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 辽宁省基本省情.doc_第1页
九章 辽宁省基本省情.doc_第2页
九章 辽宁省基本省情.doc_第3页
九章 辽宁省基本省情.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章 辽宁省基本省情第一节 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1、地理位置:辽宁省是我国最北部的沿海省份。南邻渤海、黄海,辽东半岛斜插入二海之间,与山东半岛遥相对峙;西南与河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东北与吉林省为邻;东南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2、面积:辽宁省陆地部面积14.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5%,南北长、西宽各约550千米,国境线长200多千米。二、地形地貌1、地势:辽宁省的地势东、西高,中部地带是北高南低。山地和丘陵大体分列东西两侧,面积约占全省2/3。2、地貌辽宁省的地貌明显分为东北纵列三大区:东部为辽东山地丘陵区,中部为辽河平原区,西部为辽西山地丘陵区。辽东山地丘陵区是长白山山脉向西南的延伸部分。这一地区以沈丹铁路为界划分为两部分:东北部长辽东山地,西南部为辽东半岛丘陵区,这一地区以千山山脉为骨干,北起本溪连山关,南至旅顺老铁山,位于庄河和盖州交界的步云山是千山山脉的最高峰。辽西山地丘陵区由东北向西南走向的努鲁尔虎山、松岭、黑山、医巫闾山组成。三、气候与水文1、气候:辽宁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两个温度带,又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三个干湿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短促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水,秋季凉爽多晴日,冬季寒冷而漫长。2、降水:辽宁省平均降水量在450-1150毫米之间。可将全省划分为暖温带半湿润区、温带湿润区、温带半湿润区和温带半干旱区四个气候区。3、河流:辽宁省有大小河流36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6条,1000-5000平方千米之间的有52条。辽河水系和鸭绿江水系是辽宁省两个最大的水系,辽东半岛构成二水系的分水岭。辽河是辽宁省第一大河,发源于河北省七老图山脉光头山,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上游称西辽河,流至康平县与东辽河相汇后称辽河。辽河全长1430千米,在辽宁省境内河长480千米,流域面积6.92万平方千米。鸭绿江是辽宁省第二大河,是中朝界江。发源于长白山脉主峰白头山,流经丹东市入黄海。全长795千米,在辽宁省境内200千米。四、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全省有耕地面积41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8%;林地面积430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29%。2、矿藏资源:菱镁是世界上具有优势的矿种。硼、铁、金刚石居全国首位。玉石、滑石居全国第二位。石油居全国第4位。3、海岸资源:辽宁省海岸线总长约2920千米,其中大陆岸线长2292千米,占全国岸线长度的13%,岛屿岸线628千米,占全国岛屿岸线长度的5%。辽宁省有大小岛屿266个,占全国岛屿总数的8%。4、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29%。第二节 人口与行政区一、人口与民族根据2004年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298万人。辽宁省有44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84%;少数民族人口670万,占全省的16%,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列全国第五位。建有阜新和喀左两个蒙古族自治县,建有新宾、清原、岫岩、本溪、桓仁、宽甸6个满族自治县。2、行政区划:辽宁省有14个省辖市,17个县级市,19个县,8个自治县。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一、经济社会发展概貌1、工业:石化、冶金、电子信息、机械是辽宁省四大支柱产业。2、农业: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处温带半湿润区。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高梁、小麦、谷子、大豆、花生和棉花等。烟草是辽宁重要的经济作物。3、交通通讯:五大港口:大连、营口、丹东、锦州、葫芦岛。六大民用机场:沈阳、大连、鞍山、锦州、丹东、朝阳4、对外贸易:发展较快的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丹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贸易伙伴列前五位的依次为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和香港。5、社会发展:二、老工业基地振兴了解。教材286-295页。第十章 悠久的历史文化第一节 古代历史发展进程1、旧石器时代主要遗址:营口金牛山遗址、本溪庙后山遗址、喀左鸽子洞人、海城孤山洞穴遗址、丹东前阳遗址、凌源西八间房遗址、沈家台遗址、大连古龙山洞穴遗址、长山列岛遗址等2、新石器时代:主要遗址有阜新查海遗址、沈阳新乐遗址、大连长海小朱山遗址、丹东后洼遗址、凌源牛河梁遗址、喀左东山嘴遗址、岫岩北沟遗址。3、历代设置夏商周:辽宁最早属于冀州、青州,夏商时为幽州、营州;周属燕国。春秋战国:燕国设辽东(郡治襄平-今辽阳)、辽西郡(郡治阳乐-今义县偏南大城子)秦汉:秦设辽东、辽西郡;西汉时辽宁属幽州,设辽东、辽西、玄菟三郡;东汉时增设辽东属国。此时期辽宁地区先后出现被封为燕王的藏荼和卢绾及公孙氏历三世四主的割剧政权。魏晋南北朝:先后出现前燕、后燕、北燕地方政权。朝阳也因此成为著名的“三燕古都”。辽宁地区称“辽海”。唐:668年灭高句丽政权,设安东都护;辽宁西部设营州都护府,隶河北道。辽:行政区划与辽宁有关的是东京道(其南部在辽宁东部)、中京道(在锦州、朝阳)中京道(阜新以北)。926年灭渤海国,设东丹国,后都辽阳。金:大部分归东京路。元:在东北设辽阳行省,辽宁境内有辽阳路、沈阳路、广宁府路、大宁路和开元路。明:明初,大部分属辽阳行省的辽阳路、沈阳路、广宁府路,北部属咸平路。明统一东北后设辽东都指挥行司,下辖二州、二十五卫。简称“辽东都司”。清:迁都沈阳后称盛京,长官称盛京将军;入关后设立“奉天府尹”;光绪设奉天省。民国:1928年由张学良建议,1929年国民政府批准改名辽宁省。辽宁省历史设置表历史时期设置政区名称春秋战国(燕)辽东郡、辽西郡秦辽东郡、辽西郡西汉(属幽州)辽东郡、辽西郡、玄菟郡(燕王:藏荼、卢绾)东汉辽东郡、辽西郡、玄菟郡、辽东属国(公孙氏政权)魏晋南北朝前燕、后燕、北燕、高句丽政权唐辽西设营州都扩府,辽东设安东都护府辽上京道(阜新以北)、中京道(锦州、朝阳)、东京道(南部在辽宁东部)金东京路元辽阳行省:辽阳路、沈阳路、广宁府路、大宁路、开元路明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下设二州二十五卫清奉天府尹(奉天省)张学良(1929)南京国民政府将奉天省省名改为辽宁第二节 前清历史与文化一、努尔哈赤与女真部落的统一满洲民族是以女真族为主体,融合其它民族,在17世纪形成的一个新民族共同体。1912年起满洲族改称满族。女真族在秦以前称肃慎,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辽金时称女真。15-16世纪时,女真主要分为三大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建州女真于明正统年间迁徙到辽东相邻的浑河、苏子河一带,这一地域后来成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发迹和清王朝的龙兴之地。二、兵农合一的八旗制度1601年,将每300男丁编为1牛录,置牛录额真,而又将5个牛录编为“五牛录”,5个牛录编为1固山。以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为标志。围绕着八旗制度,努尔哈赤还制定了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度。三、后金政权的建立与萨尔浒之战1603-1605年,努尔哈赤又修筑了赫图阿拉老城。1616年,在此城建立了地方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自称“覆育列国英明汗”,简称“英明汗”。赫图阿拉为后金政权第一个都城。1618年,明命杨镐为辽东经略。1619年,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大败明军。萨尔浒之战是我国历史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四、皇太极及其改革1626年,努尔哈赤死后即汗位,以第二年为天聪元年。1641年围攻锦州,在松山战役中生擒洪承畴,然后使锦州守将祖大寿被迫拱手而降。行反间计杀袁崇焕。1643年死在沈阳故宫的清宁宫,年52岁。1635年,废除女真旧族号,改称“满洲”。1636年去汗号,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元年。之所以这样改称号,是因为根据阴阳家的五行学说,符合水(清、满洲均有水)克火(明为属火)。努尔哈赤曾命额尔德尼、噶盖利用蒙古字母创制满文。1632年,皇太极命达海改革老满文,改革后有字头和圈点的满文被称为新满文。五、清帝“东巡”祭祖从康熙十年(1671年)至道光九年,清朝先后有4位皇帝10次东巡。东巡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