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的成语的内容.doc_第1页
寓言故事的成语的内容.doc_第2页
寓言故事的成语的内容.doc_第3页
寓言故事的成语的内容.doc_第4页
寓言故事的成语的内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寓言故事的成语的内容 有关成语的寓言故事的,小朋友喜欢的,知道的有哪些?下面是的几个,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 西汉时期,医学家中以淳于意较为有名。他从小就热爱医术,喜欢摆弄银针、药品。后来,淳于意拜着名医生公乘阳庆为师,学到了黄帝、扁鹊流传下来的医术,攻克了很多疑难杂症。后来,因为医死了人,被官府判以肉刑,要押到京城长安去行刑。 淳于意没有生儿子,只有五个女儿在膝前行孝。他临走时,对女儿们说:“如今父亲已经到了紧要关头,你们却谁也帮不上忙!” 缇萦是淳于意的小女儿。她听到父亲的话后,非常伤心,更为自己的束手无策而自责。于是,她与父亲一起去了长安,并给汉文帝写了一封言辞凄切的信。信上是这样写的:“我父亲担任政府官职时,老百姓都说他廉洁无私,值得崇敬。现在他由于一时不慎而触犯国法,理应受到惩罚。可是我却感到,人死了就不能再活过来,受了肉刑之后,手脚断裂了也无法再长出来,那时就是想悔过自新,也做不了什么事了。我愿意到官府里去做奴婢,来赎父亲的罪,以便让他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重新做人。” 汉文帝读完缇萦的信,被她的一片爱父之情所感动,于是传下一道圣旨,将淳于意的罪行赦免。汉文帝法外施恩后,觉得肉刑太过于残酷,就索性将肉刑废除了。 有个叫刘渊材的人,性情十分迂腐、古怪,又很爱虚荣。他家里养着两只鹤,只要有客人来家中,他总是既神秘又故意张扬地对客人夸口说:“我家养了两只鹤,这可不是一般的鹤,它们是真正的仙鹤呀!人家所有的禽鸟都是卵生的,我养的仙鹤可是胎生的。” 这一天,刘渊材家又来了几位客人,他把客人请进屋,一坐下便夸起他那两只“胎生”的仙鹤来。刘渊材话还未说完,一仆人从后园跑来报告说:“先生,咱家的鹤昨夜生了一个蛋,好大的蛋呀,跟大鸭梨一般大小呢。” 刘渊材的脸色立刻羞得通红,他觉得十分难堪。他斜着眼偷偷瞟了客人一下,对着仆人大声喝斥道:“奴才胡说,你竟敢诽谤我的仙鹤呀!仙鹤怎么会生蛋呢?休要在此胡说八道!” 仆人只好没趣地走开了。几个客人站起身说:“刘兄,难得您家养着仙鹤,让我们去看看,开开眼界吧。” 刘渊材只好带着客人一同到后园去观看仙鹤。他们来到后园,只见其中一只“仙鹤”正将后腿张开,身体趴在地上。客人们想叫仙鹤站起来,便用拐杖去吓它。不料,那鹤站起身来时,地上又留下了一枚鸭梨大的鹤蛋。 刘渊材的脸色涨得通红,他支支吾吾地自我解嘲,叹着气说:“唉!没想到这仙鹤也会败坏仙道,和凡鸟一样了。” 其实,仙鹤只是传说中的鸟,平常我们养的鹤本来就是普通禽类,是卵生的。而这鹤的主人却偏要故弄玄虚,结果当众出丑,搞得十分难堪。 晋国的中行寅面临大敌,家族就要被人灭亡了。他急忙找来给自己负责祭祀的太祝,准备问罪处罚他。 他怒气冲冲地询问太祝:“你为我祭祀,肯定祭品不肥厚,斋戒时也不诚心。结果现在触怒了天上的神灵,导致我亡国,你为什么要这样呢?” 太祝简回答道:“原来的君主行密子,只有十乘车。可他并不觉得太少,只是担心自己的德行不够,生怕有一点儿过错。现在您已经有了战车百乘,您却不仅不担心自己的没有道义德行,只是嫌战车太少。您就知道多造战车战船,这样势必增加了对百姓的赋税。赋税劳役一多,百姓自然不满意,对您诅咒责骂。而您以为真的光靠向上天祈祷,就可以为家族带来福运吗?民心不服,上下都背离您,咒骂您,您也会灭亡。您只指望我为您的祈祷祝福,然而全国都咒骂您,我一个人的颂扬祝福能比得过全国人的诅咒责骂吗?您的家族面临灭亡难道不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吗?我又有什么罪过呢?” 中行寅听了太祝简的话感到万分羞愧。 中行寅行将灭亡不去寻找自己的原因,反而责备太祝。他哪里知道,其实他灭亡恰恰是因为自己的贪奢引起民心不满。 诗曰:黑椹奉萱帏,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这首诗讲的是汉朝人蔡顺孝敬老母亲的故事。蔡顺,汉代汝南(今河南)人,“以至孝称”。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施行暴政,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琅琊人樊崇率领一百多名饥民起义。为了避免起义兵士跟王莽的兵士混杂,樊崇叫部下在眉毛上涂上红颜色,这样,樊崇的起义军得了一个别名,叫“赤眉军”。 不久,赤眉军打到汝南地区,为了避战祸,老百姓都外出逃难。由于连年的兵荒马乱,又遇灾荒,许多百姓不是死于饥饿,就是背井离乡、出外求生。有个叫蔡顺的,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只有老母和他二人相依为命。为了养育他长大成人,母亲一直守寡,为此吃了很多苦头。所以蔡顺对母亲特别孝顺,眼下遇上了荒年,母亲经不起逃荒之苦,蔡顺便陪伴母亲留在了乡间。由于家中无粮,无奈之下,蔡顺只好到林中拾取桑葚以求果腹。 这一天,蔡顺拿起篓子,对母亲说要出去拾些桑葚。母亲看着瘦弱的儿子,忙叮嘱道:“孩子,外面兵荒马乱的,不要跑远了让娘牵挂。”蔡顺恭恭敬敬地对母亲说:“母亲,您的身体要紧,不要顾念孩儿。您就安心在家中等我吧!” 蔡顺背着一个篓子,抱着一个篓子,来到林中。林子里的桑葚都被采光了,饥肠辘辘跑了好长时间也没看到一棵有果实的。就在他焦急的时候,忽然,隐隐约约看到远处有一片桑林。他急忙跑过去,看到地上落着不少桑葚,他如获至宝。他把红色的桑葚放在一个篓子里,把黑色的桑葚放在另一个篓子里。拾了许久,蔡顺看看天色,已经很晚了,母亲恐怕早就饿了。想到这儿,便准备回家。刚走出丛林,忽然,一队人马到了跟前。一个士兵见了他,厉声问道:“你是何人?为什么一人在此?”蔡顺见这些人眉毛上都涂上红颜色,他曾听人说过赤眉军的事,知道遇见了起义军,就回道:“我叫蔡顺,就住在山脚下。因为战乱,家中没有粮食充饥,只好上山拾些桑葚果腹。”那个士兵见蔡顺带着两个篓子,将黑色的桑葚和红色的桑葚分开,不知搞什么名堂,就把他带到头领面前。头领看了看蔡顺,问他为什么不外出求生。见他篓子里采的桑葚并不多,却用两个篓子将黑色和红色的分开,就问他为什么。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是熟透的,比较甜,是给老娘吃的;红色的桑葚还没有熟透,是酸的,要留给我自己吃。母亲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分开来母亲好拿。”那个头领一听,心里不由一震,一下想起了家乡的老母亲。是啊,自己加入赤眉军很久了,家里的老母现在怎样了呢?再看看眼前之人,语真心善,颗颗桑葚充满了对母亲的孝敬之心。蔡顺的孝子之心深深打动了这位头领,他令手下快去拿来两斗白米,还有一头牛。他要把米和牛送给蔡顺,要蔡顺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 谁知蔡顺却拒绝了,他说:“就是因为战乱我才拾取桑葚给母亲果腹,战乱不知让多少家庭流离失所,多少父母挨饿受冻。你们快回家吧,白发苍苍的父母正盼望你们早日平安归来呀。”士兵们看到蔡顺如此孝敬母亲,不禁思念起家乡的亲人,都不想再四处征战,想尽快回到父母身边,以尽孝道。那个头领对蔡顺说:“是啊,我也要回家照顾年老的双亲,以尽孝心。这头牛你就收下吧!你母亲那么大年纪了,天天吃桑葚,时间久了身体受不了!”接着,又把两斗白米给了蔡顺。想到家中的母亲,蔡顺只得收下了。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也许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所谓“百行孝为先”,不就是尽其尊亲、养亲、孝亲之心吗? 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 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杨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