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doc_第1页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doc_第2页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doc_第3页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doc_第4页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也是人在社会中重要的一部分。 当我们在社会中遇到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事时,我们应保持怎样的心态?当我们和我们的亲朋好友相处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在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又怎样才能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呢?论语这部书交给我们如何处世、做人的方法和原则。 有事我们在主观上对一些事做出判断,是该做还是不该做,是好还是坏。但对一些事的判定不能简单地以该不该、好不好来区分,更要顾及做事的方法和它带来的后果。 孔子在论语这部书中特别强调了做事的分寸,过、“不及”都会影响做事的效果。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的这句话让我们一听有些惊奇,有些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实不然,孔子这是在告诉我们处世的分寸。 孔子不赞成以怨抱怨。如果人人都用怨去应对另一种不道德,那么社会将成为矛盾恶性循环,永无休止的世界。但是,如果你用太多的恩德去面对那些不道德,也是不可取的。其实孔子就是想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情感用在最有用的地方,避免精神资源的浪费。 现在的社会中有许多人会有一些疑惑: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关爱的无微不至,却常常招来孩子们的烦感;亲密无间的朋友常常做出让彼此伤心的事来;下级费尽心思去讨好上级,却常常适得其反。 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做好呢? 孔子的回答是“过”、“不及”,即论语中提到的“过犹不及”。在论语里仁中孔子提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意思是说:对君主过于烦琐就会招致屈辱;对待朋友过于烦琐就反被疏远。 不只是君臣、朋友,家人、恋人之间也是这样。 在一部电视剧中有两句台词正好印证上述,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恋爱时发生很大的矛盾,这时有人女主人公分析:所有人都没有错,错就错在你们用情都太深了。后来男女主人公结婚后又产生了矛盾,又有人给女主人公分析:为什么会发生着一切,就是因为你们彼此太信任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少了,随之而来的是愈来愈多的障碍。这种障碍会让亲朋好友的负担加重。你会觉得还朋友有什么私事都得告诉自己,自己可以和他分担压力和解决困难。 如果这样,那就真的应该好好分析一下“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这句话了。距离过近必然伤及他人。 那么,如何与朋友相处呢? 孔子在论语颜渊中告诉我们“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意思是看到朋友不对的地方,要及时真心地劝告,如果他实在听不进去,就不要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所以朋友相处要有个度,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一种尊重,表现有即关心爱护彼此,又尊重支持彼此的选择,这是最好的朋友间的关系。而且适用于恋人、夫妻、长晚辈之间。 而对于“数”,则是万万要不得的,因为如果到了这样就意味着关系要破裂了。 “花开月圆”固然美好,但花开了就意味着凋谢;越远了就濒临月缺。而花未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的,因为这样才会有所期待。 朋友相处,亲人相处也是这样。 对待人际关系要不冷不热,那在工作上应怎样呢?是不是对工作越热心越好呢?对工作也要把握分寸吗? 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提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指人在什么位置上就干什么,不要越俎代庖,让别人看做是多管闲事,费劲不讨好。 有些老人认为年轻人趁着年轻就要好好工作,干的越多越好,能干三个人的活就别干两个半人的,认为这样才好。孰若不然,每个人只要干好自己分内的事就行了。就好比一个机器,每个零件只有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才能让机器很好地工作,否则机器就会崩溃。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的是“在其位,谋其政。” 那怎样才能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呢? 那就得要求人们做事的原则和方式。孔子要求人做事要以道义为原则,而且要言行一致。 他在论语学而中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就可看出在他心目中,爱说好话来取悦他人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仁者的。 孔子鼓励的是少说多做,做事积极,说话谨慎。见于人们平时的“祸从口出”、“言多失语”,孔圣人提出“慎言”,就是让人说话小心。不要说与自己实力不相符的话。 他教育学生“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这句话就是要求学生处事先用耳朵去听,有疑问时先放在一边,那样你会听到别人的许多经验,对自己有好处;自己有把握的地方也要小心,避免小的错误;要多用眼去看,有疑问的地方要先放一放,因那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广;但自己阅历丰富后做事仍要谨慎,这就是孔子说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个人做事就像站在深渊边缘一样小心,像走在薄冰上一样谨慎。多思、多听、多看、谨言、慎行,才能让你自己少一点后悔,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人一旦知道自己做错时,一切皆成定局,无法挽回。如果一个人能少一点悔恨,这个人就很成功了。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脾气很坏,常常摔东西,特别任性。一天他爸爸把他叫到篱笆旁,对他说:“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往篱笆上钉一个钉子,好不好?”小男孩觉得这没什么。但一天下来,自己一看已经一堆钉子了,自己有些不好意思。他爸爸说:“你看你是不是该克制克制了?你以后只要一天不发脾气,你就可以把原来的钉子拔下一颗。”小男孩一开始觉得很难,但他为了能拔下一颗钉子,就努力克制自己。慢慢篱笆上的钉子拔光了,他高兴地叫过爸爸来看,爸爸对他说:“孩子你看篱笆上的钉子拔光了,但是那些洞永远留在了上面。其实,你每向亲人朋友发一次脾气,就是往他们的心上钉一个钉子,你可以通过道歉拔掉钉子,但那个洞却不会消失。” 这则寓言正好解读“言寡尤,行寡悔”这句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