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浙江大学考研化工原理真题及答案.doc_第1页
1999年浙江大学考研化工原理真题及答案.doc_第2页
1999年浙江大学考研化工原理真题及答案.doc_第3页
1999年浙江大学考研化工原理真题及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9年(共四大题,二十五小题)一、填空题(20分,每题2 分)6、将相对挥发度为2.47的某二元混合物在全回流操作的塔中进行精馏,现测得全凝器中冷凝液组成为0.98,塔顶第二层塔板上升的汽相组成为0.969,则塔顶第一层塔板的汽相默弗里板效为。=2.47, xD=0.98, y2=0.969, EmV,1=?SOLU:全回流时 x1=y2=0.969 y1=xD=0.98y1*=x1/1+(-1)x1= 2.47x1/(1+1.47x1)=0.987 EmV,1= (y1-y2)/(y1*-y2)=0.60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E B C D K2 F K1 题1附图 A1.如图所示,高位槽A通过一并连管路向槽B输送液体,两槽液面维持恒定。输液时要求排液管FG上的阀门K1关闭。现由于操作不慎,阀K1未关严,试判断,与K1关闭时相比,下列哪一结论正确。(1)D处的压力下降,总管AC内流量下降;(2)E处的压力下降,支管CF内流量增大;(3)C处的压力下降,支管CED内流量增大;(4)E处的压力上升,支管CED内流量下降。K1,则 ANALYSIS: K1VAC PC PE VCF VCE PD VDB PF VFD5、如图,冷、热两流体在套管中进行换热(均无相变化)。现冷流体流量m2减少,则 。(1)总热量Q减小,冷、热流体出口温度t2、T2均上升;(2)总热量Q不变,冷、热流体出口温度t2、T2也不变; (3)总热量Q增大,冷、热流体出口温度t2、T2均下降;(4)总传热系数K不变,总传热量也不变。m2,则 ANALYSIS:Q=KAtm=m1cp1(T1-T2)= m2cp2(t2-t1) CR1= (mcp)1/ (mcp)2, NTU1=KA/(mcp)1 ,(T1-T2)/ (T1-t1), T2Q CR2,NTU2, 2, 2(t2-t1)/ (T1-t1), t2 Q,t2,T27、在逆流操作的填料解吸塔中,若降低解吸气进塔的溶质浓度,其它操作条件不变,则 。(1)液相、气相出塔浓度均下降;(2)气相出塔浓度上升,回收率增大;(3)液相出塔浓度下降,回收率下降 (4)气相出塔浓度下降,回收率下降。递流解吸塔,yb,其他条件不变,则 ?ANALYSIS: yb,T、p、G、L、xa、h不变 因T、P、G、L不变,故m、 kxA、kyA不变,从而KxA不变 因HOL=1/ Kxa,HOL不变; NOL=h/HOL也不变。 又A=L/mG不变,从而根据图知(xa-yb/m)/ (xb-yb/m)不变 因xa不变,yb则xb ya=yb+ (xa-xb) L/Gyb+L xa /Gya( xbxa ) 回收率=(xa-xb)/xa=1- xb/xa8、间接蒸汽加热的连续精馏塔操作时,由于某种原因,加热蒸汽压力下降了,而进料热状况、浓度及进料量不变,同时回流比R恒定,则馏出液浓度xD及流量D、残液浓度及流量W、提馏段的液气比L/V变化( ) 。(1)xD及D下降,xW上升,L/V上升;(2)xD下降,xW及W上升,L/V下降;(3)xD及D上升,W下降,L/V 下降;(4)xD上升,xW及W上升,L/V上升。 pS,q、xF、F不变,R恒定,则xD、D、xW、L/V、W ?ANALYSIS:Q=Wr0, pS, r0V V= V-(1-q)F=(R+1)DDW L=L+qF =RD+qF L/V=(RD+qF)/(R+1)D+(1-q)F L/V=R/(R+1)不变,NT不变 xD,xW三、分析题(10分)一精馏塔用以分离浓度为xF、量为F的某二元理想混合气液。要求分离后塔顶馏出物浓度为xD、塔底釜液浓度为xW。先分别采取:(1)冷液进料,(2)将料液预热至泡点后进料,(3)将料液预热至汽液混合状态后再进料。试分析:1.对于以上三种热状况进料,能否采取调节回流比的方法达到分离要求?请写出分析过程。2.以上三种热状况进料所需要的能耗(包括原料预热所需要的能量)哪一个最低。(假设设备热损失忽略不计。)分析:(1)F、xF不变,要求 xD、xW满足分离要求,由图(a)可知,总可以找到确定的值,使得xD、xW满足要求,而且,冷液进料的回流比最小,混合进料(0q1)的回流比最大。(2)假设qD= qW= qF,由于F=D+W,则QF=QD=QW,设QL=0 QB=QC即(R+1)Dr0= r0V= Qc ;显然,在P, r0保持不变的情况下,QC与R同方向变化, 冷液进料时的耗热量最少四、计算题(50分) Z 题1附图 1、(15分)如图所示,常温水由高位槽经一893.5mm的钢管流向低位槽,两槽液位恒定。管路中装有孔板流量计和一个截止阀。 已知直管与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不包括截止阀)总和为60m。截止阀在某一开度时其局部阻力系数为7.5,此时读数R1=185mmHg柱。试求:R1R2(1) 此时管路中的流量及两槽液面的位差z;(2) 此时阀门前后的压强差及汞柱压差计的读数R2;(3) 若将阀门关小,使流速减为原来的0.9倍,则读数R1为多少mmHg?截止阀的阻力系数变为多少? 已知孔板流量与压差关系式为V=3.3210-3(p/)0.5,为流体密度,kg/m3;p为孔板两侧压差,Pa;V为流量,m3/s。 (流体在管内呈湍流流动,管路摩擦因数=0.026。汞的密度为13600kg/m3 。)893.5,L=60,=7.5,R1=185mmHg,求:(1)z;(2)R2;(3)u=0.9u,R1=?、=? V=3.2310-3(p/)0.5,=0.026,0= 13600kg/m3SOLUTION: 当7.5,R1=185时p=pf(截止阀前后),即u2/2= gR1 (0-)/-(1) 解出u=2.47m/s, V=Au=47m3/h 在面间衡算,EtA=EtB+wFab: z=(/d)+u2/2g=8.25m-(2) 阀前后压强差pf=2.23104Pa,P=V/(3.2310-3)2=1.55104Pa-(3) 2=125.1mm, 关小阀门使u=0.9u=2.223m/s, 代入()解得 13.73,代入()解得R1=274.5mm z=8.25m,R2=125.1mm;R1274.5mm,=13.732、(13分)某厂采用一套管式换热器冷凝 2000kg/h甲苯蒸汽,冷凝温度为110 的甲苯气化潜热为363kJ/kg,其冷凝传热膜系数为5600W/m2。冷却20及5000kg/h的流量进入套管内管(内管尺寸为573.5mm)。水的物性可取为:密度为995kg/m3,比热为4.174J/kgK,导热系数为0.62W/mK,粘度为810-4Pas,略壁及垢层的热阻,且不计热损失。求:(1)冷却水的出口温度及套管管长;(2)由于气候变热,冷却水进口温度升30,在水流量不变情况下,该冷凝器能冷凝多少苯蒸汽。ms1=2000,T=110,r0=363,0=5600,t1=20, ms2=5000,573.5,=995,Cp2=4.17,=0.62,=810-4,R0=0, Q=0, 求:(1)t2=?(2)=?(3) t1=30时的mS2=?SOLU: (1)Q= mS1r0= mS2 cp2(t2-t1)t2= t1+ mS1r0/ mS2 Cp2=54.78 对水而言 u=0.023Re0.8Pr0.4i=0.023(/d)(du/)0.8(Cp/)0.4 其中u=V/A=0.711m/s i=2912.3 1/K=1/0+(1/i)(d0/di)K=1754.35W/m2, tm=(t2-t1)/Ln(T-t1)/( T-t2)=71.2,A=Q/Ktm=1.61m2 管长=A/A截=9.02m (2)CR2-1= ms1cp1/ ms2 cp2不变,NTU2=KA/ ms2 cp2不变 不变,即(t2-t1)(-t1)(t2-t1)(-t1)t2t(-t1)(t2-t1)(-t1)60.9Q= mS2Cp2(t2-t1)= mS1r0 推出mS11776.5kg/h3、(10分)在填料层高度为4m的常压逆流吸收塔内,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氨。已知入塔空气中含5%(体积%),塔顶空气中含氨0.5%(体积%),实际液气比为0.98,又已知在该塔操作条件下,氨水系统的平衡关系为y=mx(m为常数,x、y分别为液相中氨的摩尔分率),且测得与含氨1.77%(体积%)的混合汽体充分接触后的水中氨浓度为18.89g/1000g水。(1)求该塔的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2)现水温上升,其它操作条件不变,试分析气、液相出塔浓度如何变化? h=4m, xa=0, yb=5%, ya=0.5%, L/G=0.98, y=mx, 且当y=1.77%时x=18.89g/1000g水,求:()NOG、OG,()水温,xb、ya如何变化?SOLU:当x=18.89gNH3/1000gH20时,x=0.0196m=0.9, y=0.9x, 1/A=mG/L=0.92 NOG=1/(1-1/A)Ln(1-1/A)(yb-mxa)/ (ya-mxa)+1/A=6.8 HOGh/NOG=0.588m当水温升高时,m,1/A,由图知NOG不变时,(yb-mxa)/ (ya-mxa)ya 又 xb=xa+(yb-ya)G/L NOG6.8, HOG=0.588m;T时xbya4、(12分)某湿物料用热空气进行干燥。已知空气的初始温度为16,初始湿含量为0.005kg水/kg干空气,现将空气预热至100 后进入干燥室,从干燥室出来的空气温度为60。湿物料进干燥室前温度为20,湿基湿含量为5%,出干燥室的温度为60,湿基湿含量为0.3%;干燥后的产品量为1000kg/h,其比热为1.25kJ/kgK。干燥室内无补充热量,设备热损失估计为外加总热量的5%,试求: (1)干空气用量,kg/h; (2)预热器内所加入的热量,kJ/h。t0=16,H0=0.05, t1=100, t2=60, tm1=20,w1=5%,tm2=60, w2=0.3%,G2=1000kg/h,CM=1.25, QD=0,Q=5%, 求L,QPSOLU:W=G2(w1-w2)/(1-w2)=49.47kg/h, L=W/(H2-H1) 又 (t2-t1)/(H2-H1)=(-r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