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中学2006-2007学年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1页
江苏省灌南中学2006-2007学年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2页
江苏省灌南中学2006-2007学年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3页
江苏省灌南中学2006-2007学年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4页
江苏省灌南中学2006-2007学年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灌南中学高三综合试卷语 文第卷 (选择题共33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女红(gng) 症 (zhng) 结 扛(gng)鼎之作 奴颜婢(bi)膝 B木讷(n) 龟(jn)裂 原形毕(l)露 数(sh)典忘祖 C狙(j)击 账簿(b) 迄(q)今为止 为虎作伥(chng) D同侪(chi ) 筵(yn)席 长歌当(dng)哭 拐弯抹(m)角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在当今中国,“城市化”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如果说这个话题与其他的话题有什么突出的区别,那么首先可以列出的就是:它拥有无可质疑的现实意义。B数千年来一直天经地义地盘踞着历史殿堂的古圣先贤被戳穿画皮后,直隐没于幕后的芸芸众生就被推到历史的前台。C联想集团以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为依拖,紧跟世界电子产业发展潮流,创下了骄人的业绩。D对于一些经济脆弱而又完全依赖石油进口的小国家来说,油价上涨将使他们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经济更加不堪重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洪战辉崇高的人生追求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风采。对那些逆境厄运加身,总是觉得低人一等,自嗟自伤、怨声载道的人来说,洪战辉是个很好的学习榜样。 B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C以分发给每人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对民工集中追索欠款,德龙建筑公司的这种做法也只能是扬汤止沸,对问题的解决是毫无帮助的。D,著名导演李安凭借断臂山获得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编剧三项大奖。个华人导演能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上获此殊荣,真是匪夷所思。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今年5月份以来,冯燕宾冒充“郎昆”多次给文艺界名人打电话,以邀请参加活 动赠送笔记本电脑但先交个人所得税骗取钱财。B学术领域中的种种问题和弊端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于缺少新的更完善的管理办法和体制。这一点,学者们心知肚明。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才能保障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D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内涵,我们能否将我国建设成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将直接取决于对这一标准的有效落实。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病毒看不见的敌人 一个世纪前,科学家们相信,传播疾病的微生物是细菌。但人们很快发现,这并非答案的全部。荷兰植物学家马蒂纳斯拜耶林克发现,从染病植物中提取的汁液在被过滤所有已知细菌后仍能使健康的烟草植株染病。1898年,拜耶林克宣布他的解释:存在一种他称之为contagium vivumfluidum(后来这一名称逐渐演化成virus,源自拉丁语的“病毒”)的新的、看不见的物质。但没有几个科学家相信病毒的存在,因为没有人能看到这种物质。直到拜耶林克去世后的1931年,人们才明白:因为病毒的体积太小,所以用普通的显微镜无法看到。1939年,人们终于看见了体积一般只有细菌百分之一大小的病毒。20世纪50年代,当DNA和RNA在复制生命的基本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被发现后不久,病毒引起疾病的秘密被揭示出来。 一个健康细胞的细胞核中携带着遗传物质基因,病毒攻击的目标正是这些基因。病毒将自己的DNA注入细胞基因中,使它们复制更多的病毒。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非常复杂。但一旦这些新制造出来的病毒离开宿主,它们就需要与时间赛跑。它们必须尽快找到新的宿主,否则就会灭绝。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离开宿主不能独立生存,这使得它们大多数非常脆弱:即使是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在空气中经过数小时后就会失去活力。基本上所有的病毒都可以用家用的漂白剂杀灭。病毒在人体内遇到的最大敌人是免疫系统。淋巴细胞(即白细胞)在人体内不断巡视,并随时消灭入侵物质。它们在发现了含有病毒的细胞时便会将这些细胞杀死,因此人即使是染上了像霍乱、登革热这样的疾病,大多数也能痊愈。免疫系统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对付病毒过程中取得最大胜利的系统。在遭遇病毒的大规模袭击前,有意给人体注入小剂量的病毒(接种)或是病毒的蛋白壳体(注射疫苗)可使人体免疫系统为病毒的大规模袭击做好准备。这种方法已经挽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并最终于1980年在全球消灭了天花,这是人类首次消灭一种病毒性疾病。但人类与病毒的斗争远未结束。病毒的遗传结构简单,这便意味着它们能迅速变异。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通过不断改变蛋白壳体,使人类的免疫系统每次都需要对它们进行重新确认,它们从而赢得了时间得以在人群中传播;正是这种变色龙似的天性使得人类消灭普通感冒病毒的努力一直不能成功。一些病毒还进化出一种特殊能力,它们在侵入细胞时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因此它们能悄悄地不为宿主所知地传播。HIV病毒便是这样一种病毒。一些病毒通过侵入新的物种而得以大量繁殖。流感病毒便与禽类和猪身上的病毒有关。而艾滋病被认为是狩猎引起的,因为HIV病毒被认为是生活在非洲中西部的黑猩猩所携带的SIVCPZ病毒的一种变体。非典病毒与果子狸身上的冠状病毒有关。 (英国焦点月刊2月号)5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病毒是人类已知能传播疾病的微生物之一,它最初是荷兰植物学家马蒂纳斯拜耶林克在实验室中看到并提出的。B病毒的体积一般只有细菌的百分之一,用显微镜无法看到,因而被称为“看不见的敌人”。C病毒虽小,但结构非常复杂,病毒引起疾病的秘密,是在人类发现DNA和RNA在复制生命的基本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后才被揭示出来的。D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大多数非常脆弱。病毒要感染宿主就必须成功附着到宿主细胞上,否则就会灭绝。6“病毒在人体内遇到的最大敌人是免疫系统”,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依据的一项是A迄今为止,人类在对付病毒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取得过重大胜利。B淋巴细胞在人体内不断巡视,并随时消灭入侵的病毒。C病毒发生变异时,人类的免疫系统需要对它们进行重新确认,从而消灭该病毒。D有了免疫系统,人即使染上霍乱、登革热这类病毒,大多数也能痊愈。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免疫系统将继续被利用来对付病毒,直至最终取得最大胜利,消灭病毒性疾病。 B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复杂,病毒自身并非稳定不变,这使得人类与疾病的斗争艰难而且漫长。 C有些病毒通过不断改变蛋白壳体得以在人群中迅速传播,这使得人类不能采用接种或是注射疫苗的方法来预防感冒等病毒性疾病。 D一些病毒通过侵入新的物种而得以大量繁殖,如在一些动物身上的病毒,传播给人类,使人类深受其害,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杀灭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三(12分,每小题3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唐震字景贤,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简札,短信)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己而干政(干预朝廷政事),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做京城长官。尹:长官),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具狱:审定的案件。置辟:指施加刑法),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指朝廷分批调运的米),蠲(免除)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十一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8.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题未启 启:打开。B、政事一切无顾让 顾让:指顾念谦让别人。C、令坊置一吏,籍其户 籍:登记。D、民不胜掠,自诬服 诬服:指诬告别人犯罪。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有言其过者辄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B 有权贵以牒荐之者。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 会府有具狱将置辟。会天大雨,道不通。D 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唐震正直忠诚品质的一组是:( ) 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 江东大旱,擢知信州。 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A B C D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唐震年少居乡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闻过则喜。中进士后做小官,但他决不靠某权贵的推荐而升官。B、 唐震任临安府官员,看到仗恃贾似道势力的潜说友执法上的错误,他敢于抵制,使自己的正确见解得到认可。C、 唐震主管信州,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救济遭旱灾百姓。他还能明察而求得实证,平反了一屈打成招的冤案。D、 元兵大至,将帅邓益逃跑,唐震拿出自己的全部金钱募人出战。危难之际,他放弃逃生机会,敌人面前,他决不投降而死。第卷(非选择题,67分)12.翻译句子:(10分)(1)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2)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暮春回故山草堂 (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1)诗的前两句,重在表现什么内容?(2分)并简要分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4.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思二首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歌中有两个字透露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这两个字是什么? (2分)诗人是怎样表达的? (2分)有何艺术效果? (2分)答:(2)开头两句以嫩绿、鹅黄两色来点染明媚的春光的目的是什么? (2分)答: 15补写出厂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苏轼前赤壁赋)(2) ,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3)羁鸟恋旧林, 。(陶渊明归园田居)(4) ,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李白将进酒)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风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很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而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强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因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狂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竖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山的灵魂。 (选白读者2006年9月)16从全文来看,黄山绝壁松“给我以震动”的原因是什么?(6分) 答:17文章第四自然段和倒数第二段分别写到绝壁松“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有的枝干被狂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这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答: 18如何理解“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这句话的含义。(6分)答:19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请举出两例加以简析。(4分)答: 六(15分)20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新浪科技讯:近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在撒哈拉沙漠中发掘到一个有着16英尺翼展的能够飞翔的爬行类动物化石,并将其确定为翼龙的一个新物种。科学家是在尼日尔一条远古河流沉积物中的白垩纪岩石中发现的这个奇怪的化石。到目前为止,已发掘出一个翅膀主体和一个长满小牙齿的剪刀式的喙。科学家尚未对这个新物种进行命名。他们表示,这只非洲恐龙属于翼龙的一个物种,生活于1.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白垩纪是恐龙生活的最后一个纪。翼龙大约在2.15亿年前的三叠纪开始出现,1.5亿年前处于繁荣时期,直到白垩纪末期走向灭绝。翼龙化石,最早在1700年被发现,当时被误认为是海生物,以至于在化石的妥善保存问题上存在着严重不足。关键词:21“批注”是阅读文章时的心得、评语。写“批注”时用语忌繁琐,要做到言简意赅。阅读荒原觅食(片断),从表现效果的角度,给画线句加上恰当的批注。(不超过32个字)(5分)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心理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恐惧。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饿还没有耗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而他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这地方的狼很多。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好象伸手可以摸到,吓得他不由举起双手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被风刮紧了的帐篷。22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境及相应句子的构成,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6分)默契是一种感应,是心绪和意念无约的投合。百股小流蜿蜒东流, ,万丈瀑布飞泻直下,山川伸出颀长的双臂迎接。小草吐绿于狭窄的石缝,阳光温暖,雨露滋润;大鹏翱翔在辽远的天空, , 。高三语文综合练习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CBCCDCBDBAD12.翻译句子:(10分)(1)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州里有个百姓雇牧童放牛,牧童逃走了,牧舍着了火(2)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城中百姓的性命都关联在我一人身上,我如果听从你的话能够不死,城中百姓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 13(7分)(1)(4分)答:重在表现“春残”(或暮春时节凋零空寂的气氛)。用了渲染手法。诗中用“稀”、“尽”、“飞”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2)(3分)答:既表现出作者欣喜及感激的心情,又抒发了对“不改 清阴”的幽竹的怜爱和礼赞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14(8分)(1)(6分) 愁、恨;通过埋怨、迁怒毫不相干的东风和春日来表达的;将深愁苦恨表达得更加深切。(2)(2分)答:从反面衬托无法驱谴的愁、恨之强烈。15补写出厂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苏轼前赤壁赋)(2) ,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3)羁鸟恋旧林, 。(陶渊明归园田居)(4) ,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李白将进酒)16(6分)它生长在极顶和绝壁上,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它历经磨砺,强化出坚韧的性格与精神;它身处绝境却卓立不群,志怀高远; 无论苍郁与枯败,都具有强者的品质。17(6分)不矛盾,前者虚写,后者实写。在寸草不生的极其恶劣与凶险的生存条件下, 绝壁松却破石而出,且旺盛而又有活力,自然具有独绝的姿容和气质;当然,也正是这或天寒或日晒或风疾的绝境使绝壁松不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18(6分)本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正是在绝境的磨砺下,绝壁松才具备了强者应有的品质,而让人心生敬意;相反,如果生长在山下,它就会像山谷松那样慵懒而富态, 而永远看不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19(4分)绝壁松与草木和苍鹰的对比,突出绝壁松顽强的生命力; 绝壁松与山谷松的对比,突出绝壁松非凡的性格与精神;绝壁松漂亮的树形与断枝残干、枯骸的对比突出绝壁松奋取与自信(或永不言败)的精神。20(4分)8发现翼龙新物种化石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21(5分)对狼嚎的描写,形象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