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F备案号:DL/T 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检测方法Inspecting and testing method of digital exchanger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 dispatching第 5 次修改发布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征求意见稿 (200408)前 言本标准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检测方法(以下简称:标准)是根据我国有关数字调度交换机的技术标准,主要参照 DL/T 795-2001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的参数条款,并结合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的具体要求编写的。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电通信中心组织审定作为电力行业数字调度交换机检测方法标准开始施行。本标准将对统一我国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性能指标参数的检测方法、加强维护管理和提高通信质量起重要作用。本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所有进入电力行业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的设备,包括维护管理、工程建设、设备引进及开发中采用的测试方法,均以本标准为准。在执行本标准中发现的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告国家电网公司国电通信中心。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国电通信中心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标准由国电自动化研究院,电力工业通信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国电通信中心负责解释。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目 次前言 1 范围2 引用标准3 定义第一部分 接口与信号检测1.1 接口电气特性测试 11.1.1 二线模拟接口 11.1.2 数字用户接口 2 1.1.3 数字中继接口 2 1.1.4 E&M中继接口C1 21.1.5 二线环路接口C2 21.2 信号方式测试31.2.1 用户信号方式 31.2.2 中继信号方式 51.2.3 局间数字型线路信号 51.2.4 多频记发器信号 61.2.5 中继线的发码控制131.2.6 2M数字中继线-141.2.7 用户线条件181.2.8 中继线条件191.2.9 时钟同步191.2.10 信号音和铃流27 第二部分 传输要求检测2.1 传输要求-332.1.1 公共测试条件-332.1.2 对测试仪表设备的要求和抽查原则-332.1.3 传输特性指标测试-352.2 接口电气性能测试-432.2.1 接口阻抗回波损耗 432.2.2 对地阻抗平衡度-442.2.3 输入相对电平和输出相对电平-45 2.2.4 终端平衡回波损耗和稳定损耗-46 2.2.5 2048kbit/s数字时钟中继接口间传输特性 -472.2.6 会议桥接设备-48 2.3 电源 492.3.1 电压 -492.3.2 噪声 492.3.3 交流电源 49第三部分 服务指标(话务量及可靠性)检测3.1 话务量-503.1.1 用户负荷 503.1.2 时间监视 513.1.3 过负荷控制-51 3.2 可靠性-52 3.2.1 配置-523.2.2 中断-523.2.3 故障-523.2.4 平均无故障时间-523.2.5 应急切换-523.3 各项功能检测-52第四部分 安全性能检查4.1 过压过流保护性能-534.1.1 与电力线接触引起的过压保护性能试验-534.1.2 雷电影响试验 534.1.3 电力线路感应过压保护试验-544.1.4 附注说明-554.1.5 过压自动恢复-554.1.6 过电压告警-554.1.7 接地电阻-554.1.8 接地电位差-554.2 电磁兼容(对应于标准的4.8)-564.2.1 抗电磁干扰能力-564.2.2 产生的电磁干扰-594.3 安全性能测试之补充-604.3.1 耐压、绝缘试验 604.3.2 工作环境温度、相对湿度试验;贮存环境温度试验-61 4.3.3 车载运输试验-6165DL/T 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检测方法Inspecting and testing method of digital exchanger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 dispatching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的检测方法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DL/T 7952001 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DL/T 5981996 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技术规范YD/T 9541998 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 34990 自动用户交换机进网要求YD/T 75195 公用电话网数字电话交换设备进网检测方法YD/T 72994 程控用户交换机进网检测方法YD/T 76295 程控模拟电话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N 0651997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接口特性GB/T 1438193 程控数字用户自动电话交换机通用技术条件GB/T 155421995 数字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技术要求GB/T 1471693 程控模拟用户自动电话交换机通用技术条件GB/T 3971.283 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中继数字型线路信号方式GB/T 3971.383 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技术指标测试方法GB/T 337782 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GB/T 337882 电话自动交换网用户信号方式GB 337982 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直流信号方式GB 544385 电话自动交换网铃流和信号音GB 544485 电话自动交换网用户信号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GB 1204889 数字网内时钟和同步设备的进网要求GB/T 72551998 单边带电力线载波机GB/T 4798.11986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贮存GB/T 4798.21996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运输GB/T 14598.31993 电气继电器 第5部分 电气继电器的绝缘试验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幅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干扰度试验GB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限值的测量方法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调度台 dispatching console 调度员进行调度电话操作使用的调度台。3.2 键盘调度台 keyboard console使用按键进行操作的调度台。3.3 鼠标调度台 mouse console使用计算机鼠标进行操作的调度台。3.4 触屏调度台 touch console使用计算机触摸屏进行操作的调度台。3.5 调度用户 dispatching user调度电话的分机用户或中继用户,可以是本局或网络用户。3.6 组呼(群呼) group calling对预制的成组用户的呼叫。3.7 双音多频 Double tone multi-friquency电话机按键信号的一种方式,有时也称之为双音频或多频,但是与多频互控信令中的多频是不同的概念。第一部分 接口与信号检测1.1 接口电气特性测试(对应于标准的4.1.2)1.1.1 二线模拟接口Z(对应于标准的4.1.2.1)1.1.1.1 阻抗特性 二线模拟接口的阻抗特性以回波损耗表示。接口点连接图1.11 所示阻抗测试网络(三元件阻抗)时的回波损耗应符合图1.12要求。dBR21814R1560C1回波损耗2000.1FHz20005003003400图1.11 用户侧测试网络 图1.12 连接测试网络时的回波损耗限值测试方法及所用的仪器设备见2.2.11.1.1.2 对地阻抗平衡度 二线模拟接口点对地阻抗平衡度应符合图1.13要求。测试方法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见2.2.2。dB1814回波损耗Hz20005003003400图1.13 二线模拟接口点对地阻抗平衡度限值1.1.1.3 输入输出电平 二线模拟接口点的输入电平为0dBr,允许偏差范围是-0.3dB+0.7dB。二线模拟接口点的输出电平:有可变衰减性能时,对本地呼叫为-3.5dBr,对长途呼叫为-7dBr;无可变衰减性能时,接收支路应配2.0dB7.0dB可调节的衰减器。每档的调整范围是0.5dB。输出电平的允许偏差范围是-0.7dB+0.3dB。测试方法及所用的仪器设备见2.2.3。1.1.1.4 终端平衡回波损耗和稳定损耗在二线模拟接口点终接图1.11所示阻抗测试网络时,终端平衡回波损耗TBRL应符合图1.1.4要求。终端开路或短路时,稳定损耗在200Hz3600Hz范围内应大于2dB。测试方法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见2.2.4。回波损耗45dB40Hz6003400300图1.14 终端平衡回波损耗限值1.1.2 数字用户接口 应符合YDN 0651997 10.2.1 规定(对应于标准的4.1.2.2)1.1.3 数字中继接口(对应于标准的4.1.2.3)1.1.3.1 比特差错率 通过交换网络在数字中继接口A之间形成的64kbit/s数字通路比特差错率(BER)应小于10-9。测试方法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见2.2.5.1。1.1.3.2 比特完整性和比特序列独立性 数字信号在数字中继口之间传输,不改变任何源的顺序,发送二进制全“1”、全“0”及任意码,接收端均应正确接收。测试方法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见2.2.5.2。1.1.4 E&M中继接口C1(对应于标准的4.1.2.4)1.1.4.1 阻抗特性 四线音频输入口和输出口的标称阻抗值为平衡式600,连接600的回波损耗在300Hz3400Hz范围内应不低于20dB。测试方法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见2.2.1。 1.1.4.2 对地阻抗平衡度 四线模拟接口点对地阻抗平衡度同二线模拟接口的要求。测试方法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见2.2.2。1.1.4.3 输入输出电平输入电平为-4.0dBr,允许偏差范围是-0.3dB+0.7dB;输出电平为-4.0dBr,允许偏差范围是-0.7dB+0.3dB;电路板的输入电平调整范围是-9.0dB+4.0dB;电路板的输出电平调整范围是-14.0dB-1.0dB。测试方法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见2.2.3。1.1.5 二线环路接口C2(对应于标准的4.1.2.5) 1.1.5.1 阻抗特性二线环路接口C2 连接图1.15所示阻抗测试网络时的回波损耗应符合图1.12的要求。R2 680 R1 C1 200 0.1F 图1.15 中继侧测试网络测试方法及所使用的仪器见2.2.1。 1.1.5.2 对地阻抗平衡度 二线环路接口点对地阻抗平衡度同二线模拟接口的要求。测试方法及所使用的仪器见2.2.2。1.1.5.3 输入输出电平 同二线模拟接口。1.2 信号方式测试(对应于标准的4.2)1.2.1 用户信号方式(对应于标准的4.2.1)1.2.1.1 号盘或按键脉冲信号接收器(对应于标准的4.2.1.1)1.2.1.1.1技术要求脉冲速率:814个脉冲/s ;脉冲断续比:(1.32.5):1 ;脉冲串间隔:不小于350ms时应能可靠识别。1.2.1.1.2 测试连接电路见图1.26。用户线条件信号发生器脉冲双音频被测交换设备用户侧MDFMDF用户侧被叫abba主叫K121245045045045020k0.7F图1.26 接收直流脉冲话机有关的用户信号检测连接电路1.2.1.1.3 使用仪表和设备直流脉冲信号发生器(如SG-1 脉冲/双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脉冲速率范围为820脉冲/s可调),脉冲断续比可在(13):1范围内随意调整,脉冲串间隔(300600)ms(可调),可连续人工/自动发号。1.2.1.1.4 测试方法a. 在被测交换设备配线架上任选两个具有接收直流脉冲信号的空闲用户,按测试要求连接电路接入仪表和设备。b. 开关K置“1”位置,作最短用户线条件下测试。c. 控制直流脉冲信号发生器,发送被叫用户号码观察呼叫接续能否正常完成。直流脉冲信号发生器发送的直流脉冲信号的脉冲串间隔调整为350ms,所发送的直流脉冲信号的速率、断续比应按如下调整:脉冲速率:10个脉冲/s、8个脉冲/s、14个脉冲/s。脉冲断续比:1.6:1、1.3:1、2.5:1。共九种组合,分别测试。无论采用人工控制直流脉冲信号发生器单独发码,还是采用重发键连续发码,九种组合情况下均应能接通被叫。d. 开关K置“2”位置,作最长用户线条件下测试,重复c 步骤。1.2.1.2 多频按键信号(对应于标准的4.2.1.2)1.2.1.2.1 技术要求:多频按键信号参数见表1.21。用户信号频率组合见表1.22。表1.21 多频按键信号参数项 目发 号 器接 收 器标称频率低频群:697,770,852,941Hz高频群:1209,1336,1477,1633Hz频偏不超过1.5%2.0%以内可靠接收3.0%以外保证不接收2.0%3.0%之间不保证接收电平低频群:-9dBm3dB高频群:-7dBm3dB组成一个信号的高频分量电平应不小于低频分量电平,且电平差不大于(21)dB双频工作时单频接收电平范围:-4dBm -23dBm双频工作时单频不动作电平:-31dBm双频电平差:6dB谐波互调引起的总失真比基波电平至少低20dB信号极限时长40ms/位(3040)ms/位信号间隔时长40ms(3040)ms表1.22 用户信号频率组合高频群,HzH1H2H3H4数字1209133614771633低频群,HzL169712313L277045614L385278915L494111(*)012(#)161.2.1.2.2 测试连接电路见图1.26。1.2.1.2.3 测试仪表和设备双音频信号发生器(例SG-1脉冲/双音频信号发生器),可发送多频按键话机采用的标准高、低群频率组成的号码1、216,发送频率频偏可调,调整范围3%,发送电平范围:-4 -31dB(可调),信号极限时长3070ms/位(可调)。1.2.1.2.4 测试方法a. 在被测交换设备总配线架上任选二个空闲用户(被叫应具有接收双音频信号性能),按图1.26接入。b. 开关K置“1”位置,作最短用户线条件下测试。c. 控制双音频信号发生器发送被叫用户号码,观察呼叫接续能否正常完成。双音频信号发生器发送的信号极限时长调整为40ms/位,所发送的双音频信号的频率、频偏、电平、双频电平差应按如下调整:(1)标称频率条件下,单频电平分别为-4、-10、-17、-23、-31dBm及双频电平差6dB的各种相应组合。(2)高、低频频偏分别为2%的各种组合及对应电平分别为-4、-10、-17、-23、-31dBm的相应组合。(3)高、低频频偏分别为3%的各种组合及对应电平分别为-4、-10、-17、-23、-31dBm的相应组合。(4)高、低频频偏分别为2%的各种组合及对应双音电平差6dBm的各种组合。以上四种情况下各种组合应分别测试。无论采用人工控制双音频信号发生器单独发码,还是采用重发键连续发码,能否接通被叫均应符合技术指标要求。注:选择被叫用户号码应包括双音频信号低频群和高频群所有标称频率。除重点对双音频电平、频偏指标临界值检测外,均应在指标规定范围抽取部分样点检测。1.2.2 中继信号方式(对应于标准的4.2.2)1.2.2.1 二线环路中继转发号盘脉冲 脉冲速率:(101)脉冲/s 脉冲断续比:(1.60.2):1 脉冲串间隔:500ms测试方法及使用的仪器设备参照1.2.1.1(号盘或按键脉冲信号接收器)1.2.2.2 二线环路中继及四线EM中继转发双音多频信号测试方法及使用的仪器设备参照1.2.1.2(多频按键信号),也可通过示波器旁接观测。1.2.2.3 数字型线路信号的编码、含义及技术参数。1.2.2.4 多频记发器信号的编码、含义及技术参数。1.2.3 局间数字型线路信号(对应于标准4.2.2)局间采用PCM传输时,信号方式采用数字型线路信号,其编码格式及编码含义应符合GB 3971.2要求。1.2.3.1 标准要求1.2.3.1.1 本地局间数字型线路信号应符合GB 3971.2数标方式1要求。1.2.3.1.2 支局至端局(市、长途全、半自动、特业)局间长市合群数字型线路信号应符合“大中城市数模混合网技术体制附件五”要求。1.2.3.1.3 端局(市、长途全、半自动、人工长话来话)合群至支局间数字型线路信号应符合“大中城市数模混合网技术体制附件五”要求。1.2.3.1.4 本地局至长途全自动接续的数字型线路信号应符号GB 3971.2数标方式2。1.2.3.1.5 长话局至本地局终端接续的数字型线路信号应符号GB 3971.2数标方式4的要求。1.2.3.1.6 本地局至长话半自动接续的数字型线路信号应符号GB 3971.2数标方式3的要求。1.2.3.1.7 长途局间数字型线路信号应符号“大中城市数模混合网技术体制附件六”的要求。使用仪表:PCM信号监视器(EPM11)(监视前后向数字型线路信号)。1.2.3.1.8 人工长途局至本地局局间接续的数字型线路信号应符号“大中城市数模混合网技术体制附件四”的要求。1.2.3.1.9 本地局至特报台间接续的数字型信号应符号“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件的数字型线路信号DL7要求。1.2.3.2 检测条件1.2.3.2.1 被测交换设备已纳入公用电话网使用。1.2.3.2.2 对尚未接入公用网使用的被测交换设备,在不具备数字型线路信号的中继模拟呼叫器条件下,需在具备被测交换设备和相应标准信号配合的交换组成的模拟检测环境情况下检测,在具备数字型线路信号的中继模拟呼叫器条件下,采用数字型中继模拟呼叫器进行检测。1.2.3.2.3 出、入中继自环。1.2.3.2.4 检测在被测交换设备话务清闲时进行。 1.2.3.3 检测方法(对应于标准 4.2.2.4)1.2.3.3.1 检测示意图总配线架入中继出中继总配线架数字配线架数字中继PCM线路入中继出中继PCM信号 监视器(对方局)(被测局)图1.27 本地局间数字型线路信号检测示意图PCM信号 监视器EPM11数字配线架数字出中继自环数字配线架数字入中继PCM信号 监视器(被测交换设备)EPM11 图1.28 本地局数字型线路信号检测示意图 1.2.3.3.2 检测步骤方法一:按图1.27检测a本地局任选一个局向的指定数字出中继,由本地局用户作主叫通过指定出中继呼叫配合局的被叫用户。b. 在呼叫接续的全过程中,用接在指定出中继上的PCM信号监视器(例EPM11)。检测各接线性状态的数字型线路信号应符合GB 3971.2数标方式1要求。c. 配合局用户作主叫通过本地局指定数字入中继呼叫本地局被叫用户。d. 在呼叫接续全过程中用接在本地局指定入中继上的PCM信号监视器检测各接续状态的数字线路信号应符合GB 3971.2数标方式1要求。方法二:采用图1.28检测。主叫用户通过被测局指定的空闲数字出中继和数字入中继自环,呼叫模拟对端局被叫用户,在呼叫接续全过程中,用接在出、入中继上的PCM信号监视器检测各接续状态下的数字型线路信号编码应符合GB 3971.2数标方式1要求。1.2.4 多频记发器信号1.2.4.1 多频记发器信号的编码、含义及技术参数应符合GB 3377的要求1.2.4.1.1 多频设备阻抗a. 指标 在与电路连接点,多频设备的阻抗标称值为600纯阻,其阻抗在3003400Hz频带内应满足:在5201160Hz和13602000Hz频带内应满足: 式中:Z阻抗b. 测量方法采用通用的比较法反射衰减测量方法。在本局模拟实际占用过程占用被测多频设备,在与电路连接点断开多频设备与电路的连接,并在断开点按图1.29所示将被测多频设备接至B、D。多频设备发送支路音源侧应终接600电阻。对于目前使用的经方向滤波器变二线再经混合线圈变四线的多频设备, 测发送支路输出阻抗时,接收支路电路侧应终接600电阻;测接收支路输入阻抗时,发送支路电路侧应终接600电阻。 音频振荡器E的输出信号频率取300、400、520、600、800、1000、1160、1360、1500、1800、2000、2400、2800、3400Hz,对各频率信号振荡器输出至桥路A、B点的电平分别取+1 dBm、-29dBm。在上述每种频率、电平的输入信号条件下,先将LM接至1、2点进行选频,记住灵敏度开关和表头指针位置(指针位置可调至易读易记处),然后将LM接至3、4点,调整平衡可变衰耗器衰耗值,使灵敏度开关位置和表头指针位置与1、2点时相同,记录ATT衰耗值b,则:频率计A6001RK2CDRZK113EBLM(平衡高阻)42LM6001ATT 图1.29 多频设备阻抗检测方框图c. 使用仪表和设备如图1.29所示,其中:E:音频振荡器,平衡输出,输出频率范围为20Hz10kHz以上;输出电平范围为40+20dB,输出阻抗为0。LM:音频选频电平表,平衡输入,高阻大于10k,频率范围为50Hz10kHz以上,测量电平范围为-70+20dB。ATT:平衡可变衰减器,特性阻抗600,可变衰减范围050dB以上。频率计:测量频率范围200Hz10kHz以上,计数误差1Hz。K1、K2:双刀双掷开关。R:两等值电阻,电阻值6001或3001。Z:被测多频设备的阻抗。测试桥路ABCD:当用6001纯阻取代被测多频设备阻抗Z时,由图1.29电路测得的桥路AB-CD对端衰减应不低于50dB。1.2.4.1.2 多频设备发送频率a. 指标前向发送信号标称频率: 1380、1500、1620、1740、1860、1980Hz;后向发送信号标称频率: 1140、1020、900、780Hz。频率允许偏差:5Hz。b. 测量方法多频发送频率的测量方法与普通正弦波信号振荡频率测量方法相同,测量点可根据所用测量频率仪表使用条件(如输入信号电平等)选择。所用测量频率仪表读数误差应不超过1Hz。1.2.4.1.3 多频信号发送电平、信号频率泄漏电平、谐波畸变及互调失真测量a. 指标 信号发送电平在0相对电平点(市话实线中继时为发端局总配线架600终端)的不调制单频信号(即每一单独频率的信号)电平为-8dBm,允许偏差1dB。组成一个信号的两个频率发送电平差不大于1dB。 信号频率泄漏电平在不发送多频信号条件下,发送至电路的泄漏电流总功率电平应比标称单频信号电平至少低50dB。在发送多频信号条件下,任一单频泄漏信号电平应比所发送双频中任一频率信号电平至少低34dB。 谐波畸变及互调失真由于谐波畸变及互调失真而可能发送到电路上的3003400Hz频带内的总功率电平应比所发送双频信号中任一单频信号电平至少低37dB。b. 测量方法采用通用的直读选频测试电平方法。二线多频设备测量点在总配线架,四线多频设备测量点在交换点。 对二线多频设备进行测量。应在本局模拟实际占用过程占用多频设备, 建立并保持被测多频设备至总配线架的接续,断开外线接平衡600音频选频电平表进行测量,如图1.210所示。 总配线架 交接电路及接续链路二线多频设备LM(平衡600) 图1.210 谐波畸变及互调失真检测示意图(二线电路) 对四线多频设备进行测量。应在本局模拟实际占用过程占用多频设备,建立并保持被测多频设备至交换点的接续,在交换点断开与电路的连接,多频接收支路以600电阻终端,将平衡600音频选频电平表接在多频发送支路进行测量,如图1.211所示。若交换点发送侧电平为PdBr,则在交换点测得的单频不调制信号电平应在 -8+PdBr1dBm范围内。交换点多频发送设备LM(平衡600)交接电路多频接收设备600交换点四线多频设备 图1.211 谐波畸变及互调失真检测示意图(四线电路) 接好测量电路以后,先在不发送双频信号条件下,用选频表选测各信号频率泄漏电平按功率迭加计算总泄漏。然后手动发送各种双频组合,用选频表选测主发信号电平、信号频率单频泄漏电平、谐波畸变和互调失真频率信号电平。按功率迭加计算谐波畸变和互调失真总功率电平。c. 使用仪表及要求如图1.210及图1.211所示,其中:LM:音频选频电平表,平衡输入,输入阻抗600; 频率范围50Hz10kHz以上,测量电平范围-70+20dB,机内自失真衰减应大于80dB。 1.2.4.1.4 多频接收a. 指标 动作范围 允许输入信号频率最大变动范围10Hz 单频信号输入绝对功率电平范围 5 35dBm 组成一个信号的双频电平差: 相邻频率不大于5 dB, 非相邻频率不大于7dB 不动作和不识别要求 在3003400Hz频带内,对任一单频或双频正弦波,每个单频绝对功率电平不大于-42 dBm,接收设备应不动作。 组成一个信号的双频电平差20dB以上时,接收设备应不识别为信号。 对13003400Hz频带内的双频组合,每个单频功率电平为-5dBm的信号,后向信号接收设备不应动作;对3301150Hz和21303400Hz频带内的双频组合,每个单频功率电平为-5 dBm的信号,前向信号接收设备不应动作。 在通频带接收极限电平范围内,持续时长不大于7ms的双频信号,接收设备不识别为信号;在接收设备已动作的情况下,对于不大于7ms的信号中断,接收设备不应释放。 在有双频信号输入情况下,一个单频或多个其它信号频率组合,总功率电平比输入双频中任一单频信号电平低20dB,不应引起接收设备误动。b. 测试方法 按图1.212连接测试电路。双频输入时接入E1、E2作为双频信号源,输出频率分别为f1、f2(此时图1.212中E3不接入F、G点)。测试防第三频干扰时接入E1、E2、E3,输出频率分别为f1、f2、f3。E1、E2作为主送双频信号源,E3作为第三频信号源。为确保正确的测试信号,接通K前应用音频选频表和频率计在A、B点监测信号电平、频率。频率计二线多频设备60016001K60016001CGFE1A60016001BDE3E2 接收四线多频设备LM发送600图1.212 多频接收检测方框图 多频接收测试信号应从交换点输入。测试前应在本局模拟实际占用过程建立并保持交换点至被测多频设备之间的连接,相应的多频发送设备应模拟实际接收过程中的状态。对于四线多频设备,发送支路侧应终端600电阻。 对于前向信号接收设备,f1、f2频率取前向“6中取2”,f3取f1、f2以外的前向标称频率;对于后向信号接收设备,f1、f2取后向“4中取2”,f3取f1、f2以外的后向标称频率。 在表1.23所列频率、电平组合信号下,连续通断开关K,接收设备应可靠动作和释放,无误动。其中,有第三频时,第三频不应动作,主送双频应可靠动作。表1.23 接收设备动作信号组合一览表信 号 组 合说 明P(f1)=P(f2): 5dBm P(f1)=P(f2): 35dBm P(f110Hz): 5dBmP(f210Hz): 12dBm (f1、f2非相邻)P(f110Hz): 12dBmP(f210Hz): 5dBm(f1、f2非相邻)P(f110Hz): 5dBmP(f210Hz): 10dBm ( f1、f2相邻)P(f110Hz): 10dBmP(f210Hz): 5dBm(f1、f2相邻)P(f110Hz): 28dBmP(f210Hz): 35dBm(f1、f2非相邻) P(f110Hz): 35dBmP(f210Hz): 28dBm(f1、f2非相邻)P(f110Hz): 30dBmP(f210Hz): 35dBm(f1、f2相邻)P(f110Hz): 35dBmP(f210Hz): 30dBm(f1、f2相邻) P(f1)=P(f2): 5dBm P(f3)=: 25dBm P(f1)=P(f2): 15dBm P(f3)=: 35dBm注: 表内( f1(2)10Hz)系指最大频率变动,例如f1=1380 Hz时,(f110Hz)即为1390Hz或1370 Hz。 在P(f1)= P(f2):-42 dBm信号组合下,连续通断开K,接收设备应可靠不动作。 在P(f1):-5dBm,P(f2):-25dBm;P(f1):-15dBm,P(f2):-35dBm的信号组合下,连续通断开关K,接收设备应不识别为信号。 在接收设备未动作情况下,对于P(f1)=P(f2):-5dBm的信号,控制开关接收设备应可靠不动作;在接收设备已经动作情况下,控制开关K断,接收设备应不释放。对每种测试,连续两次测试之间的间隔应远大于7ms。 对于前向信号接收设备,f1、f2取3301150Hz和21303400Hz频带内任一双频组合,P(f1)=P(f2):-5dBm;对于后向信号接收设备,f1、f2取13003400Hz频带内任一双频组合,P(f1)=P(f2):-5dBm。连续通断开关K,接收设备应可靠不动作。c. 使用仪表及要求如图1.212所示,其中:E1、E2、E3:音频振荡器,平衡输出,频率范围300Hz10kHz,电平范围-35dB+20dB,输出阻抗600。为了测试方便E1、E2尽量选用能逐渐改变频率的振荡器(如音频变阻振荡器),E3可选用连续可变频率振荡器。LM:音频选频电平表,平衡输入,输入阻抗600。频率范围50Hz10kHz以上,测量电平范围-70+20dB,机内自失真衰减应大于80dB。频率计:频率范围30010kHz以上,计数误差1Hz范围内。E1、E2连同两个桥路在3003400Hz频带内总失真,即在A、B点测得的总失真应比由E1、E2送至该点的双频中任一单频信号电平至少低37dB。1.2.4.2 局间多频互控记发器(MFC)信号方式的检测局间多频记发器信号适合于电话自动交换网中各种局间信号方式局间使用,其信号编码及传送过程见国标GB 3377的13。1.2.4.2.1 指标:a. 本地局间多频互控记发器信号发送顺序应符合大、中城市数模混合网技术体制附件的1要求。b. 国内长途全自动信号发送顺序应符合大、中城市数模混合网技术体制附件七2要求。c. 国内长途半自动信号发送顺序应符合大、中城市数模混合网技术体制附件七4要求。d. 长途来话的信号发送顺序应符合大、中城市数模混合网技术体制附件七5要求。e. 长途局间多频互控记发器信号发送顺序应符合GB3377的4.3要求。1.2.4.2.2 使用仪表:a. PCM信号监视器EPM11b. 多频信号显示器ZTFK762151.2.4.2.3 本地局间多频互控记发器信号方式的检测测试条件:a. 被测交换设备的检测场所应能满足检测要求。b. 根据被测交换设备的不同使用环境,被测局可以是端局、汇接局、支局(或具有DID的PABX)。c. 被测局指定一条出中继,一条入中继作为测试中继,测试在配线架上进行。d. 测试在话务清闲时进行。1.2.4.3 终端接续时MFC信号发送顺序的检测1.2.4.3.1检测示意图多频信号显示器PCM信号监视器ZTFK 76215EMP11PCM出中继入中继端局、支局端局、支局ZTFK 76215EMP11多频信号显示器PCM信号监视器(对方局)(被测局) 图1.2-13 终端接续时MFC信号发送顺序检测示意图1.2.4.3.2 测试步骤a. 将PCM信号监视器及多频信号显示器,按示意图连接至被测局的指定出中继上。b. 被测局任选一个空闲用户呼叫对方局用户,在呼叫接续的过程中,由多频信号显示器,在监视信号发送顺序验证其准确性。 c. 将被测试使用的仪表接在被测局的指定入中继上。d. 由对方局的空闲用户呼叫被测局的用户,从多频信号显示器上监视信号发送顺序验证其准确性。1.2.4.3.3 测试说明:a. 对于具有呼叫跟踪程序,并能自动打印或显示跟踪结果的被测设备,在测试时不需要接入PCM信号监视器及多频信号显示器,可直接从打印或显示结果来验证信号发送的准确性。b. 如在载波接口测试,多频信号显示器直接跨接在指定中继上观测,不需要PCM信号监视器。1.2.4.4 汇接接续时MF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二级建造师考试试题一【巩固】附答案详解
- 二造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合同法》机考2套真题题库及答案6
- 初三安全第一课课件
- 会计专业自荐信
-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主要内容15篇
- 房地产行业土建工程师面试实战案例分析及答案解析
- 执业药师考试真题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 技术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护理质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服务岗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药物警戒基础知识全员培训
- 转子接地保护原理与应用
- 工商银行社招试题及答案
- 灵活用工结算2025年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 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第3版)课件 07 集成电路-信息产业基石
- (完整版)青骄第二课堂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试题与答案(中学组)
- 经气管插管吸痰技术课件
- 2025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思路分析训练 选必二《法律与生活》
- 独立电化学储能有功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 宠物聚会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