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当代戏剧1990-2013 (课程提要).doc_第1页
英国当代戏剧1990-2013 (课程提要).doc_第2页
英国当代戏剧1990-2013 (课程提要).doc_第3页
英国当代戏剧1990-2013 (课程提要).doc_第4页
英国当代戏剧1990-2013 (课程提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国当代戏剧1990-2013 (课程提要)胡开奇教授上戏研究生院 2013年3月第一讲 A 英国当代戏剧的总体格局国家剧院:皇家国家剧院和皇家莎士比亚剧院(以及地区轮演剧目剧院) 商业戏剧(以伦敦西区为主) 实验戏剧(边缘戏剧) 不同于美国的格局:国家剧院的设立和相应的国家资金资助体制的运行 1980年代总资助达2250万英镑 1990年代保守党政府削减戏剧资助造成严肃戏剧和实验戏剧的困难 2001年工党政府大幅提高戏剧资助激发了英国戏剧新的活力。英国戏剧在二十余年起伏中继续前行 严肃戏剧不断出现有深度有震撼力的新作与新人 品特晚会时光(1991)灰烬(1996) 邦德在内陆海(1996) 斯托帕阿卡狄亚(1993)和乌托邦彼岸(2002) 邱琪尔远方(2000)和爱情与信息(2012) 弗雷恩哥本哈根(1998)和民主(2003)尼尔逊审查者(1997) 雷文希尔购物与性交(1996) 凯恩摧毁(1995)和4.48精神崩溃(1999) 马勃深情(1997) 本尼特历史系男生(2006) 麦克多纳丽南山的美人(1997)和枕头人(2004)等等。英国著名导演彼得.布鲁克和彼得.霍尔的重要导演作品 布鲁克西服(森巴,1999)、远方(邱琪尔,2002)和卡氏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2004)等 霍尔威尼斯商人(1990)理想丈夫(王尔德,1996)卖花女(肖伯纳,2009)。B 剧作家与作品:品特/邦德/斯托帕 品特自九十年代起进入政治讽刺剧创作阶段 晚会时光(1991)、月光(1993)、灰烬(1996)、庆典(2000) 2005年瑞典皇家文学院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戏剧揭露了日常琐碎语言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封闭的房间。” 晚期剧作篇幅逐渐简短,更为政治化,象某种寓言;同时,作品开始具有明显的左派倾向,对充斥世界的不公正境况进行了严厉抨击,其激进言行也常见于英国媒体 戏剧风格从荒诞派向政治戏剧过渡。邦德在九十年代初写了奥利的监狱和星期二和咖啡 随之他秉持现代戏剧理论而致力于教育剧场的写作 与英国伯明翰Big Brum教育剧团合作 致力于为年轻人写作:人类是戏剧化的物种,戏剧化是人类自我认识和认识社会的唯一途径 将其戏剧方法和表导演的方法运用到教育剧场中去:不断发展其“场景”理论 代表作为在内陆海 (1995), 十一件背心(1997)我一无所有(2000)平衡之举(2003)地室(2005)一扇窗(2009)等 与法国巴黎La Colline国家剧院剧院合作 1994年阿维农戏剧节上演战争戏剧 1997-2010间的重要剧作为咖啡 21世纪的罪恶我一无所有。斯托帕的剧作以喜剧为主,其作品糅杂了政治、哲学、荒诞和深刻反思等因素 作品涉及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诸方面的主题 历史和文学人物常出现于剧作中:乔伊斯、列宁、赫尔岑、马克思、巴枯宁、普希金等 九十年代后他写了阿卡狄亚(1993)印度之墨(1995)、爱的创造(1997)乌托邦彼岸(2002)、摇滚乐(2006)、 战争法则(2010) 斯托帕剧作思想与娱乐并重 在荒诞闹剧和浪漫情事中蕴藏着人生的悲凉况味 以王尔德式的玩世不恭来表达真诚和严肃 其巧智、深厚、华彩及魔幻多变的戏剧手段丰富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戏剧时代。斯托帕数年钻研俄国思想家和往事与随想等一系列俄罗斯思想史著作与史料后创作乌托邦彼岸 该剧三部曲的第一部为远航(voyage)第二部为遇难(shipwreck)、第三部位解救(salvage) 剧长九小时,七十多个角色 包括十九世纪中叶巴枯宁、赫尔岑、屠格涅夫、别林斯基、奥加列夫、斯坦科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俄罗斯思想文化精英以及普希金、马克思、乔治.桑、瓦格纳 呈现了十九世纪激荡在俄罗斯乃至整个欧洲上空的革命风云 从1833年1868年,莫斯科、巴黎、德累斯顿、尼斯、伦敦、日内瓦等名城相继展现 剧作通过纷繁的场景、人物、对话、独白展示了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思想的发展 世界近现代史上两大革命的重要衔接 既追溯至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和一八二五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又已预见到二十世纪的俄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C. 观摩与思考 观摩东京版乌托邦彼岸三部曲远航、遇难、解救。 思考题:1)品特早期的威胁戏剧与现代人生存境遇的关系与意义。 2)试谈斯托帕乌托邦彼岸一剧中历史人物的呈现与戏剧风格。第二讲A 剧作家与作品:邱琪尔/弗雷恩/韦滕贝克卡莉尔. 邱琪尔一九三八年九月出生于伦敦,大学时代开始戏剧写作,1972年成为英国皇家国家剧院第一位女性专任剧作家 。自七十年代以来,她一系列优秀剧作奠定了她英国当代最杰出的女剧作家的地位。其作品深受布莱希特、品特和马梅特的影响,作品主题集中于剖析人们在文化、阶层、贫穷、性歧视及自我局限的束缚中的奋力挣扎;她大都以她笔下女性人物的生存状态来寄托她对当代社会及人类现状的深切关怀。她不断探索新的戏剧表现形式而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1990年代后作品:疯狂森林(1990)、攻击者(1994)、蓝心(1997)、远方(2000)、一个号码(2002)、一个梦的戏剧(2005)、借酒敢说我爱你?(2006)、七个犹太孩子 一部关于加沙的剧(2009)爱与信息(2012)等。剧作讨论:高职女士、远方迈克.弗雷恩一九三三年九月出生于伦敦郊区,一九五七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伦理学专业。 大学期间开始了写作生涯,曾屡获文学大奖。弗雷恩早年的戏剧创作生涯却颇为坎坷。早期剧作我俩( 1970)相当失败,遭到了评论界无情地抨击,曾在大街上遭观众吐口水,唾骂。他的字母顺序(1975) 获评论界齐声喝彩,赢得当年英国戏剧晚会最佳喜剧奖。又写了云(1977)、驴年(1976 )、立与破(1980)、幕后喧嚣(1982)、施主(1984)。九十年代后戏剧作品:瞧看戏(1990)观众(1991)哥本哈根(1998)、 民主(2003)来世(2008)同他的小说散文一样,他的剧作也屡获各项戏剧大奖。剧作讨论:哥本哈根、民主 汀布莱克.韦滕贝克一九五一出生于纽约,童年便跟随父母移居国外,自小体验到民族特性与文化错位的复杂情感,这种文化断裂和流放情怀的主题渗透了她日后的戏剧作品。二十世纪80年代后移居伦敦,创作了多部闻名于世的优秀剧作,成为英国皇家宫廷剧院的驻院作家。首演1988年的美好家国一剧为她赢得极高的声誉。1989年的夜莺之爱也成为世界各国长演不衰的经典之作。其他重要剧作还有突破(1980)、新构造(1981)、玛丽.特拉佛斯的美德(1985)、田间飞落三只鸟(1992)、破晓(1995)、达尔文之后(1998)、可信的证人(2001)、伽利略的女儿(2004)、 神的干涉 (2006)阿登市(2008)线条(2009)我们的埃阿斯(2011)。同时她还是世界著名的剧作翻译家;她翻译了一系列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皮兰德龙等戏剧大师的作品。剧作讨论:夜莺之爱、线条B 观摩与思考:观摩美国PBS和英国BBC联合制作版弗雷恩哥本哈根, 思考题:1)邱琪尔远方对当下人类社会的现状与走向的隐喻与反思。 2)哥本哈根的哲理命题及对战争与科学的人性关怀。 3)古代神话夜莺之爱为现代社会所提供的隐喻与警示。 第三讲A. 剧作家与作品:凯恩/尼尔逊/雷文希尔萨拉.凯恩一九七一年二月出生于英国爱塞克斯郡。布里斯托尔大学戏剧系毕业,巴克戏剧的狂热崇拜者,巴克作品的悲观与宿命深深地影响了凯恩的人生与创作。后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编剧硕士,师从戴维. 爱德加。期间她秘密开始创作摧毁,一部赤裸地表现暴力迫害及受害者双方心理体验的剧作。凯恩在其短暂一生中留下了,摧毁(1995)、菲德拉的爱(1996)、清洗(1998)、渴求 (1998)和4.48 精神崩溃(1999)这五部剧作。一九九五年,摧毁在伦敦皇家剧院上演,振聋发聩,舆论大晔。菲德拉的爱取材于塞内加血亲乱伦的经典故事,凯恩塑造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希波利特斯。清洗 描述了一所集中营内爱情,死亡及毒瘾。剧作渴求更象是一部诗剧,取材自T.S.爱略特的荒原 和圣经,四个人物,两对平行交谈,坐在一排转椅上讨论爱情,暴力和死亡 。4.48精神崩溃是一部充满诗意的狂剧,揉合了奔放的抒情,惊心的舞台形象和冷嘲式的幽默,将主体极致的生活体验表现得淋漓尽致。 凯恩的作品标志着英国新生代戏剧家“直面” 戏剧 (In Yer-Face Theatre) 浪潮的兴起。直面戏剧作家的作品赤裸裸地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崩溃、毒瘾、血腥暴力、 性虐待、战争恐怖和种族屠杀等,他们试图以人类世界血腥可怖的真实场景来揭示新的社会现实,以极端的道德勇气来呼唤人们的良知 。 剧作讨论:摧毁、4.48精神崩溃 安东尼.尼尔逊1967年出生于爱丁堡,苏格兰剧作家兼导演,“直面”戏剧代表作家。威尔士音乐戏剧学院完成学业后参加爱丁堡BBC青年剧作家大赛,创作国王的玫瑰之色彩(1988),随之我的美人之福(1990)。 出于对“极端戏剧”的追求,尼尔逊在迁居伦敦前完成了一系列剧作,他为爱丁堡戏剧节写了关于连续杀手正常一剧;这部探索人类心理阴暗面的的剧作于一九九一年八月上演并获奖;该剧暴露及探究性暴力及其社会根源,揭示和刻划了人们心底潜藏的谋杀心理。正常在演出中表明舞台所呈现的恐怖能够跨越演员与观众之间的界限。他的另一部刻划现代社会中性与暴力的名作穿透者1994年一月上演于伦敦皇家宫廷剧院。后迁居伦敦。他经常自编自导,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他独特的小剧场实验戏剧的风格。他的戏剧观众不能仅在台下观剧与思考,还须投身于舞台上的情感世界。这种实验戏剧的探索形成了英国九十年代直面戏剧的美学主体。他不是一位纯粹的政治剧剧作家,但其作品却始终尖锐地拷问并关注着社会正义。尼尔逊剧作:我的美人之福、正常(1991)、穿透(1993)、家庭之年(1995)、遗传(1995)、圣诞前夜(1995)、吸尘器袋(1996)、审查者(1997)、缝合(2002)、善意谎言(2002)、 爱德华. 甘特(2002)、扭曲(2003)、神奇的离异世界(2004)、现实主义(2006)、废墟中的上帝(2007)、 迁居(2008)、降神会(2009)圣诞老人!(2010)、奥森.威尔斯在豆地(2010)六十六(2011)等。尼尔逊的剧作上演于英国皇家宫廷剧院等世界各大剧院与戏剧节。1997年,他的著名剧作审查者获得了英国实验戏剧多项大奖。2002年,缝合又为他赢得提名伦敦戏剧晚会剧作家新秀奖。剧作讨论审查者马克.雷文希尔出生于1966年,英国著名剧作家,演员和专栏作家,布利斯托尔大学戏剧系毕业,其重要代表作为 购物与性交(1996)清晰照片(1999)克莱普大妈的妓院(2001)等等。他是卫报艺术版的专栏作者,伦敦王首剧院的副总监。他同凯恩、尼尔逊被公认为直面戏剧的代表作家。他还有福斯特已死(1997)手包(1998)手术等二十余部剧作。他指出當下英國人對政治的不滿常訴諸劇場。英國劇場历来是國民生活的重要部分,關係密切。 他深信未來的作品將會更直接抨擊社會,更多地反映政治現狀。英国社会累積着強烈的不滿情緒,未來將需要更直接、更新的藝術與戲劇形式,以表達當代的社會與政治現状。剧作讨论:购物与性交、克莱普大妈的妓院。B 观摩与思考: 观摩:1. 萨拉. 凯恩4.48精神崩溃(上戏熊源伟戏剧工作室制作,2012)2. 安东尼.尼尔逊审查者(南锣鼓巷戏剧节,蓬蒿剧场,2008)思考题:1. 试分析凯恩从摧毁到4.48 精神崩溃的思想与心理历程。2. 审查者中“没有审查制度,将没有象征,没有隐喻,没有戒律”这一观点的哲理含义。 第四讲A剧作家与作品:麦克多纳/马勃/ 奥利弗奖和晚报奖戏剧 马丁. 麦克多纳1970年出生于伦敦南部坎伯维尔的一个爱尔兰家庭,青年时代开始写小说、电视和电影剧本。在马梅特北美水牛影响下,他决定将其小说改为戏剧。1996年三月,他的丽南山的美人由英国皇家国家剧院首演于伦敦,连获英国戏剧评论圈剧作家新秀奖、百老汇托尼奖等多项大奖。2003年,其枕头人在伦敦、纽约与世界各地的演出引起了更大的轰动。该剧说的是一个作家由于其小说引起了儿童虐杀案而被审讯与处决的故事。 枕头人获得了2004年英国奥利弗最佳戏剧奖和2005年美国戏剧评论圈最佳戏剧奖。枕头人和他此前的荒凉的西部、伊尼什莫尔岛的上尉三剧在百老汇均获得托尼最佳戏剧奖提名。 其作品包括著名黑色喜剧三部曲系列“丽南山三部曲”:丽南山的美人(The Beauty Queen of Leenane, 1996)、康尼马拉的骷髅(A Skull in Connemara,1997)、荒漠的西部(Lonesome West,1997);“阿伦岛三部曲”则包括伊尼什曼岛的瘸子(The Cripple of Inishmaan,1996) 伊尼什莫尔岛的上尉(The Lieutenant of Inishmore,2001) 伊尼什尔岛的女鬼(The Banshees of Inisheer)。 2010年他的首部以美国为背景的黑色喜剧斯波坎的断手人(A Behanding in Spokane)首演于纽约百老汇。他同萨拉. 凯恩一样,是今日英国“直面戏剧”的代表作家之一。辛格作品中的象征与黑色幽默,品特和马梅特的现代戏剧,英国电视喜剧,再加上粗犷的爱尔兰方言,形成了麦克多纳反讽的黑色喜剧风格。剧作讨论 枕头人丽南山的美人帕特里克.马勃一九六四年出生于一个英国中产阶级的犹太家庭,在英国温布尔顿长大,就读于牛津大学英文专业。与其他剧作家不同的是他在广播剧与电视剧编导上获得了成功之后开始了他的戏剧创作 。马勃也是英国当代直面戏剧的代表作家。他的主要作品为先锋派喜剧,揭示当代社会赤裸裸的性、暴力、堕落的城市文化。他刻意探求当代生活情感的本质以及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来政治及文化变迁下的生活形态。他的早期戏剧作品为商人的选择(1995)和朱丽小姐之后(1995)。他的偷心(Closer,1997)无疑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直面世纪末男女两性关系的最重要最成功的作品。该剧在伦敦和纽约热演后,连获伦敦和纽约的一系列戏剧大奖;其剧作还包括霍华德.凯兹(2001)音乐家们(2004)唐璜在苏荷区(2006)等。剧作讨论:偷心(Closer)B英国国家剧院(英国皇家国家剧院)和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院这一时期的重要制作和演出。奥利弗奖最佳新剧 :(部分)1993: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John Guare 1994: Arcadia Tom Stoppard1995: Broken Glass Arthur Miller 1998: Closer Patrick Marber1999: The Weir Conor McPherson 2001: Blue/Orange Joe Penhall2002: Jitney August Wilson 2004: The Pillowman Martin McDonagh2005: The History Boys Alan Bennett 2007: Blackbird David Harro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