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理论.doc_第1页
国民收入理论.doc_第2页
国民收入理论.doc_第3页
国民收入理论.doc_第4页
国民收入理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讲义第五章 国民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是通过分析和研究以国民收入为核心的总量指标,来揭示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规律的。因此,如何衡量国民收入,即国民收入核算,就成为宏观经济学最基本、最基础的问题。国民收入决定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它回答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如何根据这些因素决定国民收入。主要包括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l Microeconomics and 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individual households and firms make decisions and how they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in markets.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特定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Macro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the economy as a whole.Its goal is to explain the economic changes that affect many households, firms, and markets at once.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他的目标是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变化。u Macroeconomics answers questions like the following:宏观经济学解决下列问题:l Why is average income high in some countries and low in others? 为什么一些国家平均收入高,而另一些国家平均收入低?l Why do prices rise rapidly in some time periods while they are more stable in others? 为什么一些时期物价上升迅速,而另一些时期物价较为稳定?l Why do production and employment expand in some years and contract in others? 为什么一些年份生产和就业扩大,而另一些年份收缩?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一、国民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两部门经济的含义:两部门经济是指只有家庭和厂商两个部门的经济。 两个假设:(1)经济是封闭型的,不存在对外贸易;(2)政府和经济活动没有关系。包括储蓄和投资的两部门经济循环图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三部门经济的含义:三部门经济是指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的经济,即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增加了政府部门。三部门经济循环图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四部门经济的含义:四部门经济是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等四个部门的经济,即在三部门之外增加了国外部门,四部门经济也叫开放经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大都是四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循环图 l 国民经济均衡1、总需求Yd=C+I+G+X总需求消费量投资政府购买出口金额2、总供给Ys=C+S+T+M总供给消费量储蓄政府税收进口金额3、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C+I+G+X= C+S+T+M I+G+X= S+T+Mu 三种不同的均衡1、低水平的均衡(自发均衡)表现:社会产出水平低,生产能力利用不足,失业人数众多,国民经济不景气。原因:市场缺陷造成的。2、高水平的均衡(目标均衡)表现:产出水平高,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失业问题基本解决,国民经济结构比较合理,呈现经济繁荣但不过渡的局面。这种均衡也叫充分就业的均衡。3、超能力的均衡表现:货币的均衡,实际上是社会货币过多,社会可供物资相对太少,通货膨胀严重。原因: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度。 结论第一,应争取实现国民经济的第二种均衡,尽量避免第一种和第三种均衡;第二,应适当地保持总需求稍大于总供给。二、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与计算(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含义 F 含义: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l GD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a country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理解:1GDP只包括最终产品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 2计入GDP的最终产品中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非生产性劳务。3国内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 4计入一定时期的GDP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必须是该期所生产的。l The Measurement of 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1. Output is valued at market prices.市场价格反映物品价值。2It records only the value of final goods, not intermediate goods (the value is counted only once).他只能记录最终物品的价值,而非中间物品(价值只能计算一次)。3.It includes both tangible goods (food, clothing, cars) and intangible services (haircuts, housecleaning, doctor visits). 它既包括有形物品(食品、衣服、汽车),又包括无形的劳务(理发、清扫房屋、看病)。4It includes goods and services currently produced, not transactions involving goods produced in the past.它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5It measures the value of production within the geographic confines of a country.他衡量的生产价值是在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支出法计算GDPu 含义: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从使用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其计算公式: GDP=C+I+G+(X-M) 1. 消费支出2.投资支出3.政府购买4.净出口(1)耐用品支出(2)非耐用品支出(3)劳务支出(1)固定投资(2)存货投资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购买(1)出口(+)(2)进口(-) 收入法计算GDP u 含义:收入法又叫生产要素法。从分配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其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收入总和+折旧+间接税净额=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 生产法计算GDP u 含义:生产法也叫部门法。从生产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的增值的总和。其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增值的总和=农业和采矿业的增值+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增值+交通和公用事业、批发和零售商业、金融保险和不动产、劳务、政府的增值 方法 GDP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特点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分析角度使用角度分配角度生产角度指标实质经济主体支出总额要素所有者报酬总和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要素构成C、I、G、X-M工资、利息、利润、地租、折旧、间接税净额各部门的增加值目的分析总量变化和使用比例分析总量变化和分配比例分析总量变化和生产比例(三)实际GDP和名义GDP 名义GDP( Nominal GDP ):名义GDP是指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年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其计算公式: 某年名义GDP= 实际GDP( Real GDP ):实际GDP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其计算公式: 某年实际GDP=实际GDP= 价格指数= 100 三、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总量指标及评述(一)五个总量指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u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有五个基本的总量指标,除了国内生产总值外,其他四个指标是: 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s),简称N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简称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简称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简称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l 五个总量指标的相互关系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第二,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 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第三,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关系: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第四,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关系: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纳税。(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u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即只要是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其价值都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u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以领土即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也就是说,只要是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都应计入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三)GDP指标的缺陷及其校正 GDP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总量指标,应该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国家的总体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但是GDP的统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GDP不能全面地反映总体经济活动,一些经济活动没被计入GDP。(1)GDP是按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交易价格计算的,因此非市场交易活动无法被计入。如自给性的生产与劳务、物物交换等。(2)非法经济活动没有计入GDP。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非法经济活动,如黑市交易等。其次,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人类行为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福利。GDP反映了总产量水平及其变化。但是人们所得到的福利却不一定和总产量同方向变化。如产量的增加有可能伴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减少,闲暇所带来的福利就会减少。u 鉴于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在反映福利方面的上述局限性或缺陷,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对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统计项目进行调整。提出调整的三类指标:加上闲暇、加上地下经济、减去环境破坏资料GDP先生的讲述 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全世界,人们都叫我GDP,我的英文全名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s,中文叫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人们都很关注我。因为我代表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我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增加值的总和(各行业新创造价值与固定资产转移价值之和)。我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我是万万不能的。没有我,你们无法谈论一国经济及其景气周期,无法提供经济健康与否的最重要依据。所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把我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他们看来,与太空中的卫星能够描述整个大陆的天气情况非常相似,我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象,没有像我一样的灯塔般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作为总量指标,我和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这三个主要的宏观经济运行指标有密切关系。例如,在美国,以经济学家奥肯的名字命名的“奥肯定律”估算,当经济增长率高于2.25时,失业率将下降,在此基础上,经济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半个百分点。当经济增长率低于2.25时,失业率将上升,在此基础上,经济增长率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半个百分点。没有我,你们也无法反映一国的贫富状况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无法确定一国承担怎样的国际义务,享受哪些优惠待遇。比如,联合国决定一国的会费时,要根据其“连续6年的GDP和人均GDP”;世界银行决定一国所能享受的硬贷款、软贷款等优惠待遇时,也是根据“人均GDP”。我更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衡量着所有国家与地区的经济表现。最近20多年,中国比世界任何其它地方都更关注我,追逐我。中国爱我,我也爱中国。我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02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4。按2000年价格计算,预计到2020年,我将超过35万亿元,年均增长7.2。我在见证一种神奇速度的同时,也见证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复兴。 我离人们的生活很近数字也许是枯燥的。那么现在请你来看一个直观的例子。几个月前,中国的一位企业家,华润集团的总经理宁高宁到泰国去,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实地体验了“GDP不这么快增长,我们将会怎样” 他第一次去泰国是15年前,那时泰国和中国比起来明显要繁荣得多,在曼谷大街上买的廉价冒牌货回到中国是很时尚的礼品。可这几年泰国遇到很多不顺的事,GDP增长慢了,货币贬值了,再去泰国,与中国比起来,感觉大不一样。坐的飞机是泰国皇家航空公司的,椅子明显破了,扶手都掉漆了,机舱里人明显地少,多是些旅客,生意人明显地没有去上海或北京的那么多。泰航现在服务明显地差了,餐饮也很明显地偷工减料了。过去常抱怨中国的航空公司服务差,因为与外国航空公司比起来反差大,现在这种距离越来越小了。GDP增长不增长,航空公司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了。听说曼谷新的国际机场20年前就规划,现在还没有建完,曼谷的老机场也让人觉得破旧,拥挤了。GDP增长的放缓对泰国人的生活影响可能更直接。不说金融危机让多少泰国的银行和企业发生支付困难,泰国的大街上,与15年前比起来,进步不大,用摩托车偷偷载人的比比皆是,很破旧的小三轮出租车继续在运营。北京的黄面的存在了几年就不见了,因为北京在进步。泰国的城市看不出进步,GDP自然也不会增长,看来GDP增长慢是社会整体进步慢的数字表现。我不是上帝,不是万能的1、我不衡量社会成本,也就是本来应该由企业承担却让外部承担的成本古印度有一句格言:“空气,水和土地不是父辈给我们的礼物,而是我们向子孙的借款。”但是,为了我的增加,很多人忘记了这笔借款。你采伐树木时,我在增加;你把污染排放到空气和水中,我在增加;我反映增长,却不反映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于是,全球10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8个;中国城市河段70受到污染;2/3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超标的环境中;很多过去从不缺水的中国城市普遍缺水,不得不开始使用无法恢复的、且只能供810年使用的深层岩水,众多农村人群不得不饮用已被污染的地表和浅层水源;中国的国土荒漠化以每年26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自西向东推进;各种灾害爆发的频度和强度越来越高我在增加,但社会财富和福利水平反而可能下降。根据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课题组牛文元教授的计算,我在中国的高速增长是用生态赤字换取的,“扣除这部分损失,纯GDP只剩下78,而日本在人均GDP1000多美元时,扣除生态损失后的纯GDP为86”。我当然更不衡量劳工保护,社会保障,小学生造炸药,部队武警经商,以及什么SARS灾难。在很多地方,只要我在增加,哪管社会成本有多高! 2、我不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方式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人均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石油探明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天然气人均水平为世界的4。但为了我的增长,中国成为世界上单位GDP创造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在中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比国际水平高40,电力行业电煤耗比国际水平高30,万元GDP耗水量比国际水平高5倍,万元GDP总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当然,中国的能耗水平也在下降中,但是和国际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到今年年底,中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将达3.7亿千瓦,而日本只有2.2亿千瓦却创造了4倍于中国的GDP。经济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外延粗放型增长,哪个国家都受不了。据估计,中国每年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为4000亿元。假如按要素生产率计算,我在中国的增加额中,靠增加投入取得的增长占3/4,靠提高效益取得的增长只占1/4,而发达国家增加额中50以上是靠效益提高。为了我的增长,有的地方拼命贷款,负债累累。许多地方的招商引资演变为“让利竞赛”,门槛一降再降,成本一减再减,空间一让再让。拼地价,比税收减免。苏州是引进外资的样板,但一份调研通报指出,“按照苏州目前经济的增长要求,每年需新增项目用地6万亩左右;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要消耗4000亩土地,以目前14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苏州工业用地就没有余地了”;为了我的增长,连中央政府也背上了很大的财政赤字,从1979年到2001年,20多年中,只有1981、1985年两年收入略大于支出,其余均为赤字,赤字金额从1979年的135亿元增至2001年的2517亿元,2002年又增至3098亿元。财政赤字有其积极作用,但长期看则存在较大隐患和风险。3、我不衡量效益、效率、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我计算的是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至于生产效益如何,产品能否销出去,报废、积压、损失多少,真正能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的有效产品增长是多少,我是体现不出来的。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主办的中国信息报2002年9月16日的报道,中国历年累计积压的库存(包括生产和流通领域)已高达4万亿元,相当于我的41,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5的比例。在反映全社会劳动效益的指标社会劳动生产率方面,中国在19782002年24年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6.6,慢于我在同期9.4的增长;反映工业企业投入产出的综合指标总资产贡献率,由1978年的24降为2001年的8.9,23年间下降63。由于生产效益低下,中国的国民经济并未进入良性循环,城镇实际失业率居高不下,农民人均纯收入19952002年年均仅增长4.7,消费率(消费品零售额占GDP比例)也由1978年的43降为2002年的40。 我是一个重要的数字,但任何数字都有它的“陷阱”。天灾人祸和灾后重建让我增长,“拉链工程”让我增长。城市不断建路修桥盖大厦,由于质量原因,没多久就要拆除翻修,马路拉链每次豁开,挖坑填坑,我都增加了一次。一位德国学者和两位美国学者在合著的四倍跃进一书中,对我这样描写:“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GDP的贡献几乎为零。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造成了一起汽车修理或买新车、法律诉讼、亲属探视伤者、损失赔偿、保险代理、新闻报道、整理行道等等,所有这些都被看作是正式的职业行为,都是有偿服务。即使任何参与方都没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还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们的财富所谓的GDP依然在增加。”他们最后指出:“平心而论,GDP并没有定义成度量财富或福利的指标,而只是用来衡量那些易于度量的经济活动的营业额。”类似的情形真是太多了。例如,卖假药的人让我增长,吃坏身体的人去看病也让我增长。没有质量的生产活动,不可能带来社会财富的累积。当你要拆毁“豆腐渣工程”重建时,请记住这样的教训,它不仅要从国民财富统计中剔除,而且为了重建你又消耗了一次自然资源。正像被砍伐的森林,“算作了当年的GDP,但对国民财富却是负积累”。 4、我不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即使是为了促进我的增长,也有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中国随处都能看到富丽堂皇的建筑,尤其是政府、银行、工商、税务、公检法、国有通信和电力公司等的办公楼和休闲培训中心。和19世纪工业革命国家在使用资本时讲究节约的习惯不同,“欠发达国家正在以更大的气派浪费资本;所以当出现某个大型项目完成但其提供的就业却比期望的要少时,就没有什么可值得大惊小怪的了”。闲置的生产线、荒芜的开发区、没有人流的机场、豪华的办公楼和度假村,它们能解决就业问题吗?不能。这就是为什么一边是经济增长、一边是求职艰难的原因。 5、我不衡量价值的判断,例如社会公正,例如幸福我在统计时是根据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但这往往与幸福无关。军火生产在统计中是很重要的部分,但假如一个国家更多地生产大炮,更少地生产黄油,人民幸福吗?我按市场价格计算,但价格与幸福也关系不大。电脑质量在提高,数量在增加,但价格在不断降低。按价格计算,电脑的产值没有增加多少,但质量与数量的提高却带给人们很大的利益。 我也不衡量闲暇。只要人们天天加班,就能生产更多的物品、提供更多劳务,我就在增长。但是,没有闲暇的生活快乐吗?当你要享受闲暇时,我反而在减少。汽车能创造巨大的价值,但我从来不计算天天堵车占用了你多少生命。所以,我在前面提到的宁高宁先生,还有另一面的论述:追求GDP的最终目的,应是全民的不断进步的幸福生活。可是牺牲了环境,滥用了资源,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民众的健康、教育、艺术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就使GDP的增长变得不那么吸引了,怪不得有人想推出全面幸福指数来代替GDP指数,也是为什么我们到一些GDP增长并不快的欧洲小国会感到很祥和舒适的原因。 我不衡量就业,上资本密集型的大项目,我很容易就拉上去了,但假如忽视了劳动密集型的项目,我增长之后的受益者,就只是资本的所有者,而不是广大劳动者。我不衡量社会的保障,光有我的增长而没有保障面广、保障水平高的社会保障网,一旦你退休、生病、失业,就会陷入困境。特别是农民,他们向城市转移,为城市创造大量的GDP。但他们退休、生病时,由谁保障呢?我不衡量谁从我这里最终获益。我是以一国为依据,而不是以一国的人口拥有为依据。中国的外资多了,我就会增大,但是GNP(本国人拥有的生产总值)不会同时增大。怎样超越对我的崇拜我是一个数字,一种统计方法,我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你把我当成惟一的东西、至上的东西,把我当成一切。为什么你要崇拜我?我朝思暮想的答案,就是我被抬到了太高的政治高度,有的官员几乎把我看成执政合法性的象征。对官员的考核,的指标都是软约束,我却是硬家伙!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过纯经济福利(净经济福利)的概念,他认为福利更多地取决于消费而不是生产。我欣慰地看到,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根据国情实际,顺乎进步潮流,已经合乎发展逻辑地提出了“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并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增长到发展,这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新突破,其影响异常深远。由新的发展观开始,可以预言,即使是在衡量经济成就方面,我的至上地位也会降低,而其它一些指标如就业、负债、效益会与我同行。我从“总分成绩”变成了“单科成绩”,当然,我还是最重要的单科。由新的发展观开始,对地方和干部政绩的考核标准必然也会变化。生产建设型的政府必须转变为公共服务性的政府,转变为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能力、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为人民办实事的政府。从物质为本走向以人为本,物化的中国终将进化为人化的中国,文化的中国,自然的中国,文明的中国。(据南风窗)秦朔 第二节 国民收入决定 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1、消费函数 F 含义: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 C=f(Y) 平均消费倾向,简称APC,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APC=b=C/Y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用MPC表示。 MPC= 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从短期看,没有收入也应有消费,因为人类要生存就得有消费。短期的消费函数如下式: C=C0+bY 上式中C0称为初始消费,亦称为自发性消费,bY为引致性消费,即受Y制约的消费。上式表明,从短期看,如果Y=0,则C= C0。 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区别在于短期消费曲线不经过原点,即收入(Y)为零时,仍然有消费C0,消费和收入的变化规律与长期消费函数相同,即如果Y从Y1增加到Y2,则C从C1增加到C2。2、储蓄函数 F 含义:一般把储蓄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储蓄函数。 S=f(Y) 平均储蓄倾向,简称APC,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APS=b=S/Y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是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用MPC表示。 MPS=S/Y 短期储蓄函数的计算公式如下:S=S0+SY储蓄曲线如下图: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一般认为收入为消费和储蓄之和,即Y=C+S,这就是C和S的依存关系,当Y为一定时,C增多,则S减少;C减少,则S增多。 由于S=Y-C 又知C=C0+bY S=Y(C0+bY) S= -C0+(1-b) 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互为补数APC+APS=1APS=1-APCAPC=1-APS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互为补数MPC+MPS=1MPS=1-MPCMPC=1-MPS(二)各种消费函数理论 (1)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认为,在短期中,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基本观点:1、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2、这里所说的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3、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4、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5、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绝对收入假说的中心: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以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2)生命周期假说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该理论。他们认为人们根据预期寿命安排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也就是说,各家庭在每一时点上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反映了该家庭在其生命周期内谋求达到消费理想分布的努力,而各家庭的消费要受制于该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 按照生命周期假说,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可以写为:C=a WR+c YL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财产收入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劳动收入25每年支出 数3040 50 60 70 80 年龄支出ABC 分析:2530:入不敷出; 60岁以后:没有收入; 3060:收大于支。l 结论:人们储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还债和退休后的养老,因此,储蓄的钱(B)应正好等于30岁之前的负债(A)和退休后到临终前的生活费用(C)。(3)持久收入假说弗里德曼认为,一个人的收入可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持久性的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暂时性收入则是不稳定的、意外的收入。消费受持久性收入的影响,而不受或较少受暂时性收入的影响。 用最简单的函数式来表述持久收入假说,可以写为:C=cYp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 持久收入水平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小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的原因的解释:根据持久收入假说,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之所以小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是因为在现期收入增加时,人们无法确定这种收入的增加能否能够持续,因此,也就不能立即根据这种收入的增加来调整消费。但是,如果这种增加能够得到持续,人们在下一期就要根据较高的收入水平来调整消费支出。这种调整的快慢取决于人们对持久收入预期的形成方式。如果预期是适应性的,这种调整就慢些,如果预期是理性的,这种调整就要快一些。 节俭的悖论 含义:在生产要素的使用尚未进入“瓶颈”的条件下,消费越多对经济增长越有好处;反之,则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如图所示。s1移向s2表示在同样的收入水平上储蓄增加,国民收入由y1减少到y2。如果国民经济已经进入了瓶颈,就不能用增加储蓄的办法来增加国民收入。I 或SS2S1IE2E1YY2 Y1O(三)国民收入的决定 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Y=C+I(收入恒等式)C=a+bY(消费函数)解联立方程,就得到均衡收入:Y=(a+I)/(1-b)2、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决定 设政府征收的定量税为T,个人可支配收入为Yd,则当消费为可支配收入的线性函数时,则可将其写成:C=a+bYd=a+b(Y-T)a+I+G-bTY=a+b(Y-T)+I+G1-b 均衡收入为: Y=(四)均衡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 1、投资乘数u 投资乘数:投资乘数(Investment multiplier)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推导:Y0=(a+I0+G-bT)/(1-b)Y1=(a+I1+G-bT)/(1-b)Y= Y1-Y0=(I1-I0)/(1-b)=I/(1-b)Ki=Y/IKi=1/(1-b) 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投资乘数的形成过程可以理解为一种无穷的递推连锁反应过程。某一经济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产生对其他部门的需求,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收入和投资,于是引起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连锁反应,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投资乘数的形成过程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当某一部门增加投资时,首先引起对资本品的需求扩大,这会导致资本品部门生产和就业的扩大,就业增加直接促使国民收入增加;就业和收入增加的同时,对消费品和劳务的需求随之增加,使得消费品生产部门就业和服务业也随之扩大,于是引起收入的更大幅度增加。这样,最终收入增量必然是最初投资增量的倍数。 投资乘数的作用: 投资乘数是从两个方面发生作用的。一方面,当投资增加时,它所引起收入增加要大于所增加的投资;另一方面,当投资减少时,它所引起的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所减少的投资。因此,经济学家常常将乘数称作一把“双刃的剑”。乘数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投资可以使国民经济迅速走向繁荣和高涨,在经济繁荣时减少投资也可以使国民经济避免发展过热。 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 一是: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 二是:经济中不存在“瓶颈部门”,或瓶颈约束程度较小。 2、政府购买乘数 Y0=(a+I+G0-bT)/(1-b)Y1=(a+I+G1-bT)/(1-b)Y= Y1-Y0=(G1-G0)/(1-b)=G/(1-b)Kg=Y/GKg=1/(1-b)3、税收乘数 Y0=(a+I+G-bT0)/(1-b)Y1=(a+I+G-bT1)/(1-b)Y= Y1-Y0=(-bT1+bT0)/(1-b)=-bT/(1-b)Kt=Y/TKt=-b/(1-b)4、平衡预算乘数 Kb即平衡预算乘数,其值为1。二、IS-LM模型(一)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u 含义: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Y和利率R成反方向变化。这就是IS曲线的准确含义。 第一,IS曲线上所有点表明产品市场均衡,即投资等于储蓄;第二,IS曲线上的每一点又表明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和国民收入关系。IS曲线的移动IS曲线的移动反映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和国民收入关系的变化,最终影响经济政策的调控力度。包括两方面问题。1、IS曲线平行移动。(1)其他因素不变,投资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投资减少,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2)其他因素不变,储蓄减少,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储蓄增加,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3)其他因素不变,政府开支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开支减少,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4)其他因素不变,税收减少,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税收增加,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2、IS曲线斜率的变动。IS曲线斜率受三个因素影响:(1)与边际消费倾向b成反方向变化。(2)与投资对利率的弹性系数d成反方向变化。(3)与边际税收倾向t成反方向变化。(二)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1、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由于各种动机而引起的对货币的需要量。 v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三种。 交易动机。这是指为了应付日常交易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无论是厂商或家庭都如此。 谨慎动机。这是指为防止意外支出,必须有一部分货币,如为了应付事故、防止失业和对付疾病等意外事件,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有时也称为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这是指为了遇到投资能获得巨额利润的有利时机,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用于投资,包括兴建效益好的项目和购买获利多的证券等。 u 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L1可用下式表示:L1=L1(Y)u 投机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L2 可用下式表示:L2=L2(R)凯恩斯陷阱:“凯恩斯陷阱” (Liquidity trap)或“流动偏陷阱”是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为无限大,人们不再投资或购买债券,而大量持有货币。 凯恩斯经济理论框架凯恩斯理论的基本点是国民收入或就业量取决于消费和投资。消费和投资又受许多因素影响。可用下列框图表示: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的国民消费(C)投资(I)消费倾向收入平均消费倾向APC=C/Y边际消费倾向MPC=MPC决定的投资乘数K2=利率(R)资本边际效率(MEC)预期收益R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流动偏好(L=L1+L2)货币数量M=M1+M2交易动机所需货币谨慎动机所需货币投机动机所需货币L2狄拉德:凯思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版第46页。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评述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存在非自愿失业或周期性失业,即国民收入或产量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所致失业。这是凯恩斯对古典经济学的革命,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凯恩斯认为这种周期性失业是由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所致,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不断提高趋势造成的。一般来说,周期性失业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人们的心理状态,即不能用心理规律分析周期性失业或经济周期。特殊地考察,如果这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存在,确实是国民收入紧缩的因素,但实际上,这三大规律不一定是客观存在。比如边际消费倾向不一定递减,一般较为稳定,只有当分配不公时,即高收入阶层比重提高时,边际消费倾向才不断降低。资本边际效率也不存在递减规律。至于流动偏好受许多因素影响,不一定提高。F 货币供给 :可以分为狭义货币供给和广义货币供给,它是一个存量指标,即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拥有的货币数量。货币供给可以分为名义货币量和实际货币量。假定名义货币量为M,价格指数为P,则实际货币量m按下式计算:m= 货币供给量M的多少取决于政府的经济政策,一般认为M是由政府规定的。所以M与利率无关,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如图所示,图中横轴代表货币供给量M,纵轴代表利率R,无论利率R为多少,货币供给量为一常量m。2、LM曲线 u 含义: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Y和利率R成同方向变化。这就是LM曲线的准确含义。 第一,LM曲线上所有点表明货币市场均衡,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第二,LM曲线上的每一点又表明在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和国民收入关系。 LM曲线的移动LM曲线的移动反映在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和国民收入关系的变动,最终影响经济政策的调控力度。包括两方面问题。1、LM曲线平行移动。(1)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增加,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减少,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2)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减少,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2、LM曲线的斜率变动。(11-18)式表明,LM曲线斜率的影响因素有二:(1)与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成反方向变化。(2)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成反方向变化。(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1、均衡条件IS-LM模型的含义 u 含义:ISLM模型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模型,反映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模型。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变动 IS和LM同时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 IS不变,LM移动对均衡点的影响 LM不变,IS移动 对均衡点的影响 第三,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移动。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LM曲线向右下方或左上方移动;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LM曲线向右下方或左上方移动;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IS曲线向右上方或左下方移动;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IS曲线向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