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称谓.doc_第1页
中国古代帝王称谓.doc_第2页
中国古代帝王称谓.doc_第3页
中国古代帝王称谓.doc_第4页
中国古代帝王称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前言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可谓五花八门,年号、庙号、谥号以及这些帝王们自己的名字,真是把人搞得头晕。别说我们小学生,就连那些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们恐怕也弄不清楚康熙、清圣祖还有玄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实他们都是一个人的称呼)。我们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要了解我们国家灿烂的历史文化,不可避免得就要知道每个朝代的皇帝,因为他们中的很多都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角。而要知道这些皇帝们的丰功伟绩或是他们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就必须搞清楚他们的称谓,否则一会儿说康熙、一会儿又说清圣祖,如果连这都分不清楚,又怎么能真正地去认清他们真实的面貌呢?我从二年级开始跟随父亲一起学习历史,通过这三年的学习,总算对这些帝王们的称谓有了一些认识,现在就把他们总结出来,供大家再看历史书时参考。二 古代帝王的几个基本称谓唐太宗李世民要搞清楚古代帝王的称谓,首先要知道古代帝王的称谓都有哪些,下面我就简要介绍一下古代帝王常常采用的称谓。1 皇帝和王你可能要问了,皇帝和王有区别吗?古代一个国家里最大的官不就是皇帝吗?错了。皇帝是从秦始皇以后才有这个称谓的,也就是说秦始皇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在秦始皇以前,并不称皇帝,而是称王,如周文王、周武王。到了秦始皇重新统一六国后,他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超过了“三皇五帝”,所以就自称为皇帝。后面的也就这么顺着叫下来了,当然后面的很多皇帝的功劳可真没法和“三皇五帝”比。我在这篇文章中称“古代帝王”而不是“古代皇帝”就是因为秦朝以前的君主并不是皇帝。2 名字这是最简单的称谓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帝王们自然也不例外,如大家都知道的嬴政就是秦始皇,姓嬴名政;唐太宗就是李世民,姓李名世民。这个非常简单,不用说太多。3 年号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大家知道,现在我们采用的是公元纪年法,比如今年是2009年,我是1998年出生的,一说哪一年哪一年,你就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但古代不行,因为那时没有公元纪年法,那怎么纪年呢?这时年号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一个皇帝刚一登基,首先要确定一个年号,如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就确定年号为贞观,贞观元年就是李世民登基的第一年,贞观十年自然就是李世民登基的第十年了。历史上有很多大的事件或时期,就是以年号来命名的。例如 “贞观之治”就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当政期间的繁荣昌盛、“靖康之耻”就是靖康年间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兵俘虏走。有了年号,记录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就有一个标准了吗。但是有的皇帝在位期间有好几个年号,他们往往是发生一件大事就更换一个年号,如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就有永汉、初平、兴平、建安、延康共5个年号。4 谥号谥号是古代皇帝、大臣、妃子还有一些有名的人死后,人们根据他(她)的功德给出的一个总评性的称号,其实就是对一个人的“盖棺论定”。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私谥不多说了,主要说一下官谥。谥号有长有短,短的可能只有一、两个字,如汉文帝的谥号是“孝文皇帝”,既简单又明了;而长的可了不得,如最后一个有谥号的皇帝光绪,他的谥号是“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妈呀!一共23个字,先别说是否名副其实,单单这么长就让人觉得太夸张了,如果真有这么好,清朝怎么会灭亡呢?谥号是评定一个人功绩的称号,所以谥号又分为尊谥、平谥和贬谥。尊谥自然是夸一个人的,如刚提到汉文帝的谥号“孝文”,就是赞颂他国家治理得非常好,尊谥常用的字有圣、贤、文、武、恭等。平谥是给那些早年夭折或是志向为酬的皇帝,如汉朝有一个皇帝叫刘隆,一岁就当皇帝,几个月后就死了,谥号为“殇帝”,大概是感叹他太小了或是当皇帝时间太短了吧!,平谥常用的字有怀、殇、哀等。贬谥自然是给那些不好的皇帝了,最典型的就是“隋炀帝”,这个炀是融化金属的意思,一听他的谥号就知道这个皇帝当的不怎么样,连金属都融化了,那么国家还不一定被他糟蹋成什么样子呢。在中国历史上,贬谥是非常少的,这也是正常的,确定谥号的人往往是死去皇帝的儿子、孙子之类,当然要给自己的老爸一个好的称谓了,否则光绪怎么能得到那样一个谥号呢?那么隋炀帝呢,很不幸,他是隋朝最后一个皇帝,他的谥号恐怕是唐朝人给封的。贬谥常用的字有炀、厉、灵、戾等,都是贬义字。5 庙号古代祭祀帝王的宗庙古代帝王死后,要在宗庙(皇帝祭祀祖宗的地方)里设置一个牌位供奉。每逢到节日或是其他重要的日子,皇帝大臣还有妃子们就要来到这里祭奠。在牌位上要尊称死去的皇帝为某祖呀,某宗呀,这就是庙号。一般开国皇帝均称谓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清太祖等,当然也有一些特例,这个我们在下面还会讲到。而以后即位的皇帝,如果有德则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真宗、明仁宗等等,但是从汉代以后,大部分皇帝都称为宗。一般皇帝的庙号都非常短,也就一两个字,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庙号需要经常说,如果像谥号一样长,那不把人累死!三 历史上主要朝代的帝王称谓好了,搞清楚了帝王的称谓都有哪几种,就可以具体说一说古代帝王们的称谓了。可是古代的皇帝太多,从秦朝开始到清朝溥仪退位,中国历史上一共有300多个皇帝,不可能一一介绍,只能挑那些主要朝代的皇帝说明。至于一些短命的朝代的帝王的称谓等我们以后再去研究吧!1 周朝周朝还属于奴隶制国家,体制和秦朝以后也不同,属于分封制(秦朝以后是中央集权制)。所谓分封制是指周朝是一个大国家,在下面又分了了好多小国家,如我们郑州在周朝就是郑国,而我们的首都北京在那时是燕国。这样,周朝的君主和分封国家的君主的称谓也是不同的。周朝的君主称王(有时称天子),如周文王、周武王等,而分封国家的君主只能称公,如齐桓公、宋襄公等。但也有特殊的,如楚国的君主就一直称王,因为楚国和其他分封国家不同,其他分封国家的君主都是周朝建立过程中立过赫赫战功的人或是周王的亲戚,原本就比周王低一级,但楚国却是和周朝一起推翻商朝的盟军,因此他不服气便自称为王。还有吴国、越国也称王,那时因为在那时吴国和越国都属于边远地区(不像现在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不太接受中原文明和中央的指令。然而进入春秋战国以后,分封的国家势力越来越大,逐渐也都开始称王了。周王姓姬,文王、武王等是谥号,周朝皇帝没有庙号,也没有专门的年号,一般纪年时只能写作周文王年、周武王年。2 秦朝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封建制国家,也是第一个称谓皇帝的朝代。从秦朝开始,历代历朝均称皇帝。但是秦朝的称谓并不完整。秦朝皇帝姓嬴,第一个皇帝称秦始皇、第二个皇帝称秦二世,如果有第三个、第四个皇帝那自然就是秦三世、秦四世了。除了名字和秦世,秦朝皇帝再没有别的称谓了,因为在秦朝,把谥号也取消了。究竟秦始皇算什么称谓,不太好说。其纪年的方法也只能是始皇年、二世年。虽然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极大,但是其称谓却并不完整,不过也好,对我们来讲,记起来可方便多了。3 汉朝从汉朝开始又恢复了谥号。因此汉朝皇帝的称谓逐渐完整起来,但汉朝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因为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而且年号也比较混乱。汉朝的皇帝姓刘,第一个皇帝刘邦的庙号为高祖、谥号为高皇帝,后续即位的皇帝也都有谥号,且谥号一般是“孝”再加上一个别的字,如汉文帝的谥号就是“孝文”。至于庙号,则是有的皇帝有,有的皇帝没有,如与汉文帝齐名的汉景帝就没有庙号。从汉文帝开始有年号,但不知为什么,汉朝的皇帝在位期间总是有很好几个年号,似乎换一个年号能为他们带来好运,汉武帝在位54年,一共换了10个年号。我们习惯用谥号称呼汉朝皇帝,如当我们平时听到汉文帝、汉献帝等时,是因为他们的谥号分别为“孝文”、“孝献”,文、献都来自他们的谥号。但是第一个皇帝汉高祖除外,我们更习惯用庙号称呼他。4 唐朝到了唐朝,皇帝的称谓就非常正规了。唐朝的皇帝姓李,第一个皇帝李渊的庙号为高祖,谥号为神尧大圣大光皇帝。后续即位的皇帝的庙号里基本上都有一个“宗”字,但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的庙号是唐哀帝,没有“宗”字,大概是因为他丢失了李家江山,实在不好意思再称有“德”了,只好“悲哀”一下。唐朝皇帝的谥号都开始变得比较长,而且大、圣、文、武、神等这些字用得比较多。和汉朝一样,唐朝皇帝的年号有时也有好几个。但其中有几个年号对我们来讲却是十分熟悉的,如贞观、开元、神龙等。由于从唐朝开始,皇帝的谥号变得越来越长,称呼起来非常不方便,我们就习惯以庙号称呼唐朝皇帝。如我们称呼唐太宗、唐玄宗,“太宗”、“玄宗”都是他们的庙号。这一习惯称谓和汉朝是不同的。5 宋朝宋朝皇帝的称谓和唐朝非常相似。宋朝皇帝姓赵,第一个皇帝赵匡胤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谥号变得越来越长了)。后续即位皇帝的庙号中也大多都有一个“宗”字,但宋朝最后三个皇帝中有两个没有庙号,一个是宋恭帝,一个是宋卫王,也许是在战乱年间天天忙于逃命,没有时间考虑这个问题了吧!宋朝历代皇帝谥号的长短也和太祖皇帝差不多,虽然他们的功劳根本没法和他比。我们仍习惯用庙号称呼宋朝皇帝。6 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让人痛心和恐惧的一个朝代,但明朝皇帝的称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明朝皇帝姓朱,第一个皇帝朱元璋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谥号变得更长了),年号洪武。后续即位的大多数皇帝的庙号中也含有一个“宗”字,但有两个例外,一是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朱允炆没有庙号,二是第三个皇帝朱棣的庙号为成祖(注意不是“宗”而是“祖”)。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建文四年(朱允炆当皇帝第四年,年号的作用体现出来了),朱棣发动战争(靖难之役)夺取了朱允炆的皇位,朱允炆是死是活成为千古之谜,自然也就不会再有庙号了,而朱棣则因为立下“大功”,就可以高升一级了。从明朝开始,每一个皇帝的年号只有一个,如朱元璋的年号为洪武、朱允炆的年号为建文,而朱棣的年号为永乐。由于明朝各代皇帝的年号只有一个,因此我们称呼明朝皇帝常以年号称谓,如万历、崇祯等,有一本书的名字就叫万历十五年。但有时我们也以庙号来称谓他们,如明神宗、明思宗,但因为朱允炆没有庙号,就称谓他明惠帝(他的谥号中有一个惠字)。7 清朝清朝虽然是外来民族建立的朝代,但他们还是继承和沿用了几千年来形成的皇帝称谓,由此也可看出中华文明的博大和吸引力。清朝皇帝姓爱新觉罗,一共有三个皇帝的庙号中有“祖”字,分别是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的庙号为太祖、第三个皇帝福临的庙号为世祖、第四个皇帝玄烨的庙号为圣祖。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可以说是清朝的开国皇帝,福临在北京建立清朝,玄烨对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这方面讲,他们三个人都是名副其实。但我认为其实第二个皇帝皇太极也应称祖,因为他首先在沈阳建立了清,并且为战败明朝作出了很大贡献,只是因为命短,在清军入关的前一年(1643年)死去了。后续皇帝的庙号均有一个“宗”字(清末帝溥仪除外)。清朝皇帝的谥号延续前朝的发展趋势,变得超长无比,不写了。和明朝一样,清朝皇帝的年号也是唯一的,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康熙、乾隆、光绪等,这些年号对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说清太宗皇太极,他有天聪和崇德两个年号,但是后人称呼他为崇德帝。称谓清朝皇帝最常用的是用年号,几乎不用别的称谓方式。四 结论主要内容讲完了,我们可以再总结一下:1)古代帝王的称谓有名字、年号、庙号、谥号,当然还有“皇帝”或“王”。2)古代帝王在秦朝以前称王(诸侯国的君主一般称公),在而秦朝以后称皇帝。3)历朝皇帝一般都有谥号(秦朝除外),开始的谥号都比较短,但到了后来谥号变得越来越长。大多数皇帝的谥号都是尊谥,只有极个别的皇帝是平谥或贬谥。4)从汉朝以后,绝大多数皇帝都有庙号,一般第一个皇帝称祖,而以后即位的皇帝称宗,这几乎称谓历朝皇帝的惯例,而且不同朝代的皇帝的庙号有很多是相同的,但是每个朝代的最末一个皇帝往往是没有庙号的。5)从汉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