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导学案课题第一课:请到绿色商店来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绿色食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尝试为一种绿色食品做一个合理的包装设计。2、掌握商品广告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方法,为喜欢的产品做一个广告设计。 3、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4、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及对生态环境的关注。重点难点重点: 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并对喜欢的物品做一个广告设计,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难点:广告设计的方法。学法指导课前准备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等。学习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了解包装重要性。1情境导入,了解包装的重要性。小明和小强到超市里去买零食吃,超市新进了许多好吃的新品种,你猜猜,他们会选哪些呢?为什么?(学生回答)2老师小结:物品包装非常重要,它不仅仅可以保护物品,还可以让我们了解物品的名称、内容、属性以及与其他物品的区别。图片展示并介绍:许多种商品摆在货架上有无包装、普通包装和绿色食品包装三类。观察分析,认识绿色商品。 3教师小结:有绿色标志的为绿色商品,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商品,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3.认识了解绿色食品标志和中国环境标志。说说标志中的形状,图形和象征意义。4举例欣赏一些绿色食品和物品。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你喜欢的绿色物品设计包装。 欣赏书中图片:普通包装的物品和绿色物品包装两类,绿色标志明显。二、自主探究,掌握设计、制作方法。1基本要素 (1)小组讨论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每组代表总结。 (2)教师小结。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品名和产地等文字及相关图像、商标以及绿色标志等。 2包装的设计与制作 (1)出示几种实物包装,学生观察并分析包装设计的要求和特点。教师归纳:简洁、醒目、美观。 (2)设计的方法 A运用抽象图形或具象图形表现。运用抽象图形的设计可采取色块组合的方法,色块可分为点状、条状和块状,色块的形可采用几何形、随意形或简洁的自然形。运用具象图形的设计则可根据所要包括物品的形象、功能、属性等进行图形创意,要注意图形与文字、图形与图形之间视觉要素的对比和统一。 B包装的装饰配色可采用强烈对比或柔和对比组合,还可以采用渐变的形式,包装的色彩设计应当与商品的属性相配合。 (3)制作 A按照包装盒或瓶罐的大小进行裁剪,需恰当合理。 B参照教材上的示意图,运用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进行包装。(a)呈现绿色食品包装并用文字标示各部分。 (b)呈现多种抽象图形和具象图形的绿色物品包装。 (c)图形、颜色、文字搭配合理协调的包装和与其相反的包装。三、创造表现。 1作业要求: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画一画简单的包装设计示意图。 2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交流。1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五、拓展延伸。1欣赏世界各地有典型特征和特殊意义的包装设计。 2课后通过上网查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关于包装的知识。 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1. 上一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观察和收集街边、建筑物或商场里的广告设计,你们能谈一谈你看到的最感兴趣的一个设计吗?(学生回答、讨论) 2. 展示精美广告设计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广告的奇妙世界,了解广告画的组成要素图形、色彩、文字。 3. 引入课题广告设计。 课件展示或回忆:各种精彩广告设计,并配有广告语的声音。二、深入感知:1提问思考: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深入感知教师小结:创意新奇,精美别致,视觉冲击力强。起到宣传商品、吸引顾客的作用。2欣赏分析,了解广告设计的组成要素。 (1)商品的图形精美,有代表性。 (2)精彩的广告语,要求:简洁、准确、生动或诙谐。 (3)色彩视觉冲击力强,感染力充分。 3制作过程: (1)构思:确定广告宣传对象(可以是学习用品、食物、服装等你所熟悉的物品),构思图画、文字内容和编排形式。 (2)构图:用铅笔准确地在图纸上设计底稿。 (3)绘制:选择上色工具,描绘制作。 4游戏,启发思维。由一事物联想到相关的另一事物。你看到了某某,想到了某某,同教材示意图。 三、尝试作业、反馈指导。 1尝试制作构思草图。 2教师分析典型作品,解决疑难问题。 (1)版画形式的合理。 (2)文字大小、颜色、字体与画面的协调。 (3)图形、内容、颜色与商品的匹配。 3教师小结:广告版面的图形应与文字相巨配合、对比协调、形式均衡。 4欣赏不同版面形式的作品。 (1)展示学生作品。 (2)图片展示:不同版面形式的作品及相对应的版式结构示意图。 四、创造表现 。1出示作业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析交流,延伸应用。 1讨论评议 互评:完成作业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上,可自由欣赏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师评:肯定学生的精心制作,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2渗透环保意识,提醒学生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3鼓励学生布置绿色商店,进行模拟交易学生作业。当堂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二课:城市灵光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能了解身边城市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2、能结合课外调查,画出自己喜爱的标志性建筑;并能选择合适的纸张,尝试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 3、能进一步认识城市建筑艺术的魅力,培养感受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画一画并尝试设计制作建筑模型。难点:抓住特征表现标志性建筑和设计制作建筑模型。学法指导课前准备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卡纸等。学习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欣赏导入:1欣赏书中图片:香港和上海的城市建筑,问:在这些画面当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各种各样的城市建筑。) 2其中你觉得很特别的建筑是?(引导生找出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教师做简单介绍:中国银行大厦:在大片闪烁着霓虹灯光的建筑群中,无论是高度。还是整体的风格造型,中国银行大厦都充分体现出了标志性建筑的独特风范和气势,为香港这座不夜之城增添了更加迷人的光彩。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耸在迷雾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雾色掩映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人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两个巨大的球体,以及仿佛马上就要划破云霄的高高的塔尖,突显出了它有着美好曲线的“身段”。 3导入课题。建筑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它见证了人类社会漫长而伟大的发展历程。优秀的建筑往往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甚至象征,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灵光”。板书课题:城市灵光。 二、交流感受:1讨论交流:同一小组的同学相互交换课前调查到的信息,分析这些建筑之所以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甚至城市象征的根本原因。 2交流欣赏:每一组推选一位代表来介绍自己喜爱的建筑。强调抓住建筑的造型特点。 3教师小结。 三、绘画体验 1提出作业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试着描绘自己喜爱的建筑或者建筑模型。 (2)注意抓住建筑最有特点的部分。 (3)以记忆画为主,也可适当加入学生自己的构想。 2学生自由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展示上节课描绘较好的作品,为作品修改提供参考。 二、学生继续上节课作业,将细节描绘出来。 1、修改建筑图,突出主体。 2、上色。3、整理完成。三、展示评价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自由欣赏,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第三课时一、欣赏分析: 1学生欣赏书中各种形式以及各种材料制作的建筑模型。问:建筑的基本形一般有哪些?这些建筑模型分别采用了哪些材料来进行制作?你认为它们造型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学生分小组自由交流讨论。) 2教师归纳总结:建筑的基本形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多面体等。建筑模型的制作材料:KT板、泡沫板、木材等。 二、交流体验: 1展示纸制建筑模型。其实,简单的纸材通过剪贴折压成型也能做出很多富有造型变化的建筑模型。 2看一看、拆一拆、学一学。每一小组发给一座建筑模型,学生观察和讨论其制作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以拆开重组的方式更直观地掌握制作步骤。构思新的设计创意。 3学生代表简单演示制作过程并总结制作方法:折粘剪整理成型。 三、自主创作: 1提出作业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合适的纸张,集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制作一件或多件建筑模型进行组合拼装。 (2)注意加入自己独特的构思,设计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3)巧妙运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纸或其他小饰品进行点缀。 (4)制作的同时注意周边的环境卫生。 2学生自由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完成创作的小组同学将作品摆放至“展台”,和其他小组的作品组合成建筑群。 2自由欣赏参观,引导学生从造型的独特性、色彩的搭配等方面来评价作品。 五、拓展延伸: 想象用用易拉罐、包装盒等各种废弃材料制作成的建筑模型:告诉学生除了各种纸材,我们还可以运用生活中许许多多废弃的材料来进行建筑模型的设计和制作,渗透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当堂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3课 俯瞰山川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2、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3、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重点难点重点: 改变视觉角度,并能学会俯视的表现手法。难点:俯视的表现方法。学法指导课前准备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等。学习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师生看课本,体验俯视角度拍的图片。 师生交谈俯视感受,了解俯视角度和平视角度的区别。 二、感受欣赏结合教材和课件,对比欣赏、分析评述祖国各地的航拍美景。 1欣赏中国地形图,了解俯视在地图绘制和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2欣赏黄河弯道的整体与局部,感受俯瞰全局的大气磅礴,再近观局部的细节变化。 3对比欣赏江南小山与大西北的群山,感受江南小山的隽秀可爱以及大西北群山的雄伟险峻。 4对比欣赏自然地貌和农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三、对比分析1.结合教材中的小训练,对比分析对同一组石头不同角度的观察效果和感受,加深对平视和俯视现象的认识和了解。 2.看一组照片,师生交谈感受。 四、欣赏评述1.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各种航拍和俯拍的摄影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欣赏老师带来的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五、拓展运用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艺术表现的领域,通过欣赏10页下边的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欣赏,升华学生对俯视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产生艺术表现欲望。 1摄影作品欣赏:用俯视角度拍摄的流动的长城给你什么感觉? 2作者是怎么表现出俯视的感觉的? 3如果这些画面采用平视角度来画,效果会怎样?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 第二课时一、欣赏感受: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以俯视角度表现的一些摄影作品、动画作品和绘画作品。 2欣赏老师收集的摄影作品: 师生看一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都是以俯视的角度拍的吗? 师生交谈区分视角的方法,需要抬头拍的是仰视视角需要低头拍的是俯视视角。二、交流尝试:1信息交流:(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提问(谈谈手中的作品为什么要采用俯视视角),集体解决。 (2)分小组交流资料,自由提问,回答。 2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学生边说,老师边指导学生选择书中图片资料并适当演示) 3限时尝试绘画。 三、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课件和学生作业,对比欣赏、分析评述如何表现俯视角度的画面。 1找别扭。 (1)教师演示画一画,学生找别扭。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俯视角度下景物视觉效果的特征画面构图: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景物特征: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3)找出别扭的地方,并请学生提出修改方案。 2欣赏河畔,并出示根据这幅图片画的两幅线描,问:这两幅画你喜欢哪幅?说说你的理由。 (1)一幅画面线条组织疏密得当,显得有层次,有主次。另一幅画面线条组织密集,显得杂乱,没层次。 (2)启发学生在面对对象时要懂得取舍,合理运用线条的疏密等技法表现画面,增强其视觉效果及美感,不一定线条越多就越好。四、创作评析:1学生继续作业。 2作业观赏交流,展开自评、互评五、拓展运用:将学生引入到不同生活场景中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视觉效果通过观察活动中经常变换的角度和位置,让学生获得一些意外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 如:几米漫画作品欣赏。问:作者为什么要用俯视的角度来画?如果用平视的角度呢? (作业时间不够,可延长1个课时)当堂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4课 画坛巨匠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画坛巨匠齐白石、毕加索相关生平故事及艺术风格。2、能让学生自主地从多角度欣赏、感受其代表作品,并能用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作品。3、分析、探讨在过程中渗透的相关美术术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齐白石和毕加索的生平及其艺术风格,并能简单评述作品。难点:评述美术作品。学法指导课前准备课本、笔、纸等,如果要体验国画,还应准备国画相关绘画材料。学习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出示的作品,学生欣赏。提问:仔细观察作品,画家画了些什么?请你描述。看了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分组讨论,指定学生说一说。)二、 了解画家及生平。1教师对齐白石生平作简介。2.讲讲有关齐白石的故事。(1)齐白石画虾。群虾 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 (2)齐白石画花鸟鱼虫的小故事。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3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再次欣赏作品。尝试用一句或几句话对画家或作品做出评价,也可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或收获。4.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篆刻布局奇特有力。5.分组研究(欣赏、学生模仿分析)(1)书中其他作品的特点(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等)(2)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谈谈它给你的感受。三、评述过程1.帮助学生进行评述归纳。2.对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评述并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四、拓展过程1.为学生介绍相关网址,推荐相关书籍。2.欣赏齐白石的其他作品。第二课时一、欣赏感受:1 赏画导人2 出示毕加索的作品,学生欣赏。教师小结:毕加索是世界画坛巨匠,是20世纪世界画坛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3.揭示课题:画坛巨匠毕加索二、交流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整合相关信息。l.关于画家你知道些什么?2关于画家的作品你知道些什么?教师小结并简介毕加索的生平、艺术风梅及艺术成就,讲述有关故事。三、欣赏评述:1.出示作品格尔尼卡,引导学生欣赏,进行直观描述。仔细观察作品,画家画了些什么?请你描述。看了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分组讨论,指定学生说一说。)2. 教师简介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乍看起来,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我们甚至会觉得它有些杂乱。这似乎与轰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然而,当我们细察此画,却发现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而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3. 引导学生围绕“毕加索是怎样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问:画面的形象是完整的,还是支离破碎的?为什么要这样画?画面为什么没有色彩?画家想表现什么?画面不同的形象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牛代表什么?马的嘶鸣象征什么?地上的战士为什么手执断柄的剑?你能找出画中哭泣的母亲和从楼上跳下的人吗?画家借此表现什么?4.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再次欣赏作品。四、模仿、体验:尝试用立体派手法将静物、动物、人物形象进行分解,重新组合成一幅画。五、学习评价:用一句或几句话对画家或作品做出评价,也可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或收获。(体验国画时,可延长1个课时)当堂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5课音乐会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一首诗、一幅画、一段音乐可以融入人生命的节奏,展现人类的情感。重点难点1、让学生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的不同排列与组合将产生不同的效果。2、怎样将线条、形状、色彩的不同排列与组合更有艺术性。学法指导课前准备有关资料、图片、音乐。学习过程二次备课一、尝试作业 1一段节奏有起伏变化的乐曲中,学生随意用纸简进行排列组合,表达对乐曲的感受。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拼一拼,摆一摆,看一看,使学生在制作中感受创作的乐趣。3学生提出创作难点,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运用什么方法来制作。难点:纸筒怎样组合,才能既有起伏又美观? 怎样将纸筒黏合牢固?( 录音机播放乐曲。)二、方法指导 1教师示范(1)基本形的制作:将方形纸卷成纸筒。(2)把准备好的基本形摆一摆,摆出有秩序、有规律的变化。(3)黏结方法、插接方法的演示。2学生小结制作步骤(1)制作单体数个。(2)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3)黏结要牢固。三、拓展思路 1出示三组用硬纸板切割制作成的立体构成作品。(1)一个基本形呈单一方向的反复排列。(2)基本形像围棋盘一样呈上下左右方向反复排列。(3)堆本形根据一定的数理比例的变化造成渐变的韵律感。2师:你觉得以上作品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3小结:单体一致,但排列方式不同。4拆掉一个作品,让学生重新排列。四、观赏教材1把教材中的七幅图片分到七个小组。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该作品的感受和理解。2学生评述。还可以让学生大胆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该作品配上一段乐曲,哼一哼,感受艺术上的交融。五、再次作业1播放茉莉花的乐曲,学生利用纸筒或纸片制作立体形,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六、评析作业 1欣赏、评析作品。2学习迁移。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如:有节奏感、韵律感的场面和画面。多米诺骨牌,申奥会上的扇子舞,古人的书法等等。 3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图片欣赏。当堂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6课 瓶花与水果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怎样的画叫铅笔淡彩画,并掌握其画的步骤方与法。2、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步骤方与法,进行绘画表现。3、能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表现物体的体积感,能把握画面基本色调进行临摹或写生练习。4、能敏锐地观察到物象之间的色彩差异,产生运用色彩语言表现对象的愿望。5、感受瓶花与水果的形、色之美,领悟生活的丰富多彩。重点难点1、通过搜索瓶花与水果的图片进行欣赏并分析(可以找一些黄铁山、冯晓阳杨云龙等画家的作品),找出瓶花与水果上的色彩造型。2、让学生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步骤方法。3、能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表现物体的体积感,能把握画面基本色调进行临摹或写生练习。学法指导课前准备电脑、图片、有关资料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活动(一)(一)展示部分瓶花与水果图(情境导入,带学生走向大自然,闻闻大自然的气息)师:老师叫你们回去找一些瓶花与水果的图及资料,有谁找到了?生1:让我展示我找到的瓶花与水果的图给大家看。(体现学生的课前准备充分)教师通过学生搜索出来的众多瓶花与水果图,让学生都快速浏览了一遍,然后抽其中一幅出来,铅笔淡彩画: 让学生就看着的图说一下体会,大部分学生都说:非常的美。(让学生感受美,培养审美能力)小结并揭示课题。(二)设疑展示作品,动手尝试。师:有些同学回去有预习过,哪个同学可以说一下我们这一课书中所展示的画家有谁呢?生2:黄铁山、冯晓阳、杨云龙、李锡华、吴昊。师:很好。现在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其中的一位吧。其他的呢,相信大家在家也搜索来认识过了吧。教师简单介绍一下黄铁山画家欣赏黄铁山的另一幅瓶花,让学生说说色彩的特点。课件展示本课书中黄铁山的瓶花水仙与冯晓阳的瓶花与水果,让学生提出自己觉得难以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让学生谈论、对比。(培养观察能力及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1:这两幅画都是先用铅笔临摹好的?学生2:是的,叫铅笔淡彩画。师 :对,这两幅画区别在哪呢?学生3:水仙层次、虚实关系较复杂,临习难度大点。瓶花与水果主次鲜明,内容简洁,较易于把握,画起来较轻松点。接下来学生接二连三提出问题:怎样画出物体的明暗关系呢?花朵太复杂了,怎样表现?怎样调准色彩?教师小结学生的问题,让学生看着画,讲解了铅笔淡彩画的作画步骤,说明注意事项,启迪学生如何一步一步来进行。然后让学生动手亲自尝试。(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自主选取临习的作品,用铅笔框取临习的那个部分。让学生说出意图,教师提出建议并作指导。(三)学生作品欣赏。教师给予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不同好评。(激发创作热情)(四)通过学生的作品比较,教师小结须要注意的细节问题:物体暗皴线不宜太密,明暗转折关系随形体结构而变化,避免画成被刀割成黑白两块现象。设色基本采用平涂,避免反复涂抹使颜色灰暗,需要添深色时,色彩衔接要自然。(五)小结步骤与方法。活动(二)(一)欣赏相关的瓶花与水果静物画(培养审美能力)这些静物画与杨云龙静物水彩中的水果着色有着相同的地方,都要区分明暗色调。边欣赏边让学生讨论画的表现手法及作画方法。(二)课件出示画家杨云龙的作品静物,进行知识抢答。(培养观察能力) 色彩知识请仔细辨析图中哪处采用了干画法?哪处采用了湿画法? 在原画中提取小果子放大,这个小果子用了哪几种颜色?这些颜色分别画在哪个部分? 工具使用知识 出示名家水彩画作品的三个局部,辨析连线,这几处用的是哪种笔?为什么这么用?(扁头笔作大面积铺色,圆头笔画浑厚的点和粗线,尖头笔画细线) 区分扁头笔和尖头笔:(三)尝试设色,动手操作(培养动手能力)1、观察分析实物的基本色相。2、学生掌握干、湿画法,任选一种方法尝试设色。3、教师在每组中选出一张最好的作品,进行比较观察。4、请四位学生上台讲述设色体会,分析水彩的干湿画法。5、学生质疑,请优秀作者答疑,教师补充。(四)教学示范(采用课件) 利用两组瓶花与水果(一块衬布、一个长方形花瓶、一枝郁金香和三个苹果),让学生观看教师示范的课件,说出总的色彩倾向(色调)。归纳几个不同色相,比较面积的大小(整体的对比关系),分析色彩对比所产生的感觉(明暗关系、冷暖关系),注意掌握配水比例和涂薄色的基本功。小结水彩画的步骤与方法:先用铅笔起稿,再着色。六、自主表现:作业: 1、提出作业要求:用水彩颜料写生画一组瓶花与水果。(课件出示要求)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七、评价交流: 1、学生互评点:形体(要塑造,色彩运用)2、可以选居室,说说自己的作品会挂在哪个房间好看,体现情感升华。(也可以采用教材“学习屋”的内容展开评价)3、教师加以点评,鼓励学生课后可以深入大自然中去观察花与果感受大自然的美。当堂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铅笔淡彩及水彩画的作画步骤及方法,教学中进行了两个临摹活动,让他们在作画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使用不同的笔来调色,并且通过质疑、解答来让他们掌握了铅笔淡彩的绘画形式及水彩画的干、湿画法、暗明色调处理。同时让学生在欣赏、观察、发现、操作运用中感受到瓶花与水果所散发出的大自然气息,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审美、感受美、热爱美、向往美。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他们感受到了美术创作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课题第7课兵马俑(活动一)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重点难点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学法指导课前准备有关资料、图片。学习过程二次备课一、激情造趣、交流导入1师生对话: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2导入课题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二、观察分析 研究讨论 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1)学生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3观察陶俑(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 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 三、尝试制作、创造表现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2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3教师示范。(1)团泥。(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 (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四、作品反馈、总结拓展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当堂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7课兵马俑(活动二)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重点难点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学法指导课前准备有关资料、图片。学习过程二次备课一、激情造趣、导入课题1师生交流:师: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当地出土文物中有哪些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珍品? (学生各说各自的见闻)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参观参观博物馆的艺术珍品吧! 二、观察赏析、描述评价 1展示“彩陶舞蹈纹盆”的实物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彩陶盆形是什么样的?盆口与盆底有什么特点?2这个彩陶盆是制作于什么时代?想像彩陶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有什么样的情景?3讲一讲它给你什么感受。教师归纳总结:欣赏一件艺术珍品首先应了解其时代背景,观察其特点,再结合自己的感受做出相对准确完整的评述。三、探讨研究、学习借鉴1展示四羊方尊(青铜器)、汉墓T型帛画(染织品)、玉凤(玉器)、彩绘陶鼎(陶器)等代表不同材质的珍品图片。2学生分组,结合课前查询的相关资料观察研究,分析每一种艺术瑰宝的历史年代、尺寸大小、造型设计、纹饰特点、材质用途以及艺术感受。3开小型报告会,小组长汇报各组的研究成果。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重近345公斤,“尊”是一种盛酒器。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尊的腹部四角铸有4只大卷角羊,其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图像和立体雕塑结合起来。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体现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T型帛画:画面呈“T”字形,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长205厘米。帛画可分上、中、下三部。整个画面布局对称,线条流畅,描绘精细,色彩绚丽,显示了西汉高超的艺术水平。玉风:高136厘米,厚07厘米。黄褐色,晶莹洁净。体扁,侧身回首状。可系绳佩带,造型优美传神,制作古朴简练,饰剔地阳纹,在商代玉器中罕见。彩绘陶鼎:河南省三门峡市出土灰陶轮制,子母口上承覆钵形盖平底下附扁柱状足,通体以灰、红、白三种色彩绘三角纹、弦纹、圆点纹。色彩艳丽如新。 课件展示各种艺术瑰宝的图片。四、观摩交流、相互评析1各组把四种艺术瑰宝的纹饰描下来,要求精细美观。2学生相互评价,师生一起讨论各种纹样的特点并列举代表作品。五、课后拓展、 调查了解 1上网查询书中三种艺术品的相关资料。2课后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认真了解各种文物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当堂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8课光影变幻(活动一)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学法指导课前准备有关资料、图片。学习过程二次备课一、情景激趣 导入课题1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2揭示课题光影变幻。二、尝试表现 探究方法 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4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 板书,图片、铅笔、纸等。 三、深入感知 、巧妙联想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2小组讨论: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3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上台画一个几何形,并组成完整画面。四、赏析作品 、拓展思路1讨论评议: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记录评分记录卡。2发散思维: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效果。五、表现创作、总结评价 1学生独自创作一幅作品,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当堂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 8 课光影变幻 ( 活动二 )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学法指导课前准备有关资料、图片、立方体、铅笔、纸。学习过程二次备课一、玩一玩 1展示沙漠之鸽等描绘建筑物的画,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建筑物是由哪些立体形构成。2每小组分发积木玩具,分小组自由活动,用积木建房子,教师提出要求:(1)建筑物要美观,有特色;(2)建筑物要有稳定性;(3)给建筑物取一个名字;(4)观察建筑物各个方面的明暗变化。3请小组派代表介绍“建筑物”。二、看一看1教师出示个石膏立方体,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能画出几个面及其透视变化。2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3展示几何形体在光影中的塑造方法。4教师总结:成角透视、明暗变化。三、画一画1让学生尝试画出一立方体,按照左图的顺序,用铅笔皴线画出不同面上的明暗变化,将图例中三个图形对照,看看立方体的立体感有什么不同。2教师总结:明暗变化能突出立体感。3让学生画一组立方体构成的建筑物,在每一块面上运用由弱到强、由淡到浓的明暗画法绘制,表现出建筑物的立体感。四、说一说 1同学相互交流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体会与经验。2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说说生活中的光影变幻。五、想一想 1提问:物体的明暗、光影是由于什么变化而产生的?物体的形体会不会发生变化?2演示,用一盏灯从不同角度照一个圆球,观察其明暗变亿。 课件演示圆球在不同角度光照下的明暗变化。当堂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9课走向明天(活动一)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用已有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制作母校纪念留言板,设计毕业留言册页。2、在设计活动中能表现出创意,能有意识地运用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形式原理。3、体验即将毕业时与母校、老师、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集体制作班级留言板。难点:能运用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形式原理,表现出独到的创意。学法指导课前准备手工树、胶水、剪刀、水粉、教师名字设计等。学习过程二次备课一、畅谈感想 讨论方案1播放歌曲上学歌、友谊地久天长,引导学生回忆六年前刚入学时的情景,谈谈即将毕业的想法、感触。2讨论: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活动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呢?3小结:可以设计自己的名字,制作一块母校纪念留言板。( 提供背景音乐和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成长的有代表性的照片。)二、欣赏评述 探究方法1欣赏各种美术字。2欣赏设计独到、美观的签名。3小组讨论: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你比较欣赏哪一种创意?4学生以“留言板”为例,尝试设计。教师点评反馈。创意:是否有新意。字体:是否美观。 字形:大小是否合适。色彩装饰:是否具有艺术性。三、延伸应用 设计制作 1思考:你准备怎样设计自己的名字?关于自己的名字,你有什么样好的设计构想?2比较欣赏:同一名字的几个不同效果的名字设计。活动安排: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全班同学一起来制作一块母校纪念留言板。4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进行创作。四、展示交流 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名字剪贴在留言板上,组成一块班级留言板:1谈谈自己的设计与想法。2说说能吸引你的名字设计,并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3教师自己设计的名字也贴在留言板上,留做纪念。4集体出谋划策将“留言板”进行合理装饰,使其整体感觉更为美观。 提供背景音乐: 友谊地久天长。 五、赠送体验 配合班主任开展“走向明天”的主题班队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将“母校毕业纪念板”赠送给学校大队部。当堂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9课走向明天(活动二)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用已有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制作母校纪念留言板,设计毕业留言册页。2、在设计活动中能表现出创意,能有意识地运用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形式原理。3、体验即将毕业时与母校、老师、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集体制作班级留言板。难点:能运用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形式原理,表现出独到的创意。学法指导课前准备手工树、胶水、剪刀、水粉、教师名字设计等。学习过程二次备课一、欣赏感受、导入新课l.引导学生观看自己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毕业留言册。提问:看完以后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2学生漫谈。3教师小结并回忆:这样一本留言册,我将它装饰得异常精美,我认为一本毕业留言册完全可以算是一件艺术品,而且是那种可以永久性珍藏的艺术品。每当我觉得生活中灰色的东西占了大多数时,我便会不由自主地找到这样一本留言册来翻看一下。里面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一行行真挚的话语,有些优美,有些朴实,甚至有些尖锐,但的确常常勾起我一些纯真而美丽的回忆。二、 观察分析、探究新知1学生讨论制作留言册页的基本方法。剪贴照片:将照片贴在自己满意的位置。绘画装饰:运用“平面设计”的知识合理装饰。文字书写:写出自己的毕业感言以及对同学的美好祝愿。2欣赏精美的毕业留言册页。三、创造表现 实践参与 活动安排: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黑龙江省各级机关补充录用公务员(47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培优)
- 2025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考模拟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补充录用公务员报名即将开始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浙江宁波市余姚市市级机关后勤管理服务中心招聘编外人员3人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娄底技师学院招聘工作人员(2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研优卷)
-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等五校2026届中考英语猜题卷含答案
-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通渭民康精神病医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参考答案详解
- 2025上海市总工会幼儿园工作人员公开招聘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押题宝典执业药师之《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
- 2025年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面向博士和高级职称医务人员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考试必考题库及答案(共232题)
- GB/T 27693-2011工业车辆安全噪声辐射的测量方法
- FZ/T 92036-2017弹簧加压摇架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 装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API-650-1钢制焊接石油储罐
- DB15-T 2787-2022河套食用葵花籽精选加工技术规程
-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五篇)
- 房颤规范化药物治疗
- 压力管道定期安全检查表
- 复古同学聚会青春回忆相册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