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工程的特点是他的整体性.doc_第1页
土地利用工程的特点是他的整体性.doc_第2页
土地利用工程的特点是他的整体性.doc_第3页
土地利用工程的特点是他的整体性.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土地利用工程的特点是他的整体性(针对工程对象)和综合性(采取的工程措施)2、 土地利用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以土地作为载体的工程问题,即建设用地问题;是以土地作为直接对象的工程问题,即土地复垦问题。3、 影响农业为经营单位土地经营规模的因素; 农业生产工具的类型; 农业劳动对象的不同; 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的数量; 农业劳动力的素质4、 纯粹规模扩大与规模报酬变化之间的三种情况: 当规模扩大幅度等于规模报酬的增长幅度时,称为固定规模报酬; 当规模扩大幅度小于规模报酬的增长幅度时,称为递增规模报酬; 当规模扩大幅度大于规模报酬的增长幅度时,称为递减规模报酬;5、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规模经济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6、 实现规模经济形式 种植专业户; 家庭农场(最佳的) 联户农场(最优质的) 集体农场或合作农场7、 公路根据交通量及其使用任务和性质分为两类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8、 沿溪线就是沿溪流岸铺沿的路线,选线时应综合考察定位、选岸和桥位选择三方面的问题。9、 路线定位首先考虑洪水位,根据规定,沿河或受水淹的路基高度一般高出洪水位0.5m以上,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1/100,二级公路1/50,三级公路为1/25,四级公路则按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按常年洪水为定位的依据。10、 桥位的选择应根据“大,中桥位服从路线总方向,路、桥综合考虑;小桥涵位服从路线走向。”11、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资源类型主要有地表水、地下水、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三种类型。12、水电站集中落差的方式:坝式开发、引水式开发、混合式开发。13、水电站取得流量的方式:径流式、蓄水式(靠拦河筑坝构成水库)、集水网道式。14、径流式主要是依靠河流的天然径流供给发电流量的开发方式。15、在开发河川径流时,可分为有调节和无调节两种形式。16、引水方式:无坝渠道引水、有坝渠道引水、机械抽提水。17、地下水的类型:浅层水(潜水)、深层水(层间水)。18、农田水利工程包括灌溉工程和排水工程两部分。19、一个完整的灌溉排水系统应包括水源和取水枢纽、输水配水系统,田间调节系统,排水泄水系统和容泄区。20、水库或蓄水池拦截地面径流作为水源,塘坝也是重要的水源工程。21、容泄、存储供水和余水的地区叫容泄区。22、水库的选址与布局:一河一库、多河一库、一河多库。23、抽水站按其作用有:灌溉抽水站、排涝抽水站、灌溉两用抽水站。24、抽水站的布置形式:集中供水、分级供水、高低渠供水、分散供水。25、机井布局主要是要确定井位和井距。26、按地形地质条件的不同,布井的方式:地形平坦地区、按网状布局;沿河地区,一般用直线式布井;地下天然水力坡降较大地区,井网要垂直地下水布置。27、渠道一般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渠道的占地面积是由渠道的长度和渠道的横断面占地宽度决定的。28、土地保护工程从性质分为:生物性的保护工程和工程性的保护工程。29、分水岭防护林的类型:顶部浑圆的梁茆、顶部尖削的梁茆。30、水流调节带的宽度在能有效阻滞斜坡径流的原则下,应尽量少占地,一般带宽20-30m,防护林距离为林带宽的4-6倍,最大为10倍。31、耕地田块是人、畜力和农机具作业的基本耕作单位,也是种植区的基本种植单位。32、耕地田块是进行灌溉、耕作、管理的基本单位。耕地田块规则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合理组织灌排,经济有效的使用农机具和科学地安排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效果。33、田块长度的设计应有助于提高机械作业效率,有利于合理地组织田间生产过程,灌水组织工作和土地平整要求。34、田块长度为500-800m,宽度为200-300m以内为好。35、从灌水组织工作的角度考虑田块不宜过长。36、一般来说农田防护林以采用5-9行树木组成的窄林带为宜。37、林带宽度=(植树行数-1)x行距+2倍由田边到林缘的距离。38、林带间距过大或过小都不好,如果过大,带间的农田就不能受到全面的保护,因此林带间的距离最好等于它的有效防护距离。39、根据因害防护的原则,护田林带应该垂直于主要害风方向。40、在工作条件许可时,应使长方形田块的长度比不小于4:1,以满足机械作业的需要。41、在地形较复杂或具有曲折线边界的地块上设计田块时在不过多减小机组工作单程长度的情况下,应使田块短边配置在曲线边界上,以保证田块长边平行的要求。问答1、 土地利用工程的研究领域包括 土地利用中的人对土地所进行的物理的生物的各种工程活动; 探索并揭示此类活动的规划; 发展、完善指导此类活动的基础理论; 指导人们合理利用土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对土地的要求; 为解决工程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矛盾,找到具体的行之有效的途径。2、 土地利用工程的研究方法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综合分析方法3、 土地经营规模评价的指标体系 经济效益指标A、 产出评价指标: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B、 劳动生产率评价指标:劳动年产值、劳均年产量、劳均纯收入;C、 资金产出类评价指标:资金产值率、资金利用率、成本产值率、单位产品成本等。 社会效益A、 土地生产率评价指标类:单位面积产值、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纯收入;B、 产品率评价指标:商品量、商品率、销售额、收购计划完成情况。 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土地的能力、自然能力的利用效率、水土流失的百分率、环境污染的状况。4、 实现规模经营的条件 农村非农业的发展,农业劳动力已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 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加强 经营者素质的提高 集体经济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5、 我国居民点的现状 居民点分布不均匀 小城镇内亦工亦农,人口不断增加 小城镇内服务设施对周围农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居民点的建设品貌差6、 居民点布局的形式、特点 卫星式。这种形式是分级布局的形式。特点:把现状和远景有机的结合起来 条带式。优点:交通方便;缺点:污染严重 块状式。这种形式一般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平原区,按形态可分为多边形和放射形。 自由式。特点:规模小、质量差、交通不便。居民点面貌差,不便于建立集中的各项公共设施,而且占地面积大等;它的有利之处是耕作半径小,农民下地劳作方便。7、 居民点布局的原则A、 以经济联系半径为主要依据B、 从经济建设出发,达到全区居民点布局的整体性C、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D、 合理利用土地,节约耕地8、 居民点用地的选择A、 便于生产和管理。(从区域总体规划出发,各地城镇和集镇的位置要适中,使之尽量位于镇上居民所经营的土地中心,同时与周围居民点的相对位置也要适宜,以利领导管理,为很好的组织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B、 便于运输:公路,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C、 便于建筑。(选择居民点用地的哪些方面均适用于居民点建设。地势、地形。作为居民点用地的地势应高燥,不受溃,不淹水。土质。居民点用地的土质应适于建筑的要求,要质地较坚实。水文地质条件。居民点用地选择应有继续扩建的余地。)D、 有利环境卫生与安全E、 充分利用原有村庄的基础9、9、 居民点占地面积的概算方法 根据建筑面积定额推算 根据每户宅基地面积推算 根据耕地面积概算 根据居民平均占地面积数概算(最可取的)10、 交通运输的方法及特点: 铁路运输,优点:载运量大,行驶速度快,运行一般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一年四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