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VD机与同价位CD机音质谁更好?自从80年代初,索尼和飞利浦联手发明了CD机后,CD就成为音频世界的主要信号 源。CD唱片成为最普及、最方便、最大量的音乐媒体,给全球音响音乐爱好者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音乐的享受。据国际消费指南的统计,目前在世界各地消费者手上的CD机约有7亿部,CD唱片超过100亿张。 然而,限于当时数字音响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人们对数字音响技术的认识,把CD的标准定为16bit的量化精度和44.1kHz的取样频率,造成了今天的遗憾。不久,人们就听出了传统CD的所谓数码声,听感上干硬单薄,没有模拟音频的柔和流畅和亲切感。这是由于bit数低,取样慢、分析力弱所致。另外,在PCM线性编码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混淆误差、量化误差和数码信号的时间误差,令CD的声音劣化。 为此,10多年来,许多唱片公司和数码音响专家不断研究和实验,先后开发出新的改进技术。在唱片方面,有RR公司的“HDCD”、SONY公司的“SBM”、JVC公司的“XR-CD”、DENON公司的“Mastersonic”、CHESKY公司的“HDTDITH ER”,另外,还有摒弃传统的16bit/44.1kHz标准,采用20bit、24bit/96kHz、24bit-192kHz等标准制碟;在器材方面,从早期的14bit、16bit的低级数码D/A转换,发展到18bit、20bit、24bit、32bit等高bit并存,索尼公司又另外开发了1bit的技术应用于中、低档CD机上。 一、同价位CD机与DVD影碟机的音质比较 有了以前的这些教训,在制定DVD标准时,就把音频标准定为24bit/196kHz,即使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2000元/台以下的低价位DVD影碟机,其音频标准也是采用24bit/96kHz的规格。由于目前三、四千元以下的CD机多采用1bit、16bi t、18bit等低bit数码D/A转换,因此,很多人都以为DVD影碟机的音质一定能超越同价位的CD机,在松下A-300DVD机(最早上市的DVD机之一)上市不久,就有影音报刊载文称赞其播放CD唱片的音质胜于三、四千元的进口中档CD机,说得音响发烧友们心花怒放。刚好本人和身边那帮对音响发烧了六、七年的朋友,近两、三年来所使用的低档CD机都先后进入老弱病残时期,性能下降,到了该升级换代的时候了。喜欢听音乐的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听音乐,而且对音质十分挑剔,看影碟的时间相对较少。 我们这帮工薪发烧友升级换代,想买的CD机也正好是三、四千元的进口中档CD机,既然DVD机的音质可媲美同价位CD机,那么买DVD机做音源,岂不是相当于买CD机送DVD机?于是,发烧友们纷纷改变计划 ,不买CD机而改买DVD机,但由于DVD刚上市时价格较高,碟片也少,发烧友们等到近一年来才陆陆续续购买了 DVD机。有了DVD机才有机会与CD机比音质。结果发现三、四千元的DVD机音质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好可以匹敌同价位CD机。至于四千元以上的DVD机音质如何?本人暂时还没有发言权,因为还没有机会用这个档次的器材作比较。 对比用的CD机为马兰士63MK(本地售价3200元/台),在音响界很有口碑,是低价位CD机的首选机型。如果多花几百元购买马兰士参考级产品CD-19音质更好,中低频更丰满,高音更柔顺。我们的比试是有意不用太高档的CD机,尽量与普及型DVD机的价位相近。参加比试的DVD机有进口的松下A-300、飞利浦820和860、先锋K-101、505以及515,还有国产的精彩8000A、宏图JK-100A等,售价最贵的是飞利浦860(3800元/台),最价廉的是宏图JK-100A,售价为1999元/台。 对比用的重播器材不算高档,但也属同一档次的器材:德国Quadral(德宝)T160MK三单元落地音箱,早几年很热门的英国本土功放雅骏5,美国怪兽XP喇叭线,美国不知牌号散线自焊信号线(对比试验效果与600元/对的成品线相当)。 对比用的音乐软件有小提琴、钢琴、吉它、竖琴、古典音乐中的大型交响乐、男女声独唱、爵士音乐、民乐、打击乐等。 结果,用DVD播CD,其音质都无法胜于马兰士63MK。63MK的声音细致甜爽、委婉迷人,人声在音场中定位准确,整个声音现场感强烈,吉它和钢琴更是清脆明快,自然流畅,平衡度很好。而上述几款DVD机的音质无论是声音的细致度、平衡度、音场定位等,都不及63MK,特别是少了一份人声的亲切感,明显带有数码味,有的细致的信息听不到,如提琴的泛音、竖琴的余韵,鼓的鼓皮振动声都明显少了,而且DVD机的声音有点不自然。 在试听过的几款DVD机中,音质最好的要数松下A-300,可能是该机采用了ClassAA模拟输出电路,虚拟电池供电电路改善音质的电路有关,但仍然比不上63MK;先锋DVD机的声音清丽冷艳,音质欠圆滑,音响味十足,音乐表现力就欠缺,飞利浦DVD机的音质略好于先锋,中频明显向前突出,可能是厂家有意提升中频,想给人一种声音厚实的感觉;至于国产DVD机就不用多说了,本人的精彩8000A(2480元/台)一买回来,就不顾“自行拆封、保修无效”封条的警告,立即开膛破肚看个明白(其余那几台DVD都是朋友的,恕本人不敢这么做),只见内部用料也算不错,进口开关电源,台湾解码板,C-Cube解码芯片,日立双光头全金属屏蔽机芯,唯独那块模拟音频部分的电路板令人摇头汉息:“哎!真是一颗老鼠屎搞坏一锅汤”,板上的元件全为廉价的普通品,而且安装工艺让人大倒胃口,个个元件插得东歪西倒,试问靓声从何而来? 二、为什么用DVD机播CD唱片不及同价位CD机? DVD的音频格式采用24bit/96kHz算是高标准了,但为什么音质却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好呢?本人在台湾出版的高保真视听总第254期上找到了答案。 原来,造成数码声音变劣的原因有4个: 1.D/A转换的量化精度不够高,最起码要大于16bit; 2.滤波器设计不当,不能有效地抑制D/A转换后的固有量化失真波形; 3.模拟电路设计不良,造成OP放大器输入过度偏移; 4.时序误差(Jitter又叫时基误差)造成音频信号彼此之间出现时间上的推挤延伸现象。 前3项并不难解决,而第4项的“时序误差”却是使DVD音质劣化的最重要元凶。什么是时序误差呢?数字数据流在“时序解析度(timingresolution)”上的误差程度称之为Jitter。精确的数0与1时序,只有在数码录音过程中由模拟音频讯号转换为数码音频讯号之际,以及在数码音频讯号转换回原来的模拟音频讯号之际,才真正有关系。如果控制“数/模转换芯片”输出讯号的时序不够精确的话,所输出的讯号就会产生“时域位移”,以致讯号在时间上形成推挤和延伸 的失真现象。时序误差引发的失真会使解析度劣化,并且把美好的泛音内容冲淡,因而导致所重现的音乐变得细瘦贫脊、死板、呆滞,与受到挤压一般。同时所表现的音场深度和音象定位都变得不成模样。若要解决由时序误差带来的失真,采用复杂先进的“电压控制晶体振荡器(VoltagoControlledCrystalOscillator,简称VCCO)”,制作一个“光分离锁相环路”来精确地执行时钟再校准,就可以降低时序误差,但是这样的电路目前是极之昂贵和罕见的。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DVD机的Jitter量都超过了CD机,因为这些大批量生产的DVD机,都没有运用高精准度的设计,所以注定它们无法提供与高级CD唱机同等级的声音重播品质。现在有个别高价位 DVD机正采取了降低Jitter量的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谐音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度光伏发电设备场地租赁安全规范合同
- 2025年度能源勘探劳务派遣与环境保护合同
- 2025年度体育馆场地租赁及赛事宣传推广服务合同
- 2025电子商务跨境支付与结算合作服务合同
- 2025版全新船舶买卖居间责任合同下载
- 2025年新型云计算平台服务器采购合作协议
- 2025版茶山种植项目承包合同范本下载
- 2025代持房产合同监督与合规审查服务协议
- 2025年二手车鉴定评估买卖合同
- 交叠影响域理论视角下的幼儿体育“家园社”协同共育模式研究
- 2025年全国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定增基金管理办法
- GB/T 45767-2025氮化硅陶瓷基片
- Unit 1 Happy Holiday 语法与阅读专项练习 (含答案)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北京项目工程管理办法
- 肺结节中医课件
- (高清版)DB11∕T 3046-2025 健康体检质量控制规范
- 【公开课】热量+比热容(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 广东省安装工程综合定额(2018)Excel版
- 老年患者麻醉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