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人教).docx_第1页
【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人教).docx_第2页
【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人教).docx_第3页
【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人教).docx_第4页
【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人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上册) 畅言教育新文化运动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刷新了国民的思想观念,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1、承上启下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分子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承接了前一章所介绍的“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这一知识点。同时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杂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这又为后面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2、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以及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和历史局限性,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打倒孔家店”口号来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历史事物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和影响;3、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以及辩证分析历史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和科学。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课前准备 1、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有关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并加以分析和研究,形成上课可用的多媒体课件;2、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青年。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出示课题。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为什么称为新文化运动呢?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封建文化的无情批判。那么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呢?首先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二、新课讲授: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政治方面: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专制愚昧的中国政治气氛;(2)经济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3)思想文化: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概况: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主要阵地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旗 帜民主 科学活动基地北京大学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积极影响:(1)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形成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潮流;(2)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3)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局限性:(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4、师生互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相继看几张图片并设问: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引导学生找出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同时指出辛亥革命没有在思想文化领域完成反封建的任务,新文化运动则补上了这一课。(2)概况:要求学生齐声回答兴起标志,兴起标志,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等内容。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落实基础知识。层层设问: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设计意图:为后面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做铺垫。(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展示以下材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西方民主和科学指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对材料一步步进行分析。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 “赛先生”是指科学,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思想(民权、平等思想)。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达尔文的进化论)。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并进行比较的意识和能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课件展示一段文字材料鲁迅的狂人日记设问: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设计意图:使学生对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旧道德的危害有所感受。设问: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为反对旧道德提出了什么口号?为后面的课堂探究打下材料基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来说明批判旧道德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拨,指出鲁迅先生借狂人之口喊出了“封建礼教吃人救救孩子”的呐喊。用什么来救孩子?用旧道德行吗?这样让学生自然得出新文化运动的又一项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设计意图: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自然引出新文化运动的一项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并深化了学生对此项内容的理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设问: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文学革命呢?课件展示胡适及其主张的材料和白话文蝴蝶的材料。教师一步步设问:读完材料,你有何感觉?白话文读起来是不是更顺口,而且更通俗易懂?新文化运动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到大众之中?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中进行文学革命的原因吗?学生一步步回答。教师点拨: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展示,让学生能直观地感知到白话文的优越性,相对容易理解开展文学革命的原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设问:文学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载体; 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准备。要求学生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教师点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去冲击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旧思想、旧文化。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为下一步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做好铺垫。 再次重新回顾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引出下一标题:如何看待这场运动呢?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对其认识评价: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学生探究一道课后题。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点拨: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既是一次思想革命,又是一次文化革命,对封建的思想文化给予彻底的冲击,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封建斗争的继续。设问:你能从材料中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哪些积极影响?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1)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形成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潮流;(2)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3)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设问: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请同学们通过课前下发的资料材料进行分析。教师点拨:(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设问: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这种态度是否正确?应该怎样对待东西方文化?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课堂总结:(1)边带领学生共同回忆,边用课件展示;(2)教师强调:新文化运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刷新了国民的观念,启发了民众的思想,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设计意图:巩固、强化知识结构;回应导入,突出主题。板书设计: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政治方面: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北洋军阀专制独裁;(3)思想文化: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2、 概况: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旗帜:民主、科学主要阵地:新表年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宣传十月革命三、 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