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相机拍摄技巧.docx_第1页
尼康相机拍摄技巧.docx_第2页
尼康相机拍摄技巧.docx_第3页
尼康相机拍摄技巧.docx_第4页
尼康相机拍摄技巧.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番外篇】新手如何选择AF对焦模式和AF区域对焦模式鉴于有些朋友都提出了如何配合使用AF对焦模式和AF区域对焦模式的问题。我在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算是番外篇吧。因为尼康的对焦系统走在了单反阵营的前列,即使是入门的D3100,都拥有11个对焦点,而且非十字对焦点精度和速度都算不错,还支持点测联动。(配合点测光使用,方便至极)对于尼康用户来说,用好对焦功能,才不会埋没你手中的机器。(使用高级机型5D2和未来6D的机油可以掩面奔过了。)首先大家要弄清楚两个概念AF对焦模式和AF区域对焦模式的区别。一个控制对焦的行动方式,一个控制对焦区域内的对焦点选择。AF对焦模式又分为AF-A,AF-C,AF-S。AF-A,你可以把它看成AF-S和AF-C的组合,由相机自动判断对焦模式。表面上这是一个万能的方法,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就是对焦的速度和精度受到了影响,其次你的主动权会失去,从而容易被变幻莫测的拍摄环境影响,有可能得到完全脱离你意愿的构图。只能说,这是一个偷懒的设定。比如很多懒人一直设定在AF-A,并采用3D追踪,一切都交给相机来判断。(3D追踪在背景复杂的情况下比较有效,失误率低。)在很多场景下,这套懒人对焦模式有无招胜有招,化有限为无限的牛叉的能力。一招制敌。但一招鲜,真的能吃遍天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建议大家学会自己来判断和使用对焦模式,D90以上的机油都会很方便的切换对焦模式和区域对焦模式。一般来说,如果是D7000,建议大家采用的是AF-S和9点对焦,对焦精度和速度是最佳,适合于大多数题材,如静物、人文、风光、人像等。(9个都是十字对焦点)如果遇到拍摄运动物体,你完全可以设定为AF-C模式。遇到主体的运动范围集中在中间极小区域,对焦点选择9点就足够了。遇到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比例较大,则可以选择21个对焦点。遇到主体的轨迹不好判断,就织一张大网,以39个对焦点应对。(D300S以上的机型还可以设定51个对焦点,网越密,失手机会越小)自己预先设置好AF-C和AF-S,要比让相机自己来判断C还是S来得稳定和快速。恩,看到这里大家肯定有点迷糊,还是举个例子吧。不管是拍摄静态还是动静结合的片子,AF-S都能满足你的意图。比如说你徜徉在布达佩斯的街头,看到街对面充满异域风光的路边咖啡馆,你兴奋得举起了相机,打算拍摄下这以场景。在拍摄的时候,你发现这样的构图缺少层次和立体感。忽然间,你在这一刻被布列松灵魂附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极其聪明的选择了一台飞驰而过的有当地特色的出租车最为前景,并打算把它拍摄成一个动态模糊的状态,避免干扰主体。你只要用AF-S半按快门选择中央对焦点锁定咖啡馆,等汽车进入画面的瞬间,合焦。这样一张动静结合的街头行摄的靓片就诞生了。如果出去是为了快速扫街抓拍,请把你的设置变成傻瓜机。以18-105为例。场景:白天,户外,光线等级良好。模式:A档对焦模式:AF-S (并设置点对焦)测光:矩阵测光光圈:F8焦段:24MM(畸变最小,相当于最佳人文视角35MM)镜头对焦:手动对焦,对焦点定在4M左右。(对着离你4M远物体对焦,清晰后切换成手动即可)这样你在拍摄时只要是2M之外的景物都会是清晰的。【番外】春节期间的遗留问题(一些问题已经由萝卜兄和竹兄代为回答,就不重复回复啦:非常感谢大家的热心与付出)1、关于后期贴的询问关于后期有没有必要的问题,我在前文也曾提到过,在小生看来,照片需不要后期和人需不需要化妆的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看场合!如果你只是拍了纪念照,自己练习、欣赏或者存档的,后期是可有可无的。完全看你的时间和心情,比如你出去旅游拍了几百张照片回来,一张张后期那要累死人的。如果你是用来发表、展示或者参加比赛的,那后期是给你的作品加分的,这也是摄影师的基本素养。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新闻纪实类摄影,这类作品基本是不能有太大的调整,否则就违背了真实的原则。不少朋友都关心什么时候开后期贴,说实话,后期一直也是小生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个方面。不过我不是职业修图师,对我的后期技术也不要报太大希望:)如果大家看得起小生,我也绝不藏私,绝对倾囊而书。其实后期最难的不是各个工具的使用,而是如何评估一张照片。只有在正确评估的基础上,才能明白如何后期,在什么范围后期。拿到照片就模式化的去调曲线、饱和度、锐化那是最低级的范畴,就好比流水线出来的东西,都一个模子。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后期也不过如此,顿时索然无味。后期的开贴肯定要等到器材篇结束后才能开始整理发表,那肯定也不是发布在尼康版了,这个有兴趣的再关注吧。2、关于UV镜很多人问到UV镜的话题,我这里集中回答一下。首先再好的UV镜也会影响成像。不过好的UV镜影响比较小,可以大致忽略。对于数码相机来说,UV镜已经彻底沦为了一个保护镜,意义不大。(很多品牌都有专门保护镜)大家想想,厂家无数工程师多年以来致力于优化镜头结构,希望能研发出结构简单、性能出众的镜头。结果您一下子又给增加了一组镜片:(建议平时使用遮光罩保护镜头,遇到风沙、雨雪天气,或者给小孩动物拍摄时再使用UV镜拍摄。如果镜头不小心沾上油脂(如指纹),建议尽快处理,可选择专业的镜头液清洗,没有的话就用镜头笔也可。如果对画质不敏感,又想未来卖掉镜头,建议入一款保护镜即可,价格在150-200左右就足够了。3、关于拍摄到此一游的纪念照这类拍摄以纪念价值为主,记录和家人旅行的点点滴滴,不必过于苛求拍摄到极具艺术水准的相片。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景点有个特色,那就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红旗招展。特别是中国人特别可怜,假期少,很多企业都么有年假,所以一到法定大假,只要稍微有点名气的景点全部爆满,那场面,保证让你胖乎乎的进去,瘦嘻嘻的出来。长期减肥无效的人可以考虑去体验下。曾经看过国庆期间长城景点的照片,只能看到黑压压的一片人头。你说,咋拍啊?所以出去玩,开心即可,千万不要背个三脚架,劳心劳力,最后还是一场空,严重打击自信心。当然,拍摄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技巧,比如遇到人多的时候拍摄纪念照怎么办?你可以采用广角端靠近主体拍摄,利用透视原理,主体会挡住大多数闲杂人等。或者利用大光圈拍摄虚化的大头照也可。当然,如果善于利用周边环境也会起到不错的效果,比如找一个有特色的石碑、美食摊点做前景等挡住人群,画面就会比较整体和干净。4、过曝与测光有朋友提到画面容易过曝,其实这需要从两方面出发。首先是构图,我们在构图的时候就要评估画面中的明暗相差几档?在通常题材的拍摄下,有经验的人都会避开最亮和最暗的部分构图,以减少画面的光比,适应相机的宽容度。比如你非要把太阳下的树林摄入画面,可以考虑选择用叶子遮挡住阳光的角度拍摄。其次就是测光模式的选择。建议新手在拍摄时尽量选择矩阵测光,配合曝光补偿。一开始可能比较难,因为曝光补偿的数值比较难控制,但随着拍摄的深入,我相信大家会有体会。至于点测光,因为这关系到测光点的选择。一旦测光点选择有误,那曝光会相差十万八千里,不像矩阵测光,至少能在你的控制范围内。5、关于人物发虚的问题很多人在拍摄人物特写照时会发现面部发虚,这主要是由于景深太浅导致的。拍摄时一定要控制焦段、物距与光圈。在采用大光圈、长焦端拍摄时景深往往1毫米都不到。尤其是当双眼不在一个焦平面时,会出现一只眼睛清楚,一只模糊的情况。这里举个例子,如果是尼康的截幅机+18-55套机头的话,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设定,保证人像拍摄。焦段:55MM(这个焦段相对比较适合拍摄特写)光圈:F5.6对焦距离:2M左右这样能保证整个脑袋是清楚的。6、零碎问题1.1 D5100多了HDR/多重曝光/ADL可分级定义.值得为1000元买单不?这三个功能个人的需求不一样,谈不上值不值得,用的到的就会觉得值。1.2 翻转屏(93万像素),请教能更加故障率不?个人认为93万的屏意义不大,23万的屏看一下直方图足够用了.93万像素屏幕关键已经是标配了,23万像素该休息了。高像素在100%查看合焦时还是有用处的。1.3 同样的18-55的套头,我认为d3100和d5100的对焦及测光系统是一样的.它们的对焦的速度及质量应当一样,对不?这点应该是差不多的,至于有没有细微的差距,只有尼康工程师才能知道啦。1.4 同样18-55的头.在高感上会差生D5100 ISO800下和D3100 ISO400下会有同样的躁点和画质吗,高感D3100能和d5100能差一个数量级不?D5100的高感比D3100好的有限,一个800一个400的话,还是D3100 400会稍稍胜出。1.5 同样18-55的头.在高感上会差生D7000 ISO800(1600)下和D3100 ISO400(800)下会有同样的躁点和画质吗,高感D3100能和D7000能差一个数量级不?不会,这个跟D5100是一样的结果1.6 40元左右的单层UV镜装在18-55的头上会影响多少的画质?可以用不?这个在综合里回答了,40元的UV镜还是不要用了吧,18-55本身也不贵,没必要。2. 本人用过5年的胶片单反/定焦(裂像屏对焦)但那时胶片贵,拍的少. 接着升到全手动卡片机用了9年,此卡片机有P/A/S/M档(有闪光量手动功能/有MF调焦功能/直方图预预览)如相机主要用途是为家人和小孩拍拍生活和游玩的照片兼顾点景色(JPG直出,后期就微调一下)不用卡片是为了更好的提升画质和弱光(室内)下的拍摄.是用那个组合比较好哪?主要是想省点钱,肯定要有大光圈定焦头的,看你的配置只有选2.4 D3100+18-55+50/1.8D (行货估计在3500元左右)如50/1.8D的头配合电子测距仪用,一般多久能完成手持的静物拍摄,用电子测距仪在P/A/S档下无法观看曝光量,如何解决?这个时间要看每个人的使用习惯和功底,一般情况下简单的拍摄1分钟内可以调整完毕。无法观看曝光量就预估,拍摄完后看直方图,再根据直方图进行增减曝光用50/1.8D通过锻炼,普通人能完成抓拍人像不?这个肯定是可以的测光系统直接影响着曝光的质量,可以说各大厂商在测光系统的开发和改进上都是不遗余力。首当其冲的当属矩阵测光(平均测光)单反工程师们一直殚心积虑的研究各种拍摄案例,并归纳成了数以万计的数据库,期望能把测光变成简单、程序化的动作。可以说,矩阵测光系统是凝结着工程师们无数心血的结晶。但数据库再多,终究不能囊括自然界之瑰丽奥秘,一味的顺从智能化也就意味着机械、呆板和平庸。就像现在的测光系统依旧无法完美解决光源色和物体的固有色的问题。比如大家一直背的很熟的白加黑减,就属于这个范畴。和这个比较类似的还有自动白平衡,相机的系统也无法准确判断到底是现场的光源偏暖,还是物体本身是暖色。所以,如果是用JPG拍摄的朋友,可以考虑根据环境来调节白平衡。(RAW拍摄可以通过后期来矫正白平衡)当然,如果你想追求胶片的拍摄效果,可以尽量用日光白平衡来拍摄,你会得到冷暖氛围诱人的片子。(以前胶片的物理特性也接近于日光白平衡的设定,大家可以试试)把矩阵测光说的这么不济,大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