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doc_第1页
五柳先生传.doc_第2页
五柳先生传.doc_第3页
五柳先生传.doc_第4页
五柳先生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柳先生传 教案设计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课件二、教学课题【知识和能力目标】1、感知文意,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2、反复诵读,了解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4、反复朗读,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5、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感知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三、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四、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点拨法等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言设计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二、释题:“传”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给下列字注音 嗜sh辄zh吝 ln 褐 h 箪dn 汲j 俦chu觞shn(2)从原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五柳先生的衣着是什么样的?短褐穿结译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钉。、五柳先生的居住条件是什么样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译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并不能遮挡风和太阳。五柳先生的饮食是怎么样的?箪瓢屡空译句:常常贫困到缺吃少喝的地步。五柳先生的称呼从何而来?宅边有五柳树译句:(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3、全班齐读课文,指名学生逐段翻译后思考:1、五柳先生传中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睹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四、小结并布置作业课后请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第二课时一、结合前课,导入新课: 师:成语“世外桃源”出自东晋田园诗人 写的 一文,后常用来借指什么? 明确:陶渊明 桃花源记 幻想(想象、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师:除桃花源记外,我们在初一时还学过陶渊明的一首诗,谁能背诵一遍呢? 生:(背诵)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师:通过以上两篇诗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陶渊明是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你们想更多地了解陶渊明吗?今天让我们走进陶渊明,感受他守志安贫的精神世界!二、 探究课文,理解作者情感学生试背全文后,思考下列问题:(l)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明确: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明确: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台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三、.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杨延芝曾说:“金银出于矿铅,未洗炼者不足重也。”孙联奎也说过:“不洗不净,不炼不纯。”本文正是简洁洗炼的典范。写人物、抓住特点,寥寥几笔,栩栩如生。这么有意义的方法,何不尝试一下? 试用极简洁的语言(一个段落,一句话)向全班同学介绍自我。四、小结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过去的一些人把他当作一位完全脱离现实的飘然静穆的典型,这是不对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他的生活除了物质的贫困外,还有另一面。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诗人在困苦之中,醉心文学创作,写了饮酒等组诗,他的文学创造达到高潮。公元427年,一个伟大的诗人,在贫病中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他给我们留下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为后代许多正直、进步的人士所景仰。【板书设计】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 生活: 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五 穿:短褐穿结 晏如也 陶 柳 吃:箪瓢屡空 先 渊 生 不戚戚于贫贱 黔娄之俦 明 不汲汲于富贵 以古贤自比 赞 无怀氏,葛天氏之民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 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其实呀,名利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本文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七、个人介绍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