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的读后感范文.doc_第1页
搬家的读后感范文.doc_第2页
搬家的读后感范文.doc_第3页
搬家的读后感范文.doc_第4页
搬家的读后感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搬家的读后感范文 我是很懒的人,又被实体控仓鼠病折磨得很严重,稍微长一点的小说就非把它搞进word才能看进去,最好是打印出来或者作者有出本-好嘛我已经预设了这里提到的小说是网文这个前提了-结合前些天的关于空行的日志,可见我对比较长的网文有很强烈的、将它们在形式上转化为拟实体书的冲动。我不能忍受那么长的一篇小说在网页上和断片化的讯息流享受同等待遇。 书记和股长的文几乎都是打印出来看的;其他一些名篇,比如说赌约、GoldenSky、他们就在我们中间、科尔多瓦之夜、GossipHetalia、金三角也都打出来了;RomandelaRose撑到完坑,在word里一口气看完;昨天那篇也是,今天我还打算研读(噗)同一位作者的另一部长篇。 - 打印确实不太环保,但是对于想收藏或者想好好读的网文只能这样。 忽然想起以前打过不少轻小说,因为实体没有出到那么后面。 上面是下午两点占位留坑的时候写的。写完这段话我跑去对正版和盗版、扫描和实体发了一通牢骚,吃过饭一下心情继续写后续。 下午我去度娘文库找了同一作者的另一篇小说来看。话说此君的空行相当地难搞。和ses、清风月不同,她的小说去掉那些空行也能保持文气畅通,上下段的过渡衔接非常自然,没有语义和气息上的断裂。我不知道此君的空行是写的时候就空的还是写完才空的,如果是写完才空的我得说她挺照顾读者的()如果是写的时候空的,也许可以认为她对段落节奏的把握确实很神奇。前面说她的空行难搞是因为她有好几种规格的空行,普通标准是两行或者三行,章回内部的意群划分是五到七个空行。为了调整到我最能把一篇小说读进去的格式,真的费了不少功夫。 我看过的同人其实不多,所以我很惊讶会有人如此执着于故事。不是情节,也不是人物,不是细节,不是情感,不是世界(设定),也不是关系性、可能性,更不是历史梗和专业知识。她孜孜以求的是一个精彩的、吸引人的、波澜起伏的、牢牢抓住读者的故事。读完那篇小说我才发现,故事和情节果真是不同的东西。 小说的开篇像极了阿婆的名作无人生还。整个序章看完,我脑子里浮现出的就是话剧版无人生还的场景。那些文字活脱脱是女主角的独白。序章写得太像第一人称了,而且代入无人生还毫无鸭梨。由于开篇给我留下的(关于某个方面的)印象太深了,以至于我看到后面的某段内容竟然有点不适应。 -那就是叙事视角。从序章到第三章几乎全是紧贴女主角心理和行动的伪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第四章却忽然切到弗朗西斯和亚瑟的密谈。名副其实的密谈,只有他们两个人的场合。可是作者她写了,不但写了,还是用一般全知视角写的。这与小说开篇给我的印象大相径庭。即便从后文可知女主角偷听了这段密谈,依然无法抹消这段情节所采用的视角带来的不协调感。虽然后来还出现过只有伊万和吉尔伯特的场合,但是由于这篇小说的CP标的是露普,以及我曾经提起过的同人小说的特殊属性,在事先知道这是露普文的情况下读那些段落反而觉得很自然。说起来,采用关系者而非当事人的叙事角度,并且在笔触上无限逼近观察者到了伪第一人称的程度,这在强调CP、预设主角的同人小说里真的很少见。如果是我的话,就算采用关系者视角也不会这么逼近他的主观感受,这么用伪第一人称有点危险。 小说的最后两章也就是真正解谜的部分采用了两个角色的真第一人称,并且这两个人是名义上的主角和实质上的主角。纵观全文,最让人觉得突兀、不协调的就是那段亚瑟和弗朗西斯的密谈。如果那里能使用一种近似偷窥的视角去写,读起来会更加舒服自然。至于这样写会不会构成剧透我就不知道了 读完解谜章节,我觉得这篇小说的手法更接近阿婆的另一篇名作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推理史上第一部叙述者即凶手的作品(没记错的话)。可是怎么说呢,也许是因为第八章、第十章对于故事发生倒推七年的事件、聚集在此地的人们共通的过去进行了太多的侧面描写和渲染,导致我读完女主角的(犯罪)自白并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感觉经常在读完推理小说解谜章节时出现。换言之,我认为这两章所采用的叙事角度和写作手法并没有发挥出它们原有的效果。是什么让它们打了折扣下面我争取提一笔。 应该说,我读完伊万的自白、也就是真正的解谜章节的时候,脑子里对这个小岛上发生的惨剧以及七年前的暴行依然是一团浆糊。不知道是读得太快了还是因为看到太晚精神不济,我抓不出这两件事、或者说这两件事的条理。它们看起来符合逻辑,没有什么纰漏,可是我脑中对它们的印象却是黏稠的、暧昧不明的。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我的理性无法对所有人的行为进行合理化脑补,换言之绝大多数人物的行为超出了我身为一个读者的常识,超出了他们作为被同人的角色的普遍认知以及我作为一个作者能够扩大解读的范围。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在我的认知解读界限之外,我找不到其中的理。于是即便我读完了,依然是一团浆糊。 这篇小说最大的争议点就是人物,他们的形象、性格、所作所为,很难和一般认知中的他们联系起来。并不是只有露西亚和吉尔伯特的形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以我来看这篇小说几乎快到无人不走形的地步了。不过看完这篇我也算明白作者笔下的英米是怎么来的了。说起来,看文作者如何黑化、劣化非本命角色,跟看图作者如何去描绘、表现她的非本命角色一样带感。我终于看到了超越米中大手塑造的亚瑟和弗朗西斯,那是多么寡廉鲜耻的两个人啊!至于伊万,我没看过那些猎奇的作品,不过能在一篇里超越两个大手的OOC,光凭这一点我就得感叹,这位同学才是真大手。她之所以能把所有人都拧成这样,是因为她的所有精力都放在故事上了。 为了一个精彩、跌宕起伏、步步紧逼的故事-我不得不说,提取大纲主线的话,这篇小说比许多名篇有意思、好看,但是看完你未必会对其中的哪一段情节印象深刻,深深刻进脑海的是故事而不是情节和细节。为了这个有趣、精彩、完美的故事,作者挑选合适的人物,像安排演员一样把他们放在最能够推动故事的位置上。作者太过倾心于导演一出完美的戏剧,迫使演员们摒弃他们原本的个性,然而同人小说最大的看点恰恰是基于演员们原有个性的各种可能性。如果说她的思路是谁适合来完成这个故事(故事人物),那么我的思路是我应该为他们设定怎样的世界和关系性(人物世界),通用思路则是设想那两个人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人物故事)。这位作者和大多数人的构造法恰好是反向的,于是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不过以我来说,看到分歧、不调、违和感的根源也就没什么好争的了。又不是揪着人家的领子大骂或是讥讽嘲笑她的本子就能解决问题的。作者的写作理念和手法,作者对人物的理解和把握,这都不是掐上十几帖、轮上几百楼能够改变的。说到这里我又想到BTNE的观点了,这么一个都是梗的原作,真的有OOC的基础吗?连公认的基准都没有,掐的到底是哈姆太郎还是莱茵哈特呢? 顺说除非今天提到的这位特例,以及明显是写了用来发泄的小说,别的APH同人我一般会动用双重标准去判断是否OOC,一是模糊的、没有标准定义的大众认知,二是作者自己的前后文。第二个标准用起来很微妙,相当于比普通地阅读更加精密地判断作者自己在人物塑造上有没有断裂、矛盾-这只是标准的描述,实际进行分析判断的是我对作品的感受力,动用身为作者和读者的全部脑补力去虚拟一个OOC的基准,仅限某一篇。 下午我去看了此君的另一篇文,坚定了她把力气都用到故事上这个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