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单亲家庭:态势、问题与对策.doc_第1页
20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单亲家庭:态势、问题与对策.doc_第2页
20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单亲家庭:态势、问题与对策.doc_第3页
20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单亲家庭:态势、问题与对策.doc_第4页
20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单亲家庭:态势、问题与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描述:20世纪下半叶,英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相应地呈现出新的态势,单亲家庭的迅猛发展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其中单亲母亲家庭的增长更为 迅速,离婚和未婚单亲家庭成为单亲家庭的主体。与双亲家庭.摘要:20世纪下半叶,英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相应地呈现出新的态势,单亲家庭的迅猛发展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其中单亲母亲家庭的增长更为 迅速,离婚和未婚单亲家庭成为单亲家庭的主体。与双亲家庭相比,单亲家庭面临着收入低、住房紧缺、就业困难、精神压力大等问题。为此,英国政府不断完善社 会政策予以应对。20世纪下半叶,英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在人口结构方面,离婚率持续增长,结婚率则持续下降,同居逐渐取代婚姻成为英国人主要的伴侣关 系。在经济结构方面,第三产业“无论是从产值还是从就业人数而言,其重要性都明显增加”,改变了就业市场中男性的传统优势,女性参与就业的人 数越来越多。其总劳动人数由二战前约509万,上升到1977年约984万。在道德观念方面,性解放思潮泛滥,性行为日益低龄化。在此背景 下,英国家庭也发生了剧烈变迁,其中单亲家庭的增长成为当代英国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本文拟对20世纪下半叶英国单亲家庭的变化趋势、面临的问题及其应 对政策进行初步的探索,以加深对当代英国社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并为我国家庭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一、基本态势(一)总量迅速增长在英国,早在19世纪就有大量的单亲家庭存在。不过,直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单亲家(single parent family)古已有之,然而单亲家庭概念的提出,却产生于欧美国家对当代婚姻现实状况的考察。英国统计局对单亲家庭的定义为:只有母亲(或父亲)与16 岁以下(或19岁以下并正接受全日制教育)的未婚子女居住在一起且没有配偶或同居伴侣的家庭。庭的增长速度都比较缓慢。自60年代末开始,单亲家庭增长变 得越来越快,这既反映在绝对数量上的迅猛增加,也反映在其所占比重的快速上升。从数量上看,根据英国统计局(ONS)的估算,单亲家庭由1971年的57 万,增长到了1991年的130万,到1996年已达到160万。从比重上看,1972年单亲家庭仅占英国所有受供养子女(dependent children)家庭的8%。到80年代初,这一数字上升到13.7%,1988年达到16%,1991年,单亲家庭 所占比重已经达到了19%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英国单亲家庭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此前的历史时期,在短短约30年的时间里增长了3倍以上。(二)单亲母亲家庭增长迅速,单亲父亲家庭相对保持稳定20世纪下半叶英国单亲家庭的迅速增长主要源于单亲母亲家庭的增长。1971年,总共57万单亲家庭中,约50万是单亲母亲家庭。到1976年,单亲母亲家庭的数量为66万,1984年达到85.5万。而同一时期,单亲父亲家庭的数量却相对保持稳定。1971年英国约有 7万个单亲父亲家庭,到1984年只增长到8.5万。英国单亲母亲家庭与单亲父亲家庭的这种变化通过比重体现出来:在1971-1996年这20 多年的时间里,英国全部受供养子女家庭中,单亲母亲家庭的比重由7%上升为20%。而单亲父亲家庭的比重则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见表 1)。在所有单亲家庭的比重中,单亲父亲家庭由1971年的12%下降到了1984年的9%,而单亲母亲家庭的比重则上升到91%。(三)离婚和未婚单亲家庭成为主体单亲家庭主要由丧偶家庭(widowed)、离婚家庭(divorced)、分居家庭(separated)和未婚家庭(single)所构 成。二战前的英国,离婚仍然是一件昂贵且费时的事情,因此离婚单亲家庭的数量少。同时“婚前贞洁是女性的美德,也是好女孩的标准,好女孩的声誉取决于她们 抵制性诱惑的能力”,故而未婚单亲家庭十分罕见。二战后,人们的婚姻观念、性观念以及两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婚姻法随之进行了根本性变革有关 英国离婚法的变化可参见傅新球:英国离婚法的演变,世界历史2003年第2期,第62-69页。,使得单亲家庭的构成发生新的变化:首先是丧偶单 亲家庭不断减少。二战后英国人口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寡妇和鳏夫的数量随之越来越少。例如,在196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45岁以下寡妇的数量为 7.7万人,而到1971年已经下降到了6.2万人。在70年代初时,丧偶家庭仍是单亲家庭中的第二大群体,比重约为22%;但到80年代时 却已经成为最小的群体,其比重只占13%,到90年代时仅占全部单亲家庭的5%,成为英国单亲家庭中的最小群体。丧偶家庭不断减少的同时,离 婚和分居单亲家庭显著增多,并逐渐成为英国单亲家庭的主体。尤其是1969年离婚改革法的颁布与实施,离婚数量剧增,越来越多的英国家庭因离婚或分居 而破裂。1971年,离婚和分居家庭占到整个英国单亲家庭的51%,到1984年,这一比例上升为58%。进入80年代中期后,英国单亲家庭的构成呈现出新趋势:未婚单亲家庭逐渐增多。这一方面是由于离婚现象减少,因而离婚单亲家庭的增长也开始放 缓。1981年子女在16岁以下的英国离婚夫妇数量为87 000,子女数量为159 000;到1991年时这两项数字仅增加到88 000和161 000。另一方面,同居现象越来越普遍。据1996年英国综合住户统计调查(General Household Survey)的数据显示,在所有未婚女性中,同居的比例为25%,而同居的破裂率是婚姻的3-4倍,所以因同居关系破裂而产生的未婚单亲家庭 越来越多,比重也越来越大,其在全部单亲家庭中的比重,由1971年的16%上升到1984年的21%。到1993年,单亲家庭的构成已变为: 离婚家庭占60%,未婚占33%,丧偶家庭仅占7%。 二、存在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前,除丧偶家庭外,“单亲家庭”往往不为政府所承认,社会也普遍认为“单亲家庭”是一种社会问题,通常使用“破裂家庭” (broken family)、“未婚妈妈”(unmarried mothers)或者“无父家庭”(fatherless family)等带有明显“特殊含义”的词汇来描述这类家庭。这实际上是假定“双亲家庭”才是“完整”的,因而也是更优越的(superior)。这种观 念在50年代尤为盛行,当时社会普遍认为,由两个成年人及其子女所组成的“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才是最好的、最能发挥家庭功能的单位。这些构成了英国社会对于“理想家庭”(ideal family)的标准,没有遵循此标准的其他家庭(除丧偶家庭外)一律被视为“问题的来源”,甚至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问题。因此,在这一时期政府对于 “单亲家庭”一直持不承认的态度,在某些情况下,单亲家庭甚至被“人为”地抹去了。到了70年代。一些社会学者开始反思传统的“核心家庭”的 缺陷,许多人认为两个成年人及其子女构成的“核心家庭”本身并非是“尽善尽美的”,或者说“家庭”本身就存在某些“功能障碍”。这些思想观念变化也直接影 响了对“单亲家庭”的认识“如果传统家庭本身不必然是良性的,那么其它家庭类型也就不必然是恶性的”。在这一背景下,1974年费列报告发表,第一次为“单亲家庭”做出了官方的定义:“一位没有配偶、也未同居的母亲或者父亲,与其16岁以 下或19岁以下接受全天日教育、未婚的、受抚养的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是为单亲家庭(OneParent family)。”这一定义明确说明了“单亲家庭”的特征,不带任何歧视性的描述或评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单亲家庭摆脱了“道德的责 难”,80年代后随着保守主义思想的回潮,传统双亲家庭的价值和重要性再次被人们提及。但过去那种视“单亲家庭”为“洪水猛兽”的时代毕竟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英国单亲家庭数量的剧增,社会舆论开始重视“单亲家庭”的生存状况,关注其本身面临的问题或困境并将之作为制定社会政策的依据。(一)收入低,财力匮乏单亲家庭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收入低,财力匮乏。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家庭收入水平较低。1978年,英国进行的家庭支出调查(the Family Expenditure Survey)显示,当年单亲家庭的年均收入约为2960英镑,比双亲家庭少了2000多英镑。19781985年间单亲家庭平均周收入 由62.68英镑上升到112.81英镑,增长了约80%;而双亲家庭由127.26英镑上升到270.95英镑,增长超过了2倍。到1990年,一个单 亲家庭的平均收入仅相当于一个双亲家庭的37%。同时,低收入的单亲家庭比重仍然相当大。例如,1993年周收入在100英镑以下的比重,双 亲家庭为5%,单亲家庭达46%,未婚母亲家庭最严重,达到60%。第二,收入来源单一。绝大多数的单亲家庭将福利补助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如,1979年单亲母亲家庭以福利补助金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比重 为48%,1981年,这一数字上升到55%。70到90年代,低收入补助金、家庭救济金和儿童津贴这三大福利金已占到单亲家庭总收入的近 2/3。第三,家庭财产较少。首先,单亲家庭现金不充足。1972年,政府对领取福利金的单亲家庭进行了财产调查,结果发现只有13%的单亲家庭有少 量现金财产,仅2%的单亲家庭有充裕的现金。其次,单亲家庭无力购买一些生活家电。1977年,几乎所有的双亲家庭都有冰箱和洗衣机,大约 2/3的拥有电话,3/4的双亲家庭拥有汽车。而在单亲家庭上,这些比重分别仅为:83%、72%、2/5和1/4。表2反映了1979年 英国家庭支出调查中单亲家庭和双亲家庭的消费品财产情况。(二)住房紧缺,居住条件差费列报告写道:仅次于贫困,住房是单亲家庭的最大问题。英国单亲家庭的住房问题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总体来看,在70年代中期之前,单亲家庭的居住问题主要表现为“无家可居”;而这之后,主要是“居住条件差”。二战后,由于不为政府和社会所承认,英国的公房保障制度并未惠及到多数单亲家庭。那些无力拥有住房的单亲家庭大多居住在私人租房之中。 1950年居住在这类房屋的单亲母亲家庭比重约为50%。在1981年的普利茅斯市,单亲家庭拥有完全产权房(owneroccupied) 的比重为28.7%,仅为普通家庭的一半。五六十年代,随着“贫民窟的清拆”(slumclearance)和房价的上涨,单亲家庭获得租房 的难度越来越大,单亲家庭的住房成本越来越高。以人口最集中的伦敦地区为例,1958-1963年这六年间平均房价上涨了60%,1966-1968年三年间租金就上涨了约52%。70年代后,政府改变了住房保障政策,1977年住房法(the Housing Act)出台后,大部分无房单亲家庭得到了保障性住房。然而,他们仍然面临着居住条件差的问题。一方面,地方保障房社区大多集中在城市郊区,商店、学校、 医院等社区设施建设落后,给单亲家庭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由于居住较偏远,以及很难拥有汽车之类的交通工具,单亲家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去工作 或学校的路上。另一方面,很多单亲家庭住房条件较差,经常遇到住房设施不全、居住过于拥挤等情况。例如,1981年在英国普利茅斯市,有9.3%的单亲家 庭的单个房间需居住1人以上,有2.9%的住房设施不全。(三)就业困难,工资低在就业问题上,单亲母亲比单亲父亲显得更加突出。虽然二战后女性的经济地位得到显著提高。但是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单亲母亲的就业率却一直呈下降的趋势,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困难和就业工资低两方面。对单亲母亲而言,在照顾子女成长的同时,又必须兼顾挣钱养家。有社会调查显示,40%的单亲母亲是因为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子女才不得不选择非全日制 工作。因为她们“除却子女放学或放假外,几乎不可能找到全日制工作。”那些为育儿而失业的单亲母亲,也会承受巨大的损失,这包 括收入、工作经验、人际关系等等。有学者估计,在80年代,如果仅以经济损失而论,至少有约13.5万英镑。单亲母亲还面临工资较低的问题。 社会仍将女性就业视为是“次要的”(Secondary),认为女性工资只是一种“锦上添花”,无法取代男性成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1972年,英国女性 的平均日收入仅为男性的58.8%,到1982年也仍然只有69.4%。70年代,单亲母亲的平均周薪仅为17.37英镑。再者, 很多单亲母亲的教育程度比较低,尤其是80年代后,未婚母亲越来越多,她们大多数学历较低、缺乏工作技能和经验,从事的多是半技术或无技术工作,因而获得 的工资收入往往较低。(四)精神压力大,被社会孤立家庭结构的残缺会给子女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80年代的临床心理学研究发现,7-8岁的离婚家庭子女中,多数都会有“被抛弃感”。他们常常为 此悲伤,经常“沉浸在父母和好如初的幻想之中”。一些子女还会在后天成长中,表现出好斗、愤怒、行为退化等问题。其次,长期生活在单亲环境 中,子女可能会变得“早熟”。家长不在时,一些儿童不得不承担起“代理家长”的角色,负责照看年幼的兄弟姐妹,在失去童年快乐的同时,也容易产生自卑内 向、敏感多疑等心理问题。此外,由于较严重的家庭贫困,很多单亲子女时常会受到同学的嘲笑和讥讽,容易产生孤僻和逆反心理,并做出厌学、逃课甚至犯罪等行 为。对于单亲家长而言,生活的艰辛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单亲母亲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未婚母亲有很大的风险成为好的、负责任的已 婚母亲的对立面分居和离异母亲会带着污名,大众会感到遗憾或怀疑。”许多母亲会有强烈的压迫感,而生活的不易又常常加剧烦躁情绪。而单亲 父亲也有这种类似的精神压力。社会常常认为,成为单亲父亲是“怪诞且罕见的”,而有些单亲父亲已经习于成为“街头巷尾的调侃对象”。根据罗 宾森(M.Robinson)的研究:在对英格兰南部92位离婚男士调查后发现,其中32%正忍受着生理疾病的创伤,22%有着不同程度的精神问题。迫于生计和生活,单亲家庭往往缺乏时间、精力和金钱去从事一些社会交往活动,因而在社会中处于比较孤立的状态。一方面,单亲家长忙于育儿、家 务和工作,仅满足幼儿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就需要花费每周约50个小时,因此他们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其他社会活动。在格拉斯哥市,很多单亲母 亲只有在周末才有时间外出,而且还不得不“将去商店、银行、图书馆和办公室等活动压缩到一起以节省时间。”由于长期待在家中照顾子女,有些 单亲家庭的社交圈十分狭窄,人际交往仅限于朋友、家人等。另一方面,单亲家庭没有充足的经济条件。单亲家庭拥有电话和汽车的比例较低,客观上就限制了他们 的社交活动。由于勤俭持家,单亲家庭的娱乐活动往往十分匮乏。如,在70年代末,在下餐馆、饮酒、度假、参与爱好等休闲活动上毫无支出的单亲母亲家庭比重 达到29%。一些单亲家庭在这些娱乐活动上的平均花费仅有0.77英镑,尚不能购买一张电影票。另有17%从未外出旅行过,19%从未订阅报纸。 从某种意义上说,单亲家庭是一座真正的“社会孤岛”。三、相关社会政策随着单亲家庭问题的不断显现,英国政府及社会对单亲家庭给予更多的关注,相关的社会政策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在历届政府不断的努力下,英国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包含收入、税收、法律等各方面的福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为单亲家庭,尤其是单亲母亲家庭提供了政策保障。(一)福利国家初建时的政策探索早在1942年,福利国家的蓝本贝弗里奇报告就认为单亲家长特别是单亲母亲理应纳入到未来的福利保障之中。对此,贝弗里奇建议设 立三种福利金进行补助:临时分居补助、培训津贴和监护补助。他呼吁政府对于分居、离婚家长应当与丧偶家长一视同仁,都应对其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当然这种 “一视同仁”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无过失。“如果一段婚姻由于妻子的过失而结束,那么她无权领取福利补助。”这是英国对单亲家庭福利政策的最早 探索科技核心,但报告中的大部分建议没有为政府所采纳。二战结束后,英国建立起福利国家,宣称“不分经济状况和社会阶层,为全体公民提供最可能好的社会服务”。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方面,丧偶单亲家庭被社会和政府所特殊对待,有些丧偶家庭甚至“从未将自己视为离婚或同居单亲家庭的同类”。另一方 面,非丧偶家庭则一直无法得到官方承认。“在伊普斯维奇市,未婚母亲及其子女从未被当成一个家庭来看待。而在巴金市,只有当单亲母亲40岁以上时,才被单 独作为家庭看待。”因此这一时期单亲家庭拥有的保障非常有限。1948年设立的国民救济金(National Assistance)成为这一时期单亲家庭主要的福利补助,在1950年大约98 000名60岁以下的寡妇、35 000名分居或被遗弃母亲及43 500名“其他母亲人群”(其中大部分是未婚和离婚母亲)领取了这一救济金。其次,单亲家庭甚至被一些福利机构所排斥。如英国许多地方的住房 保障局认为单亲家庭“不值得”保障,因此许多无房的单亲家庭无法获得政府公房。在1954年,只有116个单亲家庭被列入到公房保障名单之中。 此外,政府呼吁和希望单亲家长的亲属和朋友提供帮助。总体来说,在70年代以前,单亲家庭长期为英国官方所忽视,政府更多地将其视为个人问题 对待。(二)费列报告提出后的制度保障60年代末随着单亲家庭问题的不断显现,单亲家庭逐渐得到政府的重视。1969年工党政府任命费列爵士领导一个特别委员会着手调查单亲家庭的经济状 况。该委员会于1974年提交了费列报告(the Finer Report),它是第一份专门针对单亲家庭问题而发表的官方报告,意味着单亲家庭在政策层面上开始成为政府关注的对象。此后,包括收入、税收、住房在内 的相关社会政策不断建立。首先,1970年英国政府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家庭补助金家庭收入补贴(Family Income Supplement,FIS),虽然这是一个面向全体低收入家庭的福利政策,但其主要的对象是单亲家庭。在其实行的第一年里,有近65 000个家庭申领了FIS,其中单亲家庭比重在30%左右,到1974年,这一比重增长到50%以上。其次,政府改革了“最低收入补助金”(Supplementary Benefit,前身即国民救济金)。70年代初政府规定:单亲母亲家庭的最低收入补助金由国家和前夫两方承担,前夫承担1/5,国家承担4/5。单亲母 亲出示地方法庭令状,将抚养费的索取权让渡给最低收入补助金委员会(Supplementary Benefit Commission),国家通过委员会为单亲家庭发放最低收入补助金,委员会通过地方法庭向前夫索取补助金的1/5。该补助金逐渐成为许多单亲家庭最重 要的收入来源。到1974年,已有约43%的单亲母亲领取了“最低收入补助金”,48%的单亲母亲将其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1979年, “最低收入补助金”为单亲家庭提供了平均每周90英镑的收入。再次,1975年英国财政部建立了“附加个人补贴”的减税计划(additional personal allowance),简称APA,对单亲家庭所得税进行了减免与补助。到70年代末为止,约有42.5万名单亲家长接受了APA。此外,1977年环境部与威尔士事务部曾联合发表了名为单亲家庭住房(Housing for oneparent families)的报告,该报告要求地方政府关注单亲家庭的住房紧缺问题。同年议会全票通过了1977年住房法(the Housing Act),该法要求地方公房保障机构必须无条件为无家可居的单亲家庭提供住房保障,从而解决了许多单亲家庭的住房紧缺问题。1978年,单亲家庭获得地方 公房的比例已达到56%以上,到80年代初时这一数字上升到69%。(三)保守党政府的福利改革1979年保守党的撒切尔上台执政后,为削减庞大的公共开支,政府对福利制度进行了改革。保障原则由“普遍性”转变为“选择性”,单亲家庭成为社会保障重点关注的群体。首先,政府提高了社会保障的标准,扩大了领取补助的范围。1980年颁布社会保障法(the Social Security Act),将“最低收入补助金”改为“收入补助金”(Income Support)。一方面,单亲家庭子女的补助由原先的每周2英镑提高到了每周3英镑,相比之下普通家庭子女仅提高了75便士。另一方面,降 低了领取标准,使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获得领取资格。1980年到1993年间,在接受“收入补助金”的人群中,单亲母亲比例由10.2%上升到了 17.4%。1991年时,已有85.2万个单亲母亲家庭和4.3万个单亲父亲家庭领取了这一补助金。此外,这一时期政府的相 关财政支出也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见表 3)其次,英国政府认为责任主体不应限定为政府部门,越来越强调个人以及社会的职责。第一,重视个人的家庭责任。1985和1986年保守党政府 分别发表名为社会保障改革的绿皮书和社会保障改革:行动指南的白皮书,指出未来政策的重点是使个人履行起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