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继之,或摽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过华严,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帷余足迹是瞻。”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清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注】摽:把持。厮舆: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暴:施加恶行,欺侮。毒:怨恨。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访于众僧 访:拜访B舆者坦步里许步:步行C蔓草被径 被:覆盖D委舆于地 委:丢弃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按图记以求名迹 或摽田宅以便其私B舆者安坐于草间 委舆于地C至崖而反者 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D则芜没者十之七矣 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舆者之诳”的一组是( )故蹊径可寻者希 舆者同声以险远辞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A B C D8下列对作者有关观点与文章手法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继而鲍甥寻,乘舆寻,老僧引,从中可见作者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B作者认为,那些名胜古迹之所以荒芜废弃,是因为继承者或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或苦于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C抬轿子的人曾三次欺骗作者等人,因此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成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D文章结尾缘事明理,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今不能流行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夫 舆 者之 诳 即 暴 于 过 客 不 能 谴 呵 而 创 惩 之 也 而怀怒 蓄 怨 至 此 况 小 人 毒 正 侧 目 于 君 子 之 道 以 为 不 利 于其 私 者 哉 此 严 光 管 宁 之 俦所 以匿 迹 销 声 而 不 敢 以 身 试 也。(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3分)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3分)参考答案5、A(访:咨询,询问。)6、D(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连词,表目的,来。B介词,在。C连词,表转折,却。)7、B 说众僧所讲事实;说“我”去探寻的决心;老僧勉励“我”去探寻。8、B(这不是作者而是众僧的观点)9、(10分)(1)(4分)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每错2个扣1分,扣完为止。“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也可)(2)(6分)暂且前往吧,等到实在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译对“伤”、“俟”字各给1分,译对大意给1分。伤:妨害。俟:等到。)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译对“耀”、“证”各给1分,译对大意给1分。耀:炫耀。证:证实。)【参考译文】八月十四日,我进入了雁荡山,按照图记来找名胜古迹,发现十处有七处已经荒芜废弃了。向各位僧人打听,都说:“那些开辟这里的人都是些不寻常的人。后来平庸的人继承了这里的所有权,有的人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否则就苦于这里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所以可找到的通往胜迹的小路很少。”经过华严寺,鲍甥率领大家登山去找,我在山下休息。有人说:“龙湫或许还能找到。”于是就在能仁寺住宿。第二天清晨,抬轿的人不约而同地用路途险峻遥远作借口推辞。我说:“暂且前往吧,等到实在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我们沿着溪涧走了三里就接近了龙湫庵,完全没有一点危险艰难的。到龙湫庵,僧人到别处去了。打柴的人为我们指明了通向龙湫瀑布的道路方向,又往前走了半里多,茂密的杂草遮盖了道路,抬轿的人说:“这里面都是毒蛇害虫,遇到它们,情况严重的就死亡,轻的受伤。”我们很不如意地回来了,回来后发现老和尚在门前。他问我们回来的原因,知道缘故后笑着说:“哪里有走了二千里,距离目的地很近了,到了崖边却要返回的呢?我替你在前面领路。” 老和尚拿着小竹竿,仆人李吉跟着他,经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就用手分开用脚踩下。抬轿的人安然地步行一里多,路稍微变窄,就把轿子丢在地上,说:“过了这里山势就会变得陡峭逼仄,绝对不能往前走了。”老和尚说:“您不要怀疑,只要跟着我的脚印走就可以了。” 鲍甥在前面一边拉着我一边带路,走过了几十步,就发现杂草慢慢的变稀疏了,道路变平坦了,远远地看见瀑布。又往前走,我们并排坐在岩石下,过了一段时间才回去。轿夫在草丛中很舒适地坐着,并用一些俚俗的话抱怨和谩骂老僧:“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唉!先王之道被废弃已经很久了啊。大家都把探寻路途遥远的胜迹看作是一件艰难的事,却不知道如果有认识道路的人替我们在前面领路,实际上是很近并且很容易的事。孔、孟、程、朱的学问都因为仆役一类的人,而让今时的君子不理解,难道不令人痛惜吗?那些轿夫骗人,即使对别人施加恶行,也不能赶走呵斥他们,然而他们竟然还象这样满怀怒气和怨恨;小人怨恶正道,仇视君子的正道,认为对自己不利。这就是严光、管宁之类的人躲藏起来不把声名张扬出去而不敢亲身尝试小人的恶毒手段的原因啊!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唐门下省审核吏部、兵部六品以下官员称过官】 黄门监魏知古本是小吏出身,凭借姚崇的引荐,最终与姚崇同朝为相,姚崇内心轻视他。没多久魏知古被授予吏部尚书职务,负责东都洛阳选拔官吏之事,姚崇却另派吏部尚书宋在门下省负责审定吏部、兵部注拟的六品以下职事官。魏知古因此怀恨姚崇。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姚崇的两个儿子在分设于东都洛阳的中央官署任职,倚仗其父对魏知古有恩,大肆揽权为他人向魏知古求官;魏知古回长安后,把这些事全告诉玄宗皇帝。过了几天,玄宗随意问姚崇道:“您的儿子才干品性怎样?现任什么官职啊?”姚崇揣测到玄宗的心思,回答说:“臣有三个儿子,两个在东都,他们为人欲望很大而不谨慎;现在他们一定拿私事求于魏知古,臣还没来得及去讯问他们而已。”唐玄宗起先以为姚崇一定会为儿子隐瞒,等听了他的奏对后,高兴地问:“您怎么知道这件事呢?”姚崇回答:“魏知古地位卑微时,臣曾照顾庇护他。臣的儿子愚蠢,认为魏知古一定感激臣,因而容忍他们做坏事,所以才敢向他求取请托。”唐玄宗因此认为姚崇公正无私,而轻视魏知古忘恩负义,想罢黜他。姚崇坚决请求说:“臣的两个儿子有罪,破坏陛下的法度,陛下赦免他们的罪过,已经是万幸了;如果因为臣而斥逐魏知古,天下人一定认为陛下是偏袒臣,会累及圣朝的声誉。”唐玄宗沉吟很久才答应他的请求。辛亥(二十五日),魏知古被免去相职,改任工部尚书。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姚崇曾为儿子办丧事请了十几天假,应处理的政务堆积成山,卢怀慎无法决断,十分惶恐,入朝向玄宗谢罪。唐玄宗对他说:“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只是让您安坐镇服雅士俗人罢了。”姚崇假满复出后,很快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神色很得意,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浣道:“我作宰相,可与历史上那些宰相相比?”齐浣没有回答。姚崇继续问道:“比起管仲、晏婴怎样?”齐浣回答说:“管仲、晏婴的法度虽未能传之后世,也能做到终身实施。您制定的法度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既然这样,那么终究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齐浣回答:“您可说是救时之相。”姚崇听后十分高兴,将笔扔在桌上说:“救时的宰相,难道是容易找到的吗!”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shn,疟疾)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姚崇没有住宅,寄身在罔极寺中,因患疟疾向玄宗请假,玄宗派使者询问他的日常饮食起居状况,每日竟达数十次之多。源乾曜上奏言事有时符合皇上的旨意,玄宗总是说:“这一定是姚崇的主意。”如果回答不符合玄宗旨意,玄宗就说:“你为什么不与姚崇商量呢!”源乾曜也常向玄宗道歉,承认确实如此。朝中一有大事,玄宗就要让源乾曜到罔极寺请问姚崇。癸卯,源乾曜请求将姚崇从罔极寺搬到四方馆居住,并准许家属入馆照料他,玄宗答应了这件事。姚崇认为四方馆存有官署文书,不是病人应居住的地方,坚决推辞。唐玄宗对他说:“设置四方馆,是为官员考虑;让您住在那里,是为国家考虑。朕恨不得让您住到宫里,这有什么值得推辞的呢!”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东都选事 知:主持,主管 B以为知古必德臣 德:恩惠,恩德【以.为德,感激,感恩。】C而薄知古负崇 薄:轻视,看不起D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 微:地位卑微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 而君幸于赵王【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介词,表被动】B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 相如因持璧却立【介词,通过/连词,于是,就。】C朕以天下事委姚崇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把、将】D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表感叹语气/形容词词尾】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名相姚崇高超的行政能力的一组是( ) 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 是必以事干魏知古 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 此必姚崇之谋也 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 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A B C D【姚崇轻视不信任知古 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意图,机变的表现 姚崇自我得意的话】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试探姚崇的态度】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 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表示儿子有罪,不偏袒儿子】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粤语的测试题及答案
- 万峰集团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6届山西省太原市育英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洗涤行业考试题及答案
- 家电公司财务管理办法
- 蚂蚁几何测试题及答案
- 家电公司绩效管理办法
- 大一新生军训总结
- 物业法规考试题及答案
- 用友u8实操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家居软装搭配智能家居行业市场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双鸭山宝清县融媒体中心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数据报告(二季度)
- 广告牌安装后维护养护措施
- 山西煤矿建设管理办法
- 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办法
- 鼻息肉护理常规
- 《电子产品制造技术》课件-第1章 电子工艺技术入门
- Q-GDW12562-2024超特高压盘形悬式瓷绝缘子用瓷件原材料、工艺和检验规则
- (2025)水利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一线员工执行力培训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