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海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pdf_第1页
张廷海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pdf_第2页
张廷海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pdf_第3页
张廷海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pdf_第4页
张廷海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 年第 3 期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No 3 Sep 2009 第 8 卷 总第 31 期 Journal of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Vol 8 General No 31 31 收稿日期 2009 03 18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创业企业孵育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集群租金的视角 项目号 08CJY028 和安徽 财经大学青年重点科研项目 安徽省商务中心区产业集聚机制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号 ACKYQ0703ZD 作者简介 张廷海 1975 男 安徽蚌埠人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讲师 经济学硕士 国内 CBD 产业集聚研究综述 张 廷 海 安徽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41 摘 要 产业集聚是现代商务中心区 CBD 的重要经济学特征 以近年来国内有关 CBD 产业集聚研究文献 为基础 对 CBD 产业集聚的内涵 特征 集聚效应 动力机制 实证分析及相关政策 进行了理论综述和简短评 价 以寻求为更加深入地探讨 CBD 产业集聚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借鉴 关键词 CBD 产业集聚 综述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9255 2009 03 0031 05 A Review on the Study of China s CB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ZHANG Ting hai School of InternationalEconomics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review 传统的产业集聚理论主要是基于生产性领域 展开的 而基于商务中心区 CBD 的产业集聚研 究尚不多见 CBD 产业集聚是集聚经济在 CBD 区 域内的具体体现 从现有文献来看 国内有关 CBD 产业集聚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期 一 CBD 产业集聚的内涵 形态与特征 研究表明 CBD 产业集聚过程中商业集聚始终 是初始的 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者们从不 同角度对其内涵进行界定 武云亮 2003 2004 对商业集聚现象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他从产业关 联的角度 提出商业集聚是商业企业 主要是指直 接以媒介商品交易为专门职能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和金融 餐饮 储运 信息咨询等服务业的关联企 业在空间上的集聚 从而形成在一定区域内商业网 点密度和专业化经营程度很高的商业经营场所 1 2 魏剑锋 2006 把商业集聚定义为同一业种或相近 业种的中小商业企业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下聚集经 营的现象 3 罗元军 2003 从业态的角度 提出 商业集聚是一个大型商业群 一般由一个管理机构 规划 组织和协调 把一系列零售商店 服务企业 组织在一起 提供购物 休闲 餐饮 娱乐等多种 服务的 一站式 消费中心 4 邱小平 2004 从 共生关系的角度 指出商业集聚是在一小区域范围 内的商业发展中 形成由一家或几家核心企业带 动 众多企业共同参与打造 形成多功能相配合 富有消费吸引力的综合性商业群体并产生强大的 共同发展效应现象 5 唐建民 2005 从价值链的 角度 认为商业集聚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利益密 切关联的多种商业经济主体 多种功能商业活动以 及多种商业经济关系的集合 是基于为顾客创造价 值的价值链分工的利益相关者聚集体 6 张廷海 2008a 基于 Michael Porter 产业集群 industry cluster 定义的基础上 把 CBD 产业集 聚定义为大量关联密切的商业企业及其相关支撑 机构在 CBD 内集聚的现象 7 宋英杰 2004 把 CBD 产业集聚定义为大量相互关联密切的商业企业在 空间 CBD 上聚集 并形成强劲 持续的区域竞 争优势的现象 从模式上来讲 CBD 产业集聚属于 水平型的产业集聚 即由经营同类产品 互补产品 或相关产品的企业形成 8 2009 年第 3 期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No 3 Sep 2009 第 8 卷 总第 31 期 Journal of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Vol 8 General No 31 32 CBD 是集购物 休闲 服务等商业功能于一体 的多功能 多形态 多业种的混合型集聚区 因此 CBD 产业集聚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蒋三庚 2005 把商业集聚分为三种形态 a 团组块状 形态 b 沿街条状形态 商业街或专营商业街 c 分散多点形态 并结合商业集聚区的位置 中心位置 A 中间位置 B 和外围位置 C 把 城 市 商 业 集 聚 归 为 Aa Ab Ba Bb BcCcCbCa和 等 8 种组合模式 其中 Aa型组 合 指都市商务中心区的团块布局 由多条大街交 汇形成 如北京市东部的商务中心区 和Ba型组 合 指城市内地区级或社区级团块型的商业形态 如埃及开罗老区阿拉伯市场 香港尖沙嘴 可以看 做是 CBD 产业集聚形式 而Ab型组合 指都市商 业中心的主要商业大街 如上海淮海中路商业街 和Bb型组合 指专营商业街 如东京秋叶原家电 一条街 也是类 CBD 产业集聚的商业形态 9 钱寿 海 2008 把商业集聚分为三个层面 1 定位 层面的商业集聚 因为定位而形成的商业集聚 2 以中心商务带和大型商品批发中心为 商业 极 层面的商业集聚 3 街道或社区商业集聚 如 专业化一条街 10 这里 第二层面的商业集聚正 是我们所讨论的 CBD 产业集聚形式 不同的 CBD 产业集聚具有不同的特征 张映红 2005 从北京 CBD 出发 认为现代 CBD 产业集 聚的基本特征是高端服务业集聚 这不仅反应了 CBD 区域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也体现了 服务经 济 发展的客观要求 11 张廷海 2008b 认为 CBD 产业集聚具有空间集聚性 模仿竞争性 功能互补 性和环境共享性等基本特征 12 明娟和张廷海 2008 就微型 CBD 产业集聚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 为突出主导功能 紧凑型建设和高效率支撑等是微 型 CBD 产业集聚最主要的空间特征 13 事实上 CBD 产业集聚同样具备产业集聚的两个最基本特 征 一是大量商业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在 CBD 区 内的集聚 强调地缘的临近性 二是商业企业及其 支撑机构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具有一定的产业关 联度 而非商业企业在 CBD 内的简单 扎堆 二 CBD 产业集聚效应及其动力机制 集聚效应是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CBD 产业集聚也是如此 张映红 2005 认为现代 CBD 产业集聚具有优势产业和区域竞争优势效应 网络组织效应 治理效率和社会资本效应 宋英杰 2004 提出 CBD 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效应 集聚 经济效应 旁侧效应和组合经济效应 符宁 2008 认为 CBD 产业集聚的动力源于其有助于企业节约 信息搜索成本 获取 免费 的额外顾客群 并能 多样化 的满足顾客需求 还可以通过内部化方 式有效解决购物软环境等魅力资源的外部性问题 从而形成 CBD 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 14 从商业集聚 角度来看 翁晖岚 2000 较早地讨论了中小商业 企业的集群共生效应 15 武云亮 2004 2007 认 为商业集聚具有成本节约效应 商业区位品牌效 应 组合经济效应和关联效应 16 蒋三庚 2005 和钱寿海 2008 则根据对商业集聚形态的分析 提出商业集聚具有消费带动效应 节约社会成本效 应 集聚区位品牌效应和知识外溢效应 张廷海就 CBD 产业集聚效应与动力机制进行 了专项研究 他 2008a 认为 CBD 产业集聚形成 后 在国家正式和非正式规制 地方政府政策 中 介服务以及外部市场竞争关系等的共同作用下 其 自身形成的集聚效应 外部经济效应 竞合效应和 CBD 品牌效应推动了 CBD 产业集聚的发展 而供 应链机制 协同竞争机制和创新学习机制是 CBD 产 业集聚效应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和基础 见图 1 他 2007 还认为 CBD 产业集聚在规模经济 范围 经济和外部经济上体现了集聚经济的特征 但同时 也导致了 CBD 区内要素成本上升 交通拥挤 负外 部性和区内安全隐患等诸多集聚不经济现象 17 还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 CBD 产业集聚效应与 动力机制进行了探索 罗元军 2003 从百货大楼 图 1 CBD 产业集聚效应与动力机制图 1 CBD 产业集聚效应与动力机制 正式 非正式规制 地方政府及相关支撑机构 外部市场竞争关系 集聚经济 集聚不经济 代理机构 中间组织 CBD产业集聚 要素成本上升 交通拥挤 负外部性 安全隐患 供应链机制 协同竞争机制 创新学习机制 集聚效应 外部经济效应 竞合效应 BD 品牌效应 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外部经济 张廷海 国内 CBD 产业集聚研究综述 2009 年第 3 期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No 3 Sep 2009 第 8 卷 总第 31 期 Journal of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Vol 8 General No 31 33 发展战略的角度分析了 CBD 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 效应 彭继增 2006 则从古诺竞争和空间集聚角 度分析了 CBD 产业集聚的区位成本优势和区位经 济组合优势 18 魏剑锋 2006 从信息传导机制的 角度分析了商业集聚效应 认为商业集聚降低了销 售商经营成本 节省了客户的信息搜寻成本 节约 了供应商的交易成本 扩大了企业的生存空间 王 艳红等 2007 从商业企业集聚体声誉的角度讨论 了商业集聚的区域品牌问题 结果表明 消费者感 知的集聚体声誉越高 消费者消费金额越高 能接 受的交通时间越长 惠顾频率越低 而集聚体声誉 与消费者在集聚体的滞留时间 惠顾商店数量之间 不存在显著关系 19 杨莲芬 2009 构建了中心城 市 CBD 系统现代服务业集群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并 采用 AHP FCE 方法对 CBD产业集聚效应进行了综 合评价 20 三 CBD 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 国内 CBD 产业集聚的研究借鉴了国外典型 CBD 产业集聚发展的经验 宋英杰 2004 就美国 大都市 CBD 产业集聚和日本东京的新宿 名古屋等 CBD 产业集聚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实证分析 认为充 满经济活力的 CBD 必须是一个具备购物 文娱 服 务等商业功能高度集聚的地区 蒋三庚等 2007 就日本新宿 CBD 服务业集聚进行实证研究 认为细 致的 CBD 定位与规划 有利于商业发展的基础设 施 综合商业设施配置以及政府的有效管理与服务 等是其发展的基本经验 21 张廷海 2008b 对美 国纽约曼哈顿 CBD 中城的商务区 日本新宿 CBD 服务业集聚和英国伦敦金融业集聚情况进行了比 较研究 认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城市产业结构 调整 专业化人才规模和质量 完善的外部环境和 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的正确引导和规划是 CBD 产 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因素 王朝阳等 2008 也对英 国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发展经验进行了实证研究 22 江振华等 2008 对欧美 如纽约的曼哈顿 伦敦 的金融城 亚洲 如香港地区中环 东京新宿 新加坡中心区 和新兴的金融业 CBD 集聚 如阿联 酋迪拜 印度孟买 等进行了比较研究 23 国内有关 CBD 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是基于香 港 北京 广州 上海和南京等大都市区展开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于 2002 年成立了北京 CBD 研究 中心 该中心成员在 CBD 产业集聚方面做了大量的 前期工作 张映红 2005 针对北京 CBD 产业集聚 提出要发挥 CBD 在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中的重要 作用 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和完善 CBD 产业集聚效 应 蒋三庚 2006 认为香港中环 CBD 的形成既有 地理 历史原因 又有政府政策因素 自由开放的 市场经济体制 健全的法律制度以及良好的基础设 施与配套设施环境都促进了 CBD 产业的集聚与发 展 24 另外 许强 2004 考察了北京中关村 CBD 产业集聚的基本特征 25 张弘 2006 和张杰 2009 分别就北京 CBD 产业集聚区域竞争力和北京 CBD 国际金融业集聚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26 27 张仁开 2008 对上海陆家嘴 CBD 金融服务业集聚 进行了评述 28 田光峰 2007 分析认为协同共生 效应和集群创新机制是天河 IT 产业集聚得以形成 与发展的内部动力 而人们对 IT 产品的巨大需求 相关产业的支撑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其发展不 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29 王光华 2007 从广州天河 CBD 现代服务业集聚存在的问题出发 揭示了 CBD 的经济学本质 现代服务业集聚 30 方向阳等 2005 和叶晓甦等 2009 分别就广州地铁站口 零售商业集聚和中山市小榄镇 CBD 产业集聚的发 展情况进行研究 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地下商业空间 建设和镇域 CBD 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31 32 还有学者对其他地区的 CBD 产业集聚进行探 索 唐建民 2005 从城市管理者 房地产商 商 铺所有者以及商铺经营者等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的 角度出发 对桂林正阳 CBD 步行街的成功经验和北 京大都市步行商业街的萧条案例进行了比较研究 他和周燕凌 2007 还以湖南邵东商业集聚为例 分析了品牌资产管理对于保持地方商业集聚长期 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用 33 张廷海 2007 2008a 就 安徽省 CBD 产业集聚进行了社会调查 结果表明安 徽 CBD 产业集聚度低 尚处于起步阶段 李勇 2007 对重庆解放碑商圈 CBD 品牌结构升级和高 端集群模式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 34 周桂芹 2008 还对北京王府井 上海南京路 南京新街口 苏州 观前街和大连天津街等 CBD 产业集聚的形成过程 进行了比较研究 35 另外 还有一批研究 CBD 产业 集聚或商业集群的硕士学位论文 如天津大学的罗 元军 2003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宋英杰 2004 石慧霞 2006 36 马红霞 2006 37 华南师范 2009 年第 3 期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年第 3 期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No 3 Sep 2009 第 8 卷 总第 31 期 Journal of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Vol 8 General No 31 34 大学的罗福源 2005 南京理工大学的周桂芹 2006 吉林大学的胡洋 2006 朴栋淑 2006 东北师范大学的刘姗姗 2007 暨南大学的王光 华 2007 田光峰 2007 和北京交通大学的李 宏平 2008 等 他们的研究多以地方 CBD 发展为 依托 对当地 CBD 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整体而言 国内学者有关 CBD 产业集聚的实证 研究主要是基于不同地区 尤其是大型都市区 展 开的零散研究 这些研究只是从不同侧面对 CBD 产 业集聚现象作了表象性的解释 尚缺乏系统性的分 析与归纳 四 CBD 产业集聚政策 CBD 产业集聚政策通常是根据特定地区 CBD 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的 武云亮 2004 认为商业 集聚将成为区域商业规模化发展的主导模式 因 此 他提出应根据我国商业集聚发展的多样化 规 模化 规范化 与关联产业的互动化 与区域经济 发展规划的同步化及高级化等特点和发展趋势制 定相应的 CBD 产业集聚政策 蒋三庚 2005 结合 北京 CBD 建设 提出 CBD 产业集聚应根据地区发 展的特征和实际情况 建立商业企业生态群系统 他 2006 还就香港中环 CBD 发展的经验 提出良 好的政务环境 注重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 政府的大力推动等做法都值得内陆 CBD 建设借鉴 李勇 2007 从重庆解放碑商圈出发 提出政府应 强化对商贸业的引导 把商业的总部经济 高端零 售业作为地区招商引资和发展的重点 加强管理 适当调整 并逐步淘汰与 CBD 核心商业不匹配的商 业业态形象 朱英明等 2004 以南京新街口 CBD 产业集聚为例 提出大力发展大中型特色精品商 场 促进特色商业子群的形成 实施商业集群发展 规划 优化商业集聚交通布局和创新商业集聚管理 体制等措施 以提升 CBD 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 38 张仁开 2008 针对上海陆家嘴 CBD 金融服务业集 聚的特点 提出创新金融管理模式 拓展金融核心 功能 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塑造金融产业链条 培 育金融高层人才及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等政策 江振 华等 2008 就广州金融 CBD 集聚提出合理规划 统筹开发 优化环境 突出文化特色 构建 E CBD Electronic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和夯实金融产 业基础的建议 李平 2009 提出通过强化 CBD 辐 射功能 强化一流规划设计 强力推进城市更新和 提供高端服务环境四方面的创新策略打造深圳 环 CBD 高端产业带 的设想 39 罗福源 2005 在对 CBD 与 RBD 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 游憩商业区 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 上 提出了基于城市游憩思想的 CBD 产业集聚设计 方案 40 张映红 2005 针对我国中心城市 CBD 产 业集聚的发展 提出应把战略重点放在完善 CBD 产 业集聚的机制 产业链和产业发展环境上 重视政 府导向角色的平衡 倡导诚信 竞争 创新的区域 文化氛围 鼓励各种有利于企 学 研 官等机构 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鼓励成立民间商会和产业协 会 进一步改善 CBD 的基础设施 商务服务和生活 环境 形成多样化的小企业发展环境 尤其应重视 CBD 产业集聚的国际化导向 唐建民 2005 提出 了 共存共荣 的价值观念 市场定位战略 包括 邻近型 地域型 广域型和超广域型四种 品牌 经营战略和利益相关者联盟战略等 以构建 CBD 产 业集聚的持续竞争优势 钱寿海 2008 提出发展 CBD 产业集聚的主要途径包括 准确商业定位 建 设商业极点 创造文化氛围和健全商务集聚区服务 体系等 另外 马红霞 2006 从宏观 中观和微 观三个维度提出了促进 CBD 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 张廷海 2008c 提出从五个方面构建 CBD 产 业集聚政策 制定 CBD 产业集聚发展战略 推进 CBD 区内中间组织建设 倡导 诚信 竞合 创新 的区域创新文化 注重 CBD 商业区品牌形象设计 打造 CBD 品牌形象 通过原位膨胀 培养本地大型 商业企业 和品牌企业引入 如沃尔玛 家乐福 等方式 着力打造区域核心商业企业 促进 CBD 内 商业企业交易手段和营销方式的不断创新 41 实践表明 CBD 发展程度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 体现 而培育有效的 CBD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 的重要战略选择 是提高区域 城市 竞争力的有 效途径 也是工业化 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 然趋势 因此 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 况 制定差异性的区域 CBD 产业集聚政策 不能 一 窝蜂 不切实际地搞全国性的 CBD 建设潮 笔者 认为 对于 CBD 发展较好的中心城市 应以现有 CBD 发展为基础 制定具有国际化眼光的 可持续 的 CBD 产业集聚发展战略 打造核心商业企业 提 高 CBD 的商业集聚度 而对于 CBD 发展较慢的中 小型城市 应在着力打造微型 CBD 或镇域 CBD 试 张廷海 国内 CBD 产业集聚研究综述 2009 年第 3 期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No 3 Sep 2009 第 8 卷 总第 31 期 Journal of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Vol 8 General No 31 35 点的同时 积极做好 CBD 产业集聚的长期规划 从 而推进区域商贸流通业和 CBD 产业集聚的持续 快 速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云亮 论中小商业企业的集群化发展 J 商业时代 2003 10 14 15 2 武云亮 我国商业集群的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J 生产力 研究 2004 1 146 148 3 魏剑锋 商业集群的聚集效应 基于消息学视角的分 析 J 当代经济科学 2006 6 93 96 126 4 罗元军 商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 天津百货大楼发 展战略 D 天津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2003 17 21 5 邱小平 广州商业集群效应分析 J 商业经济文荟 2004 2 9 11 6 唐建民 基于价值观的商业集群竞争力 J 西南民族大 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05 8 106 111 7 张廷海 现代商务中心区产业集聚效应与机制分析 J 经济问题探索 2008a 9 82 85 8 宋英杰 CBD 的商业集聚与活力 D 北京 首都经济贸 易大学商务管理系 2004 5 6 9 蒋三庚 论商业集聚 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版 2005 3 1 4 钱寿海 商业集群的效应分析和发展途径探讨 J 商场现 代化 2008 7 上 3 4 10 钱寿海 商业集群的效应分析和发展途径探讨 J 商 场现代化 2008 7 上 3 4 11 张映红 现代商务中心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基于北京 CBD 的研究 J 经济纵横 2005 3 27 29 12 张廷海 国外典型 CBD 产业集聚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J 北方经贸 2008b 6 28 29 13 明娟 张廷海 安徽省微型 CBD 服务业集聚模式创新 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 8 134 135 138 14 符宁 商业集群的集聚优势分析 J 商场现代化 2008 7 中 54 55 15 翁晖岚 中小商业企业的集群共生效应 J 上海综合 经济 2000 3 32 16 武云亮 我国中小商业企业集群的演化机制分析 J 技 术经济 2007 4 6 9 13 17 张廷海 安徽省 CBD 产业集聚经济分析及其启示 J 市 场论坛 2007 10 34 35 31 18 彭继增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商业集群分析 一个关于 商业企业选址模型的构造 J 金融与经济 2006 11 53 55 19 王艳红 方淑芬 商业企业集聚体声誉对消费者购买行 为影响的研究 J 管理世界 2007 7 162 163 20 杨莲芬 中心城市 CBD 系统中现代服务业集群效应评价 J 统计与决策 2009 1 62 65 21 蒋三庚 陈立平 新宿 CBD 现代服务业集聚经验借鉴 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 6 56 59 22 王朝阳 何德旭 英国金融服务业的集群式发展 经验 及启示 J 世界经济 2008 3 89 95 23 江振华 王聪 金融企业集群效应和广州金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