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的故事.doc_第1页
温州的故事.doc_第2页
温州的故事.doc_第3页
温州的故事.doc_第4页
温州的故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州的故事温州, 故事温州有许多民间故事,虽然很老土,但小孩们也是很喜欢听的.磨刀磨铰剪 炒肉炒白鲞attach151982/attach磨刀师傅经常翻山越岭,从东方日出忙到夜幕降临,甚至野餐露宿。不过这种服务还是颇受欢迎的,特别是家庭主妇,一听到吆喝声立刻忙着招呼上门,然后把家里的菜刀、柴刀、剪刀、铰刀统统搬出来,让磨刀师傅一一磨个锋利好派用场。因此,有时一户人家就得花去半天的工夫。也有的人家比较客气,若到了用膳时间也会招待磨刀师傅。一日快到中午时光,磨刀师傅正在为一户财主人家一大叠锈迹斑斑的刀具犯难,感到既费时又费力。突然听到隔壁房里有人嚷道:“伙计啊,老爷有吩咐,日昼(指中饭)炒肉炒白鲞招待磨刀师傅。”这时,磨刀师傅的精神马上振作起来,“呼呼呼”地磨得更有劲了,磨出的刀具又白又锋利。因为这“炒肉炒白鲞”是温州人的一道家常名菜,其材料主要为鲜猪肉和黄鱼干搭配相炒。在旧时,像磨刀师傅那样的手艺人难得吃到这类菜肴。这句俗语其意谓:磨刀师傅的生活清贫,作业劳累,由此引申为凡事成功,与人的精神动力至关重要,而人的精神动力也取决于物质基础。随着时代发展,昔日磨刀磨铰剪的行当已经渐渐销声匿迹,但炒肉炒白鲞却仍是温州人招待宾客的一道家常好菜。 江心寺后凤尾鱼江心寺后凤尾鱼相传和宋代的才子王十朋有关。王十朋未中状元时,曾在江心寺中苦读诗书,由于寺中生活清苦,住持法师很心疼王十朋,于是就想弄点荤腥的东西为他补补身子。他看到云房外面放着许多刨花(木工师傅的下脚料)和锯末,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将刨花撒上锯末投入江中,口念咒语,顿时化成满江鱼儿。某一日,王十朋江边吟诗作赋,朗朗书声在江面上流动,忽然,只见江面上荧光闪烁,“哗啦哗啦”之声不绝于耳。原来是成群结队的子鲚(凤尾鱼)浮出水面,聚集在一起听王才子吟诗,只听得如痴如醉、津津有味王十朋见之,觉得好玩,于是拿出一把剪刀,捞起一尾凤尾鱼剪它的尾巴,试试这鱼有没有反应,可是,剪了半天,子鲚们由于过于迷醉诗声,居然被剪开了尾巴也全然不觉所以,江心屿的子鲚和别处的有所不同,尾巴开花分叉,其他地方的子鲚大都尾巴尖而细,老人们都说这是因为被王十朋剪了尾巴的关系。 七月七与“巧人儿”农历七月七(本月22日),在百岛洞头操闽南语的居民中,至今仍有请“七星亭”和吃“巧人儿饼”,以纪念七仙女的习俗。 七星亭,用竹篾结扎彩纸糊贴成亭阁形状,彩笔描绘花卉,亭中贴有七仙女图像,分圆亭(两层或两层以上)、扁亭(单层)两种。巧人儿饼是把按比例的糯米、粳米混合磨成粉,加入糖和食用红色颜料糅合做成饼,再用木刻的印模印出各式人物和动物形状后蒸熟。七夕夜晚,家家户户以七星亭和巧人儿饼及其他果品祭拜七仙女(家中如没有16岁以下孩子的,也可以不请七星亭)。然后焚烧纸亭,分食米饼。关于这一习俗的来历,民间有一段传说。 很早以前,王母娘娘化装成乞丐下凡体察百姓善恶,看到大工地上有人把糯米掺入蛎灰油泥中,用石臼捣合,便上前乞讨。管家骂道:“快滚!这是我家老爷建造坟墓专用的!”挥起长鞭把她赶开。王母娘娘大怒:凡间人如此糟蹋五谷,太可恶了,该严惩!回到天庭禀报,玉皇大帝当即下旨:天降大灾,让这一带五谷不生,六亲不认,出现“人吃人”的惨相。七仙女得知后大惊,也扮乞丐下凡探虚实。她到的是海边,向一摆渡老伯讨吃,老伯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粗糠野菜饼给她。七仙女问:“你们用糯米捣油灰砌坟墓,怎么却用这种东西当吃食?”老伯告诉她:“用糯米建墓的是黑心的财主,这糠菜饼是我这样的穷苦人的救命粮呀!”七仙女拿着糠菜饼返回天庭,王母娘娘这才知道自己错了:凡间人有恶也有善,不能惩罚恶人伤及无辜!可玉皇大帝已发出的旨令又不能更改,怎么办呢?七仙女聪明,说是愿下凡行令。她用米粉制成许多人形的果饼,和六位姐姐一起施舍给百姓。这样,人们吃了米粉做的“人”,度过了灾荒,玉皇大帝的旨令又照着办了,两全其美。人们感念七仙女的灵巧和善举,把这种果饼取名“巧人儿”饼,年年七月七都要制作,供祭拜和品尝;又扎出各式的纸亭子,让七仙女以后再下凡间体察民情时,有个遮风挡雨的歇息地。 洞头县操闽南语居民的先人,300多年前从闽南入迁,由此带来的这种习俗也沿袭了300多年。不知平阳、苍南、玉环诸县操闽南语的居民,是否也有这种习俗?近些年,洞头县发展海岛旅游业,举办“渔家乐”民俗风情旅游节,把巧人儿饼作为特色小吃推出,游人们颇觉新奇,于是便有了一段新编的顺口溜:“海岛小吃真妙,猫耳朵下水煮,巧人儿任你咬”。“猫耳朵”也是洞头特色小吃,是用番薯淀粉包馅做成的甜食,形似猫耳朵,类似汤团。洞头的巧人儿饼,借七仙女的灵气,现在成为外地游客喜爱的海岛特色小吃。 谢公岭和落屐亭东晋时候,雁荡山下住着一个叫朱投雁的大财主。财主肚里无几滴墨水,偏偏要装成斯文。 清时节,永嘉太守谢灵运来游雁荡。消息传来,朱投雁蛮快活,他到城里买了酒菜,亲自到观音洞去请谢太守来做客。哪晓得这谢太守只喜欢游山玩水,不喜欢交结士绅,只爱做诗,不爱做官,朱投雁三番五次来请他,他都谢绝了。 财主碰了一鼻子灰,肚里酸溜溜的,但又不甘心。 谢灵运脚着一双登山木屐,一处一处游览。朱投雁跟在后面,一步不离。谢太守看着雁荡山的奇峰怪石,飞瀑深潭,忍不住吟起诗来。财主赶紧从衣裳兜兜里摸出一块雪白的手巾,整理好笔墨,毕恭毕敬送到谢太守面前讲:请谢太守将吟咏的这首诗题在这里,给鄙人留个纪念!谢灵运哈哈大笑:这手巾嘛,是揩鼻涕擦臭汗的,我的诗怎能和龌龊的东西沾在一起!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老爷,你讲写在哪里才好?!” 写在你的板油皮上。 板油皮上?老爷是讲要记在心上吧。哦,是是是! 到了岭脚,谢灵运看到一块很象猪头的岩,想一想,觉得特别有趣:猪头岩和朱投雁正好同音;这猪头岩的样子和稻桶一样的朱投雁,也相象得不得了。谢灵运借题发挥,吟道:阿谁秽品祭山神,大煞风景人皆憎。雁荡何时除此物,名山胜色添三分。 财主根本不懂得诗的意思,却装作懂的样子讲:恁的好诗,刻在这岩山上,更叫名山生色不少。 走到岭头,朱投雁还是蚂蟥叮住鹭鸶脚,谢太守肚里更加讨厌了,就加快脚步,想快点离开朱投雁,哪晓得扑的一声,右脚的木屐被石头绊了一下,木屐齿碰掉了。谢太守索性赤着一只脚,一脚高一脚低向前走去。 谢大人,等一等,你的木屐掉了!财主捧着那只木屐,上气不接下气地随后赶上来。 谢灵运斜眼扫他一下,厌恶地讲:无耻的东西,还有什么用?抛掉算了!讲歇,又脱落左脚的木屐,啪地一声,甩在财主前面的那块石头上,管自走了。 这一下,朱投雁才有点觉着,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半日讲不出一句话来。 后来,村里人在谢灵运落木屐的岭上建了个石亭,叫做落屐亭;把谢灵运当年走过的那条山岭叫做谢公岭。 灵昆岛的由来太阳神炎帝有个女儿叫女娃。一日,她偷偷划着一只小船到东海游玩。划呀划呀,一下刮起了大风 ,翻滚的波浪好比小山恁,把小船打个仰翻天,女娃淹死了。那条小船随着波浪飘来飘去,飘到了瓯江口,船缆被一块礁石阻挡牢,嵌进了岩缝里,小船飘不走了。年长日久,慢慢变成了船岛。随 着海潮涨涨落落,潮涨船岛高,潮落船岛低。多少年过去了,岛上才有人住。顶伤脑筋的是,这个船岛象是只破漏船,蓄不得水,一落大雨河水就满,三日不落雨,河水就干了。慢说稻田缺水,就连吃的水也成问题,有时只得吃咸水,又苦又涩,大家把这个岛叫淋干岛。 温州永嘉场有个宰猪出身的丁灵昆,从庐山老祖那里学法回来,本领蛮大,平日喜欢帮助穷人,大家都亲热地叫他丁仙伯。 一日,住在淋干岛的一个打鱼人,到永嘉场来看望舅舅,顺便讲起淋干岛的苦楚,恰巧被丁仙伯听到,他十分同情,就到淋干岛去看个明白。 淋干岛上的百姓见丁仙伯来了,又敬茶又递烟筒,都恳求丁仙伯行行好,帮帮忙。丁仙伯捋捋胡须,笑笑说:要我帮忙不难,只是有一条,还要大家出把力哪。有个打鱼人说:整日只同海打交道,有力气也用不上啊!丁仙伯说:用得上,用得上,只要大家齐心肯干,就不怕淋不怕干嘛。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 第二日,红日当空,丁仙伯爬上大罗山顶,施也庐山老祖传授的移山填海法术,要把山脚一个孤零零的球山镇在淋干岛上。一转眼间,只见球山升上半天,向北飞去,不歪不斜,恰恰落在淋干岛上。只因用力太猛,球山被甩做两半,成了两个小山头落地生根,镇住了船岛。从这时候起,这个船岛就固定在永嘉场北面的瓯江口,破漏船也不漏了。 岛上百姓依照丁仙伯的吩咐,男女老少一齐动手,冒着热夏寒冬,开河的开河,掘井的掘井,修堤塘的修堤塘,筑陡门的筑陡门,还栽了许多树,两年工夫,把个淋干岛打扮一新。从此,河满了,水有了,碰到暴雨,陡门一开,百川归大海,原来淋淋干干的船岛变成了鱼米之乡啦! 为了感谢丁灵昆的帮助和指点,岛上的老百姓就把淋干岛改名为灵昆岛。 双莲桥 一千多年前,温州大同巷住着两户小康人家,一户姓李,一户姓张。张家的住房坐西朝东,李家的房子坐东朝西,门对门,窗对窗。张家是父母儿子共三个,李家也是爹娘女儿共三口。张公喜欢下棋,李家爹也爱好对奕,棋迷碰棋迷,走勿歇也讲勿完。 两家大人往来亲密,细儿呢,感情也好。这年,张小郎十三岁,李小缓十二春,两家大人商定结下亲事。到定亲这一日,两个细儿似懂非懂,弄得蛮尴。此后见面,反觉得有点别别扭扭的。 过了三年,发生了场火灾,烧掉半边大同巷,那日东南风很急,坐西朝东的房子叫火神放了火鸦,还好后门是河,张家三口从河上逃得性命。人是脱了险,只是衣食住都有困难。俗语说:贼偷一半,火烧全完。这场火,把个张公烧去了魂,勾去了心,想想忖忖,忧忧闷闷,竟一病不起了。张家自张公过辈,母子两人生活更加艰难了。 再说李家住在张家对门,火烧时也吃了一场虚惊,幸好是东南风帮了忙,只是救火的人踩坏了他家的一些屋椽瓦片,没有动掉家底,也就多次接济张家,真是救急容易救穷难,到了张公归天,李家两老的心冷淡了许多。李婆讨厌这门亲事,借故责怪李爹下棋,还把那副象棋放进镬灶洞里烧掉。 李婆几次要李爹到张家去退亲,李爹想,自己亲口许配的,退婚两字怎么讲得出口。李家不去退,张家不来迎,就恁个拖了三四年。李家夫妻为女儿婚事常常争吵,李小缓看在眼里,愁在心里,眼泪滚落在被窝里。 那一年元宵节,温州城底男女老少,都涌到五马街一带观灯,李小缓也和几个女伴一起去。事有凑巧,龙灯舞过,张小郎先见了小缓,挤到她身边,轻轻叫了一声:小缓。李小缓转过头来一看,原来是张小郎,只见他衣裳单薄,人瘦得只剩把骨,她心一酸,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为避开耳目,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随离开闹市,朝小南门外走去。走到冷僻地方,两人站在桥边的一颗榕树下,李小缓只叫了一声阿郎哥,眼泪就密密流,话讲勿出来了。 张小郎好比乱箭穿心,抱着小缓痛哭。哭了半日,他才抬起头来说:小缓,你阿爸阿妈想退婚,我早有耳闻。只恨我没有钱迎娶,就是你过了门来,我也无法养活呀,看来你我今世夫妻无望,只求来世了。.李小缓哭着说:阿郎哥,今生今世不能成夫妻,但愿我伲死后结鸳鸯。讲停当,就紧紧拥抱着张小郎,冬一声跳落了塘河。 过了几日,张家老母不见儿子走归,只到附近街坊打听,没有胆到李家去问。李家的人只当是小郎带李小缓私奔,找张母吵闹几次。后来李家的人看看生米已经煮成熟饭菜,也不去吵闹了。 到了第二年六月,在那塘河桥边,生出几片荷叶,还开了一株并蒂莲,这是千年难见的奇事。县官的舅老爷晓得后,也赶来看热闹,看着看着,他忽然想出了个好主意。这并蒂莲世上没有几个人见过,若移植作盆景,送到京都御花园,多少能讨点便宜。他就雇了人工,围堰筑堤,车水挖土。 当水车干后,大家惊得叫起来。只见河底有两具尸体,一男一女,互相依偎,面色带活的恁,那并蒂莲就从这对男女的嘴里长出来。这奇闻一传出,轰劝了温州全城,男男女女都涌到塘河边来看。有认识张小郎、李小缓的,就讲了内中的曲折。县官听到后也急忙赶来察看,看过就吩咐地保把这两具尸合葬在一起;又叫人刻了块墓石,放在坟墓前面。 后来,为了纪念这对情人,这条桥被当地百姓取名为双莲桥。 金锁匙巷温州信河街有条巷弄里,有份人家姓金,生个细儿名字叫锁匙。 向东走有座小山,山上有个岩洞。相传这洞里有宝贝,好多人都想到岩洞里去采宝,只是洞门口有块大石板封牢,不管多少人扳也扳勿动。 一日,有个采宝客走到这巷弄,听见有人喊:锁匙,锁匙!他寻声走到这份人家门口,问道:老大哥!你叫锁匙,锁匙作什么?这人回答说:锁匙是我儿哪!喏,就是他。这人指一指站在旁边的细儿。 采宝客又问:你姓什么? 我姓金。 采宝客看看这细儿,人只一点儿大,头呢,方斗恁大,姓和名合在一起,哈,是把金锁匙呀。宝贝,宝贝,真是宝贝!采宝客快活呀。他又讲:老大哥!我是外地人,想叫你这细儿陪我到山上嬉嬉,可以吗?我给你一锭银子! 这份人家穷,听讲的银子,赶紧说;可以,可以!就对儿子说:锁匙,你跟这人客到山上嬉! 锁匙呢,也快快活活跟采宝客走了。 采宝客带着细儿走到山上岩洞边,对细儿讲:孩子,你用头碰一碰这块石门。细儿的头在石门上撞了两下,哈嘁,真奇怪,石门裂开了。走进石门,里面光闪闪,眼乌珠都看花了。哎呀,恁多的珍珠宝贝啊!这些珠宝都是成片成片的,要用斧头砍,才能砍得下。采宝客没带家生,不好拿,想了想,就对细儿讲:孩子,你先走归。别人问你,都勿讲,明朝黄昏我再带你来。 细儿跑回家,阿爸问他:你到山上去嬉,看见什么哇?细儿开头没有胆讲,阿爸就瞪起眼乌珠,吓他说:不讲,黄昏你勿想饭吃。细儿只好讲了:阿爸,山上有个岩洞,洞口有一片石板门,我用头碰了两下,石板门就裂开来,里面全是金银财宝,光闪闪的! 阿爸快活呀,问:真啊? 真呢,真呢! 人客还有讲什么? 他讲明朝黄昏再带我到山上去! 他阿爸想,不对呀,到明朝黄昏,里面金银财宝搬光了。不如趁没有人晓是,先去搬一些来。 儿子见阿爸在想些什么,就说:阿爸!岩洞里的珍珠宝贝成片成片的,要用斧头砍,手掰不落的。 他阿爸就拿了斧头,担一担箩筐,带着儿子向山上走去。走到岩洞口,金锁匙将头撞在石门上,砰一声,石门裂开了。阿爸急忙忙把箩挑进去,回头对儿子说:锁匙,你站在门外等,阿爸若叫你,你走来;不叫你,你勿进来,在外面等! 阿爸有斧头砍啊,砍啊,珍珠宝贝被砍下来,装满了两箩,洞里还是金光闪闪,砍不完,装不尽。箩里全满了,衣裳兜兜里也装满了。他还想多拿点,就朝着岩洞门口喊:锁匙,锁匙!你走来,在阿爸拿点回去! 这儿细应声哎!就跑进岩洞。哪晓得一进去,就听见哗啦啦一声响,石门关拢了,阿爸和儿子拼命推门叫,门一动也不动,两个人关在里面,再也走勿出来了。 第二日黄昏边,采宝客来到细儿家,晓得了这起事,双脚密密顿,只叫可惜!后来,事情传开了,大家就把细儿住的那条巷叫做金锁匙巷;那座山呢,就叫它资福山。 窦妇桥的故事北宋时节,温州城外九山河边,住着一位守寡老妪,她姓窦,别人叫她窦妇。窦妇有一双灵巧的手,纺纱、织布、绣花,样样精工。她日里在九山水河边洗纱;黄昏呢,就在菜油灯下织布、绣花。她恁勤力,天上的织女晓得了,十分感动。 那年七月七,织女同牛郎在银河相会后,拿出一把小雨伞,请牛郎带给九山河边的窦妇。 第二日黄昏,牛郎来到了窦妇的家。窦妇正在绣花,抬头看见一人陌生人来找她,肚里蛮奇怪,正想问,那人双手恭恭敬敬捧上雨伞,对她说:这把伞,是我老安送给人的,请收下吧! 窦妇站起来,摇摇头说:我同你老安素不相识,怎好好收她的礼物呢! 牛郎说:你是绣花女,她是织绸女,情同姐妹,你若看得起她,就收下吧!他一边说着,一边把雨伞放到桌上,转身就走。 窦妇连忙上前拦住牛郎,说:我收下,不过,你也要收我一份小礼物。说着,她取出一幅精心绣成的鸳鸯戏水图交给牛郎;这小礼物送给你两人,永远相处在一起。愿你两夫妻 好比鸳鸯恁。 牛郎苦笑着说:谢谢。你勿晓得我同老安一年只能相会一次呢。 窦妇听后,奇怪了,就问:为什么? 牛郎用手指指天上说:我老安是织女呀! 窦妇晓得了送伞给自己的是天上的织女,心里快活得说勿出话来。牛郎走后,她小心地把伞打开,一看,呆了。只见伞里织满了天上的胜景,真的恁。窦妇越看越爱,不肯放手。看呀看,她看见伞顶上伏着一只蜘蛛,她怕蜘蛛会咬破雨伞,慌忙竖起雨伞,把伞柄朝桌上用力一顿,冬地一响,那蜘蛛应声掉落在桌面上。她随手有抹布一掸,把它掸到墙角落里去了。她收拢雨伞,高高地挂在墙壁上,坐下又绣起花来,直到深夜。 这夜,窦妇困得很香,一醒来,已是天光边了。她睁开眼一看,呀,那把伞下面飘着一段长长的丝绸呢。她赶忙走过去,用手掂着摸摸,又细又软,心里喜欢,就随手把丝绸拿下来。谁晓得丝绸的那端有许多根丝,还连着蜘蛛呢。哎呀,这丝绸原来是蜘蛛织出来的。 从此,窦妇在蜘蛛织出来的丝绸上面绣花,真好看呀,大家争着来买,窦妇名气很快就传遍温州城。 再说,温州城里有家专做丝绸生意的店铺,老板姓金,为人奸恶刁钻,人们给他取个外号叫金刁。这日,金刁听说窦妇家里有一把会织丝绸的宝伞,生起了恶念头,就带了家奴,气势汹汹闯进了窦妇家,把雨伞抢走了。 金刁得到这把伞,快活得头跳尾跳,心想:有了这把宝伴,我就可以发大财了。他把伞放在床头,端来酒菜,独自大吃大喝,几斤老酒落肚,泥昏烂醉了。夜里,那蜘蛛从雨伞里慢慢爬出来,爬到金刁身上,用蛛丝把金刁全身一圈一圈缠得紧紧的,象千万根绳索把他牢牢捆着。 到天光,金刁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绳索捆着,就拼命挣扎,谁晓得越挣抱绳索捆是越紧,捆得他冷汗密密流,疼痛难当。他慌得大叫起来:救命,救命啊!他家里的佣人听到叫声,慌慌张张跑来,一进门,只看见那把伞轻轻飞起,朝窗口飞出去。伸手正想抓,雨伞已随风飞上了天空。佣人们赶紧回头救东家,七手八脚地解的解,拉的拉,那绳索既没有头,又没有结,解又解勿开,拉又拉勿断,只得用剪刀来剪。忙了大半日,才把绳索剪断。金刁松了口气,喝了一碗参汤,元气刚有点恢复过来,就带一伙人又奔窦妇家里去,一边走,一边骂:该死的窦妇,我一定要把你雨伞拿到手。 这日天光,窦妇正坐在床边想雨伞,忽然看见那雨伞从窗外飞了进来,一直飞到墙上。她心里快活得想哭哩,赶紧上去把雨伞拿下,紧抱在胸口不放。 这时,有人急匆匆跑来对她说:昨日那班人又来抢雨伞了,你快避一避! 窦妇连忙拿起雨伞往外跑,刚跑出门口不元,金刁那班人已从大路上过来了。她慌呀,附近又没有人家好躲避。只好朝岔路上跑去。可是,一条长长的九山河拦住了她的去路。这时,只听有人高声叫喊:那个就是窦妇,抓住她,抓住她! 窦妇歇下脚步,朝四面看了一看,心想:我决不能让这把雨伞落到恶人手中。心一横,纵身一跳,跳进了九山河。 这时,先前报信的人和邻居们都赶到了。人们望着九山河,流下了惋惜的眼泪。一个老人说:唉,这里若有条桥多好啊!过了桥,她就得救了。 几个后生正想跳下水去救窦妇,只见窦妇落水的地方,泛起一朵朵浪花,一会儿,窦妇随着泛起的浪花露出水面,一手撑着雨伞,一手舞着彩绸,在霞光瑞气中慢慢往上升,越升越高,越升越快,一直升到云彩中去了。 很久很久以后,温州百姓还怀念着这位心灵手巧的窦妇,就在窦妇落水的地方架起一座小桥,取名为窦妇桥。 龙头虾进贡海洋里有一种生猛的海虾,身披盔甲,壳薄肉多;头部似龙头,前端有较大的柄,复眼一对,触角两对,似螳螂大臂;腰身周边锯齿状,尾部似古冠,相当威武,名曰龙头虾,学名虾蛄。温州人因它喜伸缩腹腰,活像叩头求饶,且常弹跳前进,以形象取名虾叩弹。而港粤人因它离海洋时,身上有股水从腹部射出,形似小男孩撒尿,戏称濑尿虾。说起它,还有一段有趣的进贡传说哩! 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温州张孚敬(即张璁)出任华盖殿大学士(人称张阁老),成为皇帝的宠臣。朝臣中有人很嫉妒。一位王姓御史心怀谲诈,一天上朝时奏曰:“温州海里有龙头虾,味甚佳,万岁爷应命内阁张大人按月进贡。”皇帝准奏,遂命张孚敬回乡选办龙头虾进贡献尝。 张阁老接旨后心想:龙头虾清甜鲜嫩,是令人喜食的海味品。若不进贡,有欺君之罪;若按月进贡,则百姓不堪忍受负担。他进退两难,可是圣令如山,岂能违抗,只得回乡采办,携带部分鲜龙头虾进京复命。 世宗皇帝一见龙头虾的“威武”,就喜形于色。张阁老命厨师将虾煮熟,入盘献上,只见那虾体红紫,色泽鲜美,香气扑鼻,风味诱人。皇上见了更龙颜大悦,顿时胃口大开,匆忙地拍一只入口大嚼,被虾壳边刺和尾刺戳破口唇,弄得满口是血,味虽佳却难下咽。张阁老见此情景,急中生计跪奏道:“皇上,此物又名口红,是海龙宫的虾兵,甲胄护身,其色香味虽佳,却多棘刺,中看而难以享受。温州除此物,则无更好的海味珍肴。”皇帝听奏,因深有体会,非但不动怒,反而下旨曰:既然海龙宫的虾兵如此难以“征服”,日后上贡就免了罢! 王御史挑起的温州龙头虾进贡一事,就此告吹,计谋未逞。张阁老斗智获胜,为温州老百姓免除了按月进贡龙头虾之殃。 贪小便宜吃大亏从前,有个名叫钱福的人与邻居李四年终时各挑着一担瓯柑坐船到温州城底卖。两人的妻子嘱咐他们:“新年将近,瓯柑卖毕,顺便带些年货、布料回来。”并给他们每人五两银子,以备急需。两人从小南门上了埠头,正欲整理担子赶路。钱福眼快,发现埠头边有一“手巾包”,料定里面是银子,故意不露声色把装柑的箩筐压在上面。其实李四跟在后面早就察觉,不声不响地停在他旁边。双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捱了好一段时间,钱福知道无法隐瞒,便对李四说:“老弟,话讲前面,这包银子可是我捡到的”边说边端开箩筐,打开“手巾包”一看,里面原来是十几个荸荠,便恼恨地扔在河边,唉声叹气地说:“这包若是银子多好啊,过年货应有尽有,弗用这样辛苦外出做生意了”李四笑嘻嘻接过话题:“老兄,如果是银子,可不能独吞哇,要分给我一半!”钱福本来就讨厌李四跟着他,一听十分恼火:“凭什么要分给你一半?这不是明敲我的竹杠吗?”李四说:“见者有份,这是老规矩么,况且我们还是老邻居呢!”这样一来,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你骂一句,我骂一声,进而发展到拿着扁担动起武来。 码头上车来人往,围观的人越聚越多,衙役以影响交通为名,抓他们到衙门里解决。县官立即升堂,一拍惊堂木大声说:“古人云:君子取财有道,你二人竟昧金斗殴,成何体统,快将银子交上来,由本官交还失主!”钱福、李四这才醒悟过来,几乎是异口同声:“大人,其实我们还没有拾到银子哪!”那县官怒道:“一派胡言,你们银子未拾到,还会打得鼻青脸肿,你们不是在戏弄本官吗?”结果两人所带十两银子全被衙役搜出送到县官面前。两人汗如雨下带着哭声解释说这是家中带来置办年货的,但县官哪里肯听,“大胆刁民,铁证如山,竟敢狡辩!重打三十大板轰出公堂!”衙役如狼似虎,直打得两人皮开肉绽,然后被逐出门外。 再说船埠头那两担瓯柑,早被一班游民乞丐你抢我夺,待钱、李两人拖着伤痛的身体赶回时,已所剩无几。两人有口难言,悔恨交加. 五美园梧田茶山一带,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五美园木螺透到京。这句话有个来历。 元朝时节,瑞安潮祭地方有户姓陈的人家,女儿十六七岁,一日夜里梦着一个罗汉下凡投胎,梦后就有了身孕。她爸妈骂她不规矩,要把她赶出家门。女儿跪落来恳求,等她生下孩子后再走,爸妈总算答应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孩子一生下,生娘就跳到溪里自尽了。 陈氏两老怕养了这个私生子倒楣,就把孩子放在脚盂里,甩到溪里任它飘流。真奇怪,溪水向下流,脚盂倒反向上飘。飘呀飘呀,飘到一个寺院门口溪边,被一个老和尚捞起来。老和尚慈悲,把他收留在寺里抚养。光阴如箭,这个孩子长大后,相貌好,又聪明,老和尚教他念经拜佛,收做徒弟。因为这孩子是在溪水里倒流飘来的,就给他取名叫逆川。 逆川和尚二十岁时,正是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潮祭一带大旱,没有收成,在这山岙寺院里安不下身,他就出外云游,靠化缘过日子。 一日,逆川和尚云游到梧田茶山,看见杨梅桃李满山,柑桔成林,风景优美,就想在这里落脚修行。他向当地项氏族长公募化一邻袈裟的地方,打算搭个草棚住。那族工公想,一邻袈裟的地方算是什么,就满口答应了。逆川和尚在山上走了一圈,看中了大罗山山坡上的一个山场,两的拿着袈裟一扬,竟遮住了一大片山地。族长公看呆了,没话说,只好把这片山地送给他。逆川和尚就在这里搭个草棚,独自静心修行。 当时,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登基坐龙庭。洪武爷当初做过小和尚,他觉得自已出身不体面,就下一道圣旨,要把全国和尚统统杀光。圣旨一下,可怜全国和尚一个个被杀了。茶山在东南角,逆川和尚独自在这里修行,外面晓勿得,总算避过这场横祸。 第二年,京庆大旱,一连几个月没下半点雨,百姓叫苦连天。有个大臣向皇上奏本:上年和尚杀得太多了,请万岁勿再杀和尚,现在大旱,赶紧寻一个和尚来求雨才好。洪武爷想想也是,一口准奏了。 京城一带和尚早被杀完了,到哪里去寻呢?派出的士兵到京城四周各地去寻,寻了三日三夜,连一个和尚的影子也没有。 这日五更,洪武爷无心上朝,躺在龙床上,东想西想,一下听到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一阵木鱼声,啊!总算还有和尚剩下来。他马上降旨查和尚,统统查勿到。只有温州府派人一查两查查到茶山,才查到了逆川和尚,把他送到京都去求雨。 逆川和尚奉旨求雨,真凑巧,雨连牢落了两日,全国五谷丰登。洪武爷万分快活,封逆川和尚为护国袢师,赐他锦斓袈裟一件,拨下大批金银在茶山兴建寺院,这个寺院取名叫实际寺。还在实际寺四面造起了园林,有龙虎斗、莲花岩、观音洞等五大景致,合起来叫五美园。当时,文官武将来拜访逆川和尚,经过金沙岭时,都要出轿下马,步行到实际寺山门。五美园和实际寺一直很有名气。 五马街的传说很久以前,温州五马街不是叫五马街,也勿晓得叫什么。听讲,住在四圈的老百姓,每日夜里都听见一阵阵得得得马跑过的声音。开门一看,又不见马的影子。 那时候,这条街上住着一个打草鞋的老人。老人屋外有一块石头。每日打草鞋时节,他把草放在这 块石头上慢慢捶软。 石头是青色的,因为捶得长久了,光溜溜,也蛮好看。 一日,有个人看见这块石头,就去对老人说:老伯伯,你这块石头卖给我吧,我给你五两银子! 老人听了有些奇怪,摇摇头:我勿卖,这块石头是我捶了好多年,捶熟了,舍不得卖。 好多看热闹的人都觉得这人要花恁多的银子买一块石头,实在奇怪。 那人走了。 老人不放心,怕石头被人偷去了,就把石头搬到屋里来。 过了三日三夜,那个客人又来了。他带来更多的银子,想请老人将石头卖给他。 那客人一看石头没有了,很着急,赶紧问老人。老人告诉他,已经搬到屋里来了。 几日了?那客人慌张地问。 三日三夜。老人说。 唉!那客人叹了一口气,说:现在你就送给我,我也不要了。我是采宝客。我看到你这块石头上有五匹马,石头放在外面,马日日有露水喝,又吃了你日日捶的草,所以长得活泼健壮。现在你把石头搬到屋里,五匹马没有露水喝,一定都渴死了。 说着,那采宝客就把石头一翻,果真石头上有五匹马的影子,只是不动了。 听的人都为老人叹可惜,说他运气不好。老人呢,一点不在乎。他说:以前我不晓得它是宝贝,我当做宝贝恁爱它。现在这五头马不动了,我捶还是照样便当,还象块宝贝嘛! 以后老人照旧勤勤恳恳打草鞋卖,照旧用这块石头捶草,一直到死。 老人死后,大家叫老人住的这条街为五马街。 牛 山温州南郊十里亭西南岙底,有份姓廖的人家,祖辈留下不少产业,只生一个儿子,名字叫松青。松青五岁时节,他阿爸生病死了,阿妈黄氏,怕守寡老妪受人欺负,招了个男子客汤阿豹进舍。不到一年,生下第二个儿,取名叫福来。哪晓得半路夫妻不同心,汤阿豹有了亲生儿,就生起心思,想夺廖家的产业。 事有凑巧。一日,黄氏在河边洗衣裳,一不小心,失水落到河里死了。汤阿豹表面流眼泪,肚里呢,好比喝了蜂蜜恁。他当家没几日,就把福来改姓汤,还请个先生到自家里教他读书。对松青呢,要他日日上山放牛,稍不顺眼,不是扇巴掌,就是拳打脚踢。松青一肚委屈,呒人告诉,只有抱着那头老牯牛哭。说来也奇怪,这头老牯牛一见松青哭,也流出同情的眼泪来。 光阴如箭,转眼间两兄弟都长大了。福来十七岁那年,就讨来老安,松青呢,还是光棍一条。 这弟新妇,是个观音面鹦鹉嘴的人。平时见了松青客客气气,伯伯长伯伯短,蛮亲热。一日日昼,她正在井头洗衣裳,一眼看见松青从后园门赶牛回来,就故意把水桶冬地一声,甩进井里。松青一听,赶紧系好牛绳跑过来。弟新妇说:伯伯,勿好了,水桶掉进井里去了。松青转身去拿来一根长竹钩,在井边打捞。正捞上来时,弟新妇忽从背后猛力一推,松青站勿牢,一头栽进了井里。她顺的抓住长竹钩,一边朝下拚命捅,一边叫着:伯伯,快捏牢竹竿罗! 这时节,大牯牛一下挣断绳,闯出园门,一直冲到邻舍屋前,绕地跑三圈,又重新跑回,哞哞哞叫得蛮惨。 邻舍听了,觉得奇怪,立刻赶到松青家的后园来。人恁多涌来,弟新妇慌了,忙喊:救命啊,我伯伯掉进井里去了!幸好人多办法多,不一会,就把松青从井底救了上来。 松青醒来后,一想,唉,这弟新妇真比毒蛇还毒啊!若不是大牯牛,这要命早就没了。 这年清明,松青在山腰犁田,忽然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大雨倒倒落。松青连忙把牛赶到树下躲雨,还脱下身上单衣,盖在牛背上,自己呢,被雨淋得落汤鸡恁。 在雨蒙蒙中,松青看见有人上山,走近一看,不是别人,是阿叔送蓑衣箬笠来了。 汤阿豹说:哎呀,看把你淋成恁个样子,快回去换换衣裳吧! 松青见阿叔恁关心,胸头也觉得暖一点,当下解了牛绳,牵牛下山,阿叔随后跟来。 走到山弯边,下面有个万丈深潭,松青冷不防背上被人猛击一下,脚板一滑,登时觉得天旋地转,一个筋斗,翻到潭里去了。 汤阿豹见拔了眼中钉、肉中刺,心里快活啊,正要牵牛回家,哪晓得牛一下子挣脱了绳,哞地大叫一声,用前蹄把汤阿豹踢翻在地,后蹄一纵,箭恁跳进潭里,几番扑腾,寻到松青,把他驮上岸来,拚命往山下跑。 回到牛栏,大牯牛放下昏迷不醒的松青,用舌头舔了舔他的面颊,衔来稻秆盖在他的身上,那双大眼睛里还流出眼泪来。 汤阿豹和新妇两次害松青不死,恨死大牯牛,私下商量,一不做,二不休,就用砒霜掺在鸡蛋酒里,叫福来端去喂牛,大牯年被雨一淋,以跑了一阵,肚里正饿,当下咕噜咕噜就喝完了。只见大牯牛全身抽盘抖抖动,七孔流血,摇头蹬蹄,万分痛苦。 福来甩了碗,正快活得头跑尾跳,却见大牯牛哞的一叫,牛角一翘,前蹄一蹬,把福来踏死了。大牯牛又蹿进前面屋里,跑死汤阿豹,撞死福来老安。接着透着粗气,兜身回到牛栏里,伏在地上,驮起松青,抬头怒吼,转眼间天动地摇,大牯牛一下子变成了一座高山。 当地人把这座山叫做牛山,还特地在牛山顶上造了一座仙牛庙,四时祭拜。直到今天,山上还有仙牛庙的. 应道观巷南宋时节,永嘉有个县官,上任不久,就拼命敲诈勒索,搜刮民财。 一日,他到松台山游嬉,见满山松树又大又好,就强迫几百民夫,上山砍树,连砍了一个多月,把松台山的松树砍得光光生生,好比和尚头恁。老百姓见了,蛮气愤,叫松台山为净光山,叫这个县官为净光官。 净光官从民间刮来的金银珠宝,统统都放进了私库。有一日,他发现私库里短少了银子,就差人严密看守,还是每日失银。 再说,松台山下住着一对夫妻,男的叫阿青,女的叫阿翠,做豆腐营生。 一个月前,净光官叫阿青送豆腐给他,送了一个月,月底去结算时,阿青一个铜钿没有拿来勿讲,还差点被这狗官送进了班房。恁一来,阿青资金难周转,心里忧闷。有一日,他卖完豆腐回来,路过信河街,迎面碰见了一个道人,那道人拦住阿青说:豆腐客,你每日天光送一板豆腐给我好吗?阿青说:好的,请问师父贵姓?道面在哪里?道人说:我姓应,道观就在这条巷尽头。 第二日,阿青把豆腐送去,应道人收了豆腐,就问他多少铜钿,阿青说五钱银子。应道人用手指在墙壁上划了个碗口恁大的圈儿,墙上一下子裂开个小洞,应道人伸手从洞中取出一两白银交给阿青。阿青说:一板豆腐,只需五钱,我怎么好收你一两?应道人笑着说:应该的,应该的,你们做豆腐蛮辛苦!阿青不肯收。应道人说:我脾气固执,我给你一两,你就要收一两,再噜嗦,就不买你的豆腐了。阿青拗不过应道人,只得收了银子。从此,阿青日日多得五钱银子。 有一日,应道人对阿青说:恁太麻烦,不如一个月算一次账,好否?阿青应道:好的,好的。 一个月过去,快过中秋节了,阿青对应道人说:节前,我伲结一下账吧!应道人说:应该的,应该的。接着,有手指在墙壁上划了个圆桌面恁大的圈子,顿时,墙上裂开个大洞。应道人说:银子准备好了,你进去拿吧! 阿青钻进洞里,走几步,就发现一大堆白银,心中算了算,一五得五,三五十五,他点了十五两银子放到口袋里,正想走,突然背后被人一把揪住。他回头一看,皇天!是两名公差。阿青吓呆了,还未分辨,双手就被戴上手铐,拉到公堂。 这时,县官坐在堂上,正为日日失银忧闷,闻报偷银子的贼已经捉牢,连忙升堂审问。 阿青看见公堂阴气森森,面色变得雪白,苦苦哀求道:冤枉呵!小人没有偷,这银子是豆腐卖来的,小人勿晓得是大爷的银子。县官道;你从哪里进来的,谁指使你?阿青说:从信河街道观进来的,应道人欠我豆腐钱,是他叫我进来拿的。县官当即丢下一条捕签,喝道:快去捉拿应道人。不用捉拿,本道在此。县官抬头一看,只见道人已站在公堂上。县官大喝一声:该死的道人,是你指使豆腐青盗窃本县银子吗?道人冷笑道:是我叫他来拿豆腐钱的,这哪里是偷窃!县官喝道:原来都是你这贼道所为,真是岂有此理!道人指着县官骂道:你这贼官,你家私库的金银财宝,哪一件不是百姓身上敲榨来的?豆腐青辛苦为你做了一个月的豆腐,你连本带利囫囵吞下去,本道拿你的不义之财,付还豆腐钱,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县官气得火油冲到头顶心,大声喝道:来人,狠狠打他十大板。话声刚落,县官的嘴一下子歪到耳边,嘴角直流唾沫,两眼定神。应道人哈哈大笑,对阿青说:这场官司,与你无关,你只管走归!阿青听了道人的吩咐,赶紧离开公堂,走了。 日昼边了,还未退堂,县官夫人出来看看,一看到这情形,晓得这道人来历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