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论史考史评 一定义二史论的产生和发展1史论2史评3史考三历代史论要籍与要目 定义 史论 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评论史评 对史著和史家评议史考 对史籍所载史实进行的考订辨析三者关系密切 统称为史评或史论 一史论 1形式中寓含史论 与 2随文而设的史论 魏征 3以史为鉴 论古讽今 4援史立说 子书采用较多5专题史论 6专著史论 中的春秋笔法 1以五代文化典制无关 治法 只写 二篇 2以辞害义 两相攻曰攻 以大加小曰伐 加有罪曰讨 天子自往曰征 用兵无胜负 攻城无得失 不书 寓论断于叙事 记大将军卫青 以和柔自媚于上 天下未有称焉 叙李广死后 一军皆哭 百姓皆垂涕 专著史论 二史评 1先秦两汉 孔子评董狐笔 评价 笔法 班固评 2魏晋南北朝 3唐朝 4明清 三史考 1史家著史时 对史料的鉴别与考证2注史形式的史考3史考专著4杂考掌故的史考专著 史考专著 1魏晋 2宋元明 3清 三 考據考據 又稱考證 是在廣泛搜集資料的基礎上 證明各種史料中記載史事的真僞 辨明史實是非 以求得歷史事實之真的一種方法 史實考證最早的专著 是三國譙周的 古史考 宋代以後 出現不少考據名家名著 司馬光撰 通鑒 另有 通鑒考異 三十卷 清代顧炎武的 日知錄 王鳴盛的 十七史商榷 錢大昕的 二十二史考異 趙翼的 廿二史劄記 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近代考据大家是王國維 陳垣等 進行史實考證 從證據的形式來說 有事證 物證和理證三類 事證 就是用歷史事實作證據 來判斷史事的正誤 事證又以資料來源分爲本證和旁證兩種 本證 是指從原書中搜尋材料考证 旁證 是指從其他書籍文獻中搜集資料 作爲證據 物證 是指用實物材料作爲證據 進行考訂 理證 是根據常識或邏輯推理 予以證明 前人的考據方法 一 資料排列法 在考證事物制度的歷史演變時 將歷代有關此事的材料都找出來 予以排比分析 就可以排除誤說 弄清事實 二 事實反證法 在判斷某一史實正誤時 如果能找出與此說法相反的確鑿證據 就可以推翻錯誤的說法 三 時間推算法 在考證年時月日記載差誤時 可以通過時間的推算 得出正確結論 四 數字追蹤法 對有疑問的資料数据 追溯其本源或進行細緻統計 以判斷其正誤 五 引述究本法 史書中的許多說法 都有所本 遇到疑難問題 如果能找到此說法的原始根據 往往能弄清事實真相 六 歧說擇優法 對同一史事 有多種不同的說法 可以分析各種說法的可靠程度 從中確定最爲可信的說法 七 常識判斷法 資料的說法 如果與常識相抵觸 那麽 雖然缺乏直接證據 也可以憑常識作定奪 八 邏輯推理法 有的資料中 所述史事明顯有誤 卻又沒有證據可以直接否定它 這時可以通過一些閒接材料 或不用證據 據理推測其正誤 九 方位確定法 地理考證 重要的是確定該地的大體地理方位 然後再在此小範圍內搜尋 即可得其實際位置 十 考而不斷法 有的分歧說法 或明顯有誤 但憑現有材料又難以定其是非或建立新說 不妨經過一定的考證 兩存其說 不作結論 留待以後解決 比較重要的歷史考證 要綜合運用各種方法 才能完成 简介 一作者二内容 二十卷 内外篇1批判传统儒家史学著作2历史学方法论述1 体例2 编纂方法3叙述我国史学发展概要1 六家 二体2 史官设置3 史才三长4缺点5版本 題解 本篇選自劉知幾 史通 卷一 據清人浦起龍 史通通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劉知幾 661 721 字子玄 唐彭城 今江蘇徐州 人 二十歲中進士後 劉知幾一直擔任低級官職 至四十二歲始擔任史官撰修國史 因與監修權貴治史意見不合 劉知幾認爲 任其職而吾道不行 於是憤而 私撰 史通 以見其志 史通 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比較完整而又自成體系的史學理論著作 全書由內篇十卷 外篇十卷構成 內篇論述史書的源流 體例和編撰方法 外篇則論述歷代史官建置和史書優劣得失 史通二体 一 和 二家的产生二二家的优劣1编年 2纪传三班固荀悦创立二体 和圣柳下惠 直道而事人 焉往而不三黜 枉道而事人 何必去父母之邦 论语 微子 史通 六家 六家 是 史通 的第一篇 篇名爲劉知幾所自擬 六家 在詳細探討 尚書 春秋 左傳 國語 史記 和 漢書 等六種史體特點 優劣的基礎上 指出 所可祖述者 唯左氏及漢書二家 特別難能可貴的是 劉知幾將孔子親手編定的 尚書 和 春秋 二經看作是史 充分顯示了他的勇氣和見識 刘知记的局限 刘知记对典籍分类不同于 有六家 杂述 偏记小录逸事琐言家史别传杂记地理书都邑簿 没有涉及典制体 则有职官 仪注 刑法 簿录四分类 清人浦起龙认为二体为 百代之质 六家 纲维百代群史 瞿林东认为此分类法没有在目录学上留下影响 典制体没有涉及 记事本末未曾预料 自古帝王編述文籍 外篇 言之備矣 古往今來 質文遞變 諸史之作 不恒厥體 榷而爲論 其流有六 一曰 尚書 家 二曰 春秋 家 三曰 左傳 家 四曰 國語 家 五曰 史記 家 六曰 漢書 家 今略陳其義 列之於後 尚書 家者 其先出於太古 易 曰 河出 圖 洛出 書 聖人則之 故知 書 之所起遠矣 至孔子觀書於周室 得虞 夏 商 周四代之典 乃刪其善者 定爲 尚書 百篇 孔安國曰 以其上古之書 謂之 尚書 左为日本东京博物馆所藏唐代墨写纸本 尚书 卷六 左傳 家者 先出於左丘 孔子既著 春秋 而丘明受經作傳 蓋傳者 轉也 轉受經旨 以授後人 或曰傳者 傳也 所以傳示來世 案孔安國注 尚書 亦謂之傳 斯則傳者 亦訓釋之義乎 觀 左傳 之釋經也 言見經文而事詳傳內 或傳無而經有 或經闕而傳存 其言簡而要 其事詳而博 信聖人之羽翮 而述者之冠冕也 逮孔子云沒 經傳不作 於時文籍 唯有 戰國策 及 太史公書 而已 至晉著作郎魯國樂資 乃追采二史 撰爲 春秋後傳 其書始以周貞王 續前傳魯哀公後 至王赧入秦 又以秦文王之繼周 終於二世之滅 合成三十卷 當漢代史書 以遷 固爲主 而紀傳互出 表志相重 於文爲煩 頗難周覽 至孝獻帝 始命荀悅撮其書爲編年體 依 左傳 著 漢紀 三十篇 自是每代國史 皆有斯作 起自後漢 至於高齊 如張璠 孫盛 干寶 徐賈 裴子野 吳均 何之元 王劭等 其所著書 或謂之 春秋 或謂之 紀 或謂之 略 或謂之 典 或謂之 志 雖名各異 大抵皆依 左傳 以爲的準焉 漢書 家者 其先出於班固 馬遷撰 史記 終於 今上 自太初已下 闕而不錄 班彪因之 演成 後記 以續前編 至子固 乃斷自高祖 盡於王莽 爲十二紀 十志 八表 七十列傳 勒成一史 目爲 漢書 昔虞 夏之典 商 周之誥 孔氏所撰 皆謂之 書 夫以 書 爲名 亦稽古之偉稱 尋其創造 皆準子長 但不爲 世家 改 書 曰 志 而已 自東漢以後 作者相仍 皆襲其名號 無所變革 唯 東觀 曰 記 三國 曰 志 然稱謂雖別 而體制皆同 歷觀自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安全知识培训
- 大学班助考试题目及答案
- 车站售票员考试题及答案
- 现代农业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发展
- 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
- 新质生产力与金融创新的协同发展
- 七年级备战期末考试教育主题班会方案
- 天水麻辣烫:新质生产力的微观体现
- 民族的舞步课件
- 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的特征
- 危重病人约束护理
- 艾梅乙反歧视培训课件
- 劳模创新工作室申报材料
- GB/T 45785-2025压缩空气站能源绩效评价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路径
- QGDW10936-2018物料主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 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2000字论文
-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 有机食品连锁超市商业运营计划
- 机器学习赋能空间环境:特征识别与深度分析的创新探索
- 2025-2030年中国压裂砂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