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二 章 2.2 命题与证明(第三课时)广西北海第一中学 潘青玉一、 内容和内容解析1. 内容命题的证明及反证法的应用.2. 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命题与证明的第三课时,通过前面两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定义、公理、定理、证明等相关概念,并能读懂一个命题的证明过程。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能独立证明一个命题的能力,它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几何论证的开始。本节课开始首先训练学生要会将文字命题,结合相关图形转换成几何语言,即写出已知、求证,教学中应将重心放在教会学生分析命题、探寻命题证明思路上,这样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知道证明的意义和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步骤、书写格式和方法;二、 目标和目标解析1 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和掌握用综合法证明一个几何命题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常见的证明思路,并会按规定格式表述命题的证明过程.了解并掌握反证法的解题思路。(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发现归纳证明”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悟数学逻辑推理思维的严谨性,初步体会几何证明的方法和步骤.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的标志是:给一些文字命题,学生会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会分析探寻命题的过程。懂得反证法的基本思路。三、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综合法证明是几何证明的开始,其逻辑推理过程十分严谨高深,再加上初中生对几何几乎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甚至对证明过程完全一无所知,因此综合法证明就成了初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本节将复习回顾引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引入课题后引导学生从探究“三角形的外角和”入手,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一起体验如何结合相关图形转换成几何语言,并分析命题、探寻命题证明思路.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综合法证明格式以及对反证法的理解。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上课有多媒体设备能应用,通过设计幻灯片和常用教具完成教学过程。五、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活动过程:通过问题串回顾真假命题的判断以及如何证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再进交流。 问题1:怎样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问题2:如何证明?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既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第二环节:实践猜想,定理证明活动一:【动脑筋】 1、 如图,线段a、b一样长吗?abcdabcd 2、如图,一组直线a,b,c,d是否都互相平行? 3、图中两个正方形哪个大? 师生活动:通过观察,先猜想结论,再动手验证: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探究活动开始,经过观察、操作、实验,从中猜测发现出一些结论,同时也体会到直观是重要的,但它有时也会骗人.活动二:【做一做】 采用剪拼或度量的方法,猜测“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度”?并写出你的证明过程。 师生活动:类比之前学过的“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的外角和”问题,这是数学探究里的的一种常用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巡视并作适当的指导.此时师生共同得出“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自己通过动手操作,采用剪拼或度量的方法,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这个结论。 问题1 由于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有无数个,我们不可能用剪拼或度量的方法来一一验证,因此,我们只能猜测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外角和都为360。但是猜想未必是真命题,还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加以证明。我们还有其他的方法验证我们的这个猜想吗? 师生活动: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在练习本上尝试把“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的推理证明过程书写出来。(教师可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演示,并对推理证明过程讲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文字命题的推理证明过程,初步降低学生对证明过程的不熟悉感与恐惧感. 问题2 经过刚才三站的“证明”之旅,你能说出完整的几何命题证明需要哪几个步骤吗? 师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在参与讨论时,启发学生从三个方面考虑.若学生考虑不全面,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共同得出命题证明的三个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可以加深对命题证明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明确命题证明的三个步骤,初步形成证明的基本思路.第三环节:巩固练习例1 已知:如图,在ABC中,B=C,点D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射线AE平分DAC.求证:AEBC. 师生活动:教师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书中例1给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法证题的示范,在这里特别强调证明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画图写已知求证证明。在证明过程中的每一个括号内,都要写出理由,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推理证明必须要有依据。例2 已知:A,B,C是ABC的内角.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60.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分析这个命题的结论是“至少有一个”,也就是说可能出现“有一个”、“有两个”、“有三个”这三种情况. 如果直接来证明,将很繁琐,因此,我们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证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例2的证法有什么特点呢?引出反证法。首先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由此推导出了与已知或公理或已证明过的定理相矛盾,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也是证明命题的一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反证法第四环节:拓展延伸1. 在括号内填上理由.已知:如图,A+B= 180. 求证:C+D= 180 .证明:A+B= 180(已知), ADBC( ). C+D= 180( )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根据相关性质进行填空。设计意图:这个练习虽然简单,但是也应让学生独立证明,进一步认识到推理证明必须要有依据。2、 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MN所截,1=2. 求证:2=3,3+4=180.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得出结论,教师参与并指导实际操作。设计意图:通过以上这个题目,引导学生理清分析的思路,熟悉证明基本要求和步骤.提高做题效率. 3. 已知:如图,AB与CD 相交于点E. 求证:A+C=B+D.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证明基本要求和步骤.提高做题效率.4、 证明:两条平行线的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画出图形并尝试去推理证明过程。设计意图:能根据文字命题画出基本图形,结合相关图形转换成几何语言,即写出已知、求证,进一步掌握文字命题证明的三个基本步骤。5、已知:如图有a、b、c三条直线,且a/c,b/c. 求证:a/babc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证法的理解.设计意图:本题要求一位学生回答,另一位学生进行点评,考查学生对反证法的理解.【中考试题】1.如图1=2,那么3+4=_ 。2、如图ABCD,1=115,A=75,则E=_.3、如图ABCD,ADAC,ADC=32,则CAB=_.ABCDA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白茶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推拿治疗学新题库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房屋拆除工程拆除物回收与处置合作协议
- 2025年度金融行业代理记账与风险评估合同范本
- 2025版移动互联网应用(App)开发与推广咨询合同
- 2025版塔吊工高空作业安全防护劳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水利工程混凝土泵送施工总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人社部六种劳动合同范本应用指南
- 2025版水利工程应急物资储备劳务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桥梁施工进度管理与监理合同
- YY/T 0196-2005一次性使用心电电极
- YS/T 226.12-2009硒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硒量的测定硫代硫酸钠容量法
- GB/T 24218.3-2010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3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 系统工程原理 -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 华为IPD流程管理全部课件
-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现状课件
- 2021年唐山迁安市教师进城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全套教学课件
- 三菱变频器d700说明书
- 涉外导游英语口语实训教程整套课件完整版PPT教学教程最全电子讲义教案(最新)
- 新疆新昊诚保温材料有限公司年产万吨岩棉生产线项目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