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流行病学.pdf_第1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pdf_第2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pdf_第3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pdf_第4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0003 E 1 December 2005 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 陆家海 公共卫生学院 陆家海 公共卫生学院 00003 E 2 December 2005 outline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病学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病学 第二节第二节 SARS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第三节第三节 HIV AIDS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00003 E 3 December 2005 第一节第一节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病媒介物种肆虐 导致病毒病原体疾病的扩大流行和 反复流行 老传染病 重出江湖 新传染病 横行霸道 导致如肺 结核 天花 鼠疫 疟疾 白喉 登革热 伤寒 霍乱 等传染病流行 与此同时 病毒病原体因种种原因 又派生出大约30多 种新传染病 如骇人听闻的埃博拉 艾滋病 莱姆病 大肠杆菌0 157 霍乱0 139 疯牛病等 00003 E 4 December 2005 19世纪世界病 霍乱19世纪世界病 霍乱 第一次始于1817年 起于印度 阿拉伯地区 非洲和地中 海沿岸 第二次大流行1826年抵达阿富汗和俄罗斯 然后扩散到整 个欧洲 第三次大流行 它漂洋过海 1832年抵达北美 到1923年的百余年间 霍乱 次大流行 造成损失难以计 算 仅印度死者就超过3 800万 00003 E 5 December 2005 1961年后开始第 次大流行 起于印度尼西亚 然后传到 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 1970年进入非洲 2001年非洲霍乱 患者占了全球的94 1991年霍乱袭扰拉丁美洲 一年内就出现40万病例和4 000 名死者 仅秘鲁经济损失就达7 7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 霍乱患者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世界卫生组 织称 它是对全球的永久威胁 而且 威胁在增大 00003 E 6 December 2005 生态及环境的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 社会条件的变化 战争 移民 贫困等 人及物的世界性交流增多 技术和工业的发展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等 微生物变异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失效等 影响新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影响新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00003 E 7 December 2005 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 研究人群中传染病的发生 发展和传播规律 探 索传染病的临床识别标志 评价影响传染病流行 的因素 提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策略和措 施 有效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 00003 E 8 December 2005 一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类一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类 按传播方式分类 接触传播 经水和食物传播 经空气传播 经生物媒介传播 围产期传播 按照病原体的储存宿主或载体分类 人 动物 土壤 水 00003 E 9 December 2005 二 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二 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病原体 宿主 传播过程及感染谱 00003 E 10 December 2005 病 原 体病 原 体 病原体的特性 1 传染力 infectivity 发生感染的能力 2 致病力 pathogenicity 引起疾病的能力 3 毒力 virulence 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 变异性 1 耐药性变异 耐药菌株或药物不敏感 2 抗原性变异 基因突变 3 毒力变异 如疫苗毒株的筛选 00003 E 11 December 2005 宿主宿主 免疫力 特异性抵抗力 常伴有具特异性活性的抗体 或细胞的参与 免疫反应 1 体液免疫 IgM IgG IgE IgA 2 细胞免疫 CD4 CD8 NK INF r 00003 E 12 December 2005 传染过程及感染谱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感染谱 spectrum of infection 宿主感染病原体后 呈现不 同程度的反应 从隐性感染直至致死性疾病 这种表现称为 感染谱 1 疾病的自然史 疾病发生 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导致的结果 2 隐性感染 指无症状能通过微生物培养 分子学检测等证实 的感染 00003 E 13 December 2005 传染病感染谱传染病感染谱 隐性感染隐性感染轻症轻症重症重症死亡死亡 有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疾病有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疾病 无症状或体征无症状或体征 00003 E 14 December 2005 传染过程轻重程度的类型传染过程轻重程度的类型 类 以隐性感染为主 结核杆菌 类 以隐性感染为主 结核杆菌 类 以显性感染为主 少数死亡 麻疹病毒 类 以显性感染为主 少数死亡 麻疹病毒 类 大部分死亡 狂犬病病毒 类 大部分死亡 狂犬病病毒 隐性轻型中型重型死亡隐性轻型中型重型死亡 00003 E 15 December 2005 三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三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疫源地 00003 E 16 December 2005 传染源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的生长 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1 病人 1 潜伏期 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 用于追踪传染源 查找传播途径 确定接触者的留验 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 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潜伏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2 临床症状期 出现疾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期 3 恢复期 疾病的传染性逐步消失 00003 E 17 December 2005 2 病原携带者 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如霍乱 痢疾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伤寒 白喉等 健康病原携带者 白喉 脊髓灰质炎等 3 受感染的动物 疾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中的动物间传播 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传给人 所致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00003 E 18 December 2005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经空气传播 经飞沫传播 只能累及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者 流感等 飞沫核传播 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至远处 结核杆菌等 经尘埃传播 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 结核杆菌等 经水或食物传播 肠道传染病 寄生虫病 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 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触 性病 狂犬病等 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的 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传播 00003 E 19 December 2005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经节肢动物的机械携带 污染食物或餐具 感染接触者 经吸血节肢动物叮咬感染者 再感染易感者 经土壤传播 一些能形成芽孢的病原体污染土壤后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十年之久 医源性传播 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 围产期传播 经胎盘传播 上行性传播 分娩引起的传播 00003 E 20 December 2005 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主要疾病举例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主要疾病举例 节肢动物病 种 蚊疟疾 丝虫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黄热病 登革病 白蛉黑热病 皮肤利什曼病 蚤鼠疫 鼠型斑疹伤寒 虱回归热 虱传斑疹伤寒 蜱森林脑炎 蜱传回归热 蜱传斑疹热 兔热病 恙螨恙虫病 节肢动物病 种 蚊疟疾 丝虫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黄热病 登革病 白蛉黑热病 皮肤利什曼病 蚤鼠疫 鼠型斑疹伤寒 虱回归热 虱传斑疹伤寒 蜱森林脑炎 蜱传回归热 蜱传斑疹热 兔热病 恙螨恙虫病 00003 E 21 December 2005 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 herd susceptibility 定义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取决 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 群体免疫力 herd immunity 人群对于传染病的侵入 和传播的抵抗力 取决于该人群中有免疫力个体所占 的比例 00003 E 22 December 2005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新生儿增加 易感人口的迁入 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免疫人口死亡 00003 E 23 December 2005 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计划免疫 传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 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00003 E 24 December 2005 疫源地 定义 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 波及的范围 形成疫源地的条件 传染源的存在 病原体能够 继续传播 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消灭传染源 消毒外环境 00003 E 25 December 2005 四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最明显的是气候因素与地理因素 社会因素 生产 生活条件 医疗卫生状况 经济 文 化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 生活方式 人口密度 人口 移动 职业 社会动荡和社会制度等 00003 E 26 December 2005 五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计划免疫 00003 E 27 December 2005 预防和控制策略 预防为主 1 加强健康教育 2 加强人群免疫 3 改善卫生条件 加强传染病监测 检测内容 发病 死亡 病原体型别 特征 人口 免疫状况等 目前35种传染病分为甲 乙 丙三类 00003 E 28 December 2005 预防和控制措施 传染病报告制度和预警机制 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针对易感者的措施 传染病爆发 流行的应急措施 00003 E 29 December 2005 计划免疫及评价 疫苗 1 人工自动免疫 active immunity 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重组疫苗 多肽疫苗 DNA疫苗等 疫苗效果评价 2 人工被动免疫 passive immunity 免疫血清 丙种球蛋白 3 被动主动免疫 passive and active immunity 00003 E 30 December 2005 计划免疫方案 扩大免疫规划扩大免疫规划 中国计划免疫现状中国计划免疫现状 卡介苗 脊灰 百白破 麻疹 乙肝等 卡介苗 脊灰 百白破 麻疹 乙肝等 计划免疫评价指标计划免疫评价指标 疫苗保护率 疫苗接种率 四苗覆盖率 建卡 率 冷链设备完好率等 WHO 疫苗保护率 疫苗接种率 四苗覆盖率 建卡 率 冷链设备完好率等 WHO 当前计划免疫面临的问题当前计划免疫面临的问题 经济状况 疫苗来源 冷链系统 计免 人员 健康教育水平等 经济状况 疫苗来源 冷链系统 计免 人员 健康教育水平等 00003 E 31 December 2005 传染病的控制与消灭问题 疾病的控制谱疾病的控制谱 1 控制 control 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 或 现患率 2 消除 elimination 在一个地区范围内 采取有效的预防 策略与措施 使某种传染病消失 3 消灭 eradication 某传染病的传播自消灭之日起永远终 止 并达到全球所有国家永不再发生该种传染病 00003 E 32 December 2005 第二节第二节 SARS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流行概况流行概况 流行环节流行环节 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SARS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 00003 E 33 December 2005 20022002年年1111月月1616日 广东佛山市发现全球首例病人日 广东佛山市发现全球首例病人 20032003年年1 1月月2 2日 广东河源市人民医院收治日 广东河源市人民医院收治2 2例部明原因肺炎病人 例部明原因肺炎病人 随后随后8 8名医护人员感染 成为第一起名医护人员感染 成为第一起SARSSARS暴发事件暴发事件 20032003年年4 4月月8 8日 越南报告最后日 越南报告最后1 1例病人 成为全球最早控制例病人 成为全球最早控制SARSSARS流流 行的国家行的国家 20032003年年7 7月月5 5日 日 WHOWHO宣布我国台湾省的宣布我国台湾省的SARSSARS传播链被切断 近传播链被切断 近8 8 个月的全球个月的全球SARSSARS流行宣告结束流行宣告结束 20032003年年9 9月月9 9日 新加坡公布全球下半年第一例日 新加坡公布全球下半年第一例SARSSARS病人病人 20042004年广东省又出现年广东省又出现4 4例散发病例 北京例散发病例 北京CDCCDC实验室感染实验室感染 一 流行概况 00003 E 34 December 2005 SARS病例的全球分布SARS病例的全球分布 5327 1755 665 251 238 63 33 14 9 9 9 7 6 5 4 4 3 3 3 2 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 中国 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 加拿大 新加坡 越南 美国 菲律宾 德国 蒙古 泰国 法国 澳大利亚 马来西亚 意大利 英国 印度 韩国 瑞典 印度尼西亚 中国 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 加拿大 新加坡 越南 美国 菲律宾 德国 蒙古 泰国 法国 澳大利亚 马来西亚 意大利 英国 印度 韩国 瑞典 印度尼西亚 00003 E 35 December 2005 The global spread of SARS 00003 E 36 December 2005 中国大陆中国大陆SARS流行概况流行概况 报告报告 病例数 5327 死亡数 349 病死率 6 55 发病率 0 39 10万 死亡率 0 023 10万 地区分布 大陆共有24个省区市 266个县 市 区 有临床诊断 病例报告 城市多于农村 城市地区占总病例81 1 南方早于北方 广东及华北五省占总病例数96 73 00003 E 37 December 2005 00003 E 38 December 2005 SARS疫情的发现与发展SARS疫情的发现与发展 2003年1月2日 广东省卫生厅接到河源市关于市医院出现医 务人员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请求协助的报告 省卫生厅组织流行病学 微生物检验 临床 传染病科 呼吸科 专家前往会诊 2名社区病例 8名 6名 医护相继发生肺炎 书面报告 临床描述 医院内科发生一起不明原因肺炎暴发 考虑为非典型病原体引起 00003 E 39 December 2005 回顾调查佛山市城区前不久曾发生一起家庭聚集性肺炎疫情 临床医生回忆 曾经会诊过 2002年11月16日发生1例肺炎病例 病情严重 之后相继有4名家庭成员发生肺炎 聚集性肺炎病例 当地医院曾报告疑似恙虫病 CDC调查后排除 00003 E 40 December 2005 2月9日 卫生部领导到广州现场调查 2月10日 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广东省卫生厅记者见面会 2月11日 卫生部 中国CDC发文全国 冬春呼吸道传染病 2月11日 中国广东 WHO北京办事处接到非典型肺炎的报 告 2月14日 2月12日 WHO的WER 广东出现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305例病人 死亡5人 00003 E 41 December 2005 2月19日 中国香港官方报告一名35岁男子和其9岁儿子患禽流感 H5N1 二人 来自 中国福建省 香港人 高某 女 8岁 1月25日 与其姐 哥 母一起离开香港 于26日回 福建省平潭县 1月27日 出现发热 咳嗽 腹痛 呕吐等 门诊治 疗 2月3日 就诊于县医院 2月4日死亡 高父 男 35岁 香港人 1月31日回到福建省平潭县 2月6日出现 头痛 低热 8日返港 2月17日死亡 其子等人相继发病 2月底 3月初 WHO专家组到北京 关注香港禽流感病例福建接触者调查情况 提出广东非典型肺炎应重点考虑禽流感 补做微量中和试验 检测病人禽流感中和抗体 00003 E 42 December 2005 2月22日 香港发现首例病人 泌尿科大夫 泌尿科大夫 21日由广州到香港日由广州到香港 2月23日 加拿大发生首例病人 发病之前曾到过香港发病之前曾到过香港 2月25日 台湾发生首例病人 2月月5日到广州 日到广州 21日经香港返回台北日经香港返回台北 2月25日 新加坡发生首例病人 有到香港旅行史有到香港旅行史 2月26日 越南河内 发病前到中国上海和香港旅行史 追溯发病时间为发病前到中国上海和香港旅行史 追溯发病时间为2月月23日日 00003 E 43 December 2005 3月12日 WHO第一次全球警告 描述在香港和河内的非典型肺炎症状 3月14日 WHO 接到报告 安大略省4例病人 新加坡3例符合3月12日描述的症状 3月15日 WHO发出第2次全球警告 医护人员似乎处于最危险之中 病因难以确定 推测是一种传染因子 抗细菌和抗病毒药似乎无效 非典型肺炎快速发展至呼吸衰竭 从亚洲到欧洲和北美洲的国际传播 00003 E 44 December 2005 SARS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影响社会稳定 恐慌 抢购 封锁 影响经济发展 停课 停工 停市 交通中断 影响国家形象 100多个国家对中国实行国境检疫 30多个国家限制我国公民入境 00003 E 45 December 2005 二 二 SARS的流行环节的流行环节 传染源传染源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00003 E 46 December 2005 传 染 源传 染 源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 排毒量和排毒时间与病情呈正比 存在超传播者 传播能力有递减性 病原携带者 动物 果子狸 猪 00003 E 47 December 2005 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接触史分析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接触史分析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有明确接触史有明确接触史无明确接触史无明确接触史不详不详 00003 E 48 December 2005 动物源性 动物源性 动物源性 动物源性 广东早期病例部分为厨师广东早期病例部分为厨师 销售野生动物人员抗体阳性率销售野生动物人员抗体阳性率13 销售果子狸 销售果子狸72 16 22 销售 山猪 销售 山猪57 16 28 健康人健康人2 1 分离到病毒分离到病毒 病毒最早来源于果子狸 病毒最早来源于果子狸 分离的病毒和人分离的病毒和人SARS有有99 以上的同源性 以上的同源性 病毒来源于猪 病毒来源于猪 灭活疫苗免疫后中和抗体滴度很低 灭活疫苗免疫后中和抗体滴度很低 ELISA 和和 IFA交叉反应 交叉反应 99 以上 的同源性 以上 的同源性 00003 E 49 December 2005 潜伏期估算潜伏期估算 广东省统计70例1 12天 中位数4天 北京传播链 1 10 天 中位数 3天 早期北京病例1 16天 平均6天 全国121例 1 14天 平均5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 20天 中位数为7天 WHO认为最长10天 00003 E 50 December 2005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 直接接触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 接触过病人用过的物品或器具 近距离飞沫传播 其他间接接触 实验室传播 尚无足够证据表明存在以下传播途径 粪 口途径 性传播 垂直传播 00003 E 51 December 2005 医院内传播模式医院内传播模式 医务人员通过直接诊疗 护理病人被感染 其中以 口腔检查 气管插管等操作时容易感染 通过探视 护理病人被感染 因与SARS病人同住一病房被感染 救护车 ICU 病房 X光室为高危环境 加强个人防护十分重要 通风尤其重要 00003 E 52 December 2005 无证据表明首发症状出现前能传播 少数病例被认为在前驱症状早期已具有传染性 加拿大 少量病例 病情严重或是临床症状迅速恶化的病人 通常在发病的第 二周 被认为最具传播力 无证据表明退热10天后能传播 SARS传播模式传播模式 00003 E 53 December 2005 超级传播现象超级传播现象 毒王 超级传播者 超级传播现象 密闭场所密切接触 缺乏有效防护 毒力特强毒株 流行早期 措施不到位 容易出现超级传播 及时就诊者引起的传播明显少于晚就诊者 传染力 致病力逐代减弱 00003 E 54 December 2005 Probable case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by reported source of infection Singapore February 25 April 30 2003 Case 1 1 Case 2 6 Case 3 35 Case 4 130 and Case 5 127 Excludes 28 cases with either no or poorly defined direct contacts or who were cases translocated to Singapore with no further secondary transmission MMWR 2003 52 405 00003 E 55 December 2005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各年龄组都有发病 青壮年高发 儿童低发 医护人员高发 在治疗 护理非典型肺炎病例时 不得不较长时间近距 离接触病人 防护措施不到位 症状期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是本病的高危人群 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 00003 E 56 December 2005 传染性分析传染性分析 SARS的传染性有多大 认识的三阶段 传染性有限 一定的传染性 一定的条件下 传染性较强 00003 E 57 December 2005 传播力分析传播力分析 患者之间传播效果差异很大 少数人可传播给 很多人 多 数人 没有 造成传播 人与病毒 病毒的致病力 排出病毒量 接触者防护 人群易感性 存在超级传播现象 早期 容易出现 中后期则 较少或无 传染力和致病力逐代减弱 病死率逐代下降 00003 E 58 December 2005 三 三 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的流行病学特征 地区分布特征 人群分布特征 时间分布特征 SARS的病死率 00003 E 59 December 2005 SARS地区分布地区分布 其他23国 0 89 加拿大 其他23国 0 89 加拿大 2 89 新加坡新加坡 2 83 菲律宾 0 17 美国 菲律宾 0 17 美国 0 39 越南越南 0 75 中国中国 92 00003 E 60 December 2005 00003 E 61 December 2005 SARS时间分布时间分布 存在季节高发 冬春高发 今次全球疫情的控制是否归功于气候 00003 E 62 December 2005 00003 E 63 December 2005 SARS人群分布人群分布 人群普遍易感 谁的危险最高 存在免疫人群 职业 年龄分布特点 00003 E 64 December 2005 非典型肺炎病例的职业别发病率 1 100万 非典型肺炎病例的职业别发病率 1 100万 0 260 89 1 692 1 5 93 8 05 57 57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农民学生商业人员家务待业干部职员离退人员医务人员 职业 发病率 1 100万 00003 E 65 December 2005 全 国 S A R S 年 龄 别 发 病 率 0 0 0 0 0 1 0 0 0 2 0 0 0 3 0 0 0 4 0 0 0 5 0 0 0 6 0 0 0 7 0 0 0 8 0 0 0 9 0 0 0 5 1 0 1 5 2 0 2 5 3 0 3 5 4 0 4 5 5 0 5 5 6 0 6 5 7 0 7 5 8 0 8 5 年 龄 发 病 率 1 1 0 万 年龄 全国SARS病人年龄分布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60 65 70 75 病例数 00003 E 66 December 2005 死亡病例分析死亡病例分析 是否死亡很多 是否病死率很高 如何分析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00003 E 67 December 2005 主要国家和地区主要国家和地区SARS病死率病死率 6 55 7 94 13 87 16 33 17 09 27 07 中国 越南 新加坡 加拿大 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 病死率 6 55 7 94 13 87 16 33 17 09 27 07 中国 越南 新加坡 加拿大 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 病死率 00003 E 68 December 2005 157 2360 44 1460 21 425 28 256 12 203 14 161 18 155 294 5020 0 20 40 60 80 100 百分比 北京市广东省山西省内蒙古河北省天津市其他省份总计 各省SARS的转归情况各省SARS的转归情况 病死数治愈数 00003 E 69 December 2005 广 东 省 S A R S发 病 死 亡 的 时 间 分 布 0 5 0 1 0 0 1 5 0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4 5 0 11 16 12 31 1 1 1 11 1 21 2 1 2 11 2 21 3 1 3 11 3 21 4 1 4 11 4 21 5 1 时 间 数 0 2 4 6 8 1 0 1 2 病 死 率 发 病 数 死 亡 数 病 死 率 广 东 省 S A R S发 病 死 亡 的 时 间 分 布 0 5 0 1 0 0 1 5 0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4 5 0 11 16 12 31 1 1 1 11 1 21 2 1 2 11 2 21 3 1 3 11 3 21 4 1 4 11 4 21 5 1 时 间 数 0 2 4 6 8 1 0 1 2 病 死 率 发 病 数 死 亡 数 病 死 率 广 东 省 发 病 死 亡 年 龄 分 布 0 100 200 300 400 5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年 龄 发 病 数 0 5 10 15 病死率 发 病 数病 死 率 广东省SARS发病死亡人群职业分布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医务人员 离退及家务待业 干部职员 学生 工人 商业服务 农民 学龄前儿童 教师 餐饮 民工 其它 不详 职业 发病率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病死率 发病数 病死率 00003 E 70 December 2005 四 影响四 影响SARS流行的因素流行的因素 传染源传染源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 00003 E 71 December 2005 社会因素 人口密度 居住条件 卫生习惯 环境状况 防护措施 人口流动 自然因素 病毒的致病力 气温 空气湿度 通风条件 微小气候 00003 E 72 December 2005 五 五 SARS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 建立各级多部门 多专业的工作机构和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报告系统 采取以控制管理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重点严格 控制医院内感染和社区暴发 加强医疗救治 切实降低病死率 建立咨询中心 对公众进行技术咨询 社区预防和健康教育 00003 E 73 December 2005 第三节 第三节 第三节 第三节 HIV AIDSHIV AIDS 00003 E 74 December 2005 全球艾滋病流行形势全球艾滋病流行形势 自从艾滋病流行以来 感染人数超过6千多万人 已死 亡2千多万 目前艾滋病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第 一死因 在全球范围内 它是第四位的杀手 每天全球有14 000名新感染者发生 大多数为发展中国 家的轻壮年人群 HIV已遍布全球 流行重点从最初的美 洲区 向非洲转移 目前有向亚洲扩散的趋势 00003 E 75 December 2005 Adults and children estimated to be living with HIV as of Adults and children estimated to be living with HIV as of end 2005end 2005 Western Central Europe 720 000720 000 North Africa Middle East 510 000510 000 Sub Saharan Africa 25 8 million25 8 million Eastern Europe Central Asia 1 6 million 1 6 million South South East Asia 7 4 million7 4 million Oceania 74 00074 000 North America 1 2 million1 2 million Caribbean 300 000300 000 Latin America 1 8 million1 8 million East Asia 870 000870 000 Total 40 3 36 7 45 3 million 00003 E 76 December 2005 Estimated number of adults and children newly infected with HIV during 2005 Western Central Europe 22 00022 000 North Africa Middle East 67 00067 000 Sub Saharan Africa 3 2 million3 2 million Eastern Europe Central Asia 270 000270 000 East Asia 140 000140 000 South South East Asia 990 000990 000 Oceania 82008200 North America 43 00043 000 Caribbean 30 00030 000 Latin America 200 000200 000 Total 4 9 4 3 6 6 million 00003 E 77 December 2005 Estimated adult and child deaths Estimated adult and child deaths from AIDS during 2005from AIDS during 2005 Western Central Europe 12 00012 000 North Africa Middle East 58 00058 000 Sub Saharan Africa 2 4 million2 4 million Eastern Europe Central Asia 62 00062 000 East Asia 41 00041 000 South South East Asia 480 000480 000 Oceania 36003600 North America 18 00018 000 Caribbean 24 00024 000 Latin America 66 00066 000 Total 3 1 2 8 3 6 million 00003 E 78 December 2005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 1989年发现经性途径感染HIV的国内感染者 1989年从注射毒品者中发现HIV感染者 1995年发现经母婴途径传播的HIV感染 00003 E 79 December 2005 报告艾滋病流行的三个阶段报告艾滋病流行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传入期 1985 1988 共有7个省报告HIV和AIDS 除4例血友病病人为国内感染者 外其它均为外国人或海外华人 00003 E 80 December 2005 第二阶段 扩散期 1989 1993 HIV AIDS扩散到21个省 大多数HIV AIDS发现在沿 海省和大城市 HIV感染在注射毒品者中 发现 云南 1989年1989年 00003 E 81 December 2005 第三阶段 增长期 1994 现在 31个省报告发现HIV AIDS 已在28个省报告在注射毒品者中发现 HIV AIDS 大部分省均报告发现经性途径传播的 HIV AIDS 母婴传播病例已经发现 1995年1995年 1998年1998年 00003 E 82 December 2005 艾滋病疫情变化 艾滋病的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艾滋病疫情变化 艾滋病的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AIDS HIV AIDS 10200235232952381261362302337141028 6120 23955 HIV 51971712992162612745311567 2649 3343 3306 4677 5201 8219 9732 21691 47606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HIV HIV 511292223895056578544500 16500 11000 3000 3900 5070 6591 8568 11139 14480 18825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根据报告时间根据推算的感染时间根据报告时间根据推算的感染时间 卖血卖血 2003 2004 筛查筛查 检测检测 吸毒吸毒 性乱性乱 00003 E 83 December 2005 传播途径仍以经吸毒传播为主 但三种传播途径并存传播途径仍以经吸毒传播为主 但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采血 血液 血制品 2 8 采血 血液 血制品 2 8 异性 同性异性 同性 母婴传播母婴传播 0 9 注射吸毒 0 9 注射吸毒 43 2 8 3 26 8 不详不详 17 9 截至截至2004年底全国累计报告年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传播途径构成感染者传播途径构成 00003 E 84 December 2005 累计报告的感染者年龄分布 主要年龄段后移 累计报告的感染者年龄分布 主要年龄段后移 不详 1 9 20 29岁 34 7 40 49岁 15 6 20岁 5 3 50岁 7 9 30 39岁 34 6 不详 1 9 20 29岁 34 7 40 49岁 15 6 20岁 5 3 50岁 7 9 30 39岁 34 6 00003 E 85 December 2005 吸毒人群吸毒人群95 99年增长迅速 近年增加速度变缓年增长迅速 近年增加速度变缓 0 00 1 00 2 00 3 00 4 00 5 00 6 00 7 00 8 00 9 00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1995 2004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 哨点资料 1995 2004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 哨点资料 00003 E 86 December 2005 暗娼 孕产妇感染率虽然较低 但呈缓慢增长暗娼 孕产妇感染率虽然较低 但呈缓慢增长 0 00 0 20 0 40 0 60 0 80 1 00 1 20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STD 暗娼 孕产妇 1995 2004年暗娼 性病门诊就诊人群和孕产妇 艾滋病感染率 哨点资料 年暗娼 性病门诊就诊人群和孕产妇 艾滋病感染率 哨点资料 00003 E 87 December 2005 母婴传播的比例逐年增加母婴传播的比例逐年增加 0 10 1 0 2 0 40 4 0 6 0 10 1 0 2 0 40 4 0 6 0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1998年年1999年年 2000年年2001年年 2002年年2003年年 全国历年报告全国历年报告HIV感染者中母婴传播 所占的比例 感染者中母婴传播 所占的比例 1998 2003年年 00003 E 88 December 2005 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 艾滋病疫情地区差异大 艾滋病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 传播途径仍以经吸毒传播为主 但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 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仍在继续 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 00003 E 89 December 2005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现状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现状 Drug Users 吸毒者吸毒者 Sex workers 性工作者性工作者 Family 家庭家庭 Children 儿童儿童 Source Population 源头人群源头人群 Bridge Population 桥梁人群桥梁人群 General Population 一般人群一般人群 00003 E 90 December 2005 主要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 吸毒人群仍在增加吸毒人群仍在增加 静脉注射毒品比例上升 静脉注射毒品比例上升 53 3 53 3 共 共 用注射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