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技术的发展过程.doc_第1页
焊接技术的发展过程.doc_第2页
焊接技术的发展过程.doc_第3页
焊接技术的发展过程.doc_第4页
焊接技术的发展过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焊接史上的里程碑 一1836 年:Edmund Davy 发现乙炔气1856 年:英格兰物理学家 James Joule 发现了电阻焊原理。1862 年:Woehler 用二碳化钙生产出乙炔气。1876 年:美国人 John A. Tobin 获得了被称为托宾( Tobin ) 的高强钎料专利。其成分为铜锡锌合金。 1881 年:法国人 De Meritens 发明了最早期的碳弧焊机。 1881 年:美国的 R. H. Thurston 博士用了六年的时间,完成了全系列铜 - 锌合金钎料在强度与延伸性方面的全部实验。 1882 年:英格兰人 Robert A. Hadfield 发明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奥氏体锰钢获得了专利权。 1885 年:美国人 Elihu Thompson 获得电阻焊机的专利权。 1885 年:俄罗斯人 Benardos Olszewski 极大地发展了碳弧焊接技术。 18891890 年:美国人 C. L. Coffin 首次使用光焊丝作电极进行了电弧焊接。 1890 年;美国人 C. L. Coffin 提出了在氧化介质中进行焊接的概念。 1890 年:英国人 Brown 第一次使用氧加燃气切割进行了抢劫银行的尝试。 1892 年:美国人 Willson 和 Morehead 制造出了二碳化钙。 1895 年:巴伐利亚人 Konrad Roentgen 观察到了一束电子流通过真空管时产生 X 射线的现象。 1895 年:法国人 Le Chatelier 获得了发明氧乙炔火焰的证书。 1896 年:据报道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生产出第一条电焊管道。 1900 年前后: Goldschmidt AG West Germany(Orgotheus Inc.USA ) 公司的 Hans Goldschmidt 发明了通过外部热源使铝粉和金属氧化物开始放热反应进行焊接的方法既铝热剂焊。 1900 年:法国人 Fouch 和 Picard 制造出第一个氧乙炔割炬。 焊接史上的里程碑 二 1901 年:德国人Menne 发明了氧矛切割 1904 年:美国人Avery 发明了便携式钢瓶 1907 年:在美国纽约拆除旧的中心火车站时,由于使用氧乙炔切割节省工程成本的20%多。1907 年10月:瑞典人O. Kjellberg 完善了焊条(在用来作为填充金属及导电电极的金属棒外面涂上具有稳弧、保护等功能的药皮) 1909 年:Schonherr 发明了等离子弧(使用一个气体涡流稳流器后产生的电弧) 1911 年:由Philadelphia & Suburban气体公司建成了第一条使用氧溶剂气焊焊接的管线(11英里长) 1912 年:第一根氧乙炔气焊钢管投入市场 1912 年:位于美国费城的Edward G. Budd 公司生产出第一个使用电阻点焊焊接的全钢汽车车身 大约1912 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为了生产著名的T型汽车,在自己工厂的实验室里完成了现代焊接工艺 1913 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波利斯 Avery 和 Fisher完善了乙炔钢瓶 1917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电弧焊修理了109艘从德国缴获的船用发动机,并使用这些修理后的船只把50万美国士兵运送到了法国 1917 年:位于美国麻萨诸塞州的Webster & Southbridge 电气公司使用电弧焊设备焊接了11英里长、直径为3英寸的管线 1919 年: Comfort A.Adams组建了美国焊接学会(AWS)1920 年:第一艘全焊接船体的汽船 Fulagar号在英国下水 大约1920 年:使用电阻焊焊接钢管的生产方法(The Johnson Process)获得了专利 大约1920 年:第一艘使用焊接方法制造的油轮Poughkeepsie Socony号在美国下水 大约1920 年:药芯焊丝被用于耐磨堆焊 焊接史上的里程碑 三 1922 年:Prairie 管道公司使用氧乙炔焊接技术,成功地完成了从墨西哥到德克撒斯的直径为 8 英寸,长达 140 英里的原油输送管线的铺设工作。 1923 年: 世界上第一个浮顶式储罐(用来储存汽油或其他化工品)建成;其优点是由焊接而成的浮顶与罐壁组成象望远镜一样可升高或降低的储罐,从而可以很方便的改变储罐的体积。 1924 年: Magnolia 气体公司使用氧乙炔焊接技术建成了 14 英里长的全焊结构的天然气管线。 1924 年: 在美国由 H.H.Lester 首先使用 X 光线照相术,为 Boston Edison 公司的发电厂检验蒸汽压力为 8.3MPa的待安装的铸件质量。 1926 年: 由美国的 A.O.Smith 公司率先介绍了在电弧焊接用金属电极外使用挤压方式涂上起保护作用的固体药皮(即手工电弧焊焊条)的制作方法。 1926 年: 铬钨钴焊材合金获得了第一份关于药芯焊丝的专利。1926 年: 美国人 M.Hobart 和 P.K.Devers 获得了使用氦气作为电弧保护气体的专利。 1927 年: 由 Lindberg 单独驾驶 Ryan 式单翼飞机成功地飞过了大西洋,该飞机机身是由全焊合金钢管结构组成的。1928 年: 第一部结构钢焊接法规建筑结构中熔化焊和气割规则由美国焊接学会出版发行,这部法规就是今天的 D1.1 结构钢焊接规则的前身。1930 年: Georgia 铁路中心为了在两条隧道中铺设铁路采用了连续焊接的方法。焊接轨道在两年后线路贯通时投入使用。大约 1930 年: 原子氢焊接方法在除了碳钢及低合金钢之外的金属焊接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焊接史上的里程碑 四 1931 年: 由焊接工艺制造全钢结构组成的帝国大厦建成。 1933 年: 第一条使用电弧焊工艺焊接的接头采用无背环结构的长途管线铺成 1933 年: 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悬索桥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建成通车,她是由 87750 吨钢材焊接拼成的 1934 年: 非加热压力容器规范由 API ASME 合作出版发行 1935 年: 美国的 Linde Air Products 公司完善了埋弧焊技术 1940 年: 第一艘全焊接船 Exchequer 号在美国的 Ingalls 船坞建成下水1941 年: 美国人 Meredith 发明了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氦弧焊) 1941 年: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焊接技术授命于危难之中 , 为大量制造舰艇、飞机、坦克及各种重武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3 年: 飞机的制造者们首次使用原子氢焊、埋弧焊和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飞机钢制螺旋桨的空心叶片1949 年: 第一台使用弧焊和电阻焊工艺制造的全焊结构的 FORD 牌汽车下线焊接史上的里程碑 五 1950 年:第一个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喷射过渡的专利被美国人Muller,Gibson和Anderson三人获得。 大约 1950 年:在俄罗斯首次把电渣焊用于生产。 1953 年:发明压缩等离子电弧焊炬的专利授予了美国人R.M.Gage. 1954 年:自保护药芯焊丝在美国Lincoln电气公司投入生产 . 1954 年:第一艘核潜艇The Nautilus号开始为美国海军服役 . 1955 年:美国的Linde Division和Union Carbide公司引进并发展和完善了压缩等离子电弧技术。1956 年:俄罗斯发明了摩擦焊技术 大约 1957 年:美国、英国和俄罗斯都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短路过渡工艺中使用了 CO2 作为保护气体。1960 年: 在美国首次使用红宝石晶体发射出世界上第一束激光。1960 年: 美国的 Airco 推出熔化极脉冲气体保护焊工艺。焊接的发展一1919年到1994年是漫长的。这其中发生了很多事情,包括多次战争、世界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人类登上了月球、大繁荣时期、电子束和激光束技术的发明、使用机器人的生产线产出了数百万的轿车等等,尽管如此,焊接工业仍在不断发展。焊接杂志编辑部在Bill spraragen、Bonney Rossi、Ted Schoonmaker和Jeff Weber的领导下经历了这些时代。今年是美国焊接学会75周年,我们可以更好地演示在动荡的20世纪、在经济衰退的年代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事情的发展。 1922年,对接焊缝和套接焊缝用于制造费城电力公司2200英尺长的蒸汽管线。使用电焊焊接了法兰接头上的33个套接焊缝,但92个对接缝是用氧乙炔焊接的。整条管线由12英寸口径的蒸汽管线和3英寸口径的回水线组成。管道材料成分为0.07%的碳,0.3%的锰,0.045%的硫,0.1%的硫。焊条材料为0.011%的碳,0.032%的硫,0.025%的氧。 1920年初,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压力容器委员会对许多容器的试验方法进行了评估。对有些容器,使用了手册规定的手工榔头。击打是在焊缝接头2至3英寸内以3英寸高度进行,速率为每分钟50至60次。在一些容器上使用了带有24吋手柄的12磅大锤。从最终结果上发现,锤击测试只对那些焊缝质量特差的容器有效。一项被称为Edwetz电弧焊容器的早期结构试验,被用于焊接和铆接的相对成本和强度比较。此照片拍于1924年,显示一个施加了400%载荷的Ewertz焊接容器。当时,此项设计的发明者E.H.Ewertz是美国焊接学会的主席。这一照片说明了自己的含义,此时正当1924年焊接界人士在一起。这次聚会是打算登上二辆客车去访问克里夫兰的三个厂。第一个厂在当地,在那里他们参观了用氧乙炔焊接一根16英寸口径的高压蒸汽管线。第二站是参观纽约中央铁路的Collingswood工厂。访问的第三站是参观林肯电气公司。1924年9月期的杂志编辑写到:“该厂自己在给自己动手术,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使用焊接建造自己的发电机和发动机”。1929年,使用氧乙炔进行管道焊接。图中显示了所用的氧气瓶和乙炔气瓶,它们很可能是由美国最早的一家焊接设备销售商提供的(未完待续)。 焊接的发展二在1930年美国钢结构学会年会上,展示了一台自动焊机,该机原是为焊接装甲结构设计的。当时人们推断这种焊机也可用来高效率地制造建筑结构的楼板。1933年,在美国焊接学会芝加哥秋季年会上,焊接以一台四幕剧的形式走上了舞台。该剧名为“繁荣的进程”,由美国焊接学会和国际氧乙炔学会共同赞助,吸引了1600名观众。一位评论家认为该剧令人兴奋。该剧的其中一场发生在一个焊接车间里,在此场中以戏剧的方式展示了焊接、切割和焊接试验的全过程。 在过去,在电弧焊和氧乙炔焊接设备的制造厂和销售商之间发生过激烈的竞争。这是一块焊件,其延展率达30%。左边的两块试件是氧乙炔焊的,而右边的试件则是电焊焊接的。1942年,三条10000吨的货轮在缅因州南波特兰的Todd造船公司同时下水,这在当时尚属首次。霍巴特兄弟公司副总裁W.H.Hobart对此业绩做出了三点评价。首先,钢结构不用再象以前铆接那样搭接,这样就节省了大量钢材。其次,培训新焊工可以比培训新铆工快。第三,焊接更适合于生产装配线。 二战期间,美国工业向前线提供了大量物资。大规模装配线上的焊接,以生产leTourneau Carryall推土机。二战之后,所有的大工厂都从军用物质生产转为了民品。底特律的通用电机公司Fisher Body分部的二位焊工正用焊机往大型抗震钢结构上焊部件 (未完待续) 。 焊接的发展三1954年,美国海军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在康涅狄格州Groton的电动舰船分部下水。该舰有大量焊接件,图为第一夫人迈米.艾森豪威尔在为该舰命名。站在第一夫人旁边的是通用动力公司的主席兼总裁J.J.霍普京斯, 在这张照于1962年的照片中,正同时在高真空室里焊接三条焊缝,焊件是B-70超音速轰炸机的钢材和特种金属。照片摄于位于洛杉矶的北美航空协会, 此照片为一位身着带压航空服的技术人员在联合航空公司汉密尔顿标准分部的宇航仓内用试验型电子束枪焊接不锈钢工件。宇航仓内模拟了380000英尺高度上的环境。到1960年初,当匹兹堡-DesMoines钢铁公司在密西西比河岸边建成了著名的圣路易斯拱门的时候,焊接不锈钢的应用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个结构的主要金属材料是304不锈钢。水下焊接修复在1977年成为一门大家感兴趣的业务。图为英国氧气公司水下服务队的焊工和潜水器,从水下浮出后,焊工立刻脱去潜水服并返回具有30英尺压力的减压仓。他要在减压仓中待35分钟,以避免受伤, 当然,二战以后最引人注目的焊接界新闻则是建造北起普拉德霍湾南到瓦尔迪兹798英里长的Alyeska管线。尽管已经考虑了这一管线对阿拉斯加野生动物可能产生的影响,但环保主义者仍然为阿拉斯加管线48英寸直径上据称存在上千个焊接缺陷而焦虑。但有疑问的焊缝并无缺陷,而是对这些焊缝的检验不正确。最后人们得之,这一大型项目的100000条焊缝共需要2700吨焊接材料。该项目选用的手工焊条为德国蒂森公司生产的E-8010-G。管道则主要是在日本钢厂制造的(未完待续)。 焊接的发展四1979年,Newport News船舶公司焊接液化天然气储罐时,选用了奥氏体不锈钢作为隔膜材料。这种夹层式隔膜是由法国设计的。Newport News公司建造了三个这种储罐,每个储罐的隔膜大约有30英里长的钨极氩弧焊缝。填充材料则是308L不锈钢。该项目使用了大约150台霍巴特兄弟公司生产的CyberTig焊接电源, 1922年,一支铺管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管线业务无疑是在1918和1919年发现德州Potters县的Panhandle天然气田以及发现堪萨斯西南部Hugoton气田后引发的。Panhandle天然气田面积约有160万英亩, 1920年,电弧焊已开始用于野外修补贵重装备。该照片显示一位焊工用光钢焊条修补铲斗。光焊条作为主要电焊材料一直用到1930年初,后来才开始被带涂层的焊条取代。 到1984年,自保护药芯式弧焊在建造国内各种高层建筑物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照片显示在亚特兰大Georgia-Pacifie总部顶上,一位焊工在焊接重要的结构。该工艺是林肯电气公司发明的内保护法焊接的发展五1988年以来,在世界各地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生产线上。在此我们所见的一组机器人被用于车身电阻点焊。这种精密工具当初被人们作为传递装置,但现在它具有视觉、感觉以及协调的动作。无论生产厂规模大还是小,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弧焊焊接。见左图。 1990年11月15日,布什总统签署“净化空气法案”,这个国家为了控制酸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将迫使110家以使用高硫煤作为动力的工厂主使用电能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在此我们看到的是LOWER COLORADO 政府FAYETTE 3号动力工程的管道煤气脱硫装置。它如同一座体育馆大小,装置内部铺设了50000平方英尺C-22镍基合金薄板,在技术上称作“墙纸”。气体金属电弧焊通常用来简便地把这些薄板焊在装置的壁上。见右图。 1984年,苏联宇航员Svetlana Savitskaya在太空使用了一种手工电子束焊枪进行焊接、铜焊和飞溅试验。为了完成这些试验,她和她的同伴Vladimir Dzhanibekov将军离开“联盟7号”宇宙飞船,在外太空工作了3个小时。用于这项特殊的工作的电子束焊枪是由位于乌克兰基辅的巴顿焊接研究所的工程师们研制的。1991年,对巴顿所所长Boris Paton及Vladimir Dzhanibekov将军的采访曾发表在“Welding Journal”上见左图。 1976年,在查尔斯顿郊外安装了一套与众不同的设备,它们是用来焊接5083号铝制液化天然气罐,这些液化天然气罐是安装在General Dynamics有限公司建造的船队上的,这些气罐是根据挪威Kvaerner-Moss 的设计建造的。这项工程所用的铝板是爱荷华州Alcoas Davenport 工厂轧制的。那时被认为是Alcoa 历史上最大的铝板定单。该项目主要的建造过程是金属电弧焊接。在每一个气罐完成以后,它将由相互独立的装配工厂装上驳船运往Quincy海岸。见右图(未完待续)。 焊接的发展六在奋进号航天飞船Shuttle Endeavor执行STS-57升空任务中,领航员布朗杜非在一块印制电路板上焊接了46个焊点。在建造宇宙飞船时,焊接最重要的任务是液氧和液氢燃料箱的焊接。这项焊接工作是用霍伯特兄弟公司的交流等离子技术完成的。箱体外部材料是2219型铝,并且由138块彼此分开的金属通过长36000英寸的焊缝连接在一起。见左图。 芝加哥铁桥公司焊接了储藏容器罐,并命名为Hortonsphere。位于德克萨斯州亚瑟港内的海湾石油公司使用的这些Hortonspheres储藏罐建成于1938年,共有两种尺寸:一种直径为35英尺3英寸,其储藏容量为4000桶;另一种直径为22英尺3英寸,其储藏容量为1000桶。见右图。 1943年1月16日,一艘名为Schenectady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油轮停靠在Oregon的天鹅岛,在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该轮的甲板和船身从位于船尾的舰桥处断裂,其断裂声据称一哩外都能听到。而这艘轮船两星期前刚从位于波特兰的恺撒船坞下水。 Schenectady轮被修补后又重新投入使用。 见左图。 在这张发表于1959年9月焊接杂志的照片中, 等离子枪在一个圆锥体的鼻状物上喷涂着氧化铝,以形成厚厚的保护层。见右图。 (全文完/ The End )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发展及展望 前 言 在进入 21世纪的前夜,美国的焊接同行们围绕着“美国焊接工业应对21世纪挑战”的主题展开了大规模的研讨。他们广泛、深入地探讨了焊接在未来20年可能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以焊接工业展望为主框架的一系列分析报告。我国焊接界的有识之士亦对我国焊接行业如何跨入 21世纪予以了异常关注。以林尚扬、关桥两位院士为首的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工作组开展了我国制造业焊接生产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在过去的三年里,项目工作组进行了艰难的调研,在掌握国内、外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焊接行业的现状和主要挑战,规划了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对策,提出了内涵丰富、极具战略意义的研究报告。这项工作得到了焊接行业的高度关注。 2004年3月,中国焊接协会、中国焊接学会组织了由我国焊接行业权威专家参加的焊接行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专家对两位院士的报告予以了高度评价,同时对今后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极其宝贵的建议。本文旨在根据研讨会专家们的建议,在两位院士报告的总体框架下,重点探讨行业层面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挑战和对策。 目 录 一、概述二、机遇及挑战(一)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二)未来的市场需求(三)主要挑战1.焊接行业的“创新与学习”2.技术创新能力3.行业支撑体系 三、对策分析及建议(一)创新能力建设(二)焊接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完善(三)焊接标准体系的完善(四)焊接认证与合格评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1.焊接认证体系的完善2.合格评定程序的建立(五)焊接信息体系建立 四、结语 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发展及展望 一、概述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焊接已经成功地完成了自身的蜕变。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过程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但它确确实实地发生在过去的某个时段。我们今天面对着这样一个事实:焊接已经从一种传统的热加工技艺发展到了集材料、冶金、结构、力学、电子等多门类科学为一体的工程工艺学科。而且,随着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有新的知识融合在焊接之中。剖析现代的焊接,我们不难发现其愈发显现出的几大特征:焊接已成为最流行的连接技术在当今工业社会,没有哪一种连接技术象焊接那样被如此广泛、如此普遍地应用在各个领域。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焊接显现了极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在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焊接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当今世界的许多最新科研成果、前沿技术和高新技术,诸如:计算机、微电子、数字控制、信息处理、工业机器人、激光技术等,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焊接领域,这使得焊接的技术含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并在制造过程中创造了极高的附加值。焊接已成为关键的制造技术焊接作为组装工艺之一,通常被安排在制造流程的后期或最终阶段,因而对产品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正因为如此,在许多行业中,焊接被视为一种关键的制造技术。焊接已成为现代工业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在工业化最发达的美国,焊接被视为“美国制造业的命脉,而且是美国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其主要根源就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许多工业产品的制造已经无法离开焊接技术的使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篇章的三峡水利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以及“神舟”号载人飞船,哪个没有采用焊接结构?以西气东输工程项目为例,全长约 4300公里的输气管道,焊接接头的数量竟达35万个以上,整个管道上焊缝的长度至少1万5千公里。离开焊接,简直无法想象如何完成这样的工程。如果将焊接比喻为我们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难免会感到夸张,但勿容质疑的一点却是:焊接今天已经深深地溶入了现代工业经济中,并在其中显现了十分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新钢种及其焊接性的发展天津大学 李午申教授、博士生导师 随着焊接技术的进步,焊接结构日益向高参数、大型化方向发展,这就对焊接结构用钢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而且要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如焊接性)。对于特殊条件下应用的钢材,还要求具有相应的特殊性能,如耐腐蚀、耐高温、耐低温等。因此原来的碳素结构钢已远不能满足要求,这就进一步促使合金结构钢获得了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焊接性的好坏是评价钢材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焊接性、焊接材料及相应的焊接工艺是焊接合金结构钢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密不可分。因此,如不及时有效地解决每一种合金结构钢的焊接性及配套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问题,将会直接阻碍该类钢种的推广应用。 为了不断改善合金结构钢的焊接性,国外从60年代末国内从80年代就开始研制并生产焊接性良好的微合金控轧钢,并开始研究下一代超细晶粒钢。新钢种的出现给钢的焊接性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1 微合金控轧钢 过去生产的合金结构钢,着重于钢材本身的性能,偏重于氧化提纯、加工成形和相变热处理。而对其焊接性考虑较少,这给焊接技术及焊接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最近几十年来,国外特别注重从冶金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钢的焊接性问题。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冶金工作者也已经对此引起重视,并通过冶金措施采用低碳微合金化及控轧控冷等工艺措施生产出了若干种强韧性好、焊接性优良的管线钢、桥梁钢、压力容器用钢等,这为焊接用合金结构钢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新钢种的生产具有如下特点: 1.1 洁净化技术 钢的洁净化会显著提高钢的冲击韧度、焊接接头的抗裂性和抗HIC的能力,其焊接性会得到明显提高,相应的要求焊缝也必须洁净化。 1.2 细晶化技术 通过细晶强化可进一步降低低合金高强钢的碳含量,减少固溶的合金元素,从而使冲击韧度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武钢采用上述技术生产的管线钢、桥梁用钢的冲击韧度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其钢种的实测夏比冲击功40下均在100J以上。 1.3 微合金控轧钢对焊接材料的要求 1.3.1 焊缝金属的洁净化 (1)焊接原辅材料的洁净化。 (2)焊接冶金反应中的洁净化。 1.3.2 焊接材料的微合金化 微合金控轧钢的强韧化需要焊缝的高强韧性匹配,这就需要焊缝金属不仅要实现洁净化,而且也要实现细晶化。但焊缝的细晶化不象钢板那样可以通过控轧控冷工艺实现,它只有通过合金化完成细化晶粒的目的。研究表明,焊缝中出现大量针状铁素体可以显著提高焊缝金属的强韧性,这是由于铁素体针非常细小,平均尺寸约为1m,且铁素体针取向自由,呈大角度晶界,从而具有较强的抗裂纹扩展能力,因此,使焊缝出现足够量的针状铁素体是提高焊缝金属强韧性的关键。焊缝中加入多种微量元素一方面可抑制高温奥氏体的晶粒长大,二是可促使针状铁素体的形成,焊缝中夹杂物质点作为针状铁素体的形核核心对提高针状铁素体的形核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焊缝的诸多合金元素中,Ti、B、Re、Al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另外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控制冷却速度也可促使针状铁素体的形成。 应当指出,锰是微合金化钢中的主加元素,一般加入量为1.12.0%。锰的加入,不仅可以提高固溶强化作用,而且还能降低的转变温度,从而达到细化铁素体晶粒的作用。适当地调节锰含量可使奥氏体转变为针状铁素体,使强韧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2 微合金控轧钢的焊接性介绍 微合金控轧钢由于含碳量低、洁净度高、晶粒细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