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史上的改朝换代.doc_第1页
南京史上的改朝换代.doc_第2页
南京史上的改朝换代.doc_第3页
南京史上的改朝换代.doc_第4页
南京史上的改朝换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史上的改朝换代南京号称十朝古都,历史上有七次政权更迭,分别是东晋让于“楚朝”、东晋让于宋朝,宋朝让于齐朝,齐朝让于梁朝,梁朝让于“汉朝”,梁朝让于陈朝,吴国让于齐国,本文就此向读者介绍:一、桓玄篡位,晋朝暂时中断桓玄,字敬道,是大司马桓温的庶出儿子,深受父亲喜爱。桓温临终前,遗令桓玄承袭南郡公爵位。桓玄长大后,形体面貌奇异,气质神情爽朗,多才多艺,善写文章,先后任太子洗马、义兴太守。晋安帝即位后,兖州刺史王恭起兵讨伐江州刺史王愉,桓玄起兵响应王恭,并抓获王愉,王恭部将刘牢之归顺桓玄。朝廷下令桓玄统管江州,后又加任荆州四郡都督,受到荆州刺史殷仲堪的疑忌。荆州发生水灾,殷仲堪救济饥民,仓库空虚。桓玄乘机率兵进攻,殷仲堪战败出逃,被桓玄部将冯该抓获,桓玄下令杀害殷仲堪。之后桓玄向皇帝上表请求统领江州、荆州,朝廷只得同意。桓玄的势力范围达到东晋版图的三分之二,便有了夺取皇位的野心。当时在位的晋安帝司马德宗是个白痴,皇叔司马道子掌权。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虽然年仅十六岁,却聪慧异常,认定桓玄将有不臣之心,劝父亲派军讨伐。元兴元年(402),朝廷任命司马元显为骠骑将军,准备讨伐桓玄。桓玄不甘示弱,率军东下,并发送檄文列举司马元显的罪状。司马元显看到檄文非常恐惧,不敢领兵出战。桓玄顺利攻入京城建康(今南京),逼迫皇帝下诏封自己为丞相,并将司马道子流放、司马元显处死,自己出居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遥控朝政。元兴二年,桓玄逼迫晋安帝加封自己为楚王,接着他假意上表请求回到自己的封国,同时派人劝说皇帝手写诏书挽留自己,桓玄见历代都有隐士,而本朝还没有,就召来著名隐士皇甫谧的六世孙皇甫希之,表面上要授他官做,暗中令他推让,然后称他为“高士”。当时的百姓看穿这个把戏,笑称皇甫希之是冒充的隐士。十一月,桓玄又逼迫晋安帝到祖庙祭告让位之事,并派人将晋朝祖先的牌位移到琅琊庙,命亲信卞范之拟写禅位诏书,让临川王司马宝逼迫皇帝抄写。晋安帝派司徒王谧手捧皇帝的玉玺、印绶送给桓玄,自己搬出皇城。文武百官到姑孰劝说桓玄受禅,桓玄假意推让,百官坚决请求。十二月,桓玄在姑孰城南九井山登坛,用黑色公牛祭告上天。他在即位诏书中写了许多非议和贬低晋朝王室的话,有人异议,他说:“即位登基的文告,应该将真实情况向天下人说明白,怎么能欺骗上帝呢?”于是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始。右丞王悠之提醒说:“建始,是赵王司马伦的年号。”原来,西晋惠帝时,叔祖司马伦废惠帝篡位,改年号为建始。于是桓玄更改年号为永始,其实永始是篡夺汉朝江山的王莽当执政大臣时期的年号,因此桓玄改前改后的年号都与叛逆暗合。桓玄封逊帝司马德宗为平固王,迁居寻阳(今江西省九江市)。桓玄进入建康,登上御座,座基突然塌陷,群臣大惊失色,有人说:“这是皇帝的圣德过于深厚,大地都难以承载”。桓玄才转忧为喜。先前桓温执掌晋廷大权时,就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桓玄称帝后,追尊桓温为宣武皇帝,也算变相实现了父亲的遗愿。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桓玄称帝后志得意满、游猎无度、大兴土木、朝纲混乱、人心思变,彭城内史刘裕乘机起兵。次年五月,桓玄兵败被杀。闰五月,桓玄堂兄桓谦将玉玺印绶奉还给晋安帝,存在约半年的“楚朝”就结束了,晋室江山重新恢复。二、刘裕代位,晋朝终结刘裕,字德舆,是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早年担任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晋安帝在位时,孙恩率众起义,前将军刘牢之讨伐,请刘裕参谋军事。刘裕作战英勇,多次打败起义军,朝廷任命他为建武将军。荆州刺史桓玄起兵东下、攻克京城、执掌朝廷大权后,孙恩投水自尽,妹夫卢循继续统领义军。桓玄派刘裕东征,打败卢循,桓玄加封刘裕为彭城内史。桓玄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楚,刘裕率众起事,攻克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桓玄畏惧,乘船西逃,最后被益州都护冯迁斩杀。晋安帝复位,授刘裕都督十六州军事。义熙二年(406),晋安帝封刘裕为豫章郡公。义熙四年,刘裕入朝辅政,授侍中、车骑将军、扬州刺史。义熙五年,刘裕率军北伐,进攻南燕(十六国之一),次年攻克南燕国都广固(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北),生擒南燕皇帝慕容超,南燕灭亡。义熙十二年,刘裕又率军北伐,进攻后秦(十六国之一),次年攻克后秦国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活捉后秦皇帝姚泓,后秦灭亡。晋安帝封刘裕为宋公。晋安帝本是白痴,从小到大不会说话,不能区分春夏秋冬,生活也不能自理,本是刘裕容易控制的傀儡。但是民间曾流传“昌明之后有二帝”的说法,昌明,是晋安帝父亲晋孝武帝的字,安帝又接父位,于是有代晋之心且迷信的刘裕为使传言坐实,派亲信王韶之入宫缢死安帝,迎立安帝弟弟司马德文为君,就是晋恭帝。元熙元年(419),晋恭帝封刘裕为宋王,准许他使用天子旌旗。元熙二年正月,刘裕想要受禅称帝,但又不好自己开口,就召集亲信聚宴。席中他说:“我南征北伐多年,终于平定天下,大功已经告成,蒙皇帝赐予九锡。现在我已年迈,地位崇高,打算辞去王爵,归老京城。”大家听后只是热烈颂扬宋王德行,没有人明白其中含义,刘裕十分不悦。散席后,中书令傅亮走到外面才突然醒悟,连忙返回宋王宫。刘裕开门接见,傅亮说:“我应该暂回京城”。刘裕心照不宣,问:“需要几个人送你?”傅亮回答:“数十人就够了。”傅亮赶到建康,拟写禅让文书,请皇帝抄写。晋安帝倒也痛快,说:“当初桓玄篡位,晋朝江山已经失去,幸得宋王起事推翻桓玄,方才使晋朝延续近二十年。现今禅位,我心甘情愿。”于是在红纸上照抄诏书,然后退居琅琊王府。东晋皇朝结束了。六月,刘裕在建康南郊登坛即位,改年号为永初,大赦天下。刘裕就是宋武帝,南朝开始,宋武帝成为南朝始祖。刘裕的一生,是戎马生涯的一生。他匡复晋室,伐燕灭秦,最终由一介寒士登上天子之位,是南北朝时期一位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三、萧道成代位,宋朝终结萧道成,字绍伯,是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四世孙,早年担任三军中兵参军。宋明帝即位后,会稽太守刘子房、徐州刺史薛安都先后反叛,萧道成奉皇命征讨获胜,升任骁骑将军。当时南北朝并立,与齐朝对峙的北魏派军队南下侵扰,萧道成率领齐军击退魏军,又被授为冠军将军。萧道成体态非凡,仪表英俊,额如龙头,声似洪钟,宋明帝感觉他的相貌不似人臣,当时民间又流言“萧道成当为天子”,于是宋明帝征召萧道成入京。萧道成部下认为皇帝为保住宝座已杀害几位皇弟,担心萧道成赴京会有不测。萧道成却认为皇帝杀弟是因为太子幼弱,将来恐遭皇叔威胁,与外族人无关,于是从容赴京。宋明帝消除疑虑,去世前任萧道成为右卫将军,与尚书令袁粲、护军褚渊、领军刘勔共同辅佐太子刘昱。刘昱继位后,江州刺史刘休范起兵,企图夺取皇位,一直打到京城。萧道成率军从容抵抗,派越骑校尉张敬则诈降后乘刘休范不备刺杀。平定叛乱后,萧道成升任散骑常侍、中领军、镇军将军,威望越来越高。刘昱十分忌恨,想要杀害萧道成,幸好陈太妃阻止。萧道成不甘心坐以待毙,命令亲信王敬则结交皇帝侍从杨玉夫、杨万年等人图谋行刺。元徽五年(477)七夕,杨玉夫和杨万年乘刘昱熟睡之时将他杀死。萧道成与袁粲、褚渊等人商议善后,王敬则将一顶白纱帽戴在萧道成头上,请他登上皇位。萧道成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没有接受,而是准备车驾迎立安成王刘准(刘昱三弟),这就是宋顺帝。宋顺帝任命萧道成为骠骑大将军。萧道成在朝堂布置亲信,独断专行,年幼的宋顺帝不过是个傀儡。荆州刺史沈攸之起兵讨伐萧道成,司徒袁粲见萧道成权力太大也心生不满,准备响应沈攸之。萧道成派兵诛杀袁粲,不久沈攸之也兵败自尽。昇明三年(479)三月,宋顺帝封萧道成为相国、齐公。四月,又晋升爵位为齐王,接着皇帝下诏禅位,宋朝就结束了。宋齐禅代时上演了一幕悲剧:当骠骑将军王敬则率兵入宫时,宋顺帝十分害怕,逃到佛像宝盖下面。皇太后亲自带领宦官寻找,顺帝才出来坐上板车,并哭着问:“是要杀掉我吗?”王敬则冷冷地回答:“只是让你出宫居住,别忘了你们刘家先前取代司马家的时候也是这样的。”顺帝哀叹道:“但愿来世不再生在帝王之家。”宫中的人都痛哭不止。按照规矩,应由侍中谢朏解下皇帝印信。谢朏却称:“齐国也有侍中可办这种事”。说完拉过枕头睡觉。传达诏书的人让谢朏声称有病,另寻他人代替,谢朏说:“我根本没病。”便上车回家。萧道成只得任命王俭为侍中,解下逊帝的玉玺印绶。逊帝乘车出宫,东晋时担任郎中现在担任右光禄大夫的王琨一边送行一边痛哭,说:“别人为长寿感到高兴,我却为长寿感到悲哀。因为不能早死,才第二次看到禅代的事情。”司空褚渊手捧玉玺印绶,带领百官到齐王宫,献给萧道成。萧道成在京城南郊即位,改年号为建元,大赦天下。萧道成就是齐高帝,南朝的第二个朝代齐朝开始了。在历代开国君主中,萧道成得到皇位是比较容易的。他一生大部分时期都是宋朝臣子,虽有军功,但官位权势并不是最高。后废帝刘昱,虽是十几岁的孩子,对他尚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只是刘昱突遭刺杀,刘准以年幼继位,萧道成乘机排挤其他辅政大臣,夺得朝廷大权,短短三年时间就跃居帝位,故与宋朝刘裕千辛万苦打下江山不可相提并论。四、萧衍代位,齐朝终结萧衍,宇叔达,是汉朝萧何的后代,齐高帝萧道成的族侄,早年与沈约、谢眺等名士交游,号称“竟陵八友”。齐明帝时,率军抵抗北魏军队有功,受任辅国将军、雍州刺史。齐明帝去世,太子萧宝卷继位,他是南朝出了名的荒唐君主,终日游乐无度,根本不理朝政。萧衍便暗地派人砍伐竹木,制造军用器械,召募勇士,做好起事的准备。萧衍请堂舅张弘策去劝掌管郢州事务的兄长萧懿参与起事,萧懿不愿意。永元二年(500),平西将军崔慧景叛乱,包围京城,萧懿率军救援,萧衍又派人劝说萧懿废昏立明,仍被拒绝。崔慧景兵败被杀,萧懿因功升任尚书令。萧宝卷担心萧懿会废掉自己,派人将他毒死。萧衍听说大哥死讯,立即召集部属,打着诛除暴君的旗号起事。荆州行事萧颖胄也响应萧衍,并提议拥立时任荆州刺史的南康王萧宝融(萧宝卷八弟)。南康王在江陵称帝,这就是齐和帝,改永元三年为中兴元年,并下诏贬萧宝卷为涪陵王,任命萧衍为征东大将军。这样,就否定了建康政权的法统,萧衍的起事也名正言顺。萧衍军包围郢城(今湖北省武汉市),守城将领程茂坚持多日,最终开城投降。萧衍军又逼近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江州守将陈伯之畏惧逃走。接着萧衍军连克芜湖、姑孰、江宁,顺利打到建康城下。萧宝卷派征虏将军王珍国率军迎战,被萧衍长史王茂率军打得大败。萧宝卷驱赶官员百姓进入内城死守,萧衍命令部队构筑长型工事包围内城。十二月,王珍国见大势已去,与卫尉张稷带兵闯宫杀死萧宝卷。文惠太子妃王氏,是齐高帝的孙媳、齐明帝的堂侄媳,当时住在宣德宫。萧衍尊她为宣德皇后,临朝称制。宣德皇后下令再贬萧宝卷为东昏侯,任命萧衍为中书监、大司马、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为建安郡公。萧衍进入京城,废除东昏侯时代的苛政重赋,清理积压的文案。萧衍想要受禅,但有些犹豫。骠骑司马沈约劝说:“您当初举事,就应该想到今天。现在大功告成,还考虑什么呢?如果等到皇帝返回京城,公卿各就其位,君臣名份定下,谁还再会与你犯上作乱呢?”萧衍方才醒悟,请沈约起草登基的诏书。中兴二年(502)正月,宣德皇后任命萧衍为相国、扬州牧,封为梁公,加九锡之礼。二月,又进爵位为梁王。三月,齐和帝抵达姑孰,下诏将皇位禅让给梁王,齐朝灭亡了。四月,禅位诏书送到建康,宣德皇后派尚书令王亮将玉玺送交梁王,于是萧衍在京城南郊即位,改年号为天监,大赦天下。萧衍就是梁武帝,南朝的第三个朝代梁朝建立了。在南朝历史上,萧衍是位比较引人关注的皇帝,主要是因为他在位长达四十八年,为南朝之冠。其实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他是由外藩起兵,夺取皇位、改朝换代的。南朝历史上镇守外地的亲王、将领起兵进攻、包围京城的事情发生过多次,但多数失败,萧衍却以他的聪明才智,再加上东昏侯的昏暴不得人心,终于成就大业,在南朝历史上写下了传奇一笔。五、侯景篡位,梁朝暂时中断侯景,字万景,早年擅长骑马射箭。北魏孝庄帝在位时,侯景作为先锋率军击败葛荣起义军,受任定州刺史。北魏分裂为西魏、东魏,侯景投靠东魏丞相高欢,受任司徒,拥军十万控制河南。高欢病重,召侯景入朝欲削兵权,侯景派人向梁朝投降,恰好先前梁武帝梦见中原地区的太守都来献地投降,以为此次吉梦应验,欣然接受投降,并封侯景为河南王。高欢去世,其子高澄接掌东魏朝政,派军攻击侯景,侯景战败逃到寿春(今安徽省寿县)。高澄想与梁朝议和,让兵败被魏军俘虏的梁朝贞阳侯萧渊明(梁武帝侄)写信给叔皇。侯景担心自己被抛弃,伪造东魏书信表示愿以萧渊明换回侯景,梁武帝看后同意。侯景大怒,于太清二年(548)八月发动叛乱,先取历阳(今安徽省和县)。临贺王萧正德是梁武帝侄儿,曾被收为养子,后来武帝自己生子,萧正德没有成为太子心中不满,侯景乘机与他联络,表示愿意助他登上帝位。萧正德派数十艘大船运送侯景部队从采石渡过长江,打到建康城下。侯景军从多处攻城,烧毁西华门、东华门、太府寺。十一月,侯景立萧正德为皇帝。侯景攻陷东府城,在宫城东西处垒起土山,监视城内,又放任士兵杀戳抢夺。邵陵王萧伦率军三万来援,直抵钟山,侯景率军迎击,萧伦战败逃往京口。侯景又制造各种器械攻城,终于在太清三年三月攻入台城。先前,梁朝各路援军聚集建康城外,号称百万,营寨相连,非但不积极救援,反而抢劫掠夺百姓,等到京城陷落,这些援军一哄而散。侯景入城假传皇令封自己为大都督,并废掉萧正德的皇位,降为大司马。五月,梁武帝忧愤而死,太子萧纲继位,就是梁简文帝。萧正德怨恨侯景背约,侯景派人勒死了他。侯景逼迫梁简文帝先封自己为汉王,后又加宇宙大将军。湘东王萧绎派大都督王僧辩东征,进驻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市),侯景率军西攻巴陵,结果失败,逃回建康。他见手下猛将大都战死,自己势力越来越衰败,便想早日登上皇帝宝座。谋士王伟说:“自古改朝换代,先要废掉旧的皇帝,拥立新的皇帝,这样既显示我们的权威,也可断绝百姓的希望。”侯景听从,逼迫梁简文帝下诏将皇位禅让给豫章王萧栋(梁武帝曾孙、梁简文帝侄孙)。萧栋即位后,王伟设宴将逊帝萧纲灌醉,然后命人用土袋压死。天正元年(551)十一月,傀儡皇帝萧栋被迫给侯景加九锡,随即下诏禅位。侯景在京城南郊登坛即位,当上了所谓的“汉朝皇帝”。侯景进入太极殿,他的数万党羽吹着口哨、狂喊乱叫、蜂拥朝拜。侯景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太始,封萧栋为淮阴王,锁于密室。尚书左仆射王伟请求建立七庙,祭祀侯景七代祖先,侯景除了记得父亲叫侯标,其他都想不起来,王伟只得在庙中牌位上胡编名字。侯景本是北朝一位将领,遭到排挤才投奔南朝,恰逢梁朝君主老迈昏聩,皇子皇孙勾心斗角,便以一支人数不多的军队叛乱,最后竟然占领京城、篡夺皇位,直到次年四月败亡。数年的战乱使建康城残破不堪,梁王朝也元气大伤。正如梁武帝在城破时的衰叹:“梁朝的江山,自我得到,也是自我丧失。”六、陈霸先代位,梁朝终结陈霸先,字兴国,早年攻读兵书。他武艺高强,办事果敢,吴兴太守萧暎聘他为中直兵参军。高州地区发生叛乱,叛军进攻广州,被陈霸先率军击退,梁武帝授陈霸先为直閤将军。交趾地区发生叛乱,也被陈霸先讨平,再授予振远将军、西江督护。侯景叛乱,陈霸先派人去江陵,接受湘东王萧绎(梁武帝七子)的调遣。太清六年(552),陈霸先和各路援军连克芜湖、姑孰,直至建康城下。侯景迎战失败,逃离京城。湘东王即位,就是梁元帝,陈霸先奉命镇守京口。承圣三年(554),陈霸先任司空。西魏军队攻陷江陵,梁元帝遇害。陈霸先与大都督王僧辩请晋安王萧方智(梁元帝九子)入京,以太宰身份暂理朝政。承圣四年,北齐派军队护送贞阳侯萧渊明南归,并逼迫王僧辩接纳,于是贞阳侯即位为皇帝,封晋安王为太子。北齐想要通过扶植傀儡来达到控制南朝的目的,陈霸先愤而起兵攻入石头城,擒杀王僧辩。于是皇帝萧渊明退位,太子萧方智即位,就是梁敬帝,授陈霸先侍中、大都督、车骑将军。震州刺史杜龛和义兴太守韦载起兵造反,陈霸先率军东征,秦州刺史徐嗣徽乘机联络北齐,率军偷袭京城。陈霸先领军返京,打败北齐军队,齐将柳达摩求和,陈霸先允诺,齐军退回北方。绍泰二年(556),北齐军队再次南侵,打到建康城下。陈霸先率军迎战,大败敌军,擒杀徐嗣徽。梁敬帝授予陈霸先中书监、司徒、尚书令。太平二年(557)九月,梁敬帝封陈霸先为陈公。十月,又进升陈王,随即下诏禅位,梁朝灭亡了。陈霸先命令宣猛将军沈恪率兵入宫,送逊帝出宫。沈恪叩拜陈王说:“我曾侍奉萧氏,今天不忍心看见如此结局,宁可领受一死,也决不从命。”陈霸先赞许他的真情,不再逼他,另派荡主王僧志代他行事。陈霸先在京城南郊即位,改年号为永定,大赦天下。陈霸先就是陈武帝,南朝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朝代陈朝建立了。在南朝历史上,陈武帝陈霸先与宋武帝刘裕有些类似,都是身经百战,千难万苦打下了江山。刘裕使中断的晋朝江山得以恢复,陈霸先使江南免受北齐异族王朝的间接统治,使南朝又延续了三十多年,对汉民族的历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七、徐诰代位,吴国灭亡徐诰,原名徐知诰,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的建立者。早年在唐末战乱中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