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推荐和阅读 《格列佛游记》.doc_第1页
名著推荐和阅读 《格列佛游记》.doc_第2页
名著推荐和阅读 《格列佛游记》.doc_第3页
名著推荐和阅读 《格列佛游记》.doc_第4页
名著推荐和阅读 《格列佛游记》.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如何阅读阅读可以增长知识、丰富阅历;阅读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智;阅读可以增长才能,认识社会;阅读可以消除寂寞,增添情趣。书籍象阳光滋润我们的心田;书籍象小船历练我们的人生;书籍象明灯指引我们的道路;书籍又像知音驱散我们的孤独。知识改变人的命运,而阅读是打开知识的钥匙。所以说开卷有益而无害的。中学生应该如何阅读呢?我觉得要知晓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明白阅读的分类以及怎样去读不同类的书籍。我们把阅读分四类:信息型阅读、学习型阅读、消遣型阅读、研究型阅读。一、信息型阅读:这类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一些信息。一般来说阅读报纸、网站等的信息都属于这种阅读。信息型阅读时可采用一目十行的速读法,眼睛象电子扫描一样地在文字间快速浏览,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快速阅读的五条要领:1、不必读出声,一般也不做笔记。2、一目十行,用“筛选”式先看文章标题,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阅读。3、阅读读速度一般在每分钟100150字。4、阅读时抓住实质性的关键词,读完后应了解本文的中心内容,不必祥记里面的细节。5、每天阅读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一般在饭前饭后。二、学习型阅读:学习型阅读分三类,是中学生阅读的重点:第一种是课本阅读。如地理、历史、生物等教科书。阅读课本书籍属于精读,一般分四步:浏览阅读笔记复习。第一初步浏览,了解大概的知识,了解书本的结构,如本书分几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几节等。第二步理解性阅读,一般要求阅读一小节,明白本小节内容,并记忆重要知识。第三步做笔记,第一种笔记是提纲式:如历史“英国革命”笔记如下:一、原因:斯图亚特王朝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二、过程:1、开始标志:1640年查理一世召集议会2、内战时期重要事件:1644.7马斯顿荒原战役组建“新模范军”1645纳西比战役,决战王军1648第二次内战3、共和时期:16491660:处死查理一世,宣布共和克氏独裁 :驱散“掘地派”和入侵爱尔兰征服苏格兰复辟提纲式笔记把课文的内容排列出来其一目了然,我们可以根据提纲来复述课文的内容。第二种笔记是心得式:记录对某一问题思考或疑问,养成这种习惯很好。心得可以是礼记、体会、思疑。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思疑。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一般在高中阶段可尝试,它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第四步是复习,根据提纲笔记再次阅读课文并记忆。复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巩固记忆,保证学习成效。第二种是知识型阅读,是属非课本知识书籍的阅读,如上下五千年,地理世界等。非课本知识书籍不必要象课本书籍那样细致阅读,它是书本知识的补充,比如学地理,你除了阅读课本,还可以阅读其他地理书籍,比如。另一种是知识,比如美学、心理学、逻辑学等,这种阅读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所以所做的笔记一般是记一些知识点。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第三种是文学型阅读:文学型的阅读分两种: 诵读和精读。诵读,一般指古诗文,诗歌,散文诗等,这类文章要反复朗读,甚至背诵,在朗读中品味其意,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我们诵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句时,仿佛看到了静谧的松林、斑驳的月影,听得潺潺的泉声,嗅到醉人的松香,进而就会感受到诗人那种远离尘世闲适自得的情趣。精读,一般指好的文章,如佳作、名著等。阅读时要做笔记(圈点勾划),首先通读知其意,并查阅生字词。第二步学习语言,尤其精彩片段,可摘抄并诵读,倘若每天诵读一、两段精彩片段,两年后语文水平可上升一个台阶。第三步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文章的布局、结构,开头与结尾,可以学习、模仿文章的语言、布局。第四步,写点心得、体会。第五步,是经常被同学们忽略的,也是非常重要就是经常复读笔记。笔记是你学习的精华,倘若不是名人名作,也不是优秀作品怎么办,只要通读知其意,并查阅生字词即可。有的同学说自己读了很多书籍,为什么语文成绩不好,其实原因很简单,他读文学型的书籍当作消遣型书籍来阅读,走马看花,一目十行,怎么能学好语文呢? 三、消遣型阅读:这种阅读只是为了消遣,是指课外利用闲暇时间而非学习型的阅读。其材料范围十分广泛,诸如武打演义、言情话本、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科学趣闻、保健知识等等。消遣性是在空闲时间阅读寻求娱乐、消遣,从而获取心理满足。消遣型书籍偶尔为之,因此也不必做笔记。中学阶段是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是长知识长才干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把握住这个学习的良好时机,多读点好书,从好的作品中得到多方面有益的知识,受到情感陶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审美的享受。四、研究型阅读:研究型阅读是对某个专题进行探讨研究的阅读。比如,对古代诗词关于写月亮的描写,还有山川河流、名胜古迹,街头文化等等,都可以成为研究型阅读的内容。研究型阅读一般分四个过程:确定研究专题自主查阅资料整理归类研究报告。比如我们想探讨“网络语言”这个课题。第一步:确定研究课题“网络语言”第二步:查阅有关“网络语言”的各种资料,通过图书馆、网络查询并阅读。这种查阅可能1、2天,也可能1周时间。第三步:整理、归类。如网络语言概念、特点,网络语言的分类,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影响分析以及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等等。第四步:编辑成册或写成研究性报告。第二个问题是读什么书?要用多少时间读多少书?如果把宝贵的时间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无疑也会收效甚微。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中就有个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他嗜书如命,什么书都读。结果,由于他毫无选择、毫无目标地阅读,最终还是一事无成。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书:有的不值一看,有的只值看20分钟、有的可看5年,有的可保存一辈子,有的将永远不朽。即使是不朽的超级名著,由于我们的精力与时间有限,也必须加以选择。青少年是学习最佳年龄,因此首先应该阅读学习型书籍,即课本、知识性书籍、文学性书籍。课本要精读,反复读;某一学科的相关的代表著作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名人名作,优秀文学作品等等,它不仅让你进一步了解课本知识,而且可以领略学科的全貌,了解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学习型阅读应该占居中学生阅读时间四分之三。其次是信息型书报、消遣型书籍、研究型书籍。它占居中学生阅读时间大约四分之三。那么中学生一天要花多少时间阅读?课外要读多少字的书籍?中学时期是人生中求知的最旺盛时期。假如每年学习40周,每周学校学习一般在25个小时(一天六节课加早读5小时),一年为1千个小时,但这1千个小时不是全部拿来阅读的,因为这里有老师讲课,同学讨论和做练习、实验等等,因此只有十分之二的时间阅读,也就是200个小时,按每分钟150字计算(一般阅读每分钟400字,但课本要求精读,要思考,要做笔记),一年要读完180万字的书籍。有人不相信,怎么要读那么多的书?哪有时间一学期读600万字的书呢?现在我们按初一学生的课本来计算一下,一年两册语文书共34万字,两册地理书24万字,两册历史书30万字,两册数学书36万,两册政治书22万字,两册生物书28万字,光课本阅读就要180万字。课外阅读量应该是课内4倍,也就是720万字。课外时间来算,按一天1小时阅读,周六、周七可有3、4小时,一周课外阅读大约在12小时,平均每分钟阅读400字的速度,一周可阅读7.2万字,一年按12个月(不算寒暑假)应该阅读688万字,在加上寒暑假阅读720万字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有同学说我们学习任务比较繁重的,课后要复习、要完成各科作业,哪有时间阅读。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一挤就出来的。”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过:“我用的是零头布,做衣服有整料固然好,没有整段时间,就尽量把零星时间利用起来,加起来可观得很。”关键是要巧妙地安排阅读时间,第一种固定时间阅读,即每天规定45分钟去阅读学习型书籍,寒暑假、节假每日阅读34个小时。第二种点滴零星时间阅读,比如课间的几分钟,吃饭前的几分钟,等等阅读信息型或消遣型的书籍、报纸以及网上的资料信息。利用零星时间,积少成多。一个民族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人生的良好伴侣,是一种很自然的学习方式。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人生;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生活经历来使自己的生命变长,变宽。假如我们取消考试衡定人的学习,而用阅读来衡量学习成绩,那么我们的学习会很愉快,也会让更多的人尝试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怎样做语文阅读理解题要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第三、注意摘取原文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精读: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