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单元1测试卷_第1页
必修二单元1测试卷_第2页
必修二单元1测试卷_第3页
必修二单元1测试卷_第4页
必修二单元1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90分钟 100分)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年) 自然增长率人口总数(万人)人口总数自然增长率()0-1-2-3-413501330131012901270上海市1999年以来出生率在6以下,死亡率在8以下。下图是19992008年来上海市人口总数与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4题。1上海市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高低”模式 B“三低”模式 C高增长模式D增长下降模式2近年来,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人口总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高B死亡率低C人口迁移D经济发达3导致上海市人口总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文化因素B政治因素C生态环境因素 D经济因素4人口合理容量 A是持续供养的最佳人口数量 B与环境承载力相同C是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D大于环境承载力读下图 “新中国人口的自然变动图”,回答56题。5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增长率约为 A33 B43 C25 D15 6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分析,未来1020年内将出现的情况是 A人口总量稳定B人口老龄化加速C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D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7左右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78题。7.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A.原始型和现代型 B.原始型和传统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D.传统型和现代型8.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医疗卫生水平较低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 B. C. D.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到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C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D与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10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时期可能相符合的国家是 A尼日利亚 B韩国 C中国 D美国读下右图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1112题。11.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12.按照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A.以后,之前 B.以后,之前 C.以后,之前D.以后,之前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万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据此回答1314题。年龄0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甲人口数(人)20006500150010000死亡率(%)0.60.62.50.885乙人口数(人)3500600050010000死亡率(%)0.80.72.20.8113下列对表格数据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甲地死亡率较高,应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B某地区的人口死亡率等于各年龄组死亡率之和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一定高于发达国家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14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表一是2005年若干国家的人口资料。读图2回答1516题。 15图2是某种型态的人口金字塔。表一中哪两个国家的人口金字塔,最接近上图的是 A甲、丁 B乙、戊 C丙、己 D庚、辛16图3是己国人口增长率下降状态的人口增长情况,图中所统计的起始年份的人口总数约为 A40万 B2000万 C200万 D2340万17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 A陕西的大学生毕业后由西安去上海工作 B中国的学者到美国去进行学术访问C华裔科学家回国探亲 D节假日到外地休假18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一个地区的资源状况B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水平C居民的膳食结构D以社会的生活习惯与习俗等19下列现象中,对中西部剩余农业劳动力而言,属于人口迁移拉力的是 A东部地区气候优越,降水丰富B到东部大城市找工作收入多C东西部语言差异大,日常生活的交流隔阂多D政府政策不妨碍农民跨省界各工经商图7下图中的两图分别两个国家的人口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20下列有关两个国家人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国家的老龄人口男性比女性多 B国就业压力大C国社会养老负担重 D两个国家人口增长类型不同21这两国家最有可能是 A俄罗斯印度 B德国日本 C肯尼亚法国 D英国巴西读人口变动示意图,回答2223题。22如果图中ad表示不同的国家,则下面几组排列中,最有可能的是 A沙特阿拉伯、加拿大、德国、埃塞俄比亚B中国、埃及、巴西、新西兰C美国、日本、丹麦、加拿大D印度、尼日利亚、南非、英国23如果图中各点表示人口变化,符合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变化规律的是Aa中国的上海 Bb美国的华盛顿Cd埃及的开罗 De法国的巴黎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2425题。1982年1990年200年总人口(万人)35167701014岁(%)35.2714.638.51564岁(%)58.3683.1590.3965岁及以上(%)6.372.221.1124.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25.该城市是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题:26金融危机、总统大选,美国又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19002008年)材料二 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19002008年)材料三 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四 美国人口构成情况(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特点。(8分)材料五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农业经济不景气,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进入城市寻找职业。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黄河下游广大地区连年遭灾,大批中原饥民为谋生计,冒着被惩罚的危险,背井离乡“闯”入到人烟稀少,土壤肥沃的东北地区,史称“闯关东”。(2)依据材料五,从环境人口容量分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和中国华北都出现大批人口向该国东北迁移的原因。(8分)27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18分)材料一: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现在,人们谈及我国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时,多与改革开放相联系。其实,“人口红利”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的正面效应。按照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人口红利可依次分为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的三个不同阶段。在第二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这种潜在贡献就是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期,是指这种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的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材料二:甲图“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和乙图“人口年龄结构变化”(1)据图可知,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2分)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2)处于“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结构特征最佳阶段应该是 。(2分)(3)简述人口红利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并指出“人口红利”期容易出现的社会问题。(6分)(4)每个国家在经历人口红利时代后,必然遭受相应的人口老龄化之苦。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图示,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段在 。(2分)(5)据预计,2010年至2040年将是中国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也将是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你认为该如何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6分)28。分析甲、乙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6分)(1)甲、乙两国中,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是 国,理由是 。(4分)(2)甲、乙两国中,近年来人口净增数量较大的是 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 国;具有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特点的是 国。(6分)(3)两国针对面临的人口问题应分别采取怎样的人口政策?(6分)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CDAABBABADA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DBDBAABACADDB二、综合题:(50分)26(共16分)(1)(8分)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总量较大;美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长;美国人口密度较小,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美国为典型移民国家,人种复杂多样。(2)(8分)自然资源和科技水平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19世纪末,美国南方的小农经济转变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使劳动力容量下降。而东北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资源配置效率高,人口潜在容量大。因而吸引大批南部人口迁入东北。华北地区地少人多,加上清末民初连年遭灾,使华北的环境人口容量下降。而东北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环境人口容量大。因而吸引大批中原人口迁入东北。27(共18分)(1)B(2分)(2)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2分)(3)积极意义: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