示范运行;其他11个城市示范运行的新能源汽车均不到1000辆。而2010年新增的12个城市,由于示范运行才刚开始,有些城市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的方案还尚未经过批准,是否能完成千辆的目标也仍旧是未知数。目前示范运行的新能源汽车多集中在城市客车领域(纯电动城市客车与混合动力城市客车),轿车与专用车方面数量明显较少,而根据目前各地发布的2011-2012规划情况来看,拟示范运行的新能源汽车中占绝大多数的仍是客车。尽管如此,据统计,2010年我国销售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占客车销售总量的比例仍旧很低,成绩与规划相去甚远。(三)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遇冷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四部委将根据汽车产业基础、居民购买力等情况和有关要求,选择部分城市编制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论证,论证通过后启动试点。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北京为6个试点城市。目前,6个城市的试点方案均已获得通过,根据各地的推广方案,到2012年底,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北京分别计划示范推广私人新能源汽车20000辆、16000辆、25000辆、20000辆、21100辆和30000辆。目前,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运行情况尚无数据可查,不过通过媒体报道仍可见一斑。上海的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直到最近才“开张”。2011年3月,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与重庆力帆集团联合研发的纯电动汽车LF620成为上海首辆成功上牌的纯电动汽车,将于3月份交付嘉定区的私人购买用户。照此看来,上海到2012年底推广2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任务将非常艰巨。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情况(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即将出台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征求意见稿,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初步实现产业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万辆以上;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基本掌握先进内燃机、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技术;具有自动起停功能的微混系统成为乘用车标准配置,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5.9升/百公里。据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目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待批,有望于2011年上半年公布。据了解,最终上报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与之前的征求意见稿可能差别不大,其中最主要的差别可能在于将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规模由50万辆提升至100万辆。(二)各省市“十二五”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陆续发布2011年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全国各省市也陆续公布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从产能规划来看,根据北汽集团(15万辆)、长安汽车集团在北京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30万辆)以及中大燕京新建新能源客车基地(1万辆)的规划目标,到2015年,北京新能源汽车产能约为46万辆左右;长春将力争到2015年实现20万辆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基地;武汉计划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力争在2015年达到生产20万辆的总体目标;根据规划,到2015年南昌市将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3万辆的产能;河南省确定的“十二五”电动汽车的发展目标则是到2015年,电动汽车实现规模化生产,产能达到25万辆(包括电动客车、电动乘用车、电动专用车、电动场地车);“十二五”期间,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达到46万辆,深圳为20-30万辆,上海、襄阳、珠海分别为30万辆、20万辆、1万辆,而根据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的规划,到2015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初步实现产业化,整车产能将达到20万辆以上。从目前这些省市的“十二五”新能源汽车产业目标来看,到2015年,总的产能已经超过500万辆。这个数字远远大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征求意见稿中的数字,也高于2010年联合国气候谈判会议上,科技部发布的中国2010发展中的清洁能源科技中“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发展到100万辆以上”的最低目标。(三)各大车企新能源汽车“十二五”规划目标公开资料显示,至2012年,一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将达到1.2万辆;东风集团规划到2015年,纯电动车的产销量将达到5万辆;长安“十二五”规划新能源车整车产能为10万辆,同期生产的新能源车零部件可为25万辆车配套;上汽集团规划,截至2015年,其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规划将达到30万辆;北汽将力争到2015年实现乘用车产销15万辆;“十二五”末江淮新能源车目标为年产10万辆。据不完全统计,到2015年“十二五”结束之时,全国汽车企业已规划新能源汽车产能已经超过550万辆。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形势探析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的战略机遇、车企的商业机会,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初步实现产业化,到2015年,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万辆以上;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基本掌握先进内燃机、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技术;具有自动起停功能的微混系统成为乘用车标准配置,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5.9升/百公里。但综合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试点以及产销情况看,可以说运行效果并非十分理想。(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产能规划急剧膨胀,销售推广效果不佳。目前,几乎所有国内汽车企业都涉足新能源汽车项目,地方政府和车企纷纷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目标提到新高度。据公开资料统计,各车企的规划产能之和已经超过了550万辆,全国各省市已规划的“十二五”新能源汽车产能总和也已经超过500万辆,远高于国家制定的发展目标。此外,各地还普遍存在省级产能规划低于所辖城市的规划之和的现象。例如浙江省到2015年只规划了6万辆的产能,而仅绍兴市就规划了45万辆。对比产能规划,新能源汽车目前的推广销售情况略显缓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市场尚没有真正启动,容量有限。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产品需求仍将以公交、出租车等为主,订单也绝大部分来自政府机构等公共部门。如何使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是未来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对于私人消费来说,新能源汽车售价过高。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混合动力汽车的售价平均要比相同排量的内燃机驱动的轿车至少要高出30%。由于相关技术尚未成熟,零部件生产暂时还无法形成规模化,所以电动车的价格也居高不下。以比亚迪F3DM为例,其售价(低碳版双模电动车16.98万元,混合动力型14.98万元)已经超过了普通F3车型的售价(5.28-6.68万元)一倍有余,即使除去国家补贴(纯电动汽车5-6万元,混合动力车型3000元),新能源型的价格仍高于普通车型。如果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不能降到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那无论是纯电动汽车,还是混合动力汽车,亦或是其它形式的新能源汽车都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3、充换电配套设施不完善。电动汽车充换电不方便也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一大问题。对于充电方式来说,目前比较主流的方式是充电站配合充电桩,但存在的问题是,与加油站相比,充电站(桩)的效率太低,通常充满需要数个小时,即便是快充方式最快也需要10分钟左右,只有少数充电站能够达到如此的速度;如果采用更换电池的方式,换电时间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但是动力电池昂贵,如果建设换电站,需要投资比较大。另外,建设充换电网络目前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难题是,目前各厂的电池规格和充电接口均不统一,而且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出台,这严重阻碍了配套设施的建设进程。4、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尚不够成熟。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研发水平还不高,电控、电机、电池三大核心技术的缺失对产业发展构成很大制约,部分零部件国产化率低,严重依赖进口。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内一些产品在稳定性、可靠性及耐久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新能源客车被认为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生产,但国内很多已投入使用的混合动力客车均选择的是国外的混合动力系统(变速箱、电机、高压电池组及系统控制单元等),客车企业则更多扮演的是组装工厂的角色。我国把纯电动汽车定为国家战略,然而要想推进其产业化,就必须靠技术的提升来实现。以电池技术为例,不仅要通过技术的革新来不断提高电池的寿命、提高续航里程同时降低成本,还要考虑电池的管理和报废回收问题。目前混合动力汽车是国际知名车企竞相研究的对象,相对纯电动车来说技术比较成熟,但现阶段政策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只有3000元,在国内推广会变得十分困难。(二)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1、提速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现“双向促进”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和推广使用的前提。2009年国家制定出台了“我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加快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用充电设施建设等。配套政策和措施出台的初衷是,实现新能源汽车研发与生产同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双向促进。对此,地方政府在规划新能源汽车发展时必须将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纳入其中,统筹规划、统一协调,相互推进发展。2、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促进其健康发展新能源汽车要进入快车道并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必须有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的支撑。目前已出台的相关技术标准主要有,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车辆的电磁场辐射强度限值和测量方法等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十多项,加上2010年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此管理规则颁布,不仅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化分析,而且对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服务等制定了详细的准入标准,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然而,在新能源动力方面尚未制定和完善具体的技术标准,如电池的寿命如何考核评定,电池、电动机节能环保的要求等。总之,新能源汽车快速健康的发展呼唤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技术标准。3、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不够成熟,造成新能源汽车的驾驶性能与传统汽车还有一定的差距。此外,新能源汽车售价过高的问题,归根结底也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除了较高的研发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