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笔记.doc_第1页
专题六笔记.doc_第2页
专题六笔记.doc_第3页
专题六笔记.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期班主任培训专题六(第一讲)尚秀云 主讲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专门法有两部,一部是2006年12月29日第10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修订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另一部是1999年6月28日第9届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通过的并于同年10月1日施行的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高票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门法。该法顺应了社会的迫切需要,反映了人民的呼声,全面体现了党和国家治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立足事前预防的战略思想。该法提出了,为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三原则:一是教育保护的原则,二是从小抓起的原则,三是对不良行为及时预防和矫治的原则。该法规定,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道德、法制教育。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6周岁)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该法还规定,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的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的教育。同时,该法对未成年人的自我防范提出了具体要求: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一、老师应当教育未成年人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二、老师应当教育学生懂得:守法要从遵守学校纪律做起不良行为就是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15、17条的规定,将未成年人常见的不良行为归纳为以下10种:(1)吸烟、酗酒。(2)与品行不良的人交朋友(从未成年人犯罪形态的团伙化看,三人以上共同作案的比例高达90%)。(3)旷课、夜不归宿。(4)携带管制刀具。(5)打架斗殴、辱骂他人。(6)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7)偷窃,故意毁坏财物。(8)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9)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10)进入法律、法规规定的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场所的。三、老师应当教育学生懂得:守法要从培养良好的品行做起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但两者又是有区别的。什么是法律呢?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对人们的约束力表现为外在性和强制性,是一种“他律”。什么是道德呢?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的行为规范,对人们的约束力表现为自觉性和内在性,是一种“自律”。俗话说:“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法律的哨兵。”无数事实证明,良好的道德对于预防违法犯罪具有重要作用。对少年来说,一个具有健康人格、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很少出现犯罪。中学阶段,品行不良的学生走向违法犯罪道路上学生比品行好的学生要大的多。所以少年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和自身良好品行的养成对成年后影响极大。老师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内容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三点是:一是会学习;二是会关心;三是有社会责任感。最后送给大家三句话,不了解学生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不尊重学生的教育,是专制的教育;不信任学生的教育,是错误的教育。让法律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人生的前程对100名在押未成年犯的调查报告新时期班主任培训专题六(第二讲)尚秀云 主讲一、未成年人的概念及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概念: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是否成年既是个体身体发育阶段的生理标志。也是个人是否具有法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性标志。18岁,意味着青春期结束,是人的生理、心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转折点,即未成年与成年的转折点。青春期的定义:一个人成长中有两个断乳期,03岁为生理断乳期;1217岁为青春期,又称为:心理断乳期。青春期还称为人的“第二反抗期”。也是早期教育缺陷补救期。青春期:指个体“性器官功能”发育成熟、性别特征显现时期。发展心理学家将其称为:“能生育后代的生理变化及完成,即为青春期”。青春期的第一个信号身高的明显变化青春期发动的第二个信号“第二性”特征的出现心理变化:独立意识增强常见犯罪动机:出于物质方面的需要违法少年的认识特点学习能力较差对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民法)对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刑法)二、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分析(一)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影响家庭教育的失当和成长环境的不良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些家庭中,经调查,有以下四种有缺陷的家庭类型(在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可能发生家庭类型的转换):1、失和型家庭2、溺爱型家庭3、打骂型家庭4、放任型家庭(二)未成年人犯罪与学校教育1、个别学校教育方式有失偏颇2、个别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三)未成年人犯罪与社会责任1、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缺口较大2、色情、暴力音像制品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3、不良的网络文化、黑网吧等的侵蚀作用依然很大三、我和老师、家长携手挽救失足的孩子(一)挖掘“闪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