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上柳教学设计一、 教学预想2014江苏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部分节选了安娜 卡列尼娜中的一部分内容,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当时考生作答情况以及最后的得分却是不容乐观的。于是从新一年的学期开始各地涌现了很多节选自名家作品的现代文阅读,例如主教工作玉殇等。于是各地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如火如荼地开展对名家作品的阅读,花费的时间是巨大的,获得的效果是甚微的。所以我想我们能不能以一个名家专题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某一作家及其某一类作品的特点。例如我们可以从熟悉的祁茂顺职业子孙万代三篇小说来了解下汪曾祺小说的共同点。所以我在解析河上柳时,先让学生去关注作家废名,再进行对文本的解读,对人物、情节、主题的把握。二、 关注废名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1925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其后,相继创作有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1932年) 、桥(1926-1937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1947年)(后两部都未完成)以及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若干,且后三者皆有极高的造诣。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将六朝文、唐诗、宋词以及现代派等观念熔于一炉,并加以实践,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三、废名的禅学废名禅学思想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比较明显的两个阶段。从20年代中期受胡适影响开始接触禅宗到30年代初可以视作第一阶段。废名的好友兼同乡程鹤西在回忆他1928 年北大退学后在成达孔德中学任教的情景时说:“在成达时我记得他曾请冯至同志把施耐庵的水浒传序写成一个横幅挂起,这也是我喜欢水浒传序的开始,后来读庾信的诗赋和维摩诘经也是受他的影响”(注:鹤西:怀废名。)。从这里至少可以见出,其时废名是很喜欢维摩诘经的。维摩诘经是由汉魏时期高僧支谦翻译的一部佛教经典,它对于大乘禅学特别是中国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曾起过很重要的作用,它与楞伽经、圆觉经一起有“禅门三经”之称。维摩诘经强调,要达到解脱,关键在于主观修养,净化心地。后来另一位高僧鸠摩罗会重译此经将其思想表述得更其明白:“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废名对维摩诘经的喜爱,恐怕是被其“净心”一论所倾倒。前面提到的水浒传序中“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剪雪,谈笑看吴钩”以及庾信的“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均与“净心”论交相辉映,怪不得为废名所钟爱了。作为黄梅之子,在接近禅学之初废名不可能不接触四祖、五祖之禅学思想,特别是对于废名来说,是先有四祖、五祖才有禅宗的(尽管六祖在黄梅承衣受法,但他旋即到南方讲学,加上六祖系广东人,因此,在黄梅一带,人们更多地是谈论四祖尤其是五祖)。废名曾在许多文章中提到五祖、五祖寺,而五祖弘忍依楞伽经发挥而成的最上乘论正是强调“守本真心”、“守心住境”、“息妄修心”,这一思想与前述维摩诘经“净心”思想是一致的。后来被弘忍大师视为教授并引为上座的弟子神秀所作一偈可视作是对四祖、五祖等楞伽禅观的形象性概括,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总之,此一阶段废名的禅意主要表现为对观心看净,超越世俗的虚静境界的凝视与憧憬。30年代起一直到整个40年代,可以视作废名禅宗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事实上废名思想上的转变在30年代前的二三年早就已开始。1927年冬张作霖解散北大,周作人被辞退,作为学生的废名忿然退学。这一选择使他顿时成为了流浪汉,经常是吃了中饭,晚饭尚无着落。他被迫卜居西山。这时的废名一面继续看书,一面却不得不从“观心看净”的梦中醒来直面现实人生,梦破以后又将在何处找寻自己的心灵归宿?正是带着这样一种思想上的痛苦与“凌乱”,废名于1929年结束了学生生涯,做了北京大学国文系讲师。生活的挫折,对社会的了解的加深,特别是出于讲课的需要,他开始重新大量地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大学阶段废名学的是英文),论语、孟子、老子、庄子都成为他寻找思想扩大认识的依据,再加上这一时期他更加潜心学佛,“转入神秘不可解的一路去了”,这一切,促使了废名思想上的新的变化。废名曾经在他的自传体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谈到莫须有先生的思想:他的道理只要一句话够了,一句话无所不包。这个能“一言以尽之”的道理是什么呢?他说:“心如一棵树,果便是树上结出来的道理,道理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六祖惠能那首著名的偈中的后两句,原偈前面还有两句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从这里可以见出,作为废名自己化身的莫须有先生对于惠能是心有所会了。周作人谈新诗序曾提到废名道法的高超并提及其读书的情况:“随后他又读论语、庄子,以及佛经,特别是佩服涅槃经。”而据曹溪大师别传与王维六祖能禅师碑铭载,惠能在弘忍之前曾有过一段学佛的经历,特别是曾听无尽藏尼诵涅槃经并为之释之,由此而初步形成了自己对佛性问题的见解。惠能在论涅槃经时引入了庄子无物无情无待与忘物忘己忘适的接近般若中道的思想,他把庄子的思想注入自己的血液,化成禅学的有机体而形成了自己融般若与涅槃为一体的非有非无的南宗禅思想体系。废名喜读庄子又佩服涅槃经不正可以视作与惠能禅接近的极好旁证?四、后人对废名的解读一个寂寞的黄梅人丁良卓读过那么多中外作家的经典作品,后来读到汪曾祺老先生的谈风格,汪氏直言其风格受到废名的影响。汪曾祺先生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以前只是感觉到汪 曾祺先生作品深受南朝世说新语的影响,现在突然出来废名这么个人来,我先是吃惊和好奇,接着便是满怀惭愧。原来废名是上个世纪初叶中国文坛的旷世怪 才,京派文学的代表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长篇小说桥及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我从书城买回一本废名的作品, 才发现废名竟是我的湖北同乡,是黄梅人。读过废名的短篇小说柚子、半年、枣、桃园、竹林的故事、菱荡、阿妹,感觉文本确是怪怪的不同寻常,其作品写的几乎都是 乡下的小人物的生活趣事,没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小说的鲜明主旨和思想深度。和汪曾祺的小说一样,废名的小说写得都像散文;与汪氏不同的是,废名的散文又写得 像小说。读到汪氏的受戒、詹大胖子中的汉语文字,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对母语的缱绻之爱,感觉语言被净化了,字里行间诗象疏朗清逸。废名的字句带给我 们的却是浓得化不开的莫名的情愫。当我们奔波在现当代作家的文本之中,深感审美疲劳的时候,读到废名的一段段文字,犹如一个孕妇吃到了心仪的酸李,那种愉 悦感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废名写他熟虑的生活,写生活的欢乐和辛苦、寂寞和沉郁,在这些人物的生活场景里,他灌满自然而然的诗绪。柚子里的柚子、桃园里的王老大和阿 毛、半年中的新婚妻子芹等人物,个个写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没有一丝粉饰。文中的人物哀乐,一草一萼,天然妥帖,真似走进了意蕴其中、韵流弦外之妙 境。这种“天然”既不同于我们感受到的日常现实生活里的事实碎片,也别于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他文中的世界是从他心中自然流淌出的别有洞天的秘密,菱 荡中的人物与天籁之间简直到了相呼应的境地,整个篇章就似天青色的树叶一样纯静天然。我们阅读经验中的故事逻辑在废名的小说中是缺席的,所以,我们读完他的一篇小说,视野的尽头都没有“故事”的影子。无怪乎当时的评论文章说他的小 说:“读者从本书所得的印象,有时像读一首诗,有时像看一幅画,很少觉得是在讲故事。”读他的桥时,读者还可以走进作品里,而读到莫须有先生 传时,就明显感到文字的佶屈聱牙,表现形式和文中人物的思想是那么的隐晦深奥,生涩得难于前行,耐着性子读完一段,有些不知所云了。如此看来,废名确实 是寂寞的,他的文本究竟想说什么或者欲把他的读者引入到哪里去呢?我虽然困惑,但那奇特的字句之间生长的意境却是久久难忘。我因着阅读的惰性,逼近他的文 本已感到太困难了,他的“顾影自怜”(鲁迅评语)难道真像是一座“孤绝的海岛”?停留在合肥,一种想去看看废名的愿望疯狂地催促着我。驱车几百公里,终于来到湖北黄梅他的孤独的坟墓前,没有绿荫匝地的诗意,没有喈喈的鸟叫,也没有晚风悠扬的浅吟或低怨,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就像走进“林茂无鸟声”的虚空里,有的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的闲静和伤感。你生前寂寞,死后也寂寞,但我们还是真切地感受到了你的生命之水在汩汩地流淌。你为了学术上的分歧和朋友熊十力论争得扭打在一处,第二天,又和熊十 力坐在昨天扭打的老地方继续辩论;你在北大跟你的学生上课,直指鲁迅作品之间的优劣这些可贵的学风令现代人汗颜。你在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潜心儒释道 研究,你的小说里充满着静寂的意境,这种特殊的小说美学特征是你留给后人的一座富矿。你把冯文炳这个真名废了,废了名字就叫“废名”,你的名字却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你的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独立的人格将是我们永远崇敬的。你留下来的文字是鲜活的汉文化元素,是留给岁月的珍贵遗言。在历史的无限的河流里,你永远也不会寂寞的。五、解读河上柳河上柳废名陈老爹向来是最热闹没有的,逢着人便从盘古说到如今,然而这半年,老是蹲在柳树脚下,朝对面的青山望,仿佛船家探望天气一般。问他,“老爹,不舒服了吧?”他又连忙点头,笑着对你打招呼。这原因很容易明白,就是,衙门口的禁令,连木头戏也在禁止之列了,他老爹再没有法子赚钱买酒,而酒店里的陈欠,又一天一天的催。清早起来,太阳仿佛是一盏红灯,射到桥这边一棵围抱不住的杨柳,同时惹得你看见的,是“东方朔日暖”“柳下惠风和”退了色的红纸上的十个大字这就是陈老爹的茅棚。这红纸自然是一年一换了;而那字,当年亏了卖存联的王茂才特地替老爹选定老爹得意极了,于照例四十文大钱加成一条绳串,另外还同上“会贤馆”,席上则茂才公满口的“古之贤人也”。陈老爹也想到典卖他全副的彩衣同锣鼓,免得酒店的小家伙来捣麻烦,然而天下终当有太平之日老爹又哼哼的踱出茅棚了。 “真正反变!连木头戏”太阳正射屋顶,水上柳荫,随波荡漾。初夏天气,河清而浅,老爹直看到沙里去了,但看不出什么来,然而这才听见鸦鹊噪了,树枝倒映,一层层分外浓深。老爹用了平素的声调昂头唱: “八十三岁遇” 劲太大了,本是蹲着的,跌坐下去,而刚才的心事同声音一路斩截的失掉了。那鸦鹊正笔直的瞥见,绿叶育天,使得眉毛不住的起皱,渐渐的不能耐了,拱着腰,双手抱定膝头。 “三天没有酒,我要斫掉我的杨柳” 说到这里,老爹又昂一昂头: “不,你跟我活到九十九,箱子里我还有木头。” 接着是平常的夏午,除了潺潺水流,都消灭在老爹的一双闭眼。 老爹的心里渐渐又滋长起杨柳来了,然而并非是这屏着声息蓬蓬立在上面蔽荫老爹的杨柳到现在有了许多许多的岁月。漆黑的夜里,老爹背着锣鼓回来,一走一窜的唱: 驼子妈妈不等我上床了,桥头上一柱灯笼,驼子妈妈给我照亮了。 灯笼就挂在柳树上,是老爹有一回险些跌到桥底下去了,驼子妈妈乃于逢朔的这趟生意,早办一枝烛,忖着时分,点起来朝枝头上挂。 从此老爹更尽量的喝,驼子妈妈手植的杨柳,也不再只是受怨这以前,一月两遭生意,缺欠不得,否则是黑老鸹清早不该叫,“不是你的杨柳,老鸹哪里会来呢?” 杨柳一年茂盛一年那灯笼,老爹不是常说,可怜的妈妈最后还要嘱咐,带去而又记得点回吗? 清明时节,家家插柳,住在镇上的,傍晚都走来攀折,老爹坐在门槛: “密叶就好,不伤那大” 人散夜静,老爹自己也折一枝下来,明天早起,把桌子抹得干净,一枝劈成两份,挨着妈妈的灵屋放。 老鸹自然时常有的,但生意十分顺遂,木锁却被人偷开了几次不消说是归家晚了。 最使得老爹伤心的,要算那回的大水。 梅雨连绵,河水快要平岸,老爹正在灶里烧柴,远远沙岸倒坍,不觉抬起头来,张耳细听,只听得吼吼的是水声,但又疑心耳朵在作怪;雨住的当儿,踏着木屐,沿茅棚周围四看沙地被雨打得紧结,柳根凸出,甚是分明,一直盘到岸石的缝里去了。 “还是妈妈想得” 老爹伸一伸腰,环抱着臂,而眼睛,同天云低处的青山一样,浸在霭里了。 这晚比平常更难熟睡,愈到中夜,愈是清醒,清醒得害怕了!坝上警锣响屋背后脚步声 “陈老爹!赶快!快!” 地保敲门。 第二天,老爹住在祠堂。土坡企眺,一片汪洋,绿茸茸的好像一丛芦草,老爹知道是柳叶:“我的”“老爹!好睡呵?今天呢?老板骂我,说我是混玩一趟!” 下午,老爹从镇上引一个木匠回来。 霹雳一声,杨柳倒了,老爹直望到天上去了,仿佛向来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晴空。而那褪了色的红纸,顿时也鲜明不少。 1925年4月一 解读重点:1、 小说情节2、 “杨柳”的意蕴二 解读过程1、 阅读文章开头及结尾可知:陈老爹为了还债不得已卖了柳树。(摆脱生活窘境,是物质依靠)2、 本是很简单的一个故事,作者怎么会写得那么复杂?如果让你写,你会写哪些内容?(学生思考回答:和柳有关的人事,卖树的复杂矛盾的心里)3、 再读文章,探讨作者的写作内容是否和学生的想法有共同的地方。(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4、 故事情节: 太阳正射屋顶之时,老爹为砍柳树和卖箱子里的木头而踌躇;夏午时分,老爹想起了与柳树有关的人和事。5、 与柳树有关的人和事: 柳是妻子亲手种植 ;妻子曾将灯笼挂在柳树上,为老爹照亮回家的路;老爹用柳枝祭念妻子;(记录两人日常生活,见证两人深厚感情,是老爹精神寄托)柳让老爹度过洪水危难。6、探究杨柳的意蕴 杨柳、茅棚、青山、酒,原是老爹宁静祥和、自足生活的写照,现在杨柳的倒地,意味着这种生活的消逝。7、探讨老人形象 8、相关文章 从河上柳看废名寂寞的人生情怀杨亚林(湖北黄冈师范学院副教授)河上柳这篇小说也许最能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了。我们不难看出陈老爹那“东方朔日暖,柳下惠风和”的对联描绘出老爹往日那带有古风的宁静生活,这是末被现代文明和西方文明侵蚀的自足的乡村生活。老爹喝酒、晒太阳、演木头戏;他门前有柳树,对面有青山,屋旁有河有桥有水,门面上贴了红纸写的对联。这好像是一幅亘古不变的带有田园牧歌情调的生活图景。而陈老爹就是一个与古老生活相伴的代表人物,“陈老爹向来是最热闹没有的,逢着人便从盘古说到如今,”他那“东方朔日暖,柳下惠风和”的对联是“王茂才特地替老爹选定,老爹得意极了,于是照例四十文大钱加成一条绳串,另外还同上会贤馆,席上则茂才公满口的古之贤人也。”对联中东方朔、柳下惠在转文的秀才看来是指古代的先贤,而在老爹看来一是表达了对古贤的仰慕之情,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现实情景的真实写照呢?日头从东方升起,言一日之兴;暖日普照,绘老爹内心之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在老爹看来正如在“柳下”享受“惠风和畅”那么自然美妙。陈老爹就是这么生活在他那过去的光景中的。然而老爹的过去已成了褪色的红纸对联。陈老爹的木头戏被禁止演出了,他的生活没有着落,连酒钱也要赊欠了。他只好卖掉心爱的木头戏具,只剩下门前驼子妈妈种下的柳树。小说中河上柳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它一方面是老爹生活破败后唯一的依靠,另一方面它是一种象征,成为那平静美好的古老生活的象征。这柳树浸透了老爹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现在破败生活的伤感。这棵柳树是驼子妈妈为老爹种下的,驼子妈妈在他晚归的时候在柳树上挂上灯笼,给他照明,那时生意很好,可是现在驼子妈也死了,只有老爹孤苦伶仃地活着。老爹时时想到驼子妈妈,在人散夜静时,老爹折下一枝柳树枝,撇成两份,放在驼子妈妈的灵屋,寄托自己无尽的哀思。清明插柳是鄂东古老的风俗,但老爹将一枝柳枝撇成两份放在老伴灵屋,似乎他哀祭的不仅仅是老伴驼子妈妈,还有已被生活弄得狼狈不堪的自己。鄂东风俗有生祭之俗。男女一方死去,下葬时在紧挨死者墓地旁另建一坟,以表达生同栖,死同穴之意。陈老爹此举大约也是此意。更让老爹难以忍受的是,大雨淹没了柳树,老爹只好请人砍掉柳树。老爹在以前有过好日子,在“东方朔日暖”“柳下惠风和”的日子里,他有全副的演木头戏的彩衣和锣鼓,这些行头和门前的柳树曾见证过老爹往日的好日子。现在这些自足的生活景象好像只是作为现在的生活映衬而已,它们作为逝去的过去,反衬出现在的孤苦而悲哀。最后连柳树也要砍了。陈老爹的悲哀可想而知了。所以老爹是有深沉的孤独与悲哀的。他的悲哀和孤独是浸透到他的每一个日子里,这是一种孤苦无告的悲哀。老爹穷困到想典卖全副的彩衣和锣鼓以偿酒账,可他又实在割舍不了他的那些演郭令公、姜太公的木头戏具,箱子里的戏具时时浮现在老爹眼睛里。没酒喝了,他一时想“三天没有酒,我要斫掉我的杨柳”,一时他又自言自语“不,你跟我活到九十九,箱子里头我还有木头”。生活的穷困困扰着他,在卖与不卖的矛盾中展示出内心的苦痛,他的唱就是那无告的感情的抒发,他形影相吊,自己向自己诉说苦闷,没人理会他那内心的痛苦。也许那蓬勃生长的柳树可以懂得自己的心事,它是驼子妈妈的杰作,驼子妈妈生前种下这柳树。老爹把满腹的心事说给柳树听,也就是说给驼子妈妈听,这时柳树就成了驼子妈妈了。老爹已一无所有了,当他把柳树当作倾诉的对象时,说明他已无人可诉说了。他把柳树当作驼子妈妈来寄托哀思,只是因为它是驼子妈妈种下的,驼子妈妈曾利用柳树替他照过路。树能否听得懂老爹的心思,能否把老爹的心事传递给在那一个世界的驼子妈妈,老爹不知道,但他只能这样。当陈老爹由自己向自己诉说转向对树倾诉,他的孤独与悲哀又深了一层。柳树成了老爹生命的一部分,正如他那些木头戏道具一样,可是连唯一可直通老爹心灵深处的树,在大雨中也不得不砍掉。小说写道:“霹雳一声,杨柳倒了老爹直望到天上去了,仿佛向来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青空。而褪了色的红纸,顿时也鲜明了不少。”柳树被砍倒,引起了老爹视觉上空间的变化,从而导致感觉的变化,原先由树充斥的空间,现在一下子敞亮了,这种新鲜、奇异、陌生的感觉反衬得老爹心里无比的空虚,也表明了那“东方朔日暖,柳下惠风和”的带古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柳树在小说中成为重要的意象,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既有“东方朔日暖,柳下惠风和”的过去,又有折柳哀祭的现在,更有大水淹没,柳树被迫砍掉的无奈。废名有意以古典诗词手法写小说,选取意象表达一种意境是他早期小说创作的一贯手法。河上柳中柳树象征的那个温暖古朴的世界,也表达了对正在消失的过去的深深伤悼之情。古典诗词中多有折柳赠别的描写,它取谐音,柳者,留也,颇能表达惜别之情。诗经里面就有“思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句,后人以之为典,柳枝柳叶成了人们表达离别之情的一种信物。古代诗人为此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其中,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杨巨源有一首赋得灞桥柳留辞郑员外郎: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清丝扫路尘。赵孟頫的东城: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韩琮杨柳词写道:枝头纤腰叶斗眉,春来无处不如丝。灞陵原上多离别,少有长条拂地垂。戴叔伦送友人东归也是情有所依,相对无语: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轻烟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案例分析)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二
- 2025年篮球线上考试题及答案
- 航空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A级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模拟题及答案一
- 国企银行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模拟题及详解
- 广西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游戏开发专家面试秘籍与模拟题回顾
- 2025年心理咨询师高级职位竞聘面试指南及模拟题解析
- 2025年药品安全员资格认证考试重点题
- 实心球课件教学课件
- 齐河经济开发区马寨小区安置楼工程临时用电组织设计(5月10日改)
- 220kV变电站土建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第二版)
-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教学指南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试题含答案(全册)
- 机关党建与企业党建共建协议书范本
- 马凡综合征个案护理
- 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课件
- 肉豆蔻丸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药效预测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内科护理学第七版)
- 铁路120型货车空气控制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