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 1 陈涉世家(司马迁)(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黑词的意思。(1)今亡亦死 (2)宜多应者 应 宜: (3)会天大雨 发闾左谪戍渔阳 念鬼 (6)旦日,卒中往往语 (7)为天下唱 (8)尉果笞广 (9)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10)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1)从民欲也 (12)耕之龚上 ( 13) 若为佣耕 (14)夜篝火 (15)此教我先威众耳 (1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7)比至陈 (18)刑其长吏 (19)固以怪之矣 (20)陈胜王 (21)将军身披坚执锐 (22)乃丹书帛曰 (23)忿恚尉 (2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25)今或闻无罪 (26)发闾左谪戍渔阳 (27)度已失期 (28)吴广素爱人 (29)召令徒属曰 (30)死即举大名耳 (31) 陈涉少时 (32)怅恨久之 (33)辍耕之垄上 (34)等死 (35)死国可乎 (37)召令徒属 (二)、比较加点词语的不同用法。(1)之 辍耕之龚上( )怅恨久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楚人怜之( )(2)死等死( ) 死国可乎( )(3)以以激怒其众( )祭以尉首( )扶苏以数谏故( )(4)而夺而杀尉(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置人所罾鱼腹中 (3) 天下苦秦久矣。 (4)等死,死国可乎?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失期,法皆斩 (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8)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10)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1)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3)苟富贵,无相忘 (1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5)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四)、问答题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苟富贵,无相忘 苟:苟且。 B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适逢。C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 D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2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先天下之忧而忧3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项燕为楚将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秦灭韩亡魏 D.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广故数言欲亡4、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B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C等死,死国可乎等着死亡,不如为国事而死。 D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5、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1段主要是介绍陈胜年轻时的情况,“尝与人佣耕”说明了他当时的身份。B“鸿鹄之志”说出了陈胜、吴广年轻时的抱负,也突出了他们年少气盛。C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D陈胜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表现了他超人的才略胆识。6、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 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逃走 B.(项燕)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C.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书:书信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卜者知其指意 稍稍宾客其父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吴广以为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10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公问其故扶 苏以数谏故 B宜多应者 宜乎众矣C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 D或以为亡 国恒亡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策略的原因,是当时人们都认为扶苏和项燕没有死。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完全丧失信心,忍无可忍。C.“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是陈胜、吴广精心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D.这段文字写到了陈胜在起义前夕对形势的分析,充分表现了他对时局的洞察能力。12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3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1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15.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17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皆以美于徐公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D陈胜、吴广乃谋曰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18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 ( )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B上使(之)外将兵。 C天下苦(于)秦久矣。 D失期,法皆斩(之)。19、下面加点字的意义与“辍耕之垄上”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怅恨久之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楚人怜之20、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B、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C、苟富贵,无相忘:假如今后有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咱们。D、怅恨久之,曰:陈涉停了很久才说。2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今亡亦死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固以怪之矣 先帝不以臣卑鄙C宜多应者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D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吴广素爱人(平时)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B夺而杀尉 (表承接) 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C广故数言欲亡(死亡)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D尉果笞广(用竹板打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广故数言欲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等死,死国可乎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属予作文以记之24、读下面各组句子,指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组: ( ) ( )A为坛而盟 山盟海誓 B死即举大名耳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C吴广为都尉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从民欲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5下面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广故数言欲亡 河曲知叟亡以应 B.以激怒其众 策之不以其道 C.夺而杀尉 温故而知新 D.陈胜佐之 何陋之有26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A旦日,卒中往往语 B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C诚宜开张圣听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27对文段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叙述起义的过程,揭露秦王朝对人民残暴的统治。B交代起义的原因,说明陈胜、吴广善于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举行大事。C叙述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D交代起义的方法,说明陈胜、吴广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发动起义。28选出句式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C书非借不能读也 D。陈胜者阳城人也。29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C皆指目陈胜 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 皆次当行3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3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曰 B、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C、得鱼腹中书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帝丛祠中 时时而间进32加点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亡(逃亡)亦死 B楚人怜(可怜)之 C百姓多闻其贤(贤明) D宜多应(响应)者33词义相近的项是 ( ) A道:道不通得道者多助 B举:举大计亦死是以众议举宠为督C等: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数:扶苏以数谏敌骑千余卒数万人34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之:二世杀之河曲智曼笑而止之 B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杀之以应陈涉C其:百姓多闻其贤俱其不已也 D为:项燕为楚将皆次当行,为屯长35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使外将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B法皆斩:按军法都要杀头C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D为天下唱:为天下的人鸣不平36、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皆次当行 之次所旁丛祠中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C上使外将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37、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为屯长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乃行卜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B扶苏以数谏故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楚人怜之 然足下卜之鬼乎38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A好像你是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哪来的富贵呢?B如果你是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那么怎么能够富贵呢?C你是一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哪来的富贵呢?D你是一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哪懂得什么是富贵呢?39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A现在死也是死,起义也是死,等着死,为国事而死,好吗?B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C如果逃跑也是死,办大事也是死,同样都是死,让秦灭亡可以吗?D现在逃跑也是死,办大事也是死,等着死,不如为国而死,好吗?40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A或者把他杀死,或者让他逃跑。 B有人让他死,有人让他逃跑。C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 D或许以为他死,或许以为他逃跑了。4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A又在这时使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林中的祠庙里。B又隔了一会儿命令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木隐蔽的祠庙里。C又暗中让吴广的部下躲在树丛的祠庙中。D又暗中让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林隐蔽的祠庙中。4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A太阳升起的时候,士兵到处谈论,都指着陈胜的眼睛。B第二天早晨,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C第二天早晨,士兵们来来往往,都指着陈胜的眼睛。D元旦那天,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43.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 )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44、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4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4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士卒多为用者 / 吴广为都尉 B、广起,夺而杀尉 / 为坛而盟C、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D、且壮士不死即已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4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宜多应者诚宜开张圣听 B.扶苏以数谏故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C.卒买鱼烹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4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中“以”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卷石底以出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9.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五)填空题1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2、选段记述了陈胜、吴广“举大计”的起因及准备过程。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农民起义,必然在思想、组织、行动纲领等方面存在许多缺欠。此外,他们准备过程中还明显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从 、 、 等可以看出来。3.文段记述了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他向士卒发出号召:“ ”并提出了“ ”这一千古流传的体现人人平等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六)简答题1.选文中体现起义领袖勇于打破封建尊卑观念,善于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 2.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3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孤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5.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6文章开头同时列出陈胜、吴广二人的姓名、籍贯、表字,文中写了二人合谋举事等内容,能否据此把本文看成是二人的合传,名为陈涉吴广世家? 7选段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8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9.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偶然性: 必然性: 10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11.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12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3陈涉与佣者的这段对话主要说明了什么? 14、 吴广为什么要故意激怒将尉? 15、陈涉世家醉翁亭记都有一个加点的“醉”字。陈涉世家中“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醉翁亭记中“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6.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17、文意梳理:陈胜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导火线又是什么?如果没有这根导火线,会不会有陈胜起义呢? 18.问题探讨:为了这次起义,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舆论准备?有人认为,这些准备是对人民的欺骗,是不可取的,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19.综合分析:根据陈胜的言行,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0.拓展延伸:陈胜在起义时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口号激励了千千万万的贫寒之士奋发图强,立志进取。古代有个童谣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明显受到了这句口号的影响。说一说在今天,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口号的? 21.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2 唐雎不辱使命(刘向)(一).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1)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 (2)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 (3)岂直五百里哉 直: (4)长跪而谢之 谢: (5)以头抢地耳 (6)皆布衣之士也 (7)长跪而谢之曰 (8)秦王怫然怒 (9)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10)秦王色挠 (11逆寡人: ( l2)故不错意也: (13)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14)以君为长者: (15)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16)否,非若是也 (17)寡人谕矣 (18)仓鹰击于殿上 (19)免冠徒跣 (20)休祲降于天 (21)天下缟素 (二).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4)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7)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8)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三)、选择题1.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 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2.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 ( )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公将鼓之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6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 野芳发而幽香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太守谓谁 B 秦王不悦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C、 安陵君其许寡人 潭中鱼可百许头 D、 愿终守之 愿借子杀之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且秦灭韩亡魏”一句中“且”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壮士不死即已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存者且偷生9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C唐雄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D唐雄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 B且秦灭韩亡魏 亡:灭亡C请广于君广:扩充 D而君逆寡人者 逆:背叛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躬耕于南阳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C徒以有先生也D皆布衣之士也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天府之土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所说的“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弦外之音是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表明了秦王对安陵君尊重的态度。C唐雎用“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表明不愿意“易”的强硬态度。D选文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以秦王的前倨后恭与唐雎的前恭后倨相对比,突出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形象。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请广于君(广:扩充)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道谢) C.大王加惠(加惠:给予恩惠) D.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14.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15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布衣之怒 B。天子之怒 C。庸夫之怒 D。专诸之刺王僚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广于君(广:扩充)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道谢) C.大王加惠(加惠:给予恩惠) D.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17.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18、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 野芳发而幽香(四)、简答题1、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否,非若是也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2、本文讲述了 的故事,表现了唐雎 的精神。3、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 ”、“ ”,表现了秦王 和 的特点。4. 秦国企图用 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 一事。“ ”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5.请在文章里找出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并将其抄写下来。 6、阅读文章第一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实际是包藏祸心,以强凌弱?请简要分析。 7、内容理解:面对秦王咄咄逼人的气势,唐雎是如何应对的? 8.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9.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10、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11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2、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1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1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1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6、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 17、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 18、秦王是怎样一个人?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19、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20、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2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22“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23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的性格特点。24、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3 隆中对(陈寿)(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将军宜枉驾顾之( )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4)由是先主遂诣亮( ) (5)躬耕于南阳躬: (6)由是先主遂诣亮诣: (7)此人可就见 就: (8) 先主【器】之 (9)【就见】 (10)【屈致】 (11)由是先主遂【诣】亮 (12)【凡】 (13)【因屏人】 (14)【倾颓】 (15)【信】 (16)遂用【猖蹶】 (17)利尽南海 (1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19)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20)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2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23)谓为信然 (24)自董卓已来 ( (25)名微而众寡 (26)挟天子而令诸侯 (27)奸臣窃命(28)将军宜枉驾 顾之 (29)主上蒙尘 (30)内修政理 (31)于是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 24536-2025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 农业生产安全培训课程课件
- 养护安全培训照片墙布置课件
- 别出心裁的课件
- 《软件工程》教案
- 初识Scratch-3.0课件教学课件
- 冒热气的画课件
- 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
- 幼儿园网络营销方案设计(3篇)
- 电商活动营销方案(3篇)
- 国家电网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含答案
- 3.4 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说课稿 2025-2026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 过节前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彩色水泥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煤矿井下喷浆安全培训课件
- 输变电工程建设现行主要质量管理制度、施工与验收质量标准目录-2026年2月版-
- 2025年餐饮服务及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卷(含答案)
- 3.2《参与民主生活 》- 课件 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
- 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扩建6000吨-年新型无卤有机阻燃剂项目环评报告
- 工厂开荒保洁标准与流程
- 建材产品推销方案模板(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