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勒矿10年瓦斯治理规划.doc_第1页
贝勒矿10年瓦斯治理规划.doc_第2页
贝勒矿10年瓦斯治理规划.doc_第3页
贝勒矿10年瓦斯治理规划.doc_第4页
贝勒矿10年瓦斯治理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 言1、矿井概况贝勒煤矿井田走向长2.9km,平均倾向宽2.7km,面积约7.49km2。深度由+1650m至+1300m标高。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采用片盘斜井开拓方式,生产水平为+1490m。(采矿权范围+1750-+1450m,面积1.6878 km2。矿井可采储量218.7万t,服务年限为10.4年。)现回采工作面为1601采面,接续面为1503采面,掘进面4个。2个煤巷面,2个岩巷。2、通风、瓦斯矿井主斜井和副斜井进风,西翼风井及中央风井分别回风的抽出式通风系统。西风井安设防爆对旋式轴流通风机FBCD2-6-NO17B2* 55KW两台套,排风量22-75m3/s。中央风井安设防爆对旋式轴流通风机FBCD2-6-NO19B 290KW两台套,排风量31-101m3/s。掘进工作面均安设两台230KW轴流对旋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实现了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矿井总排风量5100 m3/min,2009年瓦斯等级鉴定绝对瓦斯涌出量33.65 m3/min。相对96.91 m3/t。3、瓦斯抽放矿井建有永久瓦斯抽放站,低负压抽放泵两台,抽放泵型号为2BEY-42,配套电动机型号为YB2-315L2-4,200KW,抽放能力9000 m3/h,高负压抽放泵两台,抽放泵型号为2BE1-353,配套电动机型号为YB2-380M-4,90KW,抽放能力3660 m3/h。2009年纯瓦斯抽放量297.2万m34、安全监测监控情况及人员定位系统情况矿于2005年建有KJ83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按照AQ新标准的要求于2007年对系统进行了改造升级为KJ83N,现各采掘作业点安全监测监控装备齐全,运行可靠。矿井2008年初建立了KJ236人员定位系统,设有人员定位分站4台,读卡器14台,所有井下人员配备了编码器。II第一部分 2010矿井生产计划一、2010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生产原煤产量计划安排15万吨。2、掘进总进尺计划为3266m。其中延深工程1456米。3、2010年计划形象:1701采面形成。二、矿井采煤与掘进工作面接替关系1、主要部署方向采煤:1601采完后,接替面为1503工作面。掘进:主要围绕1503及1701采面准备工程,矿井延伸工程2、采掘队伍安排2010年,矿井安排1个采煤队, 4个掘进作业面,其中2个生产准备面,2个延深工程面。3、采煤工作面接替表1序号采块采面参数09年末剩余量接替时间116011401402.21.496.4215036801452.21.4932.32010.7.14、掘进工作面接替详见掘进工作面排队见附表一。 第二部分 2010年瓦斯治理规划一、 编制依据和原则编制依据:根据贵州省85号文关于贵州省煤矿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规划2008-2010的通知要求及矿制定的瓦斯治理三年规划,同时结合本矿2010年采掘计划安排进行编制。编制原则:坚决贯彻执行煤矿 “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瓦斯治理方针,和 “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隐患排除,综合利用”瓦斯治理工作体系为指导。一、 瓦斯治理现状与问题根据重庆煤科院提供的贝勒煤矿可采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及突出危险性评价结果见表2 各测定煤层的瓦斯基本参数测定成果一览表 表2煤 层测 压地 点埋 深(m)瓦斯压力(MPa)瓦斯压力梯度(MPa/m)瓦斯含量(m3/t)透气性系数(m2/MPa2.d)钻孔流量衰减系数(d-1)M51501机巷2220.60.002710.33280.79510.0330M61501机巷1210.60.00567.98661.90330.0459M71456回风石门1221.3900.007410.67404.76170.01891)M5煤层的瓦斯压力梯度为0.0027MPa/m,M6煤层瓦斯压力梯度为0.0056MPa/m,M7煤层的瓦斯压力梯度为0.0074MPa/m;2)瓦斯含量梯度为4.21m3/百米(为计算值,进入下阶段后进行测定),预计+1410水平M5煤层瓦斯含量为13.558 m3/t。M5、M6、M7煤层均属于可以抽放煤层;3)贝勒矿M7煤层被评价为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M5、M6在1500水平以上被评为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4)M5、M6、M7煤层鉴定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矿井瓦斯涌出量(09年鉴定) 相对涌出量96.91 (m3/t) 绝对涌出量33.65 (m3/min)瓦斯治理人员:技术人员1人,正副区长3人,钻工、管路工45人,泵工4人,防突工6人(新培训2人)。瓦斯治理基本方法:1、掘进本层排放、预抽。2、采前顺层钻孔预抽(排)。3、利用已有巷道对临近层掘前穿层预抽。4、顶板钻孔抽放临近层卸压瓦斯和采空区瓦斯。存在问题1、本煤层瓦斯抽放效果差,抽放浓度低。2、抽放方法单一,矿井抽采率达不到标准要求。3、抽放队伍业务素质低。二、2010年瓦斯治理目标1、消灭煤与瓦斯突出,消灭瓦斯爆炸,消灭瓦斯死亡事故。2、瓦斯预抽后的残存瓦斯含量小于8m3/t3、矿井瓦斯抽放率达到30%以上。4、瓦斯利用150万立方5、瓦斯超限事故较上年有较大幅度降低。6、努力建成瓦斯治理示范矿井。三、瓦斯治理方案1、坚持技术原则,全面贯彻执行防治煤与瓦斯突规定和能发、金能公司有关规定。2加快部署调整,进一步优化采掘部署保证合理的“三超前”,为瓦斯治理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3、进一步优化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解决采面隅角瓦斯管理难度大的问题,考虑增加尾巷的方式。4、全面实现煤层瓦斯预抽一是1503采面的抽放工作要随机、风巷掘进进行打钻抽放,风巷打下向孔,提前抽放,增加抽放期。二是煤层巷道掘前必须提前预抽后方可掘进,条件具备时布置专用瓦斯抽放巷对煤层巷道实行掘前穿层预抽瓦斯。三加强卸压瓦斯抽放:一是增加钻孔密度并保证卸压区内都均匀布置钻孔;二是向采空区方向布置呈辐射状的钻孔。四是做好1410石门、回风石门掲4#、5#、6#煤层工作。揭煤工作必须在预抽后方可揭煤。5、采用新技术是进一步借鉴新的抽放工艺并结合本矿实际,摸索出适合本矿的抽放方法。6、引进瓦斯治理专业人才,补充瓦斯治理所需的人员。使矿井瓦斯治理工作上新台阶。7、广泛开展产、学、研相结合,解决瓦斯治理的技术问题。与科研院所共同开展技术负责任,对下一水平的煤层瓦斯压力、煤层瓦斯含量、煤层透气性系数、考察钻孔有效排放半径、抽放效果参数、预测突出的敏感方法及临界指标等进行攻关。四、2010年瓦斯治理指标计划根据生产安排和瓦斯治理目标及治理方法,确定计划指标如下时间内容 2010瓦斯治理指标 表3 2010年预抽指标采前预抽时间(月)3残余瓦斯含量(m3/t) 8瓦斯抽放钻孔掘进穿层钻孔进尺(m)1480掘进煤层钻孔进尺(m)18000采面本层钻孔进尺(m)19520钻孔总进尺(m)39000吨煤瓦斯抽采钻孔进尺(m/t)0.10矿井瓦斯抽放指标矿井抽放量(万m3)360矿井最低抽放浓度(%)15矿井瓦斯抽放率(%)30吨煤瓦斯抽采量(m3/t)12瓦斯治理工程排队见接续附表二抽采关系图见附表三五、人力规划瓦斯治理人力规划列于表4 表4 时间内容2010年专职工程师增补1技术人员增补1六、科技规划矿瓦斯治理科技项目见表5 表5序号名 称时 间达到的效果仪器 仪表费用1解放层开采卸压效果考察1011防止掘进期间煤与瓦斯突出瓦斯解吸仪,岩移观测30万元2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研究1011钻机,地质罗盘仪,孔板流量计等50万元七、保障措施1、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各级管理人员都要把有序的瓦斯治理,杜绝瓦斯事故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保障矿山稳定的主要内容,把采、掘前的抽采达标作为生产的前提、安全的保证,决不采抽采不达标的煤炭,不掘抽采不达标的巷道。2、完善激励机制 完善瓦斯治理激励机制。细化瓦斯抽采利用考核指标,对钻孔施工速度、深度、总进尺、瓦斯抽放量、浓度等可量化的指标与区队的工资挂钩,加大考核力度。制定生产计划同时制定瓦斯治理年、季、月计划,在落实过程中各方面的领导、各科队必须创造条件落实。3、责任追究 严格瓦斯治理责任追查制度,凡是瓦斯超限、瓦斯突出、瓦斯治理指标未实现、弄虚作假必须予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追究责任。5、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卸压瓦斯抽放和采空区瓦斯抽放提高瓦斯抽采量。购置瓦斯解析仪,对抽放效果进行分析。加强与科学院所的合作,研究适合本矿的突出敏感指标和抽放方法。6、矿井瓦斯治理工作统一在瓦斯治理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严格执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