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W格式的基础知识2.docx_第1页
RAW格式的基础知识2.docx_第2页
RAW格式的基础知识2.docx_第3页
RAW格式的基础知识2.docx_第4页
RAW格式的基础知识2.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amera Raw的照片调整原理与应用(1)一、校正一张照片在技术要求:1、正确的黑白场 ;2、准确的色彩还原;3、丰富及合理的层次;4、足够的清晰度;5、适当的饱和度。我们应用Camera Raw的调整照片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二、“基本”选项卡原理与应用 “基本”选项卡的第一单元是白平衡调整。白平衡调整是色彩校正的核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专门进行深入探讨。目前,较好的数码相机通过自动白平衡大多能够获得正确的色彩还原。但从实践来看,Camera Raw的色彩校正经常需要在影调调整大致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有时需要轮回调整),所以我们首先研究照片的影调调整。影调调整主要由“基本”选项卡的第二单元来完成。它是Camera Raw的核心部分,共有6个项目控件,依次为曝光、恢复、填充亮光、黑色、亮度、对比度。通过拖动这几个项目的滑块,照片影调会发生丰富的变化;而对变化量的准确监控,则有赖于直方图的显示。开始使用Camera Raw可能会有一些困惑,比如调整“曝光”和“亮度”都可以让照片变亮或变暗,那两者中间有什么区别呢?其实,了解了它们的区别,正是掌握Camera Raw奇妙功能的基本要求。直方图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各有两个按钮,可以选择显示暗部溢出(亮绿显示)和高光溢出(亮红显示)。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直方图等分为5个区域,从左至右依次称为暗部(左部)、偏暗部(偏左部)、中亮部(中部)、偏亮部(偏右部)、亮部(右部)。或许,我们平时对照片明暗的感觉是一种模糊概念,缺少定量的分析,而直方图则把这些感觉定性、定量地直观显示出来,这正是数码影像给摄影者提供的最大便利,所以学会利用直方图对数码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关于直方图,有一些基本观念有必要了解。直方图没有“好”或“坏”之分。一个直方图简单来说就是一套有用的信息。你可以通过直方图查看照片中的溢出信息,然而溢出并非意味着不可以。有些溢出是无法避免的,如一些特別亮的镜面反射或是光源区域必然会导致照片中产生高光溢出。在很多拍摄大反差场景的照片里,深阴影部分的溢出很常见。许多照片有着钟形曲线分布的直方图,但这样的分布仅是一种信息图标,并未告诉你该怎么调节照片。一张中间部位色阶丰富而两端色阶几乎为零的直方图说明这张照片是一张低反差照片。那么你需要提高反差以使色阶重新分布。如果直方图中显示色阶多堆积在左半边的暗部,而亮部色阶信息很少,那么这说明这张照片曝光不足,你需要提亮照片。同理,如果直方图的色阶信息多数分布在右半边,而左半边很少,你需要调暗曝光使色阶重新分布。1、基本调整(1):白平衡摄影时白平衡的设置直接影响着拍摄照片的色彩效果,如白平衡设置不当就会导致照片色彩失真,不能准确展现被摄体的真实色彩。RAW格式的照片记录下了拍摄时照片的白平衡,在后期编辑时就可以轻松实现白平衡的再设置,通过校正色温与色调,让照片展现真实、自然的色彩。Camera Raw工作流中,要调整的第一项内容就是白平衡,因为白平衡调整正确可以减少99%的色彩问题。白平衡控制位于基本面板的顶部( Camera Raw窗口的右侧)。如果观察一下“白平衡”文字的右侧,就会看到一个下拉列表,默认时,它显示为“原照设置”(看到的是拍摄时在相机内设置的白平衡)。注意:这是处理RAW和处理JPEG或TIFF图像的主要差别之一。这个完整的白平衡预设列表只适于于RAW图像,而对于JPEG或TIFF图像,惟一的白平衡选择是原照设置或自动。改变照片白平衡的方法有三种:1) 简单地选择内置白平衡预设。很多时候这样做就可以校正图像色彩。只要单击白平衡下拉列表,就会看到在相机内选择的白平衡列表设置。请选择与原来拍摄照片时光照条件最接近的预设(例如,如果在树荫下拍摄照片,则可以选择阴天预设)。2) 使用色温和色调滑块(位于白平衡预设下拉列表下方)。这两个滑块后面的条是带有颜色的,因此可以看出朝哪个方向拖动会变成什么色调。使用内置预设获得相近的设置(作为起点),之后,如果颜色只有稍许偏蓝或者偏黄,再朝相反的方向拖动。使用色温和色调滑块手工设置白平衡时,还有其他几点需要注意。在移动滑块后,如果决定不想移动它,则只要直接在小滑块自身上双击,它就会重新复位到其以前的位置。顺便提一下,通常只调整色温滑块,很少需要调整色调滑块。此外,要想把白平衡复位到图像打开时的设置,只要从白平衡下拉列表内选择原照设置即可。3) “白平衡工具”设置白平衡。这是最精确的方法,因为它从照片自身读取白平衡。我们只要单击左上角工具栏内的白平衡工具之后用它在照片内应该是浅灰色的区域上单击(在浅灰色区域上单击,即可正确设置白平衡)。如果不喜欢现在的效果,则只要单击不同的浅灰色区域即可。提示:快速复位白平衡要把白平衡快速复位为原照设置,只需在工具栏内的白平衡工具上双击。 虽然各种方法能给出精确的白平衡,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效果良好。白平衡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决策,最重要的是您要觉得照片的效果好。因此,白平衡设置要让自己对其效果感到满意。要快速查看白平衡编辑前后的效果,按键盘上的字母“P”可以开关预览。还有白平衡的调试不是一次调整就完了,在其他调试时,随时注意它的变化,同时进行调整。2、基本调整(2):亮度与对比度调整 这一部分最上面的两个选项:“自动”和“默认值”,是选择在打开文件时,用何种设置来调整图像。单击(选择)哪一项字的颜色变灰,表示被启用。另外一项自动关闭,字显示蓝色,表示关闭。“自动”是默认打开项,也就是每打开一幅图像,Camera Raw都会根据图像情况对其进行最佳设置调整,主要足调整色调。由于是根据每一幅图像的情况进行的调整,所以,不同的图像调整设置也不尽相同。这也许是获得较好调整结果的快速方法,但也不利于自己对图像的判断和调整。如果不愿意将“自动” 设为默认打开项,可单击工具栏的12项“打开首选对话框”,在“Camera Raw首选项”的“默认图像设置”里,取消对“应用自动色调调整”的勾选。这样,再打开图像时,“自动”就是关闭的了,而“默认值”成为了默认打开项。 “默认值”就是前面说过的“Camera Raw默认值”如果将其作为默认打开项,每打开一幅图像,Camera Raw都会对其进行固定设置调整由于是固定设置,所以,对每一幅图像的调控都是一样的如果你不喜欢这样的设置,可以先按自己的需要调整好调整项,然后打开“设置菜单”,昨击最下面“存储新的Camera Rav默认值”,你的设援就被存储起来了。下一次再打开图像,就会按着你的设置进行调整。如果不满意自己的设置,可以单击“设置菜单”最下面的“复位Camera Raw默认值”,就又恢复到软件的设置值。我是把所有的调整项都调到“0”,设置了一个自己的默认值这样,再打开图像时,软件就不会对图像进行任何调整了。 1)“曝光”: 改变曝光度,用于对图像的整体亮度进行调整。按住ALT键,移动调整滑块,图像画面变成黑色。随着滑块从“0”开始向右移动,黑色的两面上会逐渐出现色块,滑块越往右移,色块面积越大,并且开始出现白色,最后多数色块逐渐变成白色。而滑块从“0”开始向左移动时,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滑块右移时出现的色块,表示的是图像中由于增加曝光而引起该种颜色过曝,发生修剪的地方。而白色则是由于R、G、B均过曝而被整体修剪的位置,这部分的细节尽失,变成了“死白”。向左移动,没有色块出现,说明减少曝光时不会引起阴影修剪,也就是不会造成细节丢失。当增加曝光达到某一值时,“高光修剪警告”亮灯,当曝光增加到最大值时,直方图最右端表示高光修剪的白线高高矗立。当减少曝光到最大值时,“阴影修剪警告”依然是黑的,没有细节被修剪,这说明,使用该项进行调整时,增加曝光过度会引起细节丢失,而减少曝光不会引起细节丢失。2)“恢复”:用来压低高光部分的亮度,恢复增加曝光调整时被修剪的细节。当“曝光”增加到最大值后,按住ALT键向左移动“恢复”滑块,可以看到被修剪的白色及颜色部分逐渐变小,直至全部消失,表示被修剪的细节已经全部恢复这从直方图也可以清楚看到,当恢复达到某一值时,“高光修剪警告”变黑,直办图最有端表示高光修剪的白线也已经消失。“ 恢复”功能只减少高光部分的亮度,而对暗部基本没有影响。3)“填充亮光”:顾名思义,填充亮光是增加图像的亮度,但实际上本调整项只增加暗部的亮度,起到照亮暗部的作用,对高光部分没有影响。“填充亮光”使直方图左端的像素向右移动,增加了暗部亮度,而直方图右侧基本没有变化。如果需要加强暗部的细节,可以用它来调整。4)“黑色”:其作用是给图像添加黑色。从使图像交暗这点上看,“黑色”的作用似乎有点类似于“曝光”向“-”方向调整。但两者功能有很大的不同,“曝光”向“-”方向调整,主要是压低高光部分,对暗部影响很小。而添加黑色,主要是影响暗部,对高光部分影响不大。由于这种功能上的不同,使得两者调整出来的图像效果有很大的不同。 “曝光”向“-”方向调整到最大值,两面整体变暗,但没有发生阴影修剪。我把鼠标指针移到图像最暗的右上角,从直方图下面的R、G、B值可以看到,该点的R、G、B值都还没有降到0,说明暗部还保留着细节。 “黑色”调整到最大值时,亮部的没有变暗,而暗部变得更暗,使得图像对比度增加。从直方图左端可以看到,已经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阴影修剪,图像右上角的R、G、B值均降到了0喑部已没了细节,变成了“死黑”。由了二作用与效果的的不同,两者在应用,也不同,“黑色”对于处理曝光度过高引起的发灰现象,有很好的效果。在移动“黑色”滑块的同时按住ALT键,也可以显示被修剪的部位。与“曝光”不同的是,开始时画面变成一片白色,然后随着“黑色”滑块逐渐右移,画面上开始出现色块,直至出现黑色。黑色表示该处发生了阴影修剪,细节完全丢失。5)“亮度”:用于调整图像整体的亮度,这与“曝光”的作用似乎相同,但两者的作用实际上又有不同向右移动滑块时,“亮度”使图像整体变亮,但不会使图像中的高光部分过曝,发生修剪,所以,“亮度实际上是在不对高光和暗部产生修剪的情况下,对中间调进行调整,改变中间调的位置。 通常,色调的调整是先调整“曝光”、“恢复”和“黑色”,设置图像总体色调范围,然后再调整“亮度”,设置中间调的位置。在对“曝光”和“黑色”进行了较大调整后,过大的“亮度”调整可能会引发阴影或高光修剪,此时需要在调整“亮度”后重新调整“曝光”、“恢复”或“黑色”。 使用“曝光度”、“亮度”提高图像的亮度或使用“填充亮光”对阴影部分进行加亮处理时要注意,这样的调整可能会在图像阴影处产生噪点,所以要适度。 6)“对比度”:用来调整图像的对比度。与“亮度”一样,“对比度”主要影响的也是中间调增加对比度时,中间到暗部区域的图像会变得更暗,中间到高光区域的图像会变得更亮。直方图上,像素向两侧分布,中间的像素减少,由于“对比度主要调整的是中间调,而“亮度”是会改变中间调的位置的,所以“亮度”对中间调位位置调整会对“对比度”的调整效果有影响,这两者要配合使用一般情况下,是在调整“曝光度”、“黑色”和“亮度”值之后,再来使用“对比度”,调整中间调的对比度,实际上,对比度一般不在这里进行调整,因为Camera RAW提供了更为方便灵活的色调曲线调整,用色调曲线调整对比度很方便,效果也更好。小结:1)曝光:调整整张相片的明暗度,将曝光滑块向右移会使相片变亮,向左移则变暗。曝光滑块使用的度量单位和相机的曝光值是相同的,如曝光+1.50就相当于增加1.5光圈值,曝光-1.5就相当于减少1.5光圈值。2)恢复:针对亮部调整而不影响阴影,可让过亮的地方变暗以复原亮部细节。3)填充亮光:针对阴影调整而不影响亮部,可让过暗的地方变亮以复原阴影的细节。4)黑色:作用在设定最暗点,凡是亮度低于最暗点的像素都会被对应到黑色。黑色值越高,对比越强,但阴影所丧失的细节也越多,所以黑色值建议不要调得太高。若觉得对比不够,可使用对比滑块或在hotoshop中做补偿。5)亮度:用来调整相片的明暗,将滑块向右移会使相片变亮,将滑块向左移则会使相片变暗。看起来亮度的作用好像和曝光一样,但曝光其实是设定最亮点,如同在Photoshop色阶对话框中调整亮部输入色阶,而亮度则相当于调整中间调输入色阶。6)对比度:用来控制中间调部分的对比程度。增加对比时,从中间调到偏暗的部分会变得更暗,从中间调到偏亮的部分则会变得更亮。通常我们会先调整曝光、黑色和亮度,最后仍有需要时再用此功能来调整中间调的对比。3、颜色品质调整这部分有“清晰度”、“自然饱和度”、“饱和度”三个调整条,都是很有用的调整功能。1)“清晰度”主要用于调整图片的清晰度,作用类似于锐化,但效果更加真实这是由于“清晰度”实际上调整的是局部对比度,也就是调整图像中相邻的亮区与暗区的对比度,而不是均匀地调整图像整体的对比度。所以,“清晰度”的调整结果不是图像整体对比度的变化,而是图像通透度的变化。向右移动“清晰度”滑块,图像明显变清晰了,再配合锐化,可以有效地增加图像的清晰度,向左移动“清晰度”滑块,图像则交模糊了。“清晰度”对提高局部对比度比较低的图像(例如倒影、植物及薄雾中的物体)的通透度,有着很好的作用。当然,“清晰度”的调整还是不能替代锐化。当“清晰度”向右调整较多时,在拍摄物体边缘可能会看到条纹,说明调整过度了,要适当的回调。2)“自然饱和度” :“自然饱和度”是一种混合了普通色彩饱和度调节的功能,但它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工作。“自然饱和度”功能可以将欠饱和色彩的饱和度提升到超过饱和的程度。同时又减少了将高饱和色彩调节成过饱和色彩的倾向。负向调节鲜艳度可以降低色彩饱和度,但是不能完全去除色彩以至于变成单色的灰度照片。它所实现的效果是一种老化的褪色效果,这可以非常有用。“自然饱和度”功能同时被设计成忠实于皮肤颜色,避免皮肤颜色被调成难看的红色。为了使颜色的过渡更自然,这个调整环节一般是配合“饱和度”使用,可以先少最降低“饱和度”,然后再提高“自然饱和度”。 3)“饱和度” 用于均匀地调整图像中所有颜色的饱和度,由于是均匀地改变颜色饱和度,所以在提高不饱和像素的饱和度时,可能会使饱和像素过饱和而溢出了。实际的调整顺序,可以先少最降低“饱和度”,然后调整“细节饱和度”,再调整“清晰度”,最后根据情况再调整“饱和度”,这样可以避免颜色过饱和溢出,不容易出现颜色偏差。 Camera Raw的照片调整原理与应用(2)一、色调曲线面板色调曲线面板具有两套调节方式的面板:参数曲线编辑器和点曲线编辑器。这两种编辑器的能力类似,但是它们的使用方式相当不同:参数曲线编辑器提供了一种快速的方式以实现目标色调分布,而点曲线编辑器则可以帮你获取更精确的曲线点位置。应该权衡照片调节所需的精确度以及完成调节的难易度,做出一定的预估,然后决定选择哪种曲线编辑器。二、参数曲线:图是参数曲线窗口,其中的正方形是曲线坐标,横坐标值是原始(输入)数据,纵坐标值是调整后(输出)的数据。坐标原为(0.0),纵横坐标最大值均为255横坐标轴下方的三个范围调整滑块,把横坐标轴分成四个区:高光区、阴影区、亮调区和暗调区。各分区的范围由滑块的位置决定移动滑块,可以改变各分区的范围。滑块l、3用来改变阴影区和高光区的范围,滑块2用来改变暗调区与亮调区的范围。窗口下方的四个调整条分别对应上面的四个分区。将“亮调”滑块移向右边,可以提高亮调区的亮度,将“暗调”滑块移向左边,会压低暗调区的亮度,这样就增加了图像的对比度。移动“高光”和“阴影”滑块可以改变图像最亮和最略部分的色调。如果希望改变色调调整滑块的影响范围,可以移动范围调整滑块,改变分区的大小,调整时,压缩了“高光”、“阴影”和“亮调”的范围,扩大了“暗调”的范围。移动高光、亮调、暗调和阴影调整滑块,再配合移动三个范围调整滑块,可以生成各种形状的色调曲线,产生不同的色调调整效果。各个曲线调节区段2、点曲线:点曲线窗口比参数曲线窗口简单,既没有范围调整滑块,也没有色调调整条。曲线坐标上面多了一个“曲线”选项,里面有四项供选择:线性(打开JPEG文件的默认选择)、中对比度(打开RAW文件的默认选择)、强对比度和自定。为了省事,可直接选择中对比度或强对比度,就可以看见图像的对比度增加了。如果不满意效果,可以自己动手调整曲线,做法说明如下: (l)、手动调整曲线时,首先要在曲线上添加调整点。添加调整点的方法有两个,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鼠标在曲线上单击,曲线上出现了一个黑色小方块,这就是一个调整点的符号,并且表明这个调整点处于选择状态。再单击一次,又出现一个黑色小方块,第一次的黑色小方块变成了小矩形,说明这个调整点不在选择状态。第二个方法是按住Ctrl键,鼠标指针变成了吸管,往图像画面上移动吸管,会看到有一个小圆沿着曲线移动,这就是画面上点在曲线上的对应点。在画面上找到想要调整的部位,单击鼠标左键,在曲线上就出现了一个代表这一点的黑色小方块。有添加就要有取消,在曲线上取消调整点的方法有三个:按住Ctrl键,用鼠标单击要取消的调整点;单击要取消的调整点(矩形变黑方块)。再按Del键:按住要取消的调整点,拖着它越过相邻的调整点,按住的调整点就消失了。(2)、将鼠标指针移到调整点上,箭头变成了四方移动的符号,按住鼠标左键,移动鼠标,就可以改变曲线形状,把曲线变成自己需要的形状鼠标按住调整点沿着曲线移动,可以改变调整点在曲线上的位置。除了用鼠标移动选择点,也可以按住Shift键,单击键盘上向上、向下、向左和向右键来移动选择点。根据需要,可以增加调整点。在调整点比较多时,曲线的形状不是简单地随调整点移动而改变,还涉及到邻近几个调整点的位置,这是由下色调曲线是一条连续曲线,不可能出现折点。调整点比较多时,有时一个调整点的简单移动,会把曲线变得非常复杂,很不好控制。所以,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调整点越少越好。 (3)、选择(单击)了哪一个调整点,该点的符号就变成了黑色方块,横坐标轴下方的两组数字就是该点的坐标。“输入”数字是该点的横坐标值,也就是该点的原始值,所以称为输入值“输出”数字是该点的纵坐标值,也是该点调整后的值,所以称为输出值曲线的纵横坐标分别表示曲线上点的输出值和输入值,坐标原点为(0,0),两轴最大坐标值为255移动某一个调整点,可以改交该点的输入、输出值,同样改变输入、输出值,也可改变调整点的位置。(4)、如果需要几个调整点一起移动,可以按住Shift键,然后用鼠标逐个单击要移动的点,这些点的符号就都变成了黑色方块,说明它们都被选择了。按住一个调整点移动,其余的选择点同时跟着进行相同的移动选择多点时,从选择的第二个调整点开始,输入、输出值变为0再多选点,也不会改变。移动所选点时,输入、输出值从0开始变化。如果要取消对调整点的选择,可以按住Shift键,然后用鼠标单击要取消选择的点,该点的符号都由黑色方块变成了矩形,说明它已被取消选择了。(5)、调整好了一条曲线,如果还想把它应用于别的图像,可以把它存储起来,以后在“曲线”选项里直接调用。存储方法说明如下:调整好了一条曲线后,打开设置菜单,单击“存储设置”:在出现的“存储设置”对话框里只勾选“点曲线”,单击“存储”:在出现的“存储设置”窗几里填写文件名称,单击“保存”:这条曲线的设置就被保存。再点开“曲线”的下拉窗几,就可以看到存储的曲线名称了,选择它,新打开的图像将按着这条曲线的设置进行色调调整,不必再费力去调整曲线了。要注意:在出现的“存储设置”界面里只能勾选“点曲线”,否则,存储地址的最后一个文件夹就不是“Curves”,而是Sertings“。那样的话,在“曲线”的下拉窗口里,就看不到存储的曲线名称了。要使用它,只能去设置菜单里选择“应用预设”或者“载入设置”了。 利用点方式调整色调曲线时,利用鼠标移动曲线上的点,也可以生成各种形状的色调曲线,产生不同的色调显示效果。仅利用点方式调整色调产生的效果,为了简单,只设置了两个调整点。配合直方图,利用调整色调曲线来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是一种很直观、很方便的方法。Camera Raw的照片调整原理与应用(3)Camera Raw细节面板是对图像进行细微的调整,“细节”面板分成两部分:“锐化”和“减少杂色”(降噪),见图。细线上面四个调整条是锐化用的,下而五个调整条是减少杂色(降噪)用的。一、“锐化”照片锐化控制最终是由肉眼判断的。照片在Camera RaW中按100%显示。在进行评估的时候,照片应按1:1显示,因为只有1:1原大小显示一张照片,照片的一个像素点才对应显示器的一个像素点。在其他比例的显示模式下,像素的抖动会影响显示器上的照片预览精度。1、 锐化的原理“锐化”一词,是伴随着数码影像的发展而产生的,换言之,“锐化”是数码的伴生物。那么,数码影像为什么要锐化呢?这是不是说,如果不锐化,数码照片就没有足够的清晰度,或者武断地说数码照片的原始图焦点发虚呢?原因是因为低通滤镜等应用。“锐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眼把边缘反差大的物体视为清晰的特性,以增强局部反差,特别是以边缘轮廓反差,来造成清晰度提高的假象。当两个亮度不一样的区域A和B相邻时,计算机就通过在它们之间增加两个夸大了A和B亮度反差的C和D像素,来增加肉眼观察的边缘清晰度。这样一来,目视清晰度提高,就达到了锐化效果。2、数量“数量”是一个体现锐化力度的控制参数。可在1-150之间调节。数量为0时,下面的锐化选项都小起作用,数值越大,锐化程度越强,效果越明显,但产生的噪点也越多,所以只能兼顾,选择合适的值。调整“数量”的本质,是加大反差较大的相邻像素的反差,本来反差不大的相邻像素的反差也会被加大,但是加大的幅度非常微小,一般可忽略。3、 半径半径是指在照片中拍摄对象“边缘”的任意一边参与提升锐度的像素数量。调整锐化部位的宽窄,可在0.5-3.0之间选择。选择半径值越大,锐化部位越宽,锐化效果越明显,但过宽了,晕影会很明显,细节反而会模糊不清。选择较小的半径,产生的图像效果比较细腻和真实,但锐化效果又不太明显。所以,只能根据图像情况和锐化要求选取适当的值。一般12寸大小的照片选择“1”可以了。4、“细节” 调整锐化涉及的范围,可在0-100之间调整细节取值越大,涉及的范围越广,图片锐化效果越明显,但也会把不该锐化的部分锐化了,因而会产生噪点。细节取值过小,锐化效果会很不明显。所以,也只能根据图像情况和锐化要求选取适当的值。 锐化操作所影响的范围,或者说它决定亮度值差别多大的相邻像素应该加以锐化。细节值越小,被锐化的相邻像素就越少,锐化边缘的变化就越平缓;细节值越大,被锐化的相邻像素就越多,锐化边缘的变化就越强烈。它主要改变锐化边缘较亮一侧的亮度,较亮的这一侧紧贴较暗一侧的部分的亮度会提高,锐化值较小时,从分界线向较亮部分的扩张范围较小,也较柔和;锐化值很大时,从分界线向较亮部分的扩张范围较大,也较强烈。较亮的这一侧紧贴较暗一侧的部分的亮度会趋向于白色,也就是拉出一条白线,所以细节值越大,锐化效果越明显。5、“蒙版” 调整限定锐化边缘的程度,实现部分锐化的效果,使锐化不至于严重损伤图像细节,蒙版在0-100之间调整。锐化主要应该锐化图像中物体和细节的边缘,边缘清晰了,整个图像就清晰了。但实际上锐化是对整个图像进行的,为了控制锐化对非边缘区的作用,所以设置了蒙版,用以遮盖非边缘区,使锐化主要作用在边缘区。当“蒙版”设为0时,蒙版不起作用,锐化应用于全部图像随着“蒙版”值的逐渐增加,越来越少的锐化作用于非边缘区,而边缘区仍保持很强的锐化作用。按住Alt键移动“蒙版”滑块,滑块在0位时,画面一片白,说明锐化作用于全图像。随着滑块右移,画面上出现了黑色,并且逐渐增多这黑色可以看成是蒙版,黑色遮盖住的图像部分,锐化不起作用。滑块移到右侧,黑色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滑块到100时,就只剩下少数边缘还是白色,其余都被黑色遮盖了蒙版的作用最大。当“蒙版”的值设置较大时,“数量”、“半径”和“细节”的值可以设置得大些。锐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图像看起来清晰好看,同时又会产生噪点使画面杂乱。因此,锐化不可过度,要在几个参数之间权衡,以求达到比较好的效果。6、与Photoshop多款锐化滤镜的复杂设置及选项相比,Camera RAW的锐化设置是简单了些,控制的项日少了些,锐化的效果也就难尽人意。如果不想或不习惯在Camera RAW里进行锐化,可以在“Camera RAW首选项”的“常规”项里,把“锐化应用于”选择为“仅限预览图像”。这样,Camera RAW里的锐化作用只在调整处理的显示器里看到,而不会保留下来存储到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