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五中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太原五中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太原五中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3页
太原五中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太原五中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原五中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高 三 历 史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这说明A.历史发展绝不是由个人推动的 B.经济关系是最本质的社会关系C.企业家是航海活动的物质支撑 D.资本的扩张是海外扩张的原动力2.“自身生产的不足以及必须购买外国的商品,致使由西班牙的美洲领地运来的贵金属经常大量流出,这些贵金属并没留在西班牙,而是转到它的更勤劳的邻人的手里,使得他们致富,同时也成为西班牙人破产的原因。”这里所说的“邻人”致富显然得益于A.自身商品生产和贸易的发达 B.比邻西班牙便于劳务输出C. 处于商路中心积极参与掠夺 D.西班牙统治者的腐败奢侈3.新航路开辟时,正值中国明朝时期,新航路的开辟对当时中国的影响为A.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联系 B.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西方殖民者开始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D.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遭受严重冲击4.美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指出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全球白银的基本流向为“美洲欧洲中国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 新航路开辟后,西、葡两国通过对美洲的殖民掠夺,获取大量白银运回欧洲;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实现了东方寻金梦;由于长期以来欧洲对瓷器、香料、茶叶等中国商品的大量需求,导致白银大量流向中国;19世纪初期以后,欧洲人通过鸦片走私,达到了白银从中国回流的目的A. B. C. D.5.“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下列文明之进步,属于梁启超所指之“古学复兴”时期重要成果的是A.实验科学勃兴 B.“教随国定”实现C.“无神论”被认可 D.“自由主义”盛行 6.法国作家拉伯雷的理想的行为准则是“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他的代表作巨人传出版后风靡一时,受到了城市中产阶级和社会下层人民的热烈欢迎,两个月内的销售数额超过了圣经九年销售数的总和。但小说同时又被列为禁书,出版商被烧死,拉伯雷最终被迫外逃。此小说被禁主要因为A.故事情节荒诞不经语言流俗 B. 宣扬人民主权鼓吹下层革命C.神话结构有违教会神学体系 D. 蕴含反封建、反教会的严肃主题7.萨莫内在1649年出版的大不列颠骚乱史中说道“我只能说这个时代并非最美好的时代之一,而是一个严酷的世纪。”促使萨莫内得此结论的史实应包括A.重商主义干预经济 B英国内战的爆发 C.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D权利法案颁布8.右图是美国威廉与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的校徽,该校是美国第二所历史最悠久的学院,拥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及众多知名校友,其中包括托玛斯杰弗逊等四位总统。学院之名称专为纪念英国历史上的两位共治者,则学院的创建最有可能是在A.都铎王朝时代 B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代C.光荣革命后 D维多利亚时代9英国从“臣民对国王能做什么提出质疑是放肆而极为侮慢的。”到“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反映的本质问题A.王权衰落成时代趋势 B民众维权斗争的成功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D. 法治取代了人治10美国总统杰斐逊曾宣称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杰斐逊将法国看作人们思想的祖国,是因为A法国文化乃是美国近代文明的母本欧洲文明的核心 B法国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有利于各种新思想的成长C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对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作用巨大D法国是启蒙运动中心,启蒙思想深刻影响北美11. “对于政府来说,最紧要的,也许是最困难的事,便是在严格公平地对待全体人民方面,尤其是在保护穷人避免富人压迫方面,要绝对的公正。”这表明卢梭A强烈反对封建等级制 B反对社会不平主张废除私有C主张平均分配消除阶级差异 D反对贫富不公而不反私有制 12.对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及运作方式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A霍布斯 B洛克 C孟德斯鸠 D卢梭13.百科全书的读者群并不是由资本家构成的,而是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他们来自于高等法院和法官裁判所,来自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种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竟然渗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这看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大革命正是从悖论中开始的。”这段话表明,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A.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特权阶级的自我崩溃C.资产阶级要求革命 D.国王召开了三级会议14.法国大革命期间,由制宪议会主持完成的主要革命任务是A推翻波旁王朝,建立共和国 B. 从法律上确认废除等级制度 C解除广大农民所受封建束缚 D完善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15.看图 LOUIS16 Robespierre 图中两人在18世纪90年代先后被处死,法国执行这两场死刑,共同的目的是A.解除王党分子的威胁 B.确立资本主义秩序C.消除法国人民的恐慌 D.恢复法国的旧有制度 16黑格尔曾经盛赞拿破仑,说他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主要是因为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A.建立了庞大帝国,将欧洲大部分地区统一为整体B.成为无所畏惧不懈战斗的楷模,带动人们积极进取C.将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和资本主义法律规范传播到欧洲D.进行殖民扩张,以西方生产方式对东方进行改造 17.“欧洲人进行了思想理论的探索,但美洲却首先成为政治实践的土壤。”18世纪晚期,北美人民实践欧洲启蒙思想的表现有 为摆脱殖民统治进行民族独立战争 实行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消除种族歧视,构建平等社会 建立联邦共和国政府 A B C D18.美国1787年宪法的民主性突出体现在A.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B.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C总统任命司法官员须经参议院认可 D.总统、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19.1809年阿根廷牧场主的代言人认为,因为西班牙诸省不能消费阿根廷的农产品而导致农产品的浪费,因为西班牙海军无力将该国丰富的产品运出去而导致产品烂在仓库里。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西班牙无力管理殖民地经济 B.殖民地经济水平已超过西班牙 C阿根廷经济具有严重依赖性D.拉美独立革命动机是独立发展经济20. 以“不打碎西班牙殖民者束缚我祖国的枷锁,我的心将不安宁。我的手将不倦地打击敌人!”为誓,领导军队解放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的独立运动领导人是A.圣马丁 B.玻利瓦尔 C.伊达尔哥 D.杜桑卢维杜尔21.18世纪后期,英国劳动力供应比欧洲其他国家有很大优势,主要得益于 A.奴隶贸易的进行 B.圈地运动的开展C.国外移民的到来 D.人口的不断扩大22.有利于美国工业革命进行的优越的国际环境,主要指 A.借助地理优势,垄断着拉美经济 B.欧洲移民涌入,带来了人力、资本C.远离欧洲诸强,少受战争之害 D.与英国隔洋相望,便于引进新技术23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传播消除了等级观念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没落 D科技进步降低成本,物价相对低廉24.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 “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殖民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工业革命加速西方殖民体系崩溃C.煤铁是国家经济进步的基础条件 D.殖民活动客观上传播了新生产方式25.19世纪中期的工人运动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相比,最突出的特点A以政治斗争为主要形式 B以暴力斗争为主要手段C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分散性 D具有国际团结的精神26.“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对此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B.巴黎公社斗争水平偏低C.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是历史必然 D.当时无产阶级专政客观条件不具备 27.关于1861年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种土地比原先扩大 B.分享国家农业补贴 C.不再租种地主土地 D.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28. 俾斯麦毕生“孜孜不倦地与民主为敌,创新和发展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和实践。”但列宁却说他 “按自己的方式,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列宁的“进步”主要指A.实现统一适应资本主义 B.确立起新兴阶级的统治C.摆脱了外国的侵略控制 D.推动了德国的强大29.美国内战和黑人奴隶制的废除,从根本上讲是A.资本主义对旧的社会残余的胜利 B.人道主义和自由平等观念的胜利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 D.是南北经济政治利益冲突的结果30.1857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从美国蔓延到欧洲大陆,主要是源于A近代国际经济分工尚不合理B美国向欧洲大陆转嫁危机C工业革命加剧全球性生产过剩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31.19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中,中外民族解放运动遥相呼应的是A伊朗巴布教起义与义和团运动 B.朝鲜义兵运动与五四运动C印度民族起义与太平天国运动 D.提拉克领导的斗争与辛亥革命32.19世纪中期,亚洲出现两种不同性质的民族运动,差异主要取决于A受侵略程度 B历史传统 C经济基础和领导力量D地理位置太 原 五 中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2月)高三历史答卷纸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选项序号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选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33.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荀子认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自然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即人通过主观努力去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并认为要实现“德治”,必须提倡“仁”学,“仁者爱人”,即以爱人之心建立人际关系。倡导统治者“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15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蓬勃发展,宣扬个性解放、尊重人、爱人等人文主义思想,当时的先进人士以所谓“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理想,蔑视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门第观念,力求成为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用资产阶级的“人道”反对封建阶级的“神道”,用资产阶级的纵欲主义反对封建阶级的禁欲主义。 中国百科大辞典 材料三 在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看来,理性常成为一种与宗教信仰相对立的人的全部理智能力。他们呼唤用“理性的光亮”来驱走“现实的黑暗”。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摘自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 这股“中国热”在启蒙学者中更是炽烈,在当时,几乎所有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各个方面,举凡政制、租赋、思想、文化、礼仪、科技、习俗等等,无不关注,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为伏尔泰的“自然神论”提供了思想基础,一些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开明君主专制理论,实是借助于中国历史上的仁君之治的传统。欧洲启蒙思想家对中国古老文明的推崇与向往,既不是偶然现象,也不是猎奇心理,中国古代文化给予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十八世纪欧洲社会对它的需要程度,而这种需要,正是与他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息息相关的。请回答:(1)中国古代对人的作用的认识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意识的觉醒有什么相同的社会背景?(4分)(2)据材料三、四分析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有哪些重要的继承和发展?(6分) (3)启蒙思想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中国的古老文明为什么会为启蒙思想家所推崇和借鉴。启蒙运动后来又对东方世界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8分) 34.阅读下列材料(11分)29“词汇经常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比如工业、工业家、工厂、中产阶级、工人阶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比如铁路、自由和保守、民族、科学家和工程师、无产者和(经济)危机、罢工和贫困等等。这些都是在这个时期新造的词汇,或为适应这个时期的需要而产生的单词。如果没有这些词汇,将无法估量17891848年间双元革命的深远意义。”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请回答下列问题:(1)17891848年间“双元”革命分别指的是发生在哪两个国家的什么革命?分别在哪两个领域中进行的?(3分)(2)从上述材料中选取有关词汇,并以此为依据简要分析“双元”革命所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3)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概括“双元”革命的深远意义。(2分)35.阅读下列材料 (23分)材料一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东西方人民习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应该强搬硬套,吸收外国文明当取则取,当舍则舍,才能调合适宜。 日本政治史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作、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诸工作场”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民产业兴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寮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日本明治政策)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 (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资本的年代材料四 “富国强兵”是明治政府三大政策之首(另二大政策为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实是“强兵富国”,其主要措施就是改革旧军制,建立新的近代军队及军人精神。明治政府以赎买方式取消了武士身份等级及财产特权,武士阶层也随之瓦解。但因武士精神武士道对明治政权的统治尚有作用,故武士道并未随武士阶层的消亡而消亡,反而转化为近代军人精神伦理和扩展为国民普遍道德伦理的武士道。尤其以发布教育敕语为标志,原来适用对象仅为武士的武士道,遂扩大为适用于全体日本国民。明治时代的武士道对江户时代的武士道进行了扬弃转化。其舍弃和变化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将以前分别效忠各自主君舍弃,转而强调全体日本人只效忠天皇个人,即由多元化转为一元化的效忠对象。军人敕谕宣称“日本军队世世代代由天皇统率”,军人的责任在于“保证国家,维护国权”。教育敕语则要求日本臣民走上战场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二是打破重义轻利的武士道传统观念,提出 “士魂商才”方针。“士魂”,即武士精神,核心是“忠君爱国”;“商才”,即经商之才。三是舍弃江户时代提倡的圣人之道,崇拜残忍,歌颂殉死“玉碎”。根据材料回答:(1)归纳材料一的核心观点,简述此观点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对外国文明“当取则取”的取法侧重,并归纳日本“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做法特点。(8分)(3)据材料四看日本对本土“武士道”文化取舍的立足点何在?改造后的“武士道”精神实质如何?(3分)(4)这一时期的内外取舍是否使日本调和适宜?并据此谈谈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DACBA DBCDD DCBBB CBDDB BCADD BDACD CC33.(1)社会转型期,生产力、生产关系进步凸现人的价值;新地主和资产阶级代表新生产关系有进步性和积极进取精神;阶级矛盾和对立的产物;(4分)(2)继承人文主义,发展为理性主义;继承反宗教和封建门第观念的主张,进一步以公共意志否定封建君主专制;为新社会确立基本政治原则;对过分推崇人文主义造成个人利益冲击公共利益的现象进行反思和调节。(6分)(3)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理论武器。启蒙思想家要否定封建君主专制,为未来社会确立基本政治原则;中国古代德治、仁政等学说,遵循人际、社会和谐的基本规律,具有反暴政,调节统治、缓和矛盾的重要功能;是东方长期繁盛的基础;传入亚洲,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