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教学如何适应国家司法考试_以西北政法大学宪法学教学改革为例.pdf_第1页
宪法学教学如何适应国家司法考试_以西北政法大学宪法学教学改革为例.pdf_第2页
宪法学教学如何适应国家司法考试_以西北政法大学宪法学教学改革为例.pdf_第3页
宪法学教学如何适应国家司法考试_以西北政法大学宪法学教学改革为例.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2008 10 30 基金项目 本文为西北政法大学郭捷教授主持的陕西省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研究项目 法学教育改革与 国家司法资格考试的互动机制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褚宸舸 1977 男 山西汾阳人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西北政法大学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宪 法学 西北政法大学早在1958年建校时就设立专门的宪法教研室开设宪法学课程 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7和2000年被批准为陕西省重点学科 2002年成为院级重点精品课程 2005年成为陕西省省级精品课程 近十年来本 学科教材建设已经进行了四轮 近十年来陆续使用的教材主要是 费京润 李阳 宪法学新论 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8 董和平 宪法学 M 北京 法律出版杜 2004 董和平 常安 中国宪法 M 北京 法律出版杜 2006 侯西勋 宪法学 概论 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 目前整个学科有教授两人 其中学科带头人董和平教授是中国法学会宪法学 研究会的副会长 副教授两人 讲师四人 其中博士一人 博士生三人 助教一人 硕士 宪法学教学如何适应国家司法考试 以西北政法大学宪法学教学改革为例 褚宸舸 张佐国 西北政法大学 行政法学院 陕西 西安710063 摘 要 西北政法大学宪法学教学内容基本涵盖司考大纲的知识点 但是教学重点与司考命题重点存在不同 以司法 考试新政策的出台为背景 宪法学教学应以规范与实践为重心 进一步整合完善宪法学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及教学 内容 进行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的完善与改革 从而建立起司法考试和宪法学教学的良性互动关系 关键词 国家司法考试 宪法学 教学改革 西北政法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788X 2009 0120113205 On the adap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al Science to National Judicial Examination An example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Science of Constitution in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U Chen ge ZHANG Zuo guo School of Administrative Law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Xi an 710063 Shannxi Abstract The content of the constitutional science teaching in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overs the examination syllabus of National Judicial Examination Teaching and the examina2 tion have something different The constitutional science teaching should integrate and perfect the cur2 riculum system of required course and elective program as well as the content of courses on the basis of norm practice and the background of new policy of National Judicial Examination We should perfect and reform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examination buil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urse and National Judicial Examination Key words National Judicial Examination Constitutional science reform of teaching Northwest Uni2 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 国家司法考试是沟通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一座桥梁 法学教育的最重要功能是培养法律职业 人才 而司法考试制度旨在选拔人才到法律职业之中 从应然上来说 法学教育和司法考试的目标是共同 的 但是 在实践中如何通过法学教育把学生转变为符合国家需要的法律职业人才 是高校所面临的难题 之一 对此 笔者想通过西北政法大学的宪法学教学来解剖 从某种意义上说 本校的宪法学教学是我国 宪法学教学的一个缩影 对其深入研究 无疑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 本文结合司法部允许普通高等学校 2009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政策背景 在对司法考试宪法学命题要求与西北政法大 学宪法学教学内容相比较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笔者对完善宪法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建议 311 一 宪法学教学内容基本涵盖司考大纲的知识点 根据 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考试大纲 宪法部分主要由六章组成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第二章 国家的基本制度 上 第三章 国家的基本制度 下 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五章 国家机 构 第六章 宪法的实施及其保障 在西北政法大学宪法学教学中 必修课 中国宪法学 主要是面向大 一新生 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 在教学中 以理论性的知识点讲授为重点 着重研究宪法 宪政理论 解决 法科学习的法治基础理念问题 从教学内容来看 西北政法大学宪法学课程体系分为以下几部分 导言 主要介绍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范围和宪法学发展 宪法学学科体系分类等问题 该部分 的教学目标在于初步树立学生的宪法学之学科观念 第一编 宪法基本理论 包含五章内容 了解和掌握宪法的基本理论 宪法的调整对象 宪法的基本特 征 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现行宪法及其修正案的基本内容 主要变化 以及宪法保障 制度的基本情况和我国现行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宪法的产生与发展规律 中国宪政的曲折历程等 内容 以及宪法形式 宪法结构 宪法规范 宪法原则 宪法价值 宪政等基本概念 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 使学生能够初步具备运用宪法学的理论与方法 认识 甄别并简单处理宪法性问题的能力 为后三编内容 的教学提供专业理论支持 第二编 宪法基本制度 共三章内容 即国家政体 国家结构和国家性质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 让学生 了解各国宪法尤其是我国现行宪法关于国家性质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以及国家的结构形式的规定 要求学 生借助宪法性文件熟悉国家性质 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象征形式 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具 体规定 了解和掌握国家性质 国家形式和宪法的关系 以及现行选举制度 政党制度的基本知识和我国宪 政制度建设的基本状况 并能较准确地分析相关的宪法现象 第三编 宪法基本权利 包含二章内容 涉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的一般理论和我国公民权利义务的 具体内容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论与制度 特别是中国宪法权利制度 结合 具体案例教学和专题讨论以及学生的实际 使其明确宪政的核心价值目标在于民主和人权 推进学生的 宪法观念和维权意识 提升其为中国宪政制度贡献才智的积极性 第四编 基本宪政机构 共四章内容 主要是关于国家机构方面的规定 具体涉及中央国家机关 地方 国家机关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以及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国家机关的 相关构成和基本理论 明确各类国家机关的性质 宪法地位 职权以及法律限制 并对其立法含义与立法目 的形成深刻认识 1 从教学内容上看 西北政法大学的宪法学教学内容和司考的考察内容基本一致 都包含了宪法基本理 论 宪法基本制度 国家机构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四个大部分 只是在具体章节的次序上有些许出入 例如 西北政法大学宪法学课程设置中将司考大纲中 宪法的实施及其保障 一章放在宪法基本理论中论 述 这也体现了在学习目标上宪法学教学和司法考试对宪法学的考察是一致的 二 宪法学教学重点与司考命题重点存在不同 宪法学在司考中属于高难度 低分值的部分 见表 1 低分值 是指其在2000年至2003试卷中一 般占到14分左右 在2004年至今的试卷中占到22分左右 高难度 是指与同在试卷一的法理学 法史 学相比 其出题方式更灵活 不仅考察理论 也要求法条的精细记忆与比较 宪法所占分值相对法理 法史 较高 但拿分并不容易 如果把司法考试中考过三次以上的知识点作为宪法学命题的考察重点来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司法考试的宪法部分中的重要知识点主要集中在 国家的基本制度 和 国家机构 部分 国家 411 褚宸舸 张佐国 宪法学教学如何适应国家司法考试 历年单项选择题目都是每题1分 多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2003年以前每题1分 2004年起至今提高为每题2分 2000至 2003年每卷总分为100分 2004年起至今为150分 基本制度 部分 一是 经济制度 行政区划 政府派出机关等 二是 选举制度 主要包括我国选举的基本 原则与例外规定 选举程序 代表的辞职 罢免 暂停代表职务和终止代表资格 三是 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 般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基本法的解释与修改 国家机构 部分 主要是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国家工作人员的产生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 人大代表 国家元首 国务院和地方各 级人民政府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司法机关 第二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是考察的次重点 常考知识 点是基本权利的主体 主要的基本权利 第三 基本理论部分是司法考试中涉及面比较少的考点 主要是 宪法修改与宪法修正案 宪法解释 宪法实施保障等 新增考点基本反映了宪法学界近年来的热点问题 表1 历年司考中宪法学部分的题型与分值一览表 时间 题型 单项选择 分值 多项选择 分值 不定项选择 分值 总计 2000年86014 2002年47415 2003年37213 2004年810422 2005年1212226 2006年1212226 2007年712221 2008年712423 从西北政法大学教学大纲所列宪法学教学课时分配表 见表 2 中可以看出 作为司法考试偶有涉及 的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部分占了总学时的31 左右 而作为司考命题重点的第二编宪法基本制度和第四 编基本宪政机构只占了总学时的39 表2 西北政法大学宪法学教学大纲中教学课时分配表 课 程 内 容课内学时实践学时总学时 导 言336 第一编 宪法基本理论14216 第二编 宪法基本制度9312 第三编 宪法基本权利9312 第四编 基本宪政机构808 合 计43851 通过对西北政法大学宪法学 教学大纲 中 教学建议 的研究 可以看出宪法学教学的价值取向偏理 论化 该 教学建议 提出 讲授宪法基本理论时 可着重阐述宪法的概念 本质 特征 原则 作用和宪法 规范中的宪法关系 宪法与宪政 权力与权利 人权保障与有限自由的关系等重要理念 讲授宪法的基础 知识时 可着重阐述宪法一词的演变 发展 宪法分类的形成和意义 宪法与国家 宪法与公民 宪法与宪政 制度建设的关系 宪法与公民权利保障的关系等 介绍东西方宪政文化的差异 以及对系列宪政制度建设 的影响 明晰宪法经验移植与宪法发展本土化的统一性 单单上述内容所包含的知识容量远远超 出了16学时的框架 这势必要挤占后面章节的讲授 据笔者了解 目前国内宪法学教材有越写越厚的趋势 最厚的已达到78万字 例如张千帆教授著 宪 法学导论 第二版 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这类体系书有助于学生课外阅读和研究生教学 但因为内 容过于庞大 并不适合本科生教学 在实践中 通常教材讲到一半多篇幅 教学课时数已经用尽 高校宪法 511 西部法学评论 2009年第1期 学的课时一般为54学时 最多的不会超过72学时 课时所限再加上第四编内容主要是一些制度性的规 定 不但知识点分散 而且内容比较枯燥 在宪法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此部分均兴趣不大 一般五到六个 课时就讲授完毕 头重脚轻 成了宪法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重理论轻制度与实践成为了长期以来宪法学 教学的惯例 往往在教学中对理论性知识点的阐述较多 而对制度性问题的分析较少 基本是讲前半本教 材甚至是前几个重点章节 教学中对宪法规范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导致很多学生学完课程后都没有通读过 一遍中国 宪法 的条文 除此以外 宪法学教学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 对宪法问题讨论的立足点是西方而不是中国 这在 宪法基本理论及基本权利部分较为多见 其次 在教学中关于宪法规范 原则 宪政 违宪审查等问题 更 多是结合西方来讲授 对中国的实践关注不够 因此 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不能引起学生的兴 趣 再次 国家机构部分基本和中学政治教学内容无异 没有显现法学的特点 通过对司法考试命题要求 和西北政法大学宪法学教学内容的比较 可以发现司法考试对宪法知识点的考核重心是中国的 现实的 微观的制度 特别是要立足规范 关注现实 而在高校宪法学一般教学中则比较关注理论性的 宏观的 外 国的问题 两者取向的不同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宪法教学与司考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 三 宪法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 以规范与实践为重心整合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笔者同意宪法学应当以具体问题为导向 以实践关怀为面向 建立起以 宪法教义学 为主轴的 以 去 单纯政治宣教化 的高度学理性和实践性为取向的宪法学理论体系 并由此搭建宪法学教学的体系结构 从而突破我国宪法学课程中长期以来 通论式 政治宣传式 的教学方式 突出对学生的规范分析能力和 纯正法学素养的培养 2 以此为目标 如果要整合完善宪法学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体系以及调整教学的 侧重 可以进行如下的改革 第一 宪法基本理论 的内容在 中国宪法学 只做简要勾勒 在 外国宪法 和 比较宪法 两门选修课 中再详细讲授 第二 宪法基本权利 的内容在 中国宪法学 中只做人权总论的讲解 具体的权利留待 人 权法学 选修课中详细讲授 第三 宪法基本制度 中特别行政区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 制度在 中国宪法学 中不再讲授 将选修课 港澳基本法 改名为 中国自治制度 由该课统一讲授三个自 治制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 笔者发现西北政法大学目前开设的 港澳基本法 并不能很好的涵盖中国的自 治制度 而且知识点单一 将 港澳基本法 选修课改名为 中国自治制度 不仅能拓展学生知识面 而且 能建立三个自治制度的知识联系 提高学生横向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 开设 中国宪法制度与学说 史 的选修课 详细讲授我国从清末至82 宪法 之前的宪法制度与宪法学说 近十年来 宪法史研究已成 为宪法学界的热点 通过历史的叙事才能重建中国式的宪法知识谱系 该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纵向比较分析 问题的能力 以及对宪法文本的精读能力 这门选修课的开设 还可以替代 中国宪法学 中原先涉及历史 性的内容 第五 由于以上选修课的开设 中国宪法学 教学内容省出的课时用来加强现有第二 四编 宪 法基本制度 基本宪政机构 的讲述 也就是说 中国宪法学 教学应该告别以往空谈理论的做法 围绕 规范进行分析 围绕制度进行解释 倡导以 规范宪法学 或 宪法解释学 为重点进行教学总体安排 应当 避免将宪法学讲授为法理学 上述调整方案的优点有三个方面 1 逐步强化 完善学生对整个宪法学知识体系的认识 在一年级 中国宪法学 侧重具体制度的讲授 在二 三年级通过开设 人权法 比较宪法 外国宪法 中国的自治制度 宪法制度与学说史 等选 修课进行理论或具体制度的深化 这样由具体到抽象的讲授 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2 解决了长期以来宪法学必修课课时不足的问题 在保证原有课时不变的情况下 一方面强化了必 修课的重点讲授内容 且符合司法考试的考察重点 对学生来说是获得了听课效益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 保证了宪法基础理论的讲述 并没有削弱宪法学作为法学基础学科和 入门 学科的地位和桥梁作用 3 改革成本较低 不需要对西北政法大学宪法学整个课程体系进行伤筋动骨的调整 除新开设 中国 宪法制度与学说史 选修课和改名 港澳基本法 其他选修课都已经开设多年 只需教研室内部对讲授内 611 褚宸舸 张佐国 宪法学教学如何适应国家司法考试 容进行统一 教师们取得共识即可 二 重视教学环节的完善 1 课堂教学环节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上注重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强调情景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 使学生在交流与自我反思中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 改纯理论性的讲解为理 论与实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兴趣 针对我国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宪法案例的情况 在教学中可 以引用国外经典案例和国内的类似事例 例如 齐玉苓案与 宪法司法化 违宪审查第一案 马伯里诉麦 迪逊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禁业条款的合宪性 屈臣氏超市搜身案 官员的名誉案 延安 夫妻黄碟 案等 改教师讲 学生被动听为学生问 教师解答或相互提问与回答的讨论式教学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在 讨论中 教师只能提供参考性意见 但不要提供 标准答案 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进行论证 2 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西北政法大学的法学实验区 西北政法大 学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网站http lawyer nwupl cn 的各项活动 积极进行第二课堂建设 通过沙龙等各种形式开展 宪法性事例研习 等活动 由教师配合课堂教学推荐一些中外宪法学经典著作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 学生可以做读书笔记 成立学习小组或者读书会来分享各自体会 以提高其宪法学基 础理论素养 3 论文指导环节的改革 西北政法大学是全国五所政法院校里较早实行本科论文全员答辩制的学 校 而且在实际论文指导过程中注意论文指导目标的分阶段性 将论文指导分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指 导 取得了各方面较高评价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很多学生容易将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培养目标混淆 甚至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就是学年论文的重复劳动 并且学校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使得在实 践中对度的把握完全由教师自己来掌握 使得预期培养目标的实现出现了较大偏差 按照法学教育的规 律来说 从培养目标上而言 学年论文应该注重论文写作技巧的培养 而毕业论文则应注重论文写作水平 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升华 随着今年司法部允许普通高等学校2009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国 家司法考试政策的出台和实践 对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让在校法学本科大三 学生适应司法考试第四卷理论部分的考核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