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板刷屏朋友圈 你们都吃过了伐.doc_第1页
东北大板刷屏朋友圈 你们都吃过了伐.doc_第2页
东北大板刷屏朋友圈 你们都吃过了伐.doc_第3页
东北大板刷屏朋友圈 你们都吃过了伐.doc_第4页
东北大板刷屏朋友圈 你们都吃过了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大板刷屏朋友圈 你们都吃过了伐 在这个快要把人热傻了的三伏天,最被人奉若神明的解暑产品不是啤酒,不是凉茶,更不是周黑鸭,而是一款名称简单粗暴、包装低调粗糙的雪糕-“东北大板”。这款去年开始卖的雪糕,在今年彻底占领了帝都、魔都和天堂。5月初,东北大板的百度指数一路蹿升,两个月时间整整翻了五倍。在杭州,东北大板日销2万支,而和路雪、伊利等传统品牌,日销不过两三千支;在合肥,日销量更是达到8万支;在上海,网友为东北大板建立了大众点评页面,互相交流哪里有卖。你也一定觉得“东北大板”挺寒碜吧?出生很普通,来自北方某三四线城市的企业;包装很简单,只有四个大字;口味没花样,仅原味、巧克力等四种口味。这种无法在商场、超市找到,只能在路边小店专用冰柜买到的冷饮,突然的爆火简直就是神话。吃货们为了在微信微博空间里晒一下,翻遍所有街道小巷也要找到大板。竟然还有网友丧心病狂的搭配出“东北大板配老干妈”的黑暗料理我了个大叉,“东北大板”红得莫名其妙啊?我还想告诉你,东北大板的官方名称其实叫“老三篇”!这个又土又Low的品牌看上去很传统很国营,其实产品只有直击消费者内心最深处,你才有资格做“网红”爆款。卖点必须升华到情绪和意识,才能引发群体性认同。比如最近能让观众“擎天柱一变形,我泪都下来了”的烂片却依然票房火爆。你会如何选雪糕?小孩喜欢多彩的包装及新奇的口味,巧克力果仁脆皮全都有,怎么腻歪怎么来,能吃个奥特曼才好呢!但有一定冷饮阅历的成年人,不再喜欢重口味的、不知掺杂了多少添加剂的产品,反而希望有一款价格适中口味实在的雪糕。东北,呆傻笨粗憨实淳朴,绝不高端大气上档次,但也堪称雷锋相当豪爽一定实在。再加上“大板”,只要你不误解为某种兵器,那就瞬间让人联想到乡村爱情东北二人转,同时让人觉得比一般冰品量更足。名字短、简单好记,有利于二次传播。70、80后,童年都在街边的手推车里买过那种只用一层纸包着的冰棍。你能想像,当他们看到东北大板在街边小店出现,仅四种口味,包装简单,上边还写着“小时候的味道”时的那种亲切吗?上海人惊呼,“这是雪宝的味儿!”;沈阳人想起了中街大果;哈尔滨人看到了简易版的“马迭尔冰棍”;西安人民内心深处浓重的“钟楼小奶糕”情结也被调动起来。即便你的家乡以前没有什么叫得出名的冷饮厂,也总有花几毛钱买那种“味道纯正到以后再也买不到”的奶油雪糕的经历吧?“饥饿营销”是其成功的另一方面。东北大板只有路边小店的简易小冰柜才能买到。厂商实在精明,不仅免费给小老板们提供冰柜,还补贴电费!没错,就缺这点钱,怎么着吧,只要人的小小私欲被满足,他们就可以在门口放两个冰柜,一个大白柜杂七杂八,一个小绿柜专卖大板。传统渠道不卖,自有渠道断货,朋友圈一转,吃货更饥渴。这款长得像雕牌肥皂的雪糕,就这样成为今夏的一匹黑马。公司制造东北大板的公司叫红宝石,是家大庆的公司,1992年成立的非北上广非省会城市的冰激凌厂。以前主要市场在东北,东三省的县级市基本都有覆盖。地方性的好口味迅速推到全国爆红,这也不是第一次。比如改良的凉茶(加多宝王老吉),就是由地方推全国的成功案例。现在手机和网络的传播效果给产品突然走红提供更多机会,这种情况以后只多不少。定位东北大板是2013夏季的新产品,经过红宝石一年在省内的试销,2014夏季在全国布点销售。你看着这个产品很土很传统很国营,其实产品是经过精心定位的。看图可以知道,厂家是有包装设计能力的(可能不是很高),也有更现代的包装机。但是故意给这个新产品取了复古还有点土的名字-“红宝石老三篇东北大板”。名字简单,包装普通-纸片和透明包装,突出怀旧感及经典感。在食品安全屡屡被戳破的情况下,在冰品市场添加剂超多的今天,这种朴实带点土气的雪糕反而能和其他品牌区分出来。这种情绪是一直存在的,比如近几年卖的很好的老冰棍。红宝石把这种情绪抓住再放大做出了东北大板。包装很省钱是东北大板定价3元的原因之一。价格3块钱这一档,基本上工厂能够做出比较拿得出手的冰品给消费者了。低于这个价格的畅销品主要是硬质冰棍兵工厂、绿色心情等天下。东北大板几个口味,主要在复刻模仿东北省内的沈阳“中街大果”和哈尔滨的“马迭尔冰棍”,可能还有一点西安“钟楼小奶糕”的影子,本身就都是地方的经典牌子和经典口味。这个设定还是很成功的,突出了经典感和性价比。市场上,东北大板是极为少见的三块钱能买到的“冰激凌”,其他都是雪糕或冰棍。雪糕和冰激凌不是一回事,国家食品标准SB-T10007-2008对冰激凌有乳脂含量的要求。如果你在冰柜前注意一下,会发现大部分都是“雪糕”,“冰激凌”很少。如果你真想吃棍状冰激凌,你吃的应该是巧乐兹、梦龙什么的。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冰激凌雪糕同口味对比吃,100个里面100个人都会选冰激凌,好吃。因为雪糕是假冰激凌,在奶油口味上就是不给力。业界想出了各种添加剂还是做不了。但是奶油口味必须得做,所以要混入巧克力糊弄你的舌头,比如“随变”;插一根代可可脂棒涂一层脆皮,比如“巧乐兹”。三块钱的冰激凌东北大板,大个头自然受欢迎。东北大板放弃所有营销费用,用便宜包装,给终端的毛利率都要低一点,可能还有其他的生产技巧,都是为了能以性价比抢占市场。说了这么多,在新产品层出不穷的冰品业界,雀巢做“笨nana”,和路雪就做“bobo旋风”,光明就做“扒皮香蕉”,都是同质东西,就为了抢点话题性。东北大板,一门心思做经典的定番口味。渠道产品说完了,必须说说渠道。打铁不能光靠自身硬,东北大板目前的成功和它的渠道战略是绝对相关的。快速消费品一般推新品的手法,就是“空中打击”加“地面部队”。“空中打击”即投入广告轰炸,电视广告微博弹窗都算空军,“地面队伍”即业务员。在完全没有空军的支持下,东北大板这支断腿的陆军相当厉害。为什么说是断腿呢,因为做不进大卖场超市的,只能一家一家谈杂货店。只做杂货店,是东北大板不得不选择的一条路。红宝石东北大板只是一个地区品牌,一没名气、二没钱,要在一年内弄到全国各地,直营分公司不行,只能靠发展地区总代。这帮地区总代也就是年销售额千万级别,是个贸易商行,有几台冷冻车。小公司不会登广告,也没有资本人力和关系去谈大商场线路-毛利给不起对方,活动也配合不了,垫资周期也受不了。在大庆总部不能承担营销费用的情况下,只有教各位总代先从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开始-“扫街”。“扫街”是一个快销俗语,就是一条街一条街一家店一家店去找杂货店老板谈合作谈批发。就这样,靠着小冰柜、靠着简单全面的售卖方式及执行力强的代理商陆军,东北大板在夏天之前基本进驻城市的各个小杂货店。之后就是口碑,旧店带新店,渠道越来越多小编写了这么多,你觉得东北大板的成功是偶然而已呢,还是和它的努力相关?这么叫好又叫座的东北大板,不尝一尝都对不起这个夏天呀! 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品牌靠什么支撑,产品(或者服务),所以提升产品功能是企业赢得客户的根本。小而美的产品不一定有市场,平台项目也不一定就会失败。现在已经没有人去想做第二个了,就好像国内也不会再有项目出来撼动的地位。前天我见到了一位“平台”的创业者,一名还在读高中的学生。他开发了一款非常简单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简陋的应用。仅仅有一个功能,就是当你在PC上登录你的之后,再想切换到移动设备上的时候可以使用他的应用,进行一键登录转换。也许听起来这就是一个垃圾产品,从数据上看也很不是很漂亮,但是他的话却令我惊讶。他每周可以获取将近700美元的报酬!他对于我的反应给出了答案,这可能同时也是这款产品的灵魂所在,“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会在移动设备上使用自动登录功能”。OK,这就可以了!恰好的是,我也正是这些用户的一员。严格地说起来,这款应用其实只是一个小不可言的工具,但我认为它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平台,某些用户的某些习惯早就了它。它不是一个技术平台、不是一个业务平台,只能算是最微观的应用平台。但恰巧就是这种微观意识,让它取得了意义上的成功。用户在面对一款产品的时候,会想到什么?这是一款什么应用?能做什么事情?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样的便利?会有什么使用上的问题或者是安全上的隐患?是否付费?是否可以试用?需要花费多少才能使用一年?等等等等。不要试图让用户动脑筋的产品,你的产品应该要简单,越符合用户简单的需求,用户才会更加频繁地使用它。当然,面对不用的目标定位,对产品的设计也是不尽相同。国内外的创业者与用户之间一个非常鲜明的分别就是,国内创业者力图做平台,让更多的人、越来越多的人来使用平台,国外的创业者力图做工具,做出非常简单易用、仅仅可以提供1-2个功能的小产品。而恰恰相对比的是,国内的用户将“免费”提成到了目标的首位,可以为了免费使用来完成一系列复杂的任务来获取使用资格或是延长使用期限,国外用户将费用问题抛在脑后,只要他认为这是一款好的、可以有效的帮助他的产品,就会毫不犹豫的掏出钱来。那么结果如何呢?那些免费的平台接纳了前几批的免费用户之后,留不住他们,死掉了。而收费的工具呢,用户得到了好的工具,创业者也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全力投入产品中,这是一个产品的双赢。试着去做一个这样的产品,它不叫平台,也不叫项目。你全身心地投入。为用户设想可能用到的功能,尽可能地简化并且完善它,让它在一个功能上做到最好。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功能(或是产品)企业经营之道有很多,这些技巧需要我们在经营过程中慢慢去领悟。不管你做哪一行,你都要明白,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功能,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品牌靠什么支撑,产品(或者服务),所以提升产品功能是企业赢得客户的根本。小而美的产品不一定有市场,平台项目也不一定就会失败。现在已经没有人去想做第二个了,就好像国内也不会再有项目出来撼动的地位。前天我见到了一位“平台”的创业者,一名还在读高中的学生。他开发了一款非常简单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简陋的应用。仅仅有一个功能,就是当你在PC上登录你的之后,再想切换到移动设备上的时候可以使用他的应用,进行一键登录转换。也许听起来这就是一个垃圾产品,从数据上看也很不是很漂亮,但是他的话却令我惊讶。他每周可以获取将近700美元的报酬!他对于我的反应给出了答案,这可能同时也是这款产品的灵魂所在,“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会在移动设备上使用自动登录功能”。OK,这就可以了!恰好的是,我也正是这些用户的一员。严格地说起来,这款应用其实只是一个小不可言的工具,但我认为它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平台,某些用户的某些习惯早就了它。它不是一个技术平台、不是一个业务平台,只能算是最微观的应用平台。但恰巧就是这种微观意识,让它取得了意义上的成功。用户在面对一款产品的时候,会想到什么?这是一款什么应用?能做什么事情?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样的便利?会有什么使用上的问题或者是安全上的隐患?是否付费?是否可以试用?需要花费多少才能使用一年?等等等等。不要试图让用户动脑筋的产品,你的产品应该要简单,越符合用户简单的需求,用户才会更加频繁地使用它。当然,面对不用的目标定位,对产品的设计也是不尽相同。国内外的创业者与用户之间一个非常鲜明的分别就是,国内创业者力图做平台,让更多的人、越来越多的人来使用平台,国外的创业者力图做工具,做出非常简单易用、仅仅可以提供1-2个功能的小产品。而恰恰相对比的是,国内的用户将“免费”提成到了目标的首位,可以为了免费使用来完成一系列复杂的任务来获取使用资格或是延长使用期限,国外用户将费用问题抛在脑后,只要他认为这是一款好的、可以有效的帮助他的产品,就会毫不犹豫的掏出钱来。那么结果如何呢?那些免费的平台接纳了前几批的免费用户之后,留不住他们,死掉了。而收费的工具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