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法鉴定与赏识在浩如烟海的书法王国里,历来对这些珍贵的书法遗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鉴赏活动,并为后世遗留下一些颇有灼见的学术论著。当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中,如何来发挥它的社会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如何运用及发挥这种用毛笔书写汉字的独特艺术,去观赏、领略书法艺术之美?首要的无疑是将遗存的大量书法作品进行鉴定。书法鉴定的必要性鉴定书法有各种意义和目的,但主要是为了确定书法的真伪。确定真伪的关键是要把书法所处的时代和作者联系在一起来判断,判断古代书法作品时,不用说材料、用墨、印章、装潢、题跋,就是其词句、文法等诸方面也要仔细推敲,才能确认其真伪。简言之,鉴定的方法,就是把书法作品、时代、人三者联系起来,确定真伪。因历代一些名人的书法,当时即有伪造赝品,历代多有追仿复制。年久则混淆黑白,颠倒是非。所以,凡在公家和私人收藏的大量书法作品中,真伪混杂,仔细加以鉴别、研究,往往发现真伪、精粗混淆。故在应用这些书法作品和系统整理之前,首要任务必须对所有书法作品进行鉴定。鉴定,是指以科学方法分析辨别古代书法作品的真伪、作品书写时代、作者属谁等。鉴定工作,在博物馆界、文物界、书法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鉴定的主要内容:辨别真伪、分清精细、优劣,品定其等级,并加以科学定名。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些书法藏品变成活化知识,才能变成有用之物,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使用,为广大研究者提供更丰富的资料,提高其研究的科学性;断代,依据其书法家派别、系统、时代书风和个人的风格,来断定其时代;评价,对书法作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等进行认真研究。书法真伪的鉴定一般来说,倘长期从事书法作品的收藏、管理及研究工作者,只要平时时时留神,刻苦钻研,悉心探索,就能积累极其丰富的鉴定书法的经验。其经验主要是来自平时多接触书法作品(指一些有条件的大、中型博物馆、美术馆、文物商店等),进行仔细观察,反复比较鉴别,认真思考,多翻阅有关书法鉴定的著录,不明白的要不耻下问。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刻苦磨炼,才能积累其丰富的经验,牢牢掌握其鉴定古书法诸要点及主要考据方面的知识。到时使自己的双目变得十分灵敏,察知分毫,只要见之,就能鉴别其真伪、优劣。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积累所致。鉴于在鉴定书法作品中的种种复杂情况,必须对作品经过反复鉴别,需要去排比、去研究,从中找出规律。真品有真的规律,假的有假的规律。然后采用以“同中求异”来辨伪,以“异中大同”来定真,就能辨出真伪。倘运用这个原则来进行鉴定书法作品,大概就会有十有八九的把握。鉴定书法的主要依据鉴定书法的真伪、优劣,除了以上所说的主要在于经验,仅仅这一点还是远远不够的。鉴定书法为了做到精确或接近精确,必须有其依据(或说主要依据)和辅助依据。书法鉴定的关键问题,以书法作品本身为主要依据。用句通俗话来说,对每件书法作品要辨真伪,明是非,必须先从书法作品本身“开刀”。一般来讲,鉴定书法的主要依据是作品的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或曰某书家的笔迹特点。具体而言,即书法作品本身和作者的师承关系。凡对书法作品进行鉴定考证,最主要熟悉、掌握书家派别系统、讲其时代气息和个人书风。以时代气息而言,书法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习俗、物质条件等有关密切的关系,如明初称“三宋”宋克、宋璲、宋广。这3位名书家,生活在元末,到明初书法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和特色,被誉为“明初三宋”。宋克善写章草“急就章”。章草起源于汉,后来一度中断,再次兴起为元朝,以赵孟兆页、邓文原等写章草著称。到明初宋克继之,兴起了书写章草的书风。至于宋璲、宋广从书艺和遗存下来的作品来说,虽不如宋克。但能写得一手好的草书,用笔十分流畅,二三字连成一笔写就。这三家代表了明初书法的时代风格。又如唐代久治安居,书画焕发,正式把书法列入教育,在官制中采用以书法取土,很多诗人、文学家,都是书法家。唐朝书法极为鼎盛,主要是上有帝王提倡和爱好,如李世民、李隆基、武则天等爱好和倡导下;有吏庶、僧侣等普遍喜好,一时书家倍增,尤胜诸朝。在书体上,以正楷书和草书体居多,很多被后世称为范本,其影响深远,因此有“书必晋唐”之誉。这里举实例说明时代不同,其书法风格亦各不相同。如初唐,由于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在群臣的辅佐下,出现了“贞观之治”。随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出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趋势,自然也直接影响到当时的书法艺术。初唐四大书法家,无论是欧阳询、虞世南,还是褚遂良、薛稷,尽管其艺术成就有高下之分,艺术风格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以险劲、瘦硬见长,形成初唐“瘦硬通神”的书风,与中唐盛行肥厚书体,形成这两个时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书风。盛唐时期李隆基是一位艺术爱好的帝王,对书法艺术也极为支持,身体力行,写了一手好书法,著名珍品有鹡鸰、纪泰山铭等,其书体较肥厚。上行下效,涌现出一批写肥厚书体的书家,如颜真卿、苏灵芝、徐浩等。这种肥厚的新书风,与盛唐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即盛唐经济繁荣,因而蕴育出“以肥为美”的审美观。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其绘画表现为人物仕女的丰腴肥美,书法也出现以肥厚取代初唐的“瘦硬通神”的新书风。这些似乎与唐明皇(玄宗)的喜好与倡导悠切相关。所以,尽管同一朝代,但由于时代先后不一,就有着决然不同的书体和书风。清梁王献在评书帖中指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这些都是对各个朝代,甚至在同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较为客观的评价。至于书家的师承关系,一般从自己的喜好、意趣,到偏爱、取舍等,然后进而再发展到个人的风格和流派。所以,在鉴定书法时必须认识古代书家的个人风格,对从事书法艺术工作者来说,必须掌握它、熟悉它,因某些书家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即必须知道被鉴别对象的书法造诣程度,学古代哪一家或从哪几家中蜕化出来的,以致某一位书家早、中、晚期的书法特点,以便在鉴别中可依据某一家,各不同时期的特点,仔细辨别某一书家的书法特点。个体地体现在书法作品中的用笔、结体和布白等方面,倘将伪作与原作相较就容易露出破绽,亦就容易分辨出来。如称作三希之一的王献之中秋帖,其笔性与王献之书风迥异,而反倒像米芾所临。又如清乾隆皇帝在全国各地撰书的碑刻、匾额和其他书作,可说铺天盖地。只要细想,乾隆身为帝王,日理万机,岂能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从事书艺活动。其实众所皆知,其中一部分所谓乾隆御笔,由名臣梁诗正、张照、蒋溥等代笔。但只要细察是容易鉴别出哪一些是乾隆亲笔书作,哪一些是由代笔人所书。在这方面必须要十分注意鉴别对象的艺术造诣的风格,应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即必须熟悉掌握各位书家其书风的特点。又在书法作品鉴定过程中,往往被人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古代书法作品中的具体内容、诗文、词汇的运用、事迹叙述、书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称呼、避讳、行款格式等,各个时代都有所不同,只要掌握这些知识,对帮助我们分析、鉴别古代书法作品的真伪,是颇有益处的。鉴定书法的辅助依据鉴定古书法的辅助依据,所涉及面较广,其内容也较复杂。重要的有印章、印泥、题跋、纸绢绫、黑色、著录、装潢、文辞等方面,在鉴别中必须细加体察作为辅助依据。倘能心领神会,触类旁通,如是则鉴别之学,可窥一斑。(1)印章印泥考证。印章一般而言,它是文件上的证明物,取信与人之为用。书家钤在书法作品上,以示为己作。收藏印,能说明此件书法作品的流传有绪。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倘一位书家已作古,但印章依然存世,后人得了这枚图章后,就可以在仿品上盖了真印章。所以印是真的,书法作品中不一定是真的。故在鉴定过程中一定要全面地考虑周到,以避免片面性。关于印泥,由于各时代制法不同,可作鉴别书法考证辅助依据。唐代印泥从蜜和朱成,色淡薄而模糊,真至宋代书画家都沿用。宋以后用蜜印较少,用油印居多。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惯用水印。一般的书画家亦乐意用水印。至清代初期纯用油印,其颜色十分鲜明,后有西泠印社自制印泥,其颜色更鲜明厚重,近代书画家大多购用之。(2)纸、绢、绫考证。纸绢绫制造,有年代、式样、名称不同的特征。鉴别书画面底质地,也是考证辅助依据。汉代纸很少,那时书画多用帛素。自晋代初期,南北两方始造纸。两晋以下,书画作品用纸作材料的十分普遍,元代以前书画大多用绢。元代用纸、绢较多。明末清初,用绢、纸几乎相等,同时也开始用绫。绫最早使用是明中期前后,使用绫最多的是明末至康熙,康熙时用绫多,到乾隆时用绫作材料渐少见。由于书法作品凭借纸、绢、绫而存在,所以在鉴别时必须弄清纸、绢、绫的年代是十分关键问题,一般能判断其作品的年代。在鉴别书法作品时往往会发现前代的纸、绢、绫被后人使用,可是后代的纸、绢、绫前人绝然不能用。所以,在鉴定纸、绢、绫的年代,大体可有一个总的原则,至少排除后代纸、绢、绫伪造前代书法赝品。一般而言,赝品多数是以新纸染色作旧。染色作伪虽各不相同,但经过染色的,其色泽与真纸绢相较,总觉得不舒服。古人曾说:“凡色均、气静、质坚者旧纸也,色染、气燥、质脆者大多伪作。”(3)题跋、款识考证。跋有作者本人所为,也有留有余地隔水给同时人或后人作的。一般在鉴别书法作品时,鉴别者十分重视其题跋。因从题跋的内容可以考证作品的年代、真伪、谁属,故题跋对鉴别书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帮手。款识,书家在沿着时代习俗风气,个人亦有不同形式,也是鉴别考证的辅助依据之一。汉晋时代,书画家不署款,至唐宋时稍有署款,题识很少。一般多钤一小印为凭,或署篆隶字及蝇头小楷。至宋代淳化时,书画家始署年月日,款大多是细楷。元代初期,题识的字较多。至明初期,书画家多有题诗满幅,钤印较多。明代书画家题款,分早、中、晚年三期,如沈石田晚年署款字多老秃;文征明晚年款字为蝇头小楷;仇十洲款以楷书居多,署在角落。清初期王石谷早年署款“翚”字很长,晚年署款“翚”字较短。在鉴别时必须留神,有时发现书法作品后面有跋也有假的,这样产生了书法作品为真迹,而题跋为赝品。所以,这里必须强调一下,题跋仅是个辅助依据,不能作为主要依据。因作伪者常常将真东西搬家,这是作伪者惯用的移花接木,改头换面的伎俩。(4)著录考证。凡从事书法收藏、鉴定、研究工作者,总是借助于前人或当代人的研究成果,就必须翻阅著录,以便具体地了解其书法作品创作的过程、流传情况、收藏单位及其书法作品的历史、艺术价值。有关这方面的著录必须要看,但应有所选择。因有些书是追记,难免有出入,甚至有差错。如清吴升大观录中记载了颜真卿的刘中使帖,用的是黄色纸,而原作品是个发蓝的纸,使不少书画鉴定家产生疑窦,其实发蓝本为真迹,从这一事实告诉人们,我们要相信前人和当今人的著录,但不能全信于著录,从以上例子中应引以为戒。(5)装潢考证。历来凡内府和私人收藏的一些珍贵书法作品,有的价格连城,视为瑰宝。历来收藏家对书法精品的装裱十分注重。装裱的目的,不外乎是起到对书法作品长期保护和收藏作用;凡有伤裂痕,经精心装裱后恢复本来面目,不但起到了保护延年作用,同时也给人们有美的享受。在以前一幅书法作品装裱完毕,装裱师都在上面题款“人裱”。明中叶后期3年姓马的装裱匠,专裱宋人的书画,后为赫赫有名的大收藏家梁清标、安歧所收藏。这两位大收藏家对装裱的书画的形式、尺度,以致用材都有着特定的格式及严格的标准,使人一看就知道是谁家的收藏物。但由于一些作伪者为了盈利,往往装潢方面大动手脚。这些假手利用过去的装潢,裁去心子,装入仿制的后人作品,结果是件伪品。所以,在书法鉴定的过程中,倘光看装裱而不及其余,也易上当受骗。一般来说,有着丰富经验的书画鉴定家,对装潢的式样、绫、绵、花纹、色泽各时代各不相同,都是十分了解的,故对作品的鉴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甚至成为有力的佐证。总之,鉴别书法作品的真伪,首先从书法作品本身来研究,具体说即首先看作品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这是鉴定书法的主要依据,只有抓住书法作品的主要矛盾,再以其他方面的辅助依据作旁证,弄清一些作伪的方法及来龙去脉,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认识问题。再加上鉴别者具有较为渊博的美学、文学、历史、书画理论等知识和修养。这样面对以上那些鉴别知识,然后经过反复地研究,成竹在胸,自然就会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故可以这样断言,鉴定之功,未有不操胜券了。古书法伪造方法尽管我国遗存下大量的书法作品,由于这些优秀的作品,长期秘藏内府或私家秘藏,故一般人们难以见到。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欣赏这些艺术佳作,就出现了摹拓书法的风气,同地也就发生很多造伪的情况。由于伪造书法作品的现象,历代均有发生。故在鉴定书法时,既要知道如何是真,也要知道怎样是假。历代伪造人和地方作伪,有着不同的情形,应需了解一些,亦是成为考证的辅助依据。因有着高度艺术的优秀书法作品,就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就有人造假。据比较可靠的文献资料记载,我国晋朝时就有张翼摹仿书圣王羲之的书,并且摹仿得十分酷似,几乎乱真。据张彦远法书要录南齐王僧虔论书说:“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翼写,题后答右军,右军当时不别,久方觉云,小子几欲乱真。”所以,到后来唐张怀瓘写的书录上,记有这样两句:“如张翼及僧惠式效右军书,时人不能辨。”又据近人李涤尘先生所著鉴别画考证要览一书中说:晋王羲之兰亭序帖当时就有伪造。又如宋米芾,史书上曾记载他所写的王献之鹅群帖及虞世南书,被王晋卿染成古色,又从别处移来题跋,当时名公巨卿,遍题此帖。上面题字却属是真,帖的本身,实是米芾所临。在鉴定古书法真伪的过程中,往往遇到传世的书法作品中存在十分复杂的情况,为了解这些复杂问题,必须分清是非,去伪存真,对伪品用心研究,进行鉴定。做到既要知真,又要知假,如不能知假,也就难以知真。作为一位书法鉴定工作者,必须对古代书法作品做假的几种方式应有所了解。1、模枋。即照样画葫芦。模仿可分为当时模仿和后世模仿。正如上面所述,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当时人就有模仿,至于后世模仿者甚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000多种,其中有的因技术很高,临摹得十分逼真。2、凭空臆造伪作。这些伪作者,完全为了牟取暴利,故不管时代气息,个人风格。故这类伪品,大多技艺不高,一般较易为被人识破。以一些地区性的伪作居多,如“开封货”、“长沙货”等。3、根据著录及法帖虚造。这种伪作方法,作伪者却挖空心思,费尽心机,可谓下一番工夫。古代的著名书法作品,因诸种原因,早佚,但仍见于著录。作伪者就凭借著录,想象原件内容、题跋、款识等,进行造假,并将纸或绢作旧。又按古人法帖摘录其中一段,用纸描抄,将纸作旧。倘鉴定者水准不高,鉴定时又不留神就易受骗。4、古书法作品补题、添款或换款。作伪者利用无款作旧,看其书法作品的时代气息和风格,似像谁就添上谁的款识,以求厚利。但明眼人往往易发觉其书作的风格与款不相符合,这就露出破绽。换款(或改款)一般的规律将小名家,或无名书家改为大名家,或将晚期的书作改为书家的早期作品,以牟取厚利。但这种补题、添款和换款,因它是后来做的手脚,因此一般字迹浮躁,墨色与原作亦不同,能看出其破绽。5、新书作染旧。即把近人或离现在时代较近的书作,将其作品染旧以仿古人。这些作伪者,也熟知新旧纸、绢的特点和色彩。将把纸本色用鼠灰,绢本色用麦黄,然后抛入市场,顿时价格甚高。6、原作与题跋分割。题跋前面已述,作为鉴定书法作品的重要“帮手”。尤其是一些重要的题跋,历来往往被世人所注目,易被作伪者作为图利的手段。即将题跋与原作侵害开来,其作法将题跋移植其他新的书法作品后,在原书法作品尾重新装裱上其他人的题跋。此种手法,大多用于册面或手卷,往往误认为题跋是真迹,书法作品本身亦为真迹无疑。另外,由于把原作添补新跋,往往使鉴定者误认为作品是真迹,题跋也无异议。7、代笔。这类情况比较复杂,故必须区别对待。因有的书家名扬海外,日常事务又很忙碌。有的从事繁忙的政治活动。有的注重于文学艺术的创作活动。因此,有的名书家就找人代笔,大多是由专人代作。像这类的代笔,大致有几种情况:有的书家为了赢得时间多出成果,找人代笔,自己题款。有的因为疲于应酬,如董其昌就请僧珂雪和赵文度代笔,自己书款。有的本人虽非书家而有书家之名,就一贯找人代笔,像这种情况代笔者的书艺水准,要远远超越其主本人。书法作品赏评上面已谈及书法的鉴定,鉴定的目的在于辨别书法作品的真伪;至于鉴赏的目的,则在于玩赏书法作品之优劣。从这点出发,鉴定和鉴赏两者自然有别。即鉴定是判断作品之真伪,不能粗心大意,要用冷静的态度来研究作品和作者、时代,用科学方法去理解、差别其异同。而鉴赏则不同,使鉴赏者深入作品中去感受、品味,从而使作品和鉴赏者融为一体。所谓鉴赏是人们玩味欣赏对象作品之美。还附有对作品评价或批评。批评即指出作品的长短,而评价也须经过对作品的理解、品味、判断等过程,所以,书法的鉴赏,一方面要有作品;一方面要有欣赏水平。鉴赏必须在探求作品所表现的各种特征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要达到真正的、精深的鉴赏水平,完全取决于鉴赏者在这方面的造诣和艺术修养。综上所述,所谓书法鉴赏,是人们在品鉴、观赏书法艺术品时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鉴赏,实际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合称。所谓鉴,主要是通过较为严密审定,判断其作品的真与赝。在上面已谈到。这里着重谈其“赏”。赏,主要是品评书法作品的优劣、高下,属于艺术欣赏范畴。即人们通过观赏、品鉴艺术作品,对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意境,所获得一些体会、感受、领悟和理解。一句话,即人们观赏时获得一种艺术的感受。故它既是一种审美活动,又是一种认识活动。进一步说,可以说它是对书法艺术之美属性的一种能动感受和反映。故它要求审美者要以审美的态度,即用艺术眼光来鉴赏书法作品,这样才能从中得到艺术享受。鉴赏书法艺术,一般的说,可从笔法、结体、章法布局、书法家的品德人格等方面去品评作品的优劣高下。所谓笔法,是指书写的笔画要合乎规矩法度。笔画是汉字的构成元素,也是书法美的物质基础。倘一位书家要写得一手好书法,首先要把握用笔这一关。所以,在鉴赏书法作品用笔时,首先应注意书法家所书写的每一笔能是否合乎法度,能否给人造成一种实在的形体感。所以,凡成功的书法作品,字字、笔笔都合乎规范。正因为书家在精心创作过程中,把一笔一画写好,才会有全字的美观,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才算得上书法家的上乘之作。结体,指字形结构美。结体具体是指书法家掌握了笔画的具体写法,书家在创造作品时,十分精心地把一笔一画坚实地写出,又通过十分精巧的艺术构思,使字中的笔画安排得十分妥贴、合理,组成一个十分优美的字,在书法上称作“结体”或“结字”,有的亦称作为字的间架结构。所以,人们在鉴赏书法结构时,就必须察看其字的结体是否个个合理、妥贴,直接关系到字的好坏。人们在鉴别书法作品时,不难发现,凡间架好,字形较端正,安稳如山,结构好,笔画就配置合理,故有其气势。一般来说,对字形结体美的鉴赏,首先看字形间架结构是否平衡对称。因凡平衡的字体结构会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章法布局,指全幅作品的意境美。章法,也就是布局。用通俗话来说,凡书法作品中的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以及整幅作品的安排和布置,要求做到上下相连,前后呼应,左右贯通,竖横有序(一般是竖有行,横有列;也有的竖有行,横无列,但看去仍井然有条,这在书家创作过程中的构思安排),黑白分明,疏密相间。通篇观之,一气呵成,恰到好处,故给人以无穷的艺术美的感受。弘一法师(李叔同)曾说,写字最要紧的是章法,章法七分、书法三分,合计十分,然后可名学书。所以,人们在进行书法作品的创作和鉴赏时,都不可不注意章法布局的问题。同时,历代书法作品,对行间的空白安排亦是十分讲究的。一般都是上留天,下留地,四旁气息相通,行与行之间的相当距离。总之,凡观赏书法艺术作品时,大致步骤和方法是:一般的情况下,首先从全幅作品中初步得到一个总的印象,然后再对这幅作品的每个字的用笔和结体进行鉴赏,进而对此幅作品竖行、横列、行距、字距、款识、题跋等进行鉴赏,最后才是对全幅作品所体现美的意境的鉴赏。这种书法的意境美,也就是一种贯穿全幅作品气质和精神,集中地体现出某种美的意境。如晋王珣伯远帖,除了用笔流畅自如,峭劲遒丽之外,最大的特点为善于取势,不拘成法,如“远”、“别”等字,可说别出心裁,饶有异趣;结字善于以虚为实,巧用空际。结字不仅讲究安置点画的“布实”,还讲究适当留白的“布虚”,通过虚实的两相对比,互为映照,造成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故从伯远帖整幅作品来看,给人有一种较强的潇散的美感。王珣此帖所具有艺术特色,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书法作品的经济价值及价格书法作品除具有历史、艺术价值,还具有经济价值。特别有些书法作品,时代久远成为不可生产的历史文物。如西晋陆机平复帖、东晋王珣伯远帖、晋三国志吴志残卷、唐欧阳询卜商帖、张翰帖,唐杜牧张好好诗,唐玄宗(明皇)鹡鸰颂等等。这些传世的名迹佳作,可说价值连城,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无法以多少价值去衡量的。但总的来说,书法作品的经济价值及价格的大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妆品牌线上营销计划
- 环境监测行业智能化转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5年数据质量控制报告
-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 文明行为培训题目及答案
- 海洋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
- 编译大赛日语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省人民法院聘用书记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湛江二十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 2025年电气防爆考试题目及答案
- 小学信息试卷及答案
- 项目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
- 仁爱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年国防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00题)
- TJPMA 022-2024 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档案管理规范
- 餐饮服务与数字化运营 习题及答案 项目七
- 2024沪教版初中英语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单词表(默写表)
- 教学课件-饭店管理概论第二版
- 开学第一课开学立规矩课件21
- 金融进校园小学
- 铁路劳动安全 课件 第五章 安全标志标识
- 教师严慈相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