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试笔试-《预防医学综合》.doc_第1页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试笔试-《预防医学综合》.doc_第2页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试笔试-《预防医学综合》.doc_第3页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试笔试-《预防医学综合》.doc_第4页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试笔试-《预防医学综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预防医学综合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一)流行病学 约20% (二)卫生统计学 约20%(三)毒理学基础 约15%(四)环境卫生学 约15%(五)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约15%(六)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约15%4)题型结构a: 名词解释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b: 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c: 简答题,10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d: 计算题与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2、 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流行病学(一)绪论考试内容 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的特征: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心理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考试要求1、 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几个重要的基本内涵;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2、 熟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流行病学用途。3、了解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二)疾病的分布考试内容1. 疾病频率测量:(1)发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2)患病频率测量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残疾率。(3)死亡频率测量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累积率。(4)预期寿命及相关指标:预期寿命;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2. 疾病流行的强度:散发;暴发;流行3. 疾病分布的形式: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 描述。考试要求1、掌握常用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用途以及注意事项;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2、熟悉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内容、方法及形成分布的原因;描述疾病分布的,主要概念; 移民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分析的原则。3、了解率和比的概念,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的定义和用途。(三)描述性研究考试内容1、个例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概念、方法、用途。2、现况研究的概念、目的3、现况研究的特点、种类4、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1)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对象(2)确定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3)确定收集资料方法(4)常见的偏倚与质量控制(5)现况研究的优缺点考试要求1、 掌握现况调查的定义、研究变量的确定和调查表的制定、质量控制,抽样调查的定义、原 则、抽样方法。2、 熟悉描述性研究的定义,现况调查的特点、目的、方法、实施步骤。熟悉生态学研究基本 原理和方法。3、 了解个案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的目的、用途,了解普查,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样本 大小的确定,现况调查的偏倚及其控制。(四) 队列研究考试内容1. 概述:概念;基本原理;主要特点;研究目的;研究类型。2. 研究设计与实施:确定研究因素;确定研究结局;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暴露人群与 非暴露人群选择);确定样本量;资料的收集与随访;质量控制。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资料的基本整理模式;人时的计算;率的计算;效应估计(相对危险 度、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人群归因危险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剂量反应关系。4.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选择偏倚;失访偏倚; 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5. 优点与局限性。考试要求1、掌握队列研究中研究人群的选择,暴露与非暴露的设置,随访期的确定,资料分析。2、熟悉队列研究的定义、特点、类型、应用范围。3、了解影响样本大小的有关因素,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防止、队列研究的优缺点。(五)病例对照研究考试内容1. 基本原理2. 研究类型3. 研究设计与实施:研究步骤;病例与对照的选择;样本含量估计;资料的来源与收集方法4.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均衡性检验;成组比较法资料的分析; 1:1配对资料的分析; 混杂 因素作用的估计与分层分析5.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常见偏倚的种类6. 优点与局限性。考试要求1、 掌握病例与对照的选择;掌握非匹配或成组匹配设计资料的分析、个体匹配资料的分析; 掌握上述两种资料OR值的计算及OR值的意义。 2、 熟悉病例对照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特点;熟悉病例对照研究分层、分级资料分析;熟悉病 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3、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目的、研究类型、实施步骤、样本含量的估计、研究应注意的问题;了解资料的多因素分析、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控制。(六)实验流行病学考试内容1. 概述:定义;特点;主要类型2. 设计和实施:选择实验现场;选择研究对象;随机化分组;设立对照;盲法的应用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评价实验效应的主要指标4.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临床试验的基本设计类型;设计和实施中应注意的 问题5. 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设计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6. 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考试要求1、 掌握随机对照试验的概念、选择研究对象的选择、对照的设立方法、随机分组、盲法的应 用。掌握预后研究的设计方案。2、 熟悉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随机对照研究试验偏倚及控制;熟悉随机对照试验资料的收集 和分析。熟悉预后研究中的生存分析。3、 了解临床疗效研究的意义、随机对照试验样本含量的估计;了解非随机对照试验;了解多 因素试验设计;了解影响预后的因素、预后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控制。(七)筛检考试内容1. 概述:筛检的概念;筛检试验应具备的特征;筛检的目的;实施原则2. 筛检试验的评价:金标准;选择研究对象;评价的指标;影响筛检试验可靠性的因素;筛 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确定;ROC3. 筛检效果的评价:收益;联合试验;生物学效果评价;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4. 常见偏倚。考试要求1、掌握筛检的定义、实施的原则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2、熟悉筛检试验的效果评价、筛检中易发生的偏倚及其控制。3、了解筛检试验的目的、分类理论学问题。(八)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考试内容1. 概述:基本概念;系统综述的主要特征;Meta分析2. 步骤和方法:拟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根据入选标准选择合格的研究;复习每个研究并 进行质量评估;提取信息,填写过录表,建立数据库;计算各独立研究的效应大小;异质 性检验;敏感性分析;总结报告3. Meta分析常用统计方法:一致性检验;加权合并4. 偏倚及其检查:偏倚的种类;偏倚的检查。考试要求1、掌握循证医学的概念;掌握系统综述定义及分类、Meta分析的定义。2、熟悉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系统综述的步骤。熟悉系统综述与传统综述的区别。3、了解系统综述的偏倚及其识别;了解系统综述的质量评价。(九)偏倚及其控制考试内容1. 研究结果的变异性2. 研究的真实性;系统误差-偏倚3. 研究的偏倚:选择偏倚(入院偏倚、失访偏倚、志愿者偏倚);信息偏倚(回忆偏倚、调查者偏倚);混杂偏倚、混杂偏倚的分层分析。考试要求1、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偏倚的种类、来源及控制方法。2、熟悉信息偏倚的种类、来源及控制方法。3、掌握混杂偏倚的种类、来源及控制方法。(十)病因与因果推断考试内容1. 病因的概念;病因的定义;病因模型2.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Mill准则(求同法;差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3. 统计关联到因果关联;因果关系判断进程4. 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常用的因果推断标准。考试要求1、掌握病因定义,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2、熟悉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定义,病因研究的基本方法。3、了解病因模型、因果关联,致病因子、宿主、环境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十一)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考试内容1.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我国预防工作的总策略;宏观流行病学的思想2. 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人类健康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全球化对公共卫生领域的 挑战;把伤害纳入疾病控制刻不容缓 ;食品安全不容忽视;生物恐怖及其应对;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及其应对;新世纪青春期卫生面临的挑战;老龄化;艾滋病与结核病3. 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新公共卫生运动4. 疾病的三级预防5. 疾病监测 :定义;种类;相关概念;用途;内容与方法;疾病检测系统;行为学监测和二 代监测;现代信息技术在流行病学监测中的应用。考试要求1、 掌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措施、疾病的三级预防与疾病监测的定义、种类、步骤;2、 熟悉“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战略,疾病监测的组织与系统;3、 了解我国疾病监测工作开展概况。(十二)传染病流行病学考试内容1. 传染病流行史;新发传染病的流行趋势2. 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源;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传播途径及流行特征;人群易 感性;影响人群易感性的主要因素;影响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3.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疫源地及流行过程;传染过程及感染谱4.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措施;常规报告;哨点监测;传染病报告;预防性消毒;疫 源地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杀虫;免疫预防5.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预防接种;计划免疫方案;评价指标6. 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病因;传播机制;传染过程;特异性诊断方法;治疗及预 后;流行规律;预防和控制措施。考试要求1、掌握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疫源地的概念与流行过程;2、熟悉病原体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十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考试内容1. 概述:突发事件的定义;突发事件的分类;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2. 调查方法:暴发调查;灾害和事故调查方法3. 应急反应机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考试要求1、掌握突发事件定义及其特征、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2、了解突发事件分类。 卫生统计学 (一)绪论考试内容1、 统计学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同质与变异、变量的类型、概率和小概率事件、参数与统计量。2、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考试要求 掌握统计学基本概念。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发展史;统计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熟悉统计学习的目标与方法、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二)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考试内容1编制频数表的方法和步骤。2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3描述定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和适 用条件。4百分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定量资料的频数分布表的用途。考试要求1、 熟悉利用统计图表描述定量资料的基本方法、制作统计图表的基本要求和规则及百分位数 的计算方法。2、 掌握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描述 定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 件,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3、 了解定量资料的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和分布规律,描述分布形态的偏度系数的计算和意 义。定量的资料的统计描述计划。(3)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考试内容1相对数常用指标。2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3制作统计图表的基本要求和规则。4. 率标化的意义和基本思想。考试要求1、 掌握相对数常用指标、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动态数列常用指标(绝对增长量、发展速 度、增长速度、定基比、环比、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率标化的意义和基本思 想。2、熟悉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的应用。3、了解定性资料的来源、各种人口学统计指标的应用。(四)常用概率分布考试内容1二项分布:(1)分布参数;(2)各项统计指标(均数、标准差等)的计算方法;(3)二项分布的分布特征,近似分布及其应用条件。2Poisson分布:(1)分布参数;(2)各项统计指标(均数、标准差等)的计算方法;(3)Poisson分布的分布特征,近似分布及其应用条件。3正态分布的(1)概念和两个参数;(2)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4标准正态分布的概念和标准化变换。5正态分布的应用:(1)估计频数分布;(2)制定参考值范围。考试要求1. 熟悉三个常用概率分布的特征;2、掌握三个常用概率分布的概念,二项分布及Poisson分布的概率函数与累计概率;3. 了解质量控制的意义、原理和方法。(五)参数估计基础考试内容1.抽样误差的概念和计算。2.t分布的概念;t分布与z分布的区别和联系。3.总体均数及总体概率置信区间的计算。4.总体均数置信区间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区别和联系。5.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考试要求1. 理解抽样误差的概念,熟悉标准误的意义及其应用;2. 会计算均数及频率的标准误,掌握总体均数95和99置信区间的计算及适用条件。3. 掌握正态近似计算总体概率的95和99置信区间及适用条件,阐述标准差与均数标准误 的区别;4.了解抽样分布及t分布的特征,了解查表法估计总体概率的置信区间。(六)假设检验考试内容1、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2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3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的异同及选择依据。4单样本均数的u检验与t检验及应用条件。5配对样本均数的t检验及应用条件。6两独立样本均数的u检验与t检验及应用条件。7近似t检验的应用条件及方法。8一、二类错误的概念。9两样本方差齐性检验的方法。10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11a和b的关系、控制a和b的方法。考试要求(1)熟悉假设检验的概念与原理,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假设检验功效的意义及计算,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常用的t检验、二项分布资料的Z检验以及Poisson分布资料的Z检验的分析与计算过程,包括每种检验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不同类型。(3)会综合考虑研究目的、设计类型、变量类型、样本含量等要素选择合适的假设检验方法的技巧。(4)了解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之间的关系。(七)方差分析考试内容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2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3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4多重比较的SNK、Dunnett、Bonfferoni等方法。考试要求1、了解方差齐性检验和变量变换。2、熟悉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3、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各种设计方案(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析因设计、重复测量设计等)变异和自由度的分解方法。(八)2检验考试内容1c2检验的基本思想。2四格表资料c2检验的应用条件及相应统计量的计算公式:基本公式(或专用公式)、校正的基本公式(或校正的专用公式)。3对四格表资料c2检验的应用条件和方法。4行列表(R C表)资料的c2检验的用途、应用条件、条件不满足时的处理方法。5行列表检验的注意事项。6四格表资料c2检验使用确切概率法的应用条件、原理和计算方法。7配对设计下多分类资料的McNemar 检验的推广方法。考试要求1、熟悉四格表的确切概率计算法和配对设计下多分类资料的McNemar检验。2、掌握单个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完全随机设计下两组频数分布的2检验,多组频数 分布的2检验,以及配对设计下两组频数分布的2检验。3、了解2分布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其分布的形状依赖于自由度的大小,了解似然比2统计量。(九)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考试内容1非参数统计的概念、适用条件与优缺点。2配对设计资料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3单组样本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4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5多组独立样本资料的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6随机区组设计的Friedman秩和检验。考试要求1、了解不同设计类型的秩和检验和相应t检验的功效有何不同。2、理解非参数统计的概念;熟悉不同设计类型的秩和检验方法。3、掌握不同设计类型的秩和检验的实施方法及其应用条件。(十)两变量关联性分析考试内容1线性相关和秩相关的适用条件。2直线相关的概念,相关系数的意义、计算及假设检验。3双分类变量的关联性分析。4秩相关系数的计算及假设检验。5线性相关的注意事项。考试要求1、 熟悉对不同类型的变量,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2、 掌握线性相关分析的基本步骤;Pearson积差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和分类资料关联性分析的应用条件及计算方法;相关分析的注意事项。3、 理解利用散点图确定两个定量变量之间有否线性关系,能把握利用Pearson积差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的应用条件并能计算相应的相关系数,同时进行假设假设检验,对分类计数频数表资料的两变量间的关联性作定量分析。4、了解利用散点图分析样本相关系数可能出现的各种假象,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十一)简单回归分析考试内容1直线回归的概念。2回归分析的前提假设。3回归系数与截距的意义与计算,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4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注意事项。5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6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考试要求1、 熟悉总体回归系数的统计推断,残差与残差分析。2、 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回归的基本概念,回归系数检验的意义与方法,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3、 了解总体回归线的95置信带与个体预测值Y的区间估计,可线性化的非线性回归的基本步骤。(十二)多重线性回归与相关考试内容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步骤。2、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假设及诊断。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在医学中的用途。考试要求1、了解多重共线性的概念及其对回归分析结果的影响;通径分析的基本过程及其应用。2. 熟悉多重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3、掌握多重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的解释;相关、回归、简单相关、偏相关与复相关,简单回归、偏回归与全回归等概念。(十三)实验设计考试内容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素。2. 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案: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和配伍组设计。3交叉设计、析因设计的概念。4实验设计中样本量估计的影响因素。考试要求1、了解科研方法的分类;样本含量估计的意义。2. 熟悉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3、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几种常用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盲法的概念及意义。(十四)logistic回归分析考试内容1、logistic回归分析的用途。2、logistic回归模型中偏回归系数的意义及其与优势比或相对危险度的关系。3、哑变量的概念。考试要求1、 掌握logistic回归分析的用途;logistic回归系数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其与优势比或相对 危险度的关系。2、 了解logistic回归模型的基本结构;参数估计的基本思想;如何用logistic回归模型做 预测。3、 熟悉logistic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方法;条件logistic回归与非条件 logistic回归的适用条件; 如何用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和筛选因素。(15) 生存分析考试内容1.生存资料的特点。2.基本概念:删失、生存率、生存概率。3.单因素生存曲线的K-M方法和中位生存期的计算;单因素生存曲线比较的log-rank检验及适用条件。4.Cox 回归模型的适用条件及与多重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主要区别。考试要求1、掌握单因素生存曲线的K-M方法和中位生存期的计算;单因素生存曲线比较的log-rank检验及适用条件;Cox模型回归系数与RR的关系及模型适用条件。2、了解了解生存资料的特点和Cox模型的概念及应用。3、熟悉理解中位生存期的概念、生存曲线的特点及解释。 毒理学基础(1) 绪 论考试内容1、毒理学的定义2、毒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3、毒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考试要求1、 明确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研究对象。2、 理解生物转运与转化的产生与发展过程。3、 掌握生物转运与转化学研究意义和方法。(2) 毒理学基本概念考试内容1毒物、毒性、毒作用和剂量的概念;2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常用的安全限值。3.剂量-量反应关系和剂量-质反应关系。考试要求重点掌握毒理学基本概念。(3)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考试内容1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2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3外来化合物的生物转化形式和毒物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4外来化合物在体内通过生物膜的方式。考试要求1、 明确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研究对象。2、 理解生物转运与转化的产生与发展过程3、 掌握生物转运与转化学研究意义和方法。掌握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为评价化学毒物对机体的生物学作用和毒性作用奠定基础。(4) 毒性机制考试内容1、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毒作用机制,对其有害或毒性作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2、终毒物、自由基等概念3、机体对氧化损伤的防御系统。考试要求 明确毒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研究对象,理解毒性作用机制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意义和方法。(5) 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考试内容1.化学物的结构对毒性作用的影响;2毒物的联合作用。3. 环境与机体因素对毒性作用的影响。考试要求1、重点掌握化学毒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2、掌握化学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对毒性作用的影响;化学物的联合作用的非交互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和交互作用(协同作用、加强作用、拮抗作用);终毒物的概念、主要类型。3、熟悉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毒作用的影响4、了解典型毒作用机制:有机磷农药中毒、化学致癌、氧化应激。(六)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考试内容1急性、蓄积毒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基本概念与染毒途径和方法;2急性毒性实验的原理与方法;3蓄积毒性试验的原理。4.蓄积毒性作用的研究方法,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的原理与方法。5.急性毒性分级及评价。考试要求1.掌握急性毒性的概念、急性毒性试验目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的要点(实验动物的选择要求;受试物及处理;染毒方法;剂量选择;毒性作用观察;观察时间和周期);蓄积毒性作用的基本概念。短期重复剂量毒性的概念;亚慢性毒性的概念、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慢性毒性的概念;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2、熟悉:LD50的意义和局限性;急性毒性分级和评价;急性毒性替代试验;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试验设计(实验动物选择、染毒期限、染毒途径、剂量选择和分组、毒作用观察)。3、了解眼刺激试验、皮肤原发性刺激试验、皮肤致敏试验;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的结果评价。(7)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考试内容1化学毒物诱发突变的类型;2致突变的基本概念;3突变的后果;4化学毒物的致突变作用;5Ames试验与微核试验等常用致突变试验的原理与方法。6.常用的致突变试验和致突变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7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的机制;8机体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考试要求1、掌握变异、突变、致突变作用、以及遗传毒性的概念;化学毒物致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类型(碱基置换、移码突变)。染色体畸变的概念。突变的后果(生殖细胞突变的后果、体细胞突变的后果)。观察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基本方法(观察项目的选择,常用的致突变试验:Ames 试验,微核试验,显性致死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2、熟悉:染色体畸变的类型。碱基损伤类型、DNA链受损类型;DNA损伤的五种修复方式(光复活、“适应性”反应、切除修复、误配修复、双链断裂修复、交联修复)及特点;常用的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3、了解:引起突变细胞分裂过程的改变及其他改变;遗传因素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观察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基本方法(染色体畸变分析、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果蝇伴性隐形致死试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致突变试验中的一些问题。(8) 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考试内容1.化学致癌过程和化学毒物致癌性的判定。2.化学致癌物的种类。3.致癌的机制、致癌物的代谢活化与灭活。4.化学物致癌筛查的基本方法。考试要求1、掌握化学致癌物和化学致癌作用的基本概念。化学致癌物的分类(遗传毒性致癌物、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癌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定义。2、熟悉化学致癌机制(化学致癌三个阶段:引发、促长、进展);观察化学毒物致癌作用的基本方法(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试验;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3、了解化学致癌机制:与致癌作用相关的遗传学机制、与致癌作用相关的表遗传机制;观察化学毒物致癌作用的方法(定量构效关系分析、遗传毒性试验、细胞转化试验、促癌剂的检测、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动物应用在致癌作用的研究)。(九)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考试内容1.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的基本概念。2.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试验与评价。考试要求1、掌握生殖与发育毒理学的定义;发育毒性与致畸性的基本概念和发育毒性的终点;化学毒物对生殖与发育过程的损害机制;母体毒性与发育毒性的关系。2、熟悉生殖与发育毒性的特点;生殖毒性及其评价;发育毒性及其评价:发育各阶段发育毒性作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发育毒性的剂量反应模式;发育毒性试验与评价方法(包括致畸试验、发育毒性替代试验、人群研究)。3、了解生殖与发育毒性的历史与发展;母体毒性与发育毒性;父源性发育毒性;发育毒性的确定和危险性评价。(十)管理毒理学考试内容1.危险度评价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概念。2危险度评价的基本过程;3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基本内容。4.安全性评价需注意的问题。考试要求1、掌握管理毒理学的概念和范围;安全性以及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基本内容(第一阶段内容,第二阶段内容,第三阶段内容,第四阶段内容)。安全性毒理学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2、熟悉毒理学工作者在化学品刮泥中的作用。管理对毒理学的影响。危险度、危险性分析、危险度评定、危害鉴定、危害表征、暴露、暴露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危险性管理、危险性交流的概念;危险性分析的步骤和内容。3、了解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暴露评定的内容和方法;化学品的管理。 环境卫生学 (一)绪论考试内容1、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基本任务、范围、主要内容,2、今后环境卫生工作及环境卫生学的任务。考试要求1. 掌握环境卫生学定义。2、重点掌握环境卫生学研究对象:环境卫生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的定义,环境因素按其属性的分类,环境因素对机体呈现“有利”和“有害”作用的两重性。3、熟悉环境卫生学内容; 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史。我国环境卫生工作主要成就。4、了解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任务。(二)环境与健康考试内容1、环境与健康研究的核心问题2、人类环境的基本构成,生态系统及生态平衡、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3、人与环境的统一关系,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特征、健康效应谱。4、环境介质中微量元素与健康的关系、分布、生物学效应与疾病。5、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急慢性危害、致癌与致癌的危害。6、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基本内容、方法,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7、健康危险度评价概念、作用、评价的步骤(即基本组成)。考试要求1. 掌握环境与健康的概念。2. 理解人和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类环境与生态平衡;人群对健康的反应模式;剂量反应关系作用时间和反应关系;环境因素联合作用;人群健康效应谱与高危险人群。3、理解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定义、特点和防治原则。4. 掌握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物:物理、化学和生物性污染,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及转归,食物链,环境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5、熟悉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6、了解健康危险度评价。(三)大气卫生考试内容1、大气的特点及卫生学意义。2、大气污染来源、污染物的种类、存在形式、转归,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3、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侵入途径、直接的急慢性危害、间接危害。4、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可吸入颗粒物(IP)、二氧化硫(SO2)、光化学烟雾、一氧化碳(CO)、Pb、多环芳烃(PAH)与BaP、二噁英。5、大气卫生标准的概念、基准和标准,我国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及依据,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方法。6、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目的、内容与方法。7、大气卫生防护措施、大气污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考试要求:考试要求 1、掌握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污染的来源及污染物的转归、主要的大气污染物;2、重点掌握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3、了解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方法,大气卫生防护措施;4、掌握名词: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有效排出高度、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自净、光化学型烟雾、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温室效应、酸雨、基准、标准。(四)水体卫生考试内容1、水对人类的重要性,水资源种类、性状及评价指标。2、水体的污染及污染物、水体污染特点,我国水体污染现状、自净能力及机制、转归。3、水体及污染的种类及危害、地面水水质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4、水体卫生防护及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监督与管理。考试要求1、了解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意义、水质性状及评价指标;2、掌握绍水体的污染、自净及水体污染的危害。3、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原理及原则。4、掌握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监测,水体的卫生监督。5、掌握名词:水的浑浊度、总固体、硬度、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总需氧量、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自净、生物富集作用、生物放大作用、公害病 6、理解制订、应用地面水水质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重要性,理解制订地面水水质标准的依据及方法,了解我国现行污水排放标准重要规定。7、了解水体卫生防护的措施,掌握水体污染的卫生学调查(污染源、水体及对人体健康影响)内容。 8、掌握水体污染紧急事故处理的紧急措施。(五)饮水卫生考试内容1、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2、饮用水污染与疾病关系,如水性传染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氟病、碘缺乏病及地方性砷中毒),饮用水化学性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含饮水氯化副产物)。3、高层建筑的二次供水与健康关系。4、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原则,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及其制定依据。5、集中式给水的水源选择原则,地下、地面水取水点位置要求,水质处理、卫生防护。6、分散式给水的类型及卫生要求。7、饮用水卫生的调查、监督和管理。考试要求1、重点掌握饮用水与疾病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要求,饮用水氯化消毒的方法与影响因素;2、熟悉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分散式给水、集中式给水的卫生要求。3、熟悉涉水产品的卫生毒理学评价程序。4、了解生活用水质标准,水质处理的有关问题,涉水产品的有关问题5、掌握名词:介水传染病、氯化消毒副产物、有机前体物、水的硬度、混凝沉淀、过滤氯化消毒、余氯。(六)土壤卫生考试内容1、土壤的卫生学意义,土壤的化学特性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土壤污染来源及自净作用。3、土壤重金属、农药及生物性污染的危害。4、土壤卫生标准的制订原则及制订土壤卫生标准研究方法。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废物排放标准。6、土壤卫生防护与卫生监督、监测。 考试要求 1、理解土壤的卫生学重要意义,掌握土壤化学特征及背景值对人体健康的意义。2、了解污染的来源及方式,理解土壤自净作用的意义。3、理解土壤的重金属、农药及生物性污染对水体健康的危害。4、掌握制订土壤卫生标准原则及研究方法。5、了解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废物排放标准,了解土壤卫生防护、监测、监督的意义和要求。(七)住宅与公共场所卫生考试内容1、住宅的卫生学意义及要求。2、住宅的平面配置和居室卫生要求。3、室内小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学要求。4、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5、住宅噪声、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的健康影响。6、住宅卫生的防护与监督。7、公共场所的概念、卫生学要求及其管理与监督。考试要求1、掌握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住宅小气候的综合评价指标、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2、熟悉室内小气候及其生理评价指标;室内小气候的卫生要求;3、了解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及住宅设计的卫生学措施;4、了解办公场所污染来源及对健康的危害;5、重点掌握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的关系、居室空气清洁度的评价方法及相应的卫生措施。6、掌握名词:住宅、不良建筑物综合征、居室容积、居室净高、居室进深、采光系数、室内小气候、有效温度、建筑物相关疾病(八)城乡规化卫生考试内容1、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2、自然环境的卫生学意义3、城市人口规模及功能分区。4、居住区规划的分级及环境质量评价指标5、村镇规划卫生、原则与总体规划6、城乡规划卫生的有关法规与监督考试要求 1、了解人居环境的内容、意义。熟悉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掌握我国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及卫生学要求。掌握居住区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及城市环境噪声的评价指标。2、重点掌握我国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及卫生学要求。3、熟悉居住区环境质量及城市环境噪声的评价指标。4、掌握名词:城乡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容积率、居住建筑密度、居住区人口密度、生态基础设施。(九)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内容1、概念、目的和种类。2、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污染源调查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关系的评价。4、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目的与作用、内容和程序、评价方法。5、环境健康影响评价含义、程序、方法。考试要求1、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及环境质量指数法。2、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3、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种类。4、掌握名词: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指数法、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十)家用化学品卫生考试内容1、家用化学品的概念、分类2、家用化学品对健康影响、室内空气污染、化妆品对健康影响的几个方面、洗涤剂对健康影响。3、家用化学品安全性评价与卫生标准,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化妆品的卫生标准,其它家用化学品安全性评价方法。4、家用化学品卫生监督。考试要求 1、掌握家用化学品的安全性评价和卫生标准。2、熟悉家用化学品和化妆品对健康的不良影响。3、了解家用化学品和化妆品的种类、卫生监督和管理。4、 掌握名词:化妆品、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光毒性皮炎、化妆品痤疮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一)概论考试要求1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与职业病的特点。2掌握三级预防原则。3熟悉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病损。职业病的诊断。考试内容1基本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病损;职业病;健康工人效应;2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与职业病的特点,三级预防原则。职业病诊断原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准则。(二)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考试要求1掌握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概念、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体内过程、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2掌握职业中毒临床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掌握常见毒物的毒作用机制、毒作用表现、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3熟悉职业中毒的诊断、急救和治疗原则。4了解毒物的存在状态、接触机会。考试内容1概述:生产性毒物、气溶胶、职业中毒概念,生产性毒物来源、存在形态、接触机会、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等。职业中毒临床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诊断、急救和治疗原则。2金属与类金属中毒:铅、汞。3刺激性气体中毒:氯气、氨、氮氧化物。4窒息性气体中毒: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5有机溶剂中毒:苯中毒。6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毒作用共同点、苯胺、三硝基甲苯。7农药中毒: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三)生产性粉尘与尘肺考试要求1掌握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的基本概念、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尘肺的病因和基本病理改变、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原则。2熟悉粉尘对健康的影响和预防措施;熟悉矽肺概念、并发症,矽肺和石棉肺的X线表现。3了解粉尘的来源与分类,了解煤工尘肺、棉尘病、其他尘肺等。考试内容1生产性粉尘、尘肺概念,粉尘的来源和分类,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粉尘对健康的影响,粉尘危害控制。2尘肺的病因和基本病理改变、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原则:矽肺、石棉肺、煤工尘肺、棉尘病。(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考试要求1掌握高温作业、生产性噪声、声压级、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2掌握防暑降温、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掌握噪声对机体的危害。3熟悉中暑、减压病、手臂振动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考试内容1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特点;高温作业概念、类型与职业接触机会;高温中暑概念、表现,防暑降温措施。2生产性噪声、声压级概念;噪声物理特性及其评价参数;噪声对人体影响,防噪声措施。3振动及对人体的影响,手臂振动病,振动评价参数;减压病,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概念及接触机会等。(五)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考试要求1掌握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概念、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2熟悉常见职业性肿瘤、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3了解常见职业性肿瘤的发病情况、预防原则。考试内容1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概念。2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识别与判定,常见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预测与控制考试要求1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危险度评定方法。2熟悉生物接触限值的概念及制定原则。3熟悉健康监护的内容和方法。4了解作业场所安全卫生评价。考试内容1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及危险度评定。2职业环境监测:监测对象的确定、检测方法、环境监测数据评价等。3生物监测概念、特点、类别等。4健康监护内容和方法。5作业场所安全卫生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有害作业分级评价。(七)职业卫生法规与监督管理考试要求1掌握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种类及概念。2掌握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制定依据及制定原则。3掌握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4熟悉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5熟悉生物接触限值的概念及制定原则。6熟悉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及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的内容及意义。7熟悉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考试内容1.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2.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生物接触限值、3.化学致癌物接触限值、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4.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5.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监督与管理。6.事故处理与卫生监督。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一)营养学基础考试内容1、整个生命周期中人体构成的变化、人体构成在营养学中的应用2、蛋白质:氨基酸、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蛋白质营养不良及营养状况评价、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3、脂类:甘油三酯及其功能、脂肪酸的分类及其功能、类脂及其功能、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转运、膳食脂肪的营养学评价、脂类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4、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分类、食物来源、碳水化合物的功能、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5、能量:人体的能量消耗、人体一日能量需要量的确定、能量摄入的调节、能量供给。6、矿物质:钙、磷、镁、铁、锌、硒、铬、碘7、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硫胺素、核黄素、叶酸、抗坏血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泛酸、生物素。考试要求1、了解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